饶氏祖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家家训》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337
颗粒名称: 饶氏祖训
分类号: B823.1
页数: 3
页码: 426-428
摘要: 本文为饶氏祖训,收录自清饶玉清纂修安徽淳源《饶氏重修族谱》乾隆三十九年刻本。
关键词: 饶氏 祖训 家庭道德

内容

孝悌乃五常之本,百行之原。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人不知孝父母,独不思父母爱子之心乎?方其未离怀抱,饥为之哺,寒为之衣,审音声,察形色,笑则喜,啼则忧,行则跬步不离,疾则饮食俱废,迨至成人,又为之授家室,谋生理。父母之德实同昊天,为人子者可不尽心竭力思报亲恩于万一乎。至若父有冢子,称曰家督,弟有伯兄,尊曰家长,兄固宜爱其弟,弟尤当敬其兄,饮食必让,语言必顺,步趋必徐行,坐立必居下,凡以明悌道也。事亲与敬长并重,能为孝子,然后能为悌弟,亦未有不为悌弟而能为孝子者,吾族倘有不敦孝悌之人,重者惩,小者亦必罚焉。
  一、和宗睦族。宗族者一脉之流传也,虽支分派别,递衍递繁,不能不至于亲尽,然溯而上之,莫非同所自出,祖宗遗体,其可以异视乎?昔范文正公云: “吾吴中宗族甚众,于吾固有亲疏,自祖宗视之则均是子孙也。”旨哉言乎,人处宗族间,慎无众暴寡,强凌弱,富贵欺贫贱,庶可以对祖宗耳。张氏云: “睦族之要有三:尊尊、老老、贤贤。又有四务:恤幼弱、矜鳏寡、周窘急、解仇忿。”广之为义田、义学、义冢,此三事非富厚之家不能独行,宜约族内同志者量力高下出赀存贮,族有老疾穷窘无以自给者,苦志读书贫乏难支者,及没后殡葬之资无所出者,酌量赈之;或有非礼之加,小者含忍,大者鸣祠,不宜遽然起衅,盖一起衅则为仇益深,宗族因之不和。古云 “和致祥,乖致异”,所关非浅鲜也。凡兹后裔谨志之。
  二、内外有别。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此分阴分阳不易之义也。《记》曰: “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无别无义,禽兽之道也。”又曰: “礼始于谨夫妇,为宫室辨内外,推之不同椸架,不共湢浴,不通衣裳,不通寝席,不通乞假,不相授受,以至道路之间男子由右,女子由左,皆杜渐防微,其严如此。夫古人之所以如此严者,岂过迂哉?盖内外不严则未免于相亵,渐且至于相渎,夫相亵相渎则纲纪隳而风俗由兹大坏矣。昔季康子之从叔祖母敬姜,康子往焉,闱门与之言,皆不逾阈,及祭酢不受,彻不宴,以及不绎,绎亦不尽饫,诚得有别之礼,孔子嘉之。彼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悖理伤教莫此为甚,此等恶俗岂可蹈之,故正家者必自有别始。 ”
  三、冠婚丧祭。伊川程先生曰: “冠婚丧祭,礼之大者。”司马温公谓俟其子十五以上,粗知礼义,然后冠之,斯其美矣,可倣而行也。婚姻为嗣续计,而家之盛衰即因之,必择有德之家女之贤淑者,然后可议亲事。《小学》所载夫妇所当谨者有七,如早嫁娶,计聘财,多妾媵,贫富贵,娶孀妇,预家政持门户,离间兄弟使家不和,垂戒昭然,不可不慎也。至送死尤为大事,不惟附于身附于棺者,必谨必慎,不致后悔,居丧必循礼,自既殡以及大祥,或食粥,或食菜果,或食酰酱,断未可饮酒食肉而乘丧嫁娶。若夫祭以追远,孝敬之心伸焉。张横渠先生曰: “事亲奉祭,岂可使人为之。 ”程子又云: “豺獭皆知报本,今士大夫家多忽此,厚于奉养而薄于先祖,甚不可也。 ”故由春及冬,厥有常祭,而忌辰之祭所,以致其悲思,事死之礼自当厚于奉生。凡此皆礼之大者,毋忽。
  四、赋纳循时。率土皆王臣,普天皆王土,则任土纳税,此急公之义,有不容须臾缓者。夫惟正之供,立有三限,亦不为迫促矣,犹不及时完纳,则谓之顽户,其能免追呼之扰乎,有追呼之扰,即不能无格外之费,费且扰矣,究不能免维正之供,则何如及时完纳之为得也。虽贫富有不等,富者易为力,贫者难如期完纳,迟缓亦势之无可如何者,然贫则所纳无多,积终岁之勤劬而预为之备,日用取给之下省冗完纳,可无抗粮之咎矣。盖情切急公,义所应尔也。
  五、患难有恤。安常处顺,无人不可以自如,惟患难猝乘,当局者每有莫可如何之势,使非有以恤之,直如鱼在涸辙无能得升斗之水,终索诸枯鱼之肆矣。夫所谓患难者何?蓝田《吕氏乡约》本注所载一水火、二盗贼、三疾病、四死丧、五孤弱、六诬枉、七贫乏是也,患难之值,斯时尤人不得,呼天无闻见,此流离痛苦虽在异姓,且于我心戚戚,况同族乎。《周礼》三物六行之中特载任恤之条,为邻里乡党相保相爱也,故教以任;相周相救也,故教以恤。爰立此训,随吾力之所可逮,酌吾财之所可推,困于天者拯之以人,困于人者拯之在我,岂曰市恩,聊以笃同族之心云尔。
  六、教训子孙。凡人子弟不教而善者上也,教亦不善者下也,教而后善者中也。天下惟中人最多,孟子曰 “中也养不中 ”等语,子孙不可不教也。断断矣,童稚之年知议未开,私欲尚浅,便须示以规矩,使之起居必谨,出入必严,坐立必端,交游必慎,言语必信。及其长成,则为之择师取友,先器识而后文艺,熏陶有渐,德性自坚,大则发名成业,小亦不失为谨身寡过之士。不然,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其不至于悖理悖德也几何哉。横渠张先生曰: “教小儿先要安详恭敬。 ”杨文公《家训》曰: “童稚之学不止记诵,须养其良知良能,当以先人之言为主。 ”凡为父兄者各书一通于座右,以为教子孙之法。
  七、经书必读。读书以明理,不专为科第计,而科第即由此出,巨姓大族科第联绵,远以黼黻国家,近以光荣闾里,未有不从读书中来者。有谓贫不读书,然挂角负薪,囊萤映雪,古之人未闻尽属素封之子也。夫贫富虽有不齐,经书不可不读,则一丰亨者,易于从事,延师课子,固宜急急。即单寒之家,兄弟数人,亦须着一人读书,力或不足,众兄弟合相帮助,果其奋志努力,显扬有日,富未必不自贵生,又岂终贫乎哉。汉时语曰:“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旨哉斯言乎,人可不读书乎。如不读书则不知礼义,不知礼义何以为人,此昔之人致叹乎“马牛而襟裾”也,愿世世无忘此训。
  八、禁革赌博。凡人百艺无不可为,惟赌博切不可近,呼卢喝采,当埸非不豪兴,然而荡产倾家即由于此,甚且有因是而致家人命毙者,其祸可胜言哉。及至家破人亡始悔前日之非,不亦晚乎。少年俊秀砥砺有为,固宜深戒,垂暮老成为人观望,尤当凛心。族有犯此者,祖先前严处,如敢顽抗,鸣官法究,断不轻贷。
  九、生理非为。人不可以无业,业者所以谋其生也,为士者以读书为业,为农者以耕耘为业,为工者以执技为业,为商者以贸易为业,自古及今惟此四民,即惟此四业,守此四业以谋生,大则由此起家而渐底丰豫,小亦可以资身而不至冻馁,何坦如也。舍此而为所不当为,则干犯名义,欲以图生,适所以蹈死,即不至死,鲜不辱其身而并辱其宗祖者,不亦甚可慨哉。凡此皆出自游手之人耳,人可不早自习业而好闲游手乎?兹诲而谆谆,尔慎毋听之藐藐。
  (录自清饶玉清纂修安徽淳源《饶氏重修族谱》乾隆三十九年刻本)

知识出处

百家家训

《百家家训》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集纳了全国203个姓氏的370则家训格言精品,该书详尽的解读了家训、庭诰、家诫、家范、家法的含义。读者从书中既能了解我国历代家训之概貌,又能体会到古人在处理家庭关系、教诲子女方面呕心沥血之深情厚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