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家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家家训》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239
颗粒名称: 姚氏家训
分类号: B823.1
页数: 5
页码: 224-228
摘要: 本文收录了姚氏家训格言,详尽的解读了姚氏家训、庭诰、家诫、家范、家法的含义。
关键词: 姚氏 家训 家庭道德

内容

以待儿女之心事父母,便是孝子;以待儿女之心事翁姑,便是孝媳。何不返躬自问。
  待子孙不可不严,严则无恣肆姑息之患。待僮仆不得不宽,宽以济严,时加体恤,方乐为我用。
  有老亲戚往来,方见其家悠久;有穷亲戚往来,亦见其家厚道。若只要好于富贵新亲,而漠然于老亲穷眷,便失之浇薄矣。
  儿女要父母之物,常情也。但心狠者,多不受享。见父母流传之物,能珍重保守者必昌。我所见所闻,每如此,故记以为训。
  儿女学语时,切勿许学骂人。若三四岁闻骂人粗俗之言,辄敢破口,便痛责之。勿酿成劣性,所谓桑树务小压也。
  岂敢望子孙贤,但求免于不肖。常要想祖宗学,何年绍此令名。诗书滋味淡,而旨在人研求名节。提防峻且严,在人谨饬。
  省身克己,庶几乎立行可模。主敬存诚,岂专以置言成范。
  龙穴非遥,只要滋培方寸地。牛眠伊迩,空教踏破领头云。
  婚嫁聘娶之费,至今时而浮耗极矣。世富人贫,古道莫挽,惟守之以朴,宁使议我苟简,必不可追逐时趋,颓其家风也。
  斗室读书,即陋巷亦声如金石。篝灯学古,不燃藜已光照汗青。斯言大有意味。
  凡事不可不算,不可多算,更不可小者算而大者不算,尤不可只算自己地步,不留余地为他人一算。
  理为事之本,事为理之用。临事不为私意所动,必平时有居敬穷理之学。
  俭之为德,非徒惜福也。俭则淡泊明志,可以先收其放心。盖心之放,由于奢。人能务实,便穷苦亦站得脚跟住。
  亲戚之事,有可相助者当分任之。若劳而取怨者,何苦叨在身上,徒受寒暑风霜,荒废自家正务。至于有往无还者,可一不可再。
  寒山问拾得曰:“世人谤我、欺我、妒我、笑我、轻我、害我、骗我、辱我,如何处之?”拾得对曰:“我且让他、容他、忍他、耐他、避他、由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看他。 ”此虽僧家言,欲有学问在,可为处世之法。宁可当面得罪人,不可背后诽谤人。至于东家长、西家短,非目击之事,何必饶舌。
  (录自清姚学邃纂修浙江湖州《吴兴姚氏家乘》宣统二年刻本)
  姚氏家规
  一、敦孝悌。父母一本,本不可薄,兄弟同谊,谊不可乖。故为子者,居常则承颜顺志,有故则几谏干虫。穷思立身而勿遗其忧,达思显亲而勿遗其玷。为人弟者,行坐谨乎隅随,怨怒戒乎藏宿,饥寒笃同爱之念,急难切鹡鸰之情。《书》曰: “立爱惟亲,立敬惟长。 ”讽诵《书》言而笃行之,则为孝悌人矣。
  一、睦宗族。凡我同宗之人,虽派系不一,自祖宗视之,同一体也。世有以寒燠分亲疏,以富贵轻贫贱,名同宗党,实为秦越。祖考有灵,必阿谴而阴殛之乎?故为子姓者,明其昭穆,同其好恶,周其困乏,强悍嚣挠之气化而为仁义和厚之风,则宗盟谊洽而族敦睦矣。
  一、和闾里。同里干接壤而处、比屋而居者,成周以岁月会之,孔子以恂恂居之教和也。乃家凿宫墙,自设藩篱,至以强凌弱,众暴寡,智欺愚,举乡曲之情尽荡灭不顾,无感乎俗之偷也。故居闾里,惟周恤保爱以全生,诱掖奖劝以成德,斯称仁厚之俗,而唐虞在一方矣。
  一、敬君长。臣庶不一,上则有昭代元后治之,下则有郡邑官长莅之。故名列缙绅者,不同崇阶微秩,咸当精白承休,恪守官箴。勿旷厥职以玷冠裳,取幸戾于朝廷。其潜伏草莽者,不同农工商(价) [买],咸宜恪遵三尺之法,贡税以时,勿玩梗以获罪于官长。
  一、隆师友。夫师以陶铸我,友以砥励我。虽古圣帝明王,如黄帝事成子,虞舜事善卷,禹事西王国,汤事务光,文武事姜望,皆执弟子礼,未尝自圣焉。今人不逮古人远甚,奈何弁髦其师,吐苴其友,是自弃于贤君子,以故愚益愚也。《易》曰: “困蒙吝”, “童蒙(古) [吉]。 ”玩其所以吝,所以古,斯崇儒重道之礼,不可不讲也。
  一、谨内外。男正位外,女正位内,天地之大义也。男正谓何?夫尽夫道,敦刑于而不溺袵席者是。女正谓何?妇尽妇道,谨内助而不为晨鸣者是。其或惟薄不修,德惭闺阃者,治以家规与众弃之,勿泥笼以为家门羞。
  一、训子孙。人所借以光宗耀祖者,非子孙之贤智乎,然不皆生而贤智,而涵养居多。慨乎爱溺禽犊者,既不能以身诲,金重义轻者,又(不)能聘人以诲,徒以丰烦之家,付诸不中、不才之子弟,其不殒越
  荡坏者,悻耳,安望其克振家声哉?故子孙须训。
  一、勤生业。许衡曰: “学者,生理最急。 ”盖谓日用食享之所从出,苟一偷情,则饥寒困苦迫于身,欲无邪僻而从善也,得乎?吾愿四民各勤其业,业勤则敏而有功,将生齿日蕃,善行可兴。管子尝曰:
  “仓廪实而知礼节。 ”亦谓此也。
  一、崇忠信。宣圣曰: “主忠信。”朱夫子曰: “人道惟在于忠信。 ”非谓忠信为五常之根宗乎?世有无颜子弟,轻环、浇薄、狡狯、机械、变诈,忍于欺心欺人而不忌,举先人之淳风善俗,皆是此辈坏之。最紧当戒成用,以忠厚开基,历年八百,以此思崇,崇可知矣。
  一、保身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土田基宇传之先人。故辱其身为辱父母,失其家则为失先人。为子孙当体亲生育之爱,念祖宗缔造之艰。时冰竞以守身,勤俭以成业,则身家无斁矣。
  一、积阴德。积书未必子孙能读,积金未必子孙能守,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此温公之格言也。凡在宗族,于人困迫患之秋,苟可维特而康济之,不惜用力焉。是全天地好生之心,即阴德也。
  一、惜孤寡。孤而无父,寡而无夫,皆失其天也,王政亦首及之。其或以孤儿寡妇为易欺,谋其产业而伤其生,利其财货而夺其志,此无人心者也,众共攻之,庶有扶危特颠之风,而无弱肉强食之患,孤寡得其所矣。
  一、表节义。节义者,天地之正气,木类得之为松柏,石类得之为金玉,人类得之为贤哲,不可不彰也。族中有若人者,匪特一家之光,邦国之光也,则公举以俟表旌,殁则以祠享之。
  一、慎丧葬。夫丧以送葬以永藏,事之大而不可忽也。叔季丧葬不明,蔑视服制而重佛事,以天下俭亲而槁葬浅土。甚有食肉饮酒,闻丧不奔局,信堪与割裂以葬,皆为夷风,惟效文公《家礼》行之可也。
  一、省祠墓。《礼》言过宗庙而恭敬焉,临丘垄而怵惕焉,非谓祠与墓先人之灵爽在体魄存乎。故假庙时必聚之一己之精神以格之,寒食时必修瞻洁之礼以享之。不得视为虚,文玩忽怠惰,旧有祖训约束,子姓者各须遵守。
  一、严族氏。木有千枝万叶,孰穷其根深故也。水有四渎九河,孰测其源长故也。修族者所以崇本萃涣,溯源清流也。其昧一本之义者,往往妄附族于名贤华,冒以为耀。亦有厌微渺而弃绝本支者,是犹松柏苍寒而缀芙蓉于其颠,杪芽细嫩而戕伐其枝干者也。夫济水东入于河,虽淆而为一清浊自别。苟炎凉异视,其不为乡闾耆旧之所窃笑者鲜矣。故必严于考核,苟非真虽荣显必弃,若系的派即某亦收。
  (录自清姚士童等纂修安徽绩溪《姚氏宗谱》光绪十六年叙伦堂木活字本)
  姚氏祖训
  祖训弁言
  典谟训诰,万古常昭;巷谚衢歌,片言可采。况祖宗之垂训,切日用于庭闱,而孙之克家宜遵循。夫诰诫,继世贤能,先灵永慰;终身败类,后代贻羞。知祖武之堪绳,实孙谋之不愧。苟能立爱维亲,立敬继长,乡党无不称其仁也,亦复持己以敬待人,以宽宗族皆化之于善矣。列祖训。
  祖训十则
  一、人子莫大于孝,孝莫过于顺。顺意,则悦;顺命,则喜。膝下承欢,虽家贫者,菽水可奉,何必膏粱!有一等于父母之前,厉声秽语、忤逆不顺,甚至一子分灶,不顾父母之养。一经父母投首家房,立唤到祖厅,细询情由,小则责罚,大则革名,不许与祭。更有纵妇不孝舅姑,询其情实,议其去取并重惩。其故纵之罪,公议,后来收族,其夫妇不许入谱,盖祖宗有不愿此孙子,实有愧于祖宗矣。
  二、兄弟务要和气。勿因些少财物、田地遂生嫌隙。语云:难得者,兄弟;易失者,田地。中有兄弟少占便宜,宜相让,不宜相争。语云:但得家和贫也好,若教不义富如何。
  三、要宜室家。凡为人者,欲全孝悌之美名,切勿轻听妇人言。诗云: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且妇人见浅,不知大义,男子溺爱,不知其非,以致犯大恶,冒不韪,其流弊所底,不敢告人者,悉缘此也。愿世世子孙,毋蹈柔肠。须立刚节,乃称无忝所生云。
  四、要睦宗族。子孙十百千万,莫非同源共流。故于长上,则思尊崇之,(于)弟侄,则思抚爱之。吉相庆,凶相恤,疾病相扶持,贫乏相济。所以宗族亲睦而先业不坠也。间有挟私泄私愤,致乖和气,甚非一体之义,为子孙者,宜切戒之。
  五、要崇祀典。诗云:祠祀蒸尝,盖言祭也。习俗之坏固有,家累千金,祖宗弗享,二簋日食万钱,岁时罔供俎豆,忍已甚矣。存着之义谓何?极本追远,人道之至大者,或四时而荐,或春秋而祀,礼仪必备,心志必虔,不可不急讲焉。
  六、要勤生业。士农工商,四民之正,横经负耒,生理之常。故居肆则成事,为本近市,则贸易为生,俱要及时,勉力不可错过光阴,游惰嬉戏,蹈入穷途,悔之晚矣。
  七、要奖勤书香。合房子孙贤俊者少,而粗粝者多,祖宗在天之灵,必有所不安者。端有未曾读书,往往如是。兹合房有子孙可以造就者,必深加勉励,使成肄业,以振书香。语云:黄金满箱,不如教子一经。宜毋忘斯言焉可!
  八、要完国课。朝廷每岁所需,必赖乎此。苟积之不完,甚非为之道。后人各宜勉力,毋得挨延,实为美事。朱子云: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其乐。诚哉,是言也。
  九、淫行为万恶之首。子孙有蹈此行,立即革名,不许与祭。其有帷薄不修为之,丈夫明知而故纵之,此尤甚于辱身贱行之所为,一经捉获,夫妇不许入谱,以辱先灵。
  十、贫穷无赖、自入匪类、行流穿窬者,一经通族闻知,必鸣鼓共攻,使其改过自新。苟仍蹈前辙,或经外人拿获,立即革名际谱,不许与饮。
  (录自八闽《姚氏族谱》)

知识出处

百家家训

《百家家训》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集纳了全国203个姓氏的370则家训格言精品,该书详尽的解读了家训、庭诰、家诫、家范、家法的含义。读者从书中既能了解我国历代家训之概貌,又能体会到古人在处理家庭关系、教诲子女方面呕心沥血之深情厚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