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家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家家训》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204
颗粒名称: 董氏家训
分类号: B823.1
页数: 3
页码: 131-133
摘要: 本文收录了董氏家训格言,详尽的解读了董氏家训、庭诰、家诫、家范、家法的含义。
关键词: 董氏 家训 家庭道德

内容

一、报君恩。君者,民之父母也。人但知亲恩至重,而不知民生于三事之如一,况所好好之、所恶恶之,君恩至重,虽父母不过是耳。由是以推,奚必居官食禄,始得鞠躬尽瘁,报效朝廷;即士农工商,守国法,乐输将,勤王事,无不可尽其忠爱焉。勉之望之。
  一、奉祖先。人之有祖,如树之有根。本深枝茂,理所固然。我祖自明迁浏,今已五百有余年矣。向非祖宗积累深厚,乌能继继绳绳若此哉。为子孙者,尚其于祀宇则修之,于坟墓则培之,于四时则祭之,报本反始,思祖念宗。惕然于僾见忾闻,临承陟降,则亦庶乎其可也。
  一、孝父母。盖孝顺,德也。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何论忤逆,即稍有违悖,禽兽不如。况襁褓、抚畜、教诲、婚娶,父母之德,昊天罔极。为人子者,虽难责以帝舜大孝,武周达孝,而服劳奉养,菽水承欢,苟能随分自尽,贫乏之家,亦可无愧于为孝焉。《书》云孝友,
  《诗》曰孝思,宜三复之焉。
  一、友兄弟。世间最难得者,兄弟。古人灼艾分痛,大被同眠,虽未易及,而长惠幼顺,兄友弟恭,手足之谊,人所宜然。岂可因财利而起忿争,听妇言而乖骨肉?且不思兄弟既翕,父母其顺;兄弟不睦,邻里见欺乎。式好无尤,莫远具迩,终身诵之,可也。
  一、和夫妇。夫者,扶也,以道扶持也。妇者,服也,以礼屈服也。故夫以义率,妇以顺从,切不可狎昵成习,诟谇成声,致使牝鸡司晨,有乖刑于之道。况以父母之顺,兄弟之和,家道有成,必自宜尔室家,乐尔妻孥,作而致之,可也。顾可令其以妾为妻,舍是旧而新是谋乎?君子之道,造端夫妇。尚其慎之。
  一、肃闺门。《易》曰: “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之正,宜肃闺门。况妇女无亲师奉教之礼,妇女之道即在家庭日用之常。主中馈、勤纺织,其本务也。而且性情贵柔顺、言语贵谨慎。别男女之嫌,严内外之辨,毋烧香唸佛,毋入市观灯。事翁姑、和妯娌、款宾朋、尚朴俭,一一以道娴之。务使妇为贤妇,女为贤女。
  一、教子弟。盖人当为子为弟之时,正可成可败之候。有以教之,则约束维严,义方是训,虽愚钝皆底于成。无以教之,则姑息养奸,溺爱不明,即聪明鲜有不败。矧子弟之率不谨,实父兄之教不先。孟子曰: “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 ”人不乐有贤父兄也,不诚然哉?
  一、敦族谊。《虞书》:九族克亲,《周礼》不睦有罚。族谊之宜敦,吉训昭昭可考。虽分有亲疏,恩有隆杀。而自祖宗视之,则同蒂连根,皆焉一体。务宜敬宗收族,亲谊能敦焉。倘使喜不相庆,忧不相吊,族党而以涂人待之,将祖宗在天之灵知,必有默鉴而戚戚然不释者。张公之忍,陈门之义,范文正公之恩,务宜取而法之。
  一、慎交游。友也者,友其德也。盖合以义也,其必相信而不欺,宜矣。乃自酒食征逐之徒,侈言结纳以树党援,或附势炎,炎尽则冷,或趋货利,利尽则疏。所谓心志相孚、始终莫逆者,无有焉。族之人尚其交道接礼,善劝过规,必如君子之淡交如水,毋效小人之浓交如醴,去三损择三益,庶有以获同心断金之利于无穷焉!
  一、睦邻里。邻里之同居,其情谊相关,洵非秦越人比也。要必亲其所疏,厚其所薄,恤患难,通有无,勿以细故而起争端,勿以小忿而生仇隙,况婚姻死丧非邻里莫助,贼盗火烛非邻里莫防,岂可恃强凌弱,倚众暴寡,名为邻里而实同仇敌乎?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如《诗》云: “洽比其邻。 ”斯为美焉!
  一、正心术。心为一身之主,心术不正,必品行不端,品行不端则放僻邪侈无不为矣。其何免人贱恶、免人讥笑哉?然则欲正心术,是必有道焉。所读者皆正书,所交者皆正士。礼义廉耻,惕然自明。凡戏笑悔慢之言,不出于口;荡检逾闲之事,不施诸行。而后心术正焉,品行端焉。以视世之因贿赂而枉是非,挟私嫌而阿曲直,相去不啻天渊。族众尚其慎之。
  一、勤习业。士农工商,业虽不同,而各宜勤习则同也。盖天下无易成之事,亦无不成之功,所患者,不勤耳。故士读圣贤书,务必朝斯夕斯。处可淑身,出可淑世。慎毋为小人儒耳。农则服先畴,勤穑事,务必出作入息,使地无余利,人无余力,不致惰农自安。至于百工之事,虽技艺之微,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亦当效勤者之得心应手,毋为惰者之舍业废时。若商贾之通货财,权贵贱,逐什一之利,较锱铢之微,非勤何以有获?《书》曰: “业广维勤。 ”韩云: “业精于勤。 ”其各宜深思焉!
  (录自董策蔺主修湖南浏北《董氏族谱》 1938年太原堂木活字本)

知识出处

百家家训

《百家家训》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集纳了全国203个姓氏的370则家训格言精品,该书详尽的解读了家训、庭诰、家诫、家范、家法的含义。读者从书中既能了解我国历代家训之概貌,又能体会到古人在处理家庭关系、教诲子女方面呕心沥血之深情厚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