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氏家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家家训》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284
颗粒名称: 岑氏家训
分类号: B823.1
页数: 3
页码: 315-317
摘要: 本文为岑氏家训,收录自清岑毓英纂修广西西林《岑氏族谱》光绪二十四年木活字本。
关键词: 岑氏 家训 家庭道德

内容

修身篇
  《书》曰: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又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 ”丹书曰: “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 ”千古圣贤心传数语,括尽后儒疏解万语千言。原心于杪忽,校理于分寸,要无有能出其范图者。盖圣狂之别,畔若霄壤,而其始特自一念之公私敬肆基之。人生鼎立三才,仁义礼智均此赋畀。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特患高视圣贤,委诸不能为与为之而不知其道耳,故首揭之,以示希圣希贤之标准焉。
  凡人立身先贵立志,断不可作自了汉,人生顶天立地,万物皆备于我。范文正作秀才时,便以天下之忧乐为己任,已具宰相气象。夫人生遭际命以主之,岂能人人尽作宰相,但立心行事有利人之意便是圣贤,便是豪杰,为官可也,为士民可也。今人举念只知利己,一身之外视为胡越,志小则规模亦隘矣。
  爱亲敬长之良,根于天性,保守而扩充之,不可须臾离也。独怪今人于身外之名利亟亟事其营求,而于天性之孝悌渐渐安于澌溅,是盖不知孝悌之道得之则生、弗得则死者也。善有万端,孝悌为首,善无不福,孝悌为捷。有子曰: “孝悌为仁之本。 ”乌有孝子悌弟而不修德行善者?孔子曰: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 ”乌有孝子悌弟而不为乡里所称、皇天所佑者?而不孝不悌者反此矣,可不儆惕乎?
  读书非仅为科名也,能研求义理、学为好人,即不必科名始贵。若但从事章句,仅志科名,恐科名未必即得而已,先失为好人,可耻孰甚。我族有志读书者,当以经史为根柢,以《小学》、《近思录》为门径,嘉言善行,身体力行,而以余力治举业。庶几达则宏,建树为有用之才;穷则敦,践履为自好之士。况果其学行兼优、华实并茂,世之举人进士舍此谁畀,不在其身,必在其子孙也。
  士、农、工、商,业虽不同,皆是本职。勤则职业修,惰则职业堕,修则事畜有资,堕则饥寒立至。然所谓勤者,非徒尽力,实要尽道。如为士则须先德行次文艺,切勿因读书识字无弄文法、颠倒是非、造作歌谣。举贡生监不得出入公门,有玷行止。仕宦不得以贿败官,贻辱祖宗。习武则练习弓马技艺,以备折冲、卫闾里,不得好勇斗狠。为农则不得窃田水,从牲畜作践、欺赖佃租。工者不可作淫巧,售敝伪器什。商者不可重利盘剥,纨袴冶游。总之,不得越四民之外为僧道、为胥隶、为讼师、为优戏、为椎埋屠宰之流,不得越正业之外,为纵酒渔色、挟娼优、聚赌博、吸鸦片之事。兴家立业,荡产覆宗,法戒昭然,是在自择。知而故犯,家法严惩。
  处世篇
  宗族既睦,常推及于姻里,姻者族之亲,里者族之邻,远则情谊相关,近则出门相见,其中有长同术业、少共嬉游而为朋友者,皆不比泛泛路人,宜以诚心和气待之,通其有无,恤其患难,守望相助,馈问时通,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好。纵或彼自处于薄,而我不以薄待之,久且感而化矣。昔人谓富贵居乡偶为人侮,毕竟是我好处,若使人望影远避、无能拾田中一穗者,其为人可知。此言有至理,所当体会。至若有心倚恃豪强欺凌贫弱,谋夺田庐,违例放债,则天道好还,断无不贻害于子孙者,可不戒与?
  亲贤远佞,以端习染。人之平居欲近君子而远小人者,君子之言多长厚端谨,此言先人于吾心,及乎临事自然出于长厚端谨;小人之言多刻薄浮华,此言先人于吾心,及乎临事自然出于刻薄浮华。且如朝夕闻人尚气好凌人之言,吾亦将尚气凌人而不觉,朝夕闻人游荡不事检之言,吾亦将游荡不事绳检而不觉,如此者非一端非大有,定力必不免渐染之患,何如慎之于始乎。
  亲友庆吊,称情量力,以诚为主。世俗浮夸,非礼之礼不足循也,称情者亲规则有杀,尊贤则有等,厚其所宜薄,薄其所宜厚,是谓逆情倒施。量力则称家之有无,富而恡财非礼也,贫而求备亦非礼也。
  亲戚故旧因言语而失欢者,多是颜色辞气暴厉能激人之怒,且如谏人之短,语虽切直而能温言下气,纵不见听亦未必怒,若平常言语无伤人处而辞色俱厉,纵不见怒亦须怀疑。古人谓怒于室者色于市,方其有怒,与他人言必不卑逊,他人不知所自,安得不怪,故盛怒之际与人言语尤当自警。
  君子遇横逆之来,有不较者,有退而自反者。常人之情即不能然,而与人忿争就事论事尚无大患,若忿怒之际指人隐讳之事,暴人父祖之短,吾一时怒气所激,必欲切实倾泻以为快,不知吾之所至快即人之所至痛,其怨恨必入骨髓,其报复必贻子孙,所谓伤心之言深于矛戟是也。
  居乡不得已而后与人争,又大不得已而后与人讼,彼稍自知其非则己之,不必费用财物交结胥吏,以穷治其仇。至于争讼财产,本无理而虽求得理,官吏贪谬或可如志,而清夜自思岂不有愧神明,仇者不服,更相讼诉,所费财物且十倍于所直,况遇贤明有司,又安得以无理饰为有理耶?大抵人之所讼互有短长,各言其长而掩其短,有司不明则牵连不泱,或泱而不尽其情,胥吏得以受贼而弄法,往往缘小事而破家者多矣。吾族各房偶有争端,宜请族长理处,若于他姓有争,除事情重大始禀官公断,倘止户婚田土闲气小忿,无论屈在本族屈在他姓,亦以延请族党委曲调停归于和息,留争讼钱以作人家,趁好光阴以务本业,不徇客气,不贻后悔,所全不已多乎。
  (录自清岑毓英纂修广西西林《岑氏族谱》光绪二十四年木活字本)

知识出处

百家家训

《百家家训》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集纳了全国203个姓氏的370则家训格言精品,该书详尽的解读了家训、庭诰、家诫、家范、家法的含义。读者从书中既能了解我国历代家训之概貌,又能体会到古人在处理家庭关系、教诲子女方面呕心沥血之深情厚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