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氏家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家家训》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306
颗粒名称: 舒氏家训
分类号: B823.1
页数: 3
页码: 370-372
摘要: 本文为舒氏家训,收录自清舒安仁等修安徽绩溪《华阳舒氏统宗谱》同治九年木活字本。
关键词: 舒氏 家训 家庭道德

内容

一、孝。五伦之中,亲与天地君并列,可知亲者与天地同德,念罔极之深恩,愧此生之难报。人俱含齿戴发,顾甘不如反哺、跪乳之禽兽,可乎?然孝非奉养之谓也,凡为子者,当敬身如执玉、爱日以抒诚,时凛冰渊之训,体视听于无形,尽心竭力,得亲顺亲,乃可谓孝矣。如曰奉养为孝,彼啜菽饮水、承欢养志者,顾反不得为孝乎。
  二、悌。圣王立教,事亲而外,厥惟敬长,诚以长者皆吾诸父诸兄也,实高曾一本所同出,父母一体所由分,虽其间有亲疏隆杂之殊,而总不可无爱敬以相浃。是故出入晋接,慎毋以其贫而慢之,其毋以其愚而忽之,奉几授杖,徐步随行,恭敬可挹,嚣凌不生,庶几亲睦近古,乡俗称淳云。
  三、忠。士人释褐而登朝,孰不曰显亲扬名哉。然曰显亲讵徒食禄天家,曰扬名讵徒策名仕版,惟有惓惓之忠爱令芳名不朽,荣及先人,此真可为显亲扬名矣。然所谓忠者又岂仅捐躯殉国而已耶?凡分猷宣力,靖献不遑,恪恭厥职,不二不欺,无论崇卑内外,总皆公尔忘私,国尔忘家,如诸葛武侯所云: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乃所谓纯臣,此乃所谓忠臣。
  四、信。饬纪敦伦,友亦人伦之一也。所谓友者,非徒衔杯酒接殷勤而已,贵在有中孚之实焉。试观古人一诺千金,片言九鼎,偶然相订久要不忘,若元伯之与巨卿,虽千里如觌而也。今之交友者,口是心违,朝翻暮覆,挟投赠之虚文,掩猜嫌之隐念,彼正大光明者顾如此其暧昧乎。宣圣有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为子弟者其勖之。
  五、礼。《经礼》,曲礼三百、三千,先王之所以范围乎人者,抑何严欤?夫人之处世,大而有纲常名教,小而有日用细微,吾惟于大者凛遵名分而不踰,小者恪守成宪而不越。防淫节性,别嫌明微,恭敬为礼之本,谦让为礼之实,尊卑上下,秩然不紊。吉凶宾嘉有典有则。视听言动蹈矩循规,则身修而家亦于是齐矣。
  六、义。《易》云: “义以方外。 ”《书》云: “义以制事。 ”义之于人重矣,盖所谓一者,乃天地间正大之理,以之决死生则临难无惧,以之衡取予则见利不贪,轻财重义则伦理无伤,疏财仗义则贫寒戴德,公义所在,勿以私恩而徇情,大义所存。勿以怨仇而戾众。权为义之断,中为义之准,古来好义之君子,孰不精义以行义也哉。
  七、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非一无取也,盖取所可取也。是故一物之投,必辨所从来,无处而愧,宜却而弗受。得所当得虽千驷不为贪,取非其有虽一介亦为盗。宁廉洁留清介之名,毋苟得贻贪污之诮。畏四知于暮夜,期清白以传家。庶知细行克矜,无累大德。
  八、耻。孟子曰: “人不可以无耻。 ”又曰: “耻之于人大矣。 ”夫耻者,所谓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者也。存而不失则进于圣贤,丧而不顾则人于禽兽,人知此理便当顾名思义。端品洁身,励志操修。出言顾行,不以衣食之恶为耻,而以道德不若人为耻。鄙汗贱而不为,玷清名之是惧,生平心事可对人言,斯乃可谓俯仰无愧、衾影无惭者矣。
  九、敦孝友。《书》称君陈 “孝于亲,友于兄弟”,以为一家之政。夫子称之曰: “是亦为政。 ”盖国家初无二理,今日之所以教家即他日之所以教国,此虽先世之遗训,而为子弟者宜世守而勿失,敢有故违不遵者,家长先责之以理,抗而不服者,闻诸公庭,依律发落。
  十、睦宗族。宗族本一家至亲,不甚疏远,故范文正公置义田以睦宗族,而张公艺九世同居。二公之高谊固不能学,亦须仰其遗风。凡事以逊让为是,不必因小忿致伤大义,保守身家之道正在慎之于始。
  十一、恤孤寡。惨莫惨于孤寡,仁人君子无不动心,况我同支同本之人,痌瘝一体,休戚相关,尤宜加意轸恤,格外推仁,务使各得其所而后已。从是而推之,亲戚友朋至泛交末路、奴婢乞丐之类无不以是心推之,则仁不可胜用矣。
  十二、勤生业。天下之事,莫不以勤而兴,以怠而废。周公,大圣人也,而犹作《无逸》、陈《豳风》以戒成王子弟辈,志在国家者固当奋志向往,自强不息。其不能者或于四民之事,各治一艺,鸡鸣而起,孜孜为善,必求其事之成,艺之精。然后可。
  十三、戒争讼。好争非君子之道,争之不已则必至讼,讼岂盛德事哉。讼者之辞皆无实之辞,最足坏人心术,且至费财破家,何益之有?凡事只宜忍耐,不必好争,纵有外侮亦宜静以制动,公道既明自然而寝。若以非理讼人,尤为不可,故《易 ·讼》卦,终讼受服而犹有 “终朝三褫”之戒。
  十四、毋倚势。从古以来未有不因恃势而取败者,强莫如秦,富莫如晋,使其能忘强富,岂非长久之道,在有国者尚如此,况其他乎?子弟辈苟或以力以才欺人,是皆倚势者也。安知势之强于我者不亦以势而制我,正宜以此自反,虽有势而不为势所使,便是守身保家之道。
  十五、崇典礼。养生送死,先圣自有定制,可以行之万世而无弊,智者或太过。遇者或不及,皆非也。且如葬祭之类,自有文公《家礼》,仪节不丰不俭,乃为中道。何近世惑于邪说,略不以此为意,岂是大家体面,英俊合宜知之。凡葬祭仪式及祭品等件并遵朱夫子仪节,不可妄为,太过吝而不及,失其中道。
  十六、别男女。《易》之《家人》卦曰: “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至哉圣人之言,盖天下之风化始于闺门,若不先正以男女,则家风何以厚哉?
  十七、远佛老。佛老之说最惑人心,人死岂有轮迥之理?夫子谓知生之理则知死之理,能尽事人之道则能尽事鬼神之道,斯言尽矣。修斋供佛何益于事?或以为表孝子之心,则又愚之甚者。尽葬埋之礼,而衣衾棺椁之类并从加厚,择吉地而以封以树,便是孝子之心。若以修斋供佛以为孝,则一切小人皆能为之矣,必以是而为脱离地狱,则又以父母为有罪之人矣,安得谓之孝?后有贤者,不可不知。
  十八、重家学。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皆所以修身也。《易》曰: “蒙以养正,圣功也。 ”家学之师必择严毅方正者为师法,苟非其人,则童蒙何以养正哉。
  (录自清舒安仁等修安徽绩溪《华阳舒氏统宗谱》同治九年木活字本)

知识出处

百家家训

《百家家训》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集纳了全国203个姓氏的370则家训格言精品,该书详尽的解读了家训、庭诰、家诫、家范、家法的含义。读者从书中既能了解我国历代家训之概貌,又能体会到古人在处理家庭关系、教诲子女方面呕心沥血之深情厚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