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氏家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家家训》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282
颗粒名称: 童氏家训
分类号: B823.1
页数: 3
页码: 311-313
摘要: 本文收录自清童案、童逊组纂修浙江慈东《童氏宗谱》同治十三年厚本堂木活字本中童氏家训。
关键词: 童氏 家训 家庭道德

内容

一、凡人之行,以孝为先。一孝不立,百行虽善,无足称矣。故为一不孝,得罪于天地,取祸于鬼神,不能自立于世,后裔不昌,纵有子孙,必习恶以报之。古语有 “雨落檐水,点滴不移”之说,此善喻也。故为子者,不可以不孝。盖父母者,吾身所由生也。今之人但知爱其妻子而独不爱其父母,将何如其心也。古人有叱狗出妻、减膳埋子,何尝以妻子之私衰其孝哉?凡我族人,咸当戒勉,勿以妻子之累陷身于不孝。
  一、冬温夏清,昏定晨省,出告反面。或以此为孝之疏节,而今人多不之行。盖孝根于诚,繁文末节虽似可略,而声音笑貌即诚所寓。吾愿族中子弟其勉为之。盖孝从此始也。
  一、骨肉之失欢,有本于至微而终至不可解者。只缘失欢之后,各自负气不肯相下尔。朝夕群居不能无相失,相失之后,有一人能先下气于之笑谈,则彼此酬酢即如平时矣。
  一、慈父用情不一,而子或不见察于慈父。盖中人之性,强则避之,弱则凌之,父严则子知所畏,不敢为非;宽则子玩易而恣其所行矣。子不肖父多忧容,子愿慤父或反加责备之无已矣。至于兄弟夫妇之间,亦往往如此。良由强弱之势积渐致然。为人父者,能以他子之肖喻己子;为人子者,能以他父之不慈者喻己父,则孝慈蒸蒸而家道肥矣。
  一、夫妇者,人属而合,相亲之至者也。夫妇无别,伦理亏矣,几何不为禽兽之归乎?故夫当正身以帅妇,妇当正身以从夫。夫妇皆正,则自然和谐,家道成而万物宜,天下风化悉基于此。
  一、祖宗者,由吾身推而上之,吾身之原也。祖不可忘,忘祖为不孝。古人春秋读谱记祖宗之名,几时祭享报祖宗之德,以世传世,不忘其大,乃为礼义之家。
  一、宗族者,吾祖宗一体而分者也。于分固有亲疏,于祖宗实为同气。相气之道,贫乏当相赒,患难当相扶,疾病当相恤,有善当相勤,有过当相戒,财产当相让,酒食当相会,不可恝然不顾也。
  一、宗属疏远者,富贵贫贱虽殊,尊卑长幼不易。贫者尤□□□□犯分以骄之,骄之者,是骄祖宗也。为子孙者,能推吾祖宗一体之念。尊尊卑卑,长长幼幼,秩然有礼,垂裕后世,顾不美哉!
  一、兴盛之家,长幼每多和协。盖所求皆遂,无所争也。贫薄之家,妻孥末必有过,而家长每多责詈。盖衣食不给,一触即怒,积忿莫发,惟可施于妻孥耳。妻孥能知此意,当委曲承顺之。
  一、同居之人,或相往来,须扬声曳屦,使人知之。不可默造,思或私议,彼此怀惭,进退不可。又私居时,不可谓僻静无人而辄讥议人长短,虑或有闻之者。此亦生事兴争之端也。
  一、人之有子,须使有业。贫贱而有业,则不至于饥寒;富贵而有业,则不至于为非。凡富贵子弟,多耽酒色、好博弈、美衣服、饰与马、于群小为伍,以致破家者,非其人皆不肖也,良由无业以系其身心,浮浪度日,小人因得以夤缘而入、赞其为非。在彼则有补啜货贿之利,而此则倾圮累世之业矣。
  一、中年丧妻乃大不幸。幼子穉女无于抚存,饮食衣服无与料理,则不能以不娶。娶室女则少艾之心,非暮年者所能御;娶嫠妇又虑不能安其室之人,兼恐不能忘情于前夫之子。故中年再娶尤难,此曾参、王骏所以有鉴于古,而忍死不娶者也。
  一、娶婺妇,或携有孤女年未及笄,如内外亲姻有可付讬,莫若即与议亲,鞠养于舅姑,俟其长而成礼。若随母长于后艾之家,则嫌疑之间多有不能自明者。
  一、妇女衣饰务宜洁净,尤不可异众。且如数十人同处而一人之衣饰独异,众所指目,其行坐能自安否?一、起家之人,日已富厚,尚虑不免于饥寒。破家之子,虽产业日消,犹任情而不顾,所谓吉人凶其吉,凶人吉其凶也。
  一、今人有爱其小儿者,以金银珠宝之属饰之,盗于僻静处杀而取其物,虽闻之官而置之法,何益哉?(《礼》) [《传》]云: “服之不衷,身之灾也。 ”
  一、国家以农事为重,以其为衣食之源也。人家耕种出于佃人,亦何可不以佃人为重也。凡有事当厚赒之、假贷之、赈恤之;水旱之年,察其所虚谅为折减。非惟佃人佩德,亦忠厚垂裕之意也。
  一、塘池砩磡之类,须于冬月浚之使深,筑之使固。遇天时亢旱,虽不大稔亦不至全损。今人往往于亢旱之际,常思修治;收刈之后,则忘之矣。谚云: “三月思种桑,六月思筑塘。 ”盖言思不及远也。
  一、宗谱之设,所以联一本之亲,叙九族之谊。昭穆使之不紊,尊卑使之有序,述祖功宗德,使子孙有所观感,书生卒嗣续以承祭祀,墓葬地方以勤表记,自不致祭享失期、外姓冒认。谱之设也,其重如此。故必须什袭藏之笥箧,每岁当暑择晴吉而谨晒之,勿使烟熏、雨渍、蠹鱼损蚀。时存尊祖敬宗之意。
  (录自清童案、童逊组纂修浙江慈东《童氏宗谱》同治十三年厚本堂木活字本)

知识出处

百家家训

《百家家训》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集纳了全国203个姓氏的370则家训格言精品,该书详尽的解读了家训、庭诰、家诫、家范、家法的含义。读者从书中既能了解我国历代家训之概貌,又能体会到古人在处理家庭关系、教诲子女方面呕心沥血之深情厚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