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氏家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家家训》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303
颗粒名称: 平氏家训
分类号: B823.1
页数: 2
页码: 364-365
摘要: 本文为平氏家训,收录自清平衡等纂修浙江绍兴《平氏宗谱》嘉庆二十四年敬齐房刻本。
关键词: 平氏 家训 家庭道德

内容

一、敦孝悌。立人之道,莫大于父子,莫重于兄弟。父与子一气而分形,兄及弟枝分而根一。故父子亲,则形和气浃而燕翼垂于无穷。兄弟睦,则枝茂根深而式毂自无不似。孝悌,庸行也。而尧舜之道,不外是颂咏、昌后、记美、肥家,诚有味乎其言之也。
  二、敬祭祀。合莫之事,虽极幽渺,而追远堪厚民德。羊跪乳、乌反哺,物犹知本,何况于人?祭之为言际也。瀄蒿凄怆,其可忽乎?故杀牛不如礿祭,盖必有默契形神者,而后不愧乎祭之名与祭之义。为人子孙,徒饶舌于饮胙之丰啬,此不敬之大者,而值祭者即胙席亦不得苟简从事。
  三、豫祭产。孝子贤孙原不藉产奉祭,但子孙不能尽必其有力。万一力有不赡,则虽不至废祭,必致聊且粗略。君子先备祭器,其意何居?盖重水源木本也。且祀产缺如,祭之条规难定,亦有乖于礼制。古浚明家所以必有圭田。
  四、讲燕诒。为祖父者,莫不冀子孙肯堂肯构。其实作室底法,谈何容易,创业守成,无轾轩也。生之养之,而不教之训之,便孤祖父之名。然言教不如身教,无论居何等地位,一言一动,总使作子孙榜样,而不使腹诽,以致放纵。
  五、别长幼。朝廷以爵祑为崇卑,居家唯以长幼为齿序。长者出,幼者负墙让途,今得无有接肘而驰者?坐立长者前,幼者口耳不敢他有所归,今得无有额瞬目语者?长幼之道不明,亲逊之风息矣,其弊不至干伦犯纪不止。《曲礼》、《少仪》、《内则》、《弟子职》诸篇,勖尔小子,尚诵习哉!
  六、睦宗族。一本而下,散为百千万叶:一源而流,充溢江河百川。昆弟,吾知其同父也;叔伯,吾知其同祖也。由叔伯昆弟而推之,再从、三从以至于无服者,要必隆本而澄源。自此疆彼界之念起,而始则别同为异,渐且无同非异。无怪义门之旌,自唐宋迄今,望若晨星矣。在天之灵,能无怨恫乎?
  七、辑邻里。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望衡对宇,声息相通。不唯道殣、穿窬、昏暮、水火求援必应,即有力作之需、疾病之急,亦可呼助将伯。若非平时和协,则秦越相视矣。和协之法,富则不吝,贵则不骄,平等则以柔道相接。退一步有无限进步,齿易损而舌易全。此言殊有至理,当为韦弦之佩。
  八、谨婚媾。子姓蕃昌,类皆先世积善所致。择婿配妇,俱望其裕后兴宗。唯恭俭孝友、家风醇谨者,其子女耳濡目染,无浇漓习气,可以为婿、可以为妇。且缔姻有类,稍分高下,即判亲疏,势实使然,贤者不免。齐大匪偶,斯言得之,王满为婚,殊骇物聪。故五伦不缀姻亲,气谊真势即为朋友。如不相孚,虽姻何益?
  九、勤耕读。朱子云: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自初入学至十五六,十年之中无使蹉跎岁月。此后如可造,则栽者培之。否则四民之中,农亚于士,即令辍经秉耒,习为劳苦。倘游惰自娱,必成稂莠,甚且趋入下流。
  十、戒游惰。人须各执一业。业者,身所恃以立也。一门之内,七业俱兴,此业之上者。外此农工商贾以及丹青医学之类,习而能之。小则糊口,大亦可以赡家。子弟可以业儒,则严督以策其成。否则早使谋生,庶不日习污下,玷辱家声。但不令习屠宰、优伶之下业耳!
  十一、广周恤。博施济众,尧舜犹病。然同本之人,岂可膜视。同怀同堂,不必言矣。自群从以至阖族,苟遇其匮乏,必思所以周之;逢其急难,必思所以恤之;与其竭所有以周左道,不若节所用以渥本根。昔范文正以千晦膏腴赡族人,今其后裔岂特吴中一郡哉?
  十二、泯寒暄。趋炎附势,君子耻之。平居固当以此儆省。际熟闹埸中,遇落寞人尤须照应。我眼中无彼,彼眼中有我,词色不到,即是有心轻蔑。自古英雄豪杰,多从颠沛困顿中来。读《孟子》 “大任”章,可以深省。即不尽然,礼遇单寒,胥免尤悔。
  (录自清平衡等纂修浙江绍兴《平氏宗谱》嘉庆二十四年敬齐房刻本)

知识出处

百家家训

《百家家训》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集纳了全国203个姓氏的370则家训格言精品,该书详尽的解读了家训、庭诰、家诫、家范、家法的含义。读者从书中既能了解我国历代家训之概貌,又能体会到古人在处理家庭关系、教诲子女方面呕心沥血之深情厚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