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家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家家训》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232
颗粒名称: 汪氏家训
分类号: B823.1
页数: 6
页码: 204-209
摘要: 本文收录了汪氏家训格言,详尽的解读了汪氏家训、庭诰、家诫、家范、家法的含义。
关键词: 汪氏 家训 家庭道德

内容

一、全忠孝。《孝》《经》曰: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 ”盖移孝可以作忠,忠孝实吾人立身之大本。然必由天性中发出来,故人少则慕父母,至于仕则慕君,自然之性也。自天性漓而乱臣贼子作,至身败名裂,被千古唾骂,殊为可惜。人苟能参透 “天下无不是底父母”句,则孝敬之心油然自生。能晓然于讬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之义,则以身事君,自能以身许君。我二十六世祖元汉公曰: “孝不违亲,忠不避难,臣子之职。 ”其为子孙训也,意深矣!我子孙宜谨听之,毋忽。
  二、敦友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此亚圣推广之言也。则敬长慈幼二者其可或忽乎?近世少年佻达,往往凭凌孱弱,藐视老成,殊失友恭之谊。不知家庭之内,乡党之中,无非父兄子弟之所在。
  三、睦宗族。势利起于家庭,此浇薄之风,殊为可鄙。
  四、宜家室。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五、勤读书。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柏庐朱氏之明训。
  六、力耕稼。语云: “读书不成,不如归耕。 ”言力田其本务也。人有本则不摇。舍本而务末,谬矣。
  七、守职业。民有四等,士农为先,其次则为商为贾。为父兄者其早为子孙计可也。
  八、务勤俭。勤可补拙,俭可救贫。一开源,一节流尽之矣。能俭正所以辅勤也。
  九、重廉耻。亚圣曰: “无耻之耻,乃几于无耻。 ”盖言人能耻己之无(所)耻,由是改行从善,乃终身无后有耻辱之累。故臣知耻则节立,士知耻则品立。民知耻则名立。
  十、崇谦让。谦与满异,让与争反。《书》曰: “满招损,谦受益。 ”谚云: “凡事要退一步想,留一步让人。要宽一着做,留一着与人。 ”
  十一、慎交游。毋友不如己者,盖言择交之不可不慎也。十二、解仇怨。思我小怨,忘我大德,斯言也。求诸当世比比皆然。十三、息争讼。 “讼则终凶 ”,古语也。枉寻直尺勿为也。
  十四、戒沈湎。狂药伐性,乃祸之媒;曲蘖迷心,作乱之始,诚宜戒诸。
  十五、禁赌博。游戏之事,正人勿为。况赌博不惟为之无益,抑且受害无穷,急宜严行痛戒。
  十六、绝淫昵。万恶淫为首。此千古不刊之论也。戒之慎之。
  十七、恤孤寡。《诗》云: “哿矣富人,哀此茕独。 ”古先王行政且先此四者,况为吾同乡共井之人乎?盖孤则茕茕孑立,孤苦无依,有力者当扶持而周济。
  十八、济贫穷。孟子曰: “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 ”诚以与人贵当而亦不可吝也。
  (录自清汪寿康等主修、汪德聚编修江苏武进《汪氏家乘》同治十三年余庆堂木活字本)
  汪氏家范
  一、敬祖先。祖功与宗德,木本水源深。葬以礼,祭以诚,追远报本无穷尽。欲求生枝茂,先须笃本根。承先不坠想容音,见闻懓忾常申敬(余)。
  凡我(于)[族]人,于宗祖座前,每逢朔望焚香肃拜,而春秋二祭尤飨祀丰洁,勤葺祠堂,厚培坟墓,(碑) [俾]世世子孙,成知报功崇德,不忘发祥(所)所自出。
  一、孝父母。哀哀父母恩,昊天同罔极。抚我勤,育我密,成家择配时忧惕。中孝宜用劳,大孝惟竭力。养生送死礼兼隆,聊报深恩于万
  凡我族人,宜念乾父坤母,生我劬劳,贫则菽水承欢,富则旨甘备养,随分尽孝,养志怡颜,庶无贻恨终天。
  一、隆师长。师道隆天地,位偕君与亲。启我知,励我行,丁宁告诫将心尽。俸膳宜从厚,礼貌不可轻。登科及第显名声,俱从师长栽培进。
  凡我族人,欲读书上达,宜于师长分上情礼兼隆,以资其教益,而一切有学问有道德及年长于己者,亦当加以亲敬,切不可轻慢斯文,如此自受益无穷。
  一、宜兄弟。人生有兄弟,原系一胞分。食同器,寝同衾,友恭之道须当尽。重大宜商量,些小勿争竞。平居不觉天伦乐,患难方知手足亲。
  凡我族人,宜念世间最难得者兄弟,同气连枝,如手如足。幼时则埙篪迭奏,比长则和乐永宜。慎勿因小利、听妇言,便欲柝居各爨,致伤骨肉之好。
  一、正闺阃妇道有三从,闺中有四德。勿高声,勿长舌,中馈苹蘩主内则。端正踵贤良,幽闲常自得。母仪地配协坤柔,须眉巾帼名难减。凡我族人,于家中妇女令恪遵姆教,谨守闺阃,内言不出,外言不入,勤纺织,修中馈,克尽厥职,勿致牝鸡司晨,不以礼法自闲。一、慎交游。朋友五伦一,结交不可轻。亲君子,远小人,久要不忘言忠信。意气宜相投,钱财非所论。务求胜己结知心,因不失亲为可庆。
  凡我族人,宜知交友全以诚实为先,必择品端学邃者,日近日亲,以资其观摩之益。若滥交匪僻,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不可不慎之于始。
  一、尚勤俭。居室宜从俭,兴家本在勤。勿懒惰,勿奢淫,耕读两件持身本。守成宜竞惕,创业惟艰辛。克勤克俭不求人,男女少长都当听。
  凡我族人,于 “勤俭”二字宜奉为至宝。勤则事不难成,俭则资财常足。始觉费精力、灭色泽、终则享安逸、乐充余。从来家道有成,罔不由此致之。
  一、睦宗族。九族同脉亲,根本于一人。喜相庆,戚相矜,贱贫富贵何分论。既系同支派,谁非是子孙。敦宗睦族意殷勤,一家仁让群推敬。
  凡我族人,宜念支分派衍皆一脉所延,自五服内外以及远族,俱宜相爱相敬。笃一本之谊,平居则同安乐,患难则共维持。不可互生嫌隙,骨肉相残;亦不可视若途人,不相关切,则亲亲之道,庶几无忝。
  一、务读书。士农与工商,读书为第一。勿偷闲,勿游佚,直上云梯在勉力。俸禄享千钟,黄金收万镒,皆从诵读苦中来,一寸光阴宜自惜。
  凡我族人,期于克振家(宜声)声,宜从诗书上苦心着力,天下惟读书人不可限量,鹏搏万里,鹗荐九霄。上为祖父争光,下为子孙创业,岂独一身荣显已哉。但不可浮慕无实,固侥幸以获功名,庶为有志之士。
  一、重节孝。朝廷重旌表,莫大节与孝。守纲常,维世道,芳流百代扶名教。身受苦中苦,事后多光耀。徽流彤管姓名标,充矣闺中当则效。
  凡我族人,于妇女中有克全节孝者,此为秉天地正气,必宜上请建坊,永垂不朽。至需费浩繁,富者易为,贫则每多湮没,户族公议乐助,俾得荣邀奖旌,以为阖族盛事。
  一、勤职业。人生有职业,士农与工商。勿兼营,勿游荡,行行状元俱一样。艺多不能精,专攻乃为上。旁门左道不可当,安常乐业皆兴旺。
  凡我族人,当各执一业。乃有一种不法子孙,其心邪,其言妄,其行怪,不数年间或以嫖赌而败家,或以浮浪而没产,流为下贱,以及俳优窃盗在所不免。吾族子孙当借以自反,慎勿使人议之(日) [曰]:某也不才,是其父祖恶报。盖败类在于一身,刺讥及于父祖,可不慎欤。
  一、崇险隲。积善家余庆,方便速宜行。济危急,恤孤贫,亲朋邻里都休吝。阴德本无边,施与惟相称。埋蛇渡蚁尚酬恩,作福谁云无报应。
  凡我族人,宜体天地好生之德,时加培植,若修桥补路得方便处,不拘利益多寡,即便行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施药施絮置义田义山等项,量力为之,俱可为子孙种福田也。善之当劝,罄竹难书。此十数条乃专指其切要者耳,人能遵行不怠,余可类推,愿我族人,暨世世子孙服膺勿失,慎毋视为具文,以负丁宁至意。
  (录自清汪忠谟等纂修安徽桐城枫林《汪氏宗谱》光绪三十三年存著堂木活字本)
  汪氏家规
  一、端蒙养。古人胎教不可望矣,蒙养不可不慎也。必能言常示毋诳,能立教之正方,教他莫顽戏,莫爱财,养其节也;教他莫伤生,莫折枝,养其爱也;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养其让也;教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心,以养其心;教以漉扫应对进退,以养其身;教以忠孝诗章歌咏,以养其性情。稍长则出就外传,居宿于外,读《孝经》、《小学》等书,庶几少成若天性,习惯若自然,而大人之本实立矣。
  二、修德行。得之心之谓德,措之躬之谓行,未有得之心而不见之行者也。古人谓读得一章不如行得一句,如言孝即能体孝之理以供子职,言忠即能体忠之理以尽臣道,推之夫妇、兄弟、朋友之道无不皆然,又推之宗族、亲戚、邻里,亦无不皆然,此之谓真举子,更亦不必别立道学门户也。如文艺虽优,德行则亡,华盛实衰,本宗不录。
  三、习文艺。德行尚矣,文艺者士人之羔雉贽也,假令孔孟生今,亦不能外此起家,故各家教子者先之《四书》、《五经》,以植其基,次之《通鉴纲目》,以广其蓄,参之诸子百家,以绎其趣,上下古今名物,以悉其蕴,其学亦云正矣。至于文论表策,则本之程文,以定其式,继之墨卷,以阻其华,酌之柄文劝风者之试卷,以尽其变,此固习文艺者之必不可废者也。
  四、明奖励。族中之人有读书上达者,增光祖宗,启佑后人,可无奖而励之乎?凡遇进学廪试科贡者,族众先期告于族尊户长,至期齐肃盛服,或用三牲酒果,或用羊豕素馐,谒告祠堂,族长奉祖宗之命赐奖,进学试廪用绫红一疋、花一对、银一两,鼓乐导出,贡士举人用缎红一疋、银花一对、银二两,鼓乐导出,进士归家者如科贡例。其子顺之膺奖者,上念祖宗积德始发于吾,必捐赀以报之,廪生出银贰两,贡生出银四两,举人出银八两,进士出银一十贰两,以供祭祀之需,又下念宗族皆吾一体,独钟其庇,不可不殚恩以及之,或效古义庄、义仓、义学,以周宗族之贫者,本宗又当奉祖宗之命特旌异之,鄙吝者众叱之。
  五、谨户田。常人之家每被官司追呼禁系,不得安宁者,多因门户财产之事,此最不可不谨也。大抵交易宜当细审,须防孤儿寡妇重迭私卖之类,致有违碍,又须依限投印契书,毋狃债负以准折交易,毋抬虚债以蒙昧亲邻,毋诡言隐寄以避免赋役,毋广作四至以包占他业,已典而就卖者酬其价,限满而取赎者听其赎,亲邻而执吝者徒其恡,理曲而被诉者还其业。其或理直而有争竞则当闻之于官,不可强种强割,若强种强割势必争斗,忽有杀伤必遭刑败。如此数事苟能谨守力行,则追呼不至其门,禁繁不及其身,不虚耗其财产,不构怨于亲邻,岂不乐哉?
  六、恤邻里。古人所以恤邻里者,谓其贫富可以相资,缓急可以相助。苟平时有怨无恩,则临难皆吾仇敌矣。各家除伏腊共轮之外,苟可以周邻里清贫乏者随吾力而行之,平时既有恩意以及人,一旦设有缓急,人方亲附之不暇,谁恐以横敌加于我也。若多蓄之是贪,一毫之不拔是吝,乃怨之招也,是惟盗之资也,非惟家不可保,抑恐裁及其身,为富不仁者又不可不察是说也。
  (录自清汪源总纂安徽泾县《汪氏宗谱》宣统元年中保派木活字本)
  所贵于读书者,期于明伦达理、立身应务也。今之读书有两等人:一等浮华伶俐,粗解文词,自诩才华,凌傲浮薄,藐视父兄,伦理实行,百不尽一,幸窃科名,尤滋罪恶。此为得罪名教,无足言也。又有一等矜奇嗜古之士,于世务一无分晓,身心一无所得,高谈远鹜,务为博杂,不但任之以事一无实用,至父母奉养、妻子饥寒亦不一顾,不知通人云者,以通情解理,可以引经制事,不则迂阔无当于身心事为之用,诵诗三百虽多,亦奚以为何赖此两脚书橱耶?此似胜于浮华无行之流,亦非读书致用之义也。
  书之用无穷。然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当以已为准:己所能勉者奉以为规,己所易犯者奉以为戒,渐渐体贴,自反身心,即读一句受一句益。
  希贤希圣,儒者之分。圣贤德业虽不易几,既禀儒术,必先勉力学为端人,绳趋尺步,宁方勿圆。名士才子,放诞恶习,极力戒之,否则不如不识字人也。
  (录自清汪辉祖《双节堂庸训》)

知识出处

百家家训

《百家家训》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集纳了全国203个姓氏的370则家训格言精品,该书详尽的解读了家训、庭诰、家诫、家范、家法的含义。读者从书中既能了解我国历代家训之概貌,又能体会到古人在处理家庭关系、教诲子女方面呕心沥血之深情厚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