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氏治家要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家家训》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328
颗粒名称: 邬氏治家要议
分类号: B823.1
页数: 2
页码: 411-412
摘要: 本位为邬氏治家要议,收录自邬庆时纂修广东番禺《邬氏本源录邬白坚堂家谱》1937年稿本。
关键词: 邬氏 治家要议 家庭道德

内容

汝父殁后,余以一身侍奉翁姑教养汝等,幸邀天眷,得不陨越,至于今日难关已过,揆诸循环之理,自必否极泰来,但处顺境勿忘处逆境之时,尤勿忘避逆境之道,余今告汝等以治家要义,汝等其谛听之。
  一曰不赊。商店以招徕生意之故,常欢迎人之赊货,而赊货之人因其利便,予取予携,不问价值不计分量,所需者一所取者三,甚或并非需要而亦取之,迨年终结帐,总计一年所取积少成多,入不敷支,至是乃觉而年关已届,不能再延,避债无台,迫得为饮鸩止渴之计,典揭当押暂救目前,其时未尝不知赊之为害烈也。迨过年之后前事已忘,故态又复萌矣。若下年所入逾恒,尚不至促襟见肘,否则愈赊愈多,愈多愈困,由是而家给人足者渐变为不给不足矣。余有见及此,数十年来力持不赊主义,无现钱不买物,宁饥寒不赊取,每届年终,人多愁眉不展,我独优游卒岁,此时精神上之愉快实驾乎享受鲜衣美食之上,汝辈不可不知也。
  二曰不借。人孰无缓急,当其急时亦或不能不借,但非至不能不借之时必不可借,有借则必有还,又必速还,始有未还必不可再借,必不忘却尚有未还之借,必如是乃可以借。往往见有不急而借,借得辄忘,不惟不还,并不理人之追讨,此时财已过手,债权人固无如之何,但其心至不甘,一误岂容再误,以后无论如何必无通财之时,如此行为实与自杀无异。纵或不至于此极而借必有息,息必需清,既已不敷,何从纳息?大约衣租食税仅足自给之家,设负债三百元,无力清偿亦不克勤克俭以求自脱,则数年之后以鸭食鸭,将永沉苦海,不至倾家荡产不止,此不借二字所以不容或忽也。
  三曰不贪。人之欲望无穷,得一便又想二,故一念之贪为人所最易犯,然亦为人所最不可犯。凡贪必损人,既有损于人,人必不甘受其害,于是有起而抗争者矣,若势孤力弱不能与较,则又必结成怨毒,怨毒一成则其结果亦必至于得不偿失。盖怨毒所积寝食不忘,其深入人心有非言语所能形容者,及其泄发,莫之能御,亦且不能自制,而受者往往尚不知其由一念之贪之所致也。贪之所得甚少,至所失则甚大,故凡遇财物应取则取,不应取则不可贪。传曰: “不食为宝。”此语可深长思也。
  四曰不谋。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人当未富未贵之时,自应尽其在我以听天命。至于他人之富贵自有其所以致之之道,若不见贤思齐而惟日事谋夺,谋之未必可得,即得亦必不能享,徒费几许精神而已,使将此机棫百出之精神以研究生财之大道,其成绩必有可观,即无可观亦不可心劳日绌,非徒无益而又害之。盖人之精神有限,既以之谋人则不暇自谋,而凡事必须时时刻刻精神贯注始能不败,精神若稍旁鹜则其现状必不能维持,(见)未见其利而先见其害也。此余之所以主张不谋也。
  以上 “不赊、不借、不贪、不谋”八字质言之亦 “勤俭”二字而已,盖不赊不借其归宿在于俭,不贪不谋其归宿在于勤,既俭且勤,家自日起,汝辈治家勉之可也。
  (录自邬庆时纂修广东番禺《邬氏本源录邬白坚堂家谱》1937年稿木)

知识出处

百家家训

《百家家训》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集纳了全国203个姓氏的370则家训格言精品,该书详尽的解读了家训、庭诰、家诫、家范、家法的含义。读者从书中既能了解我国历代家训之概貌,又能体会到古人在处理家庭关系、教诲子女方面呕心沥血之深情厚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