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家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家家训》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186
颗粒名称: 徐氏家训
分类号: B823.1
页数: 8
页码: 064-071
摘要: 本文收录了徐氏家训格言,详尽的解读了徐氏家训、庭诰、家诫、家范、家法的含义。
关键词: 徐氏 家训 家庭道德

内容

孝:人生在世,莫大于孝,父母深恩,圣贤首教,菽水承欢,非徒笑貌,竭力事亲,勤劳有效。
  悌:人生在世,莫外于悌,手足联欢,形骸并蒂,谊笃同胞,恭兄是励,亲爱为首,人师舜帝。
  忠:人生宇宙,笃实于忠,无欺无忒,善始善终,致身不顾,尽瘁鞠躬,君臣一德,道迹时雍。
  信:人生宇宙,笃厚于信,一诺千金,名正言顺,久要不忘。终身是慎,白圭三复,斯克诚尽。
  礼:人之为节,持身以礼,进退周旋,内外皆规,长幼有序,人生丰仪,遂卑谦尊,姓字扬眉。
  义:人之立身,持守以义,君子信诚,犹重名器,非若怀土,只知喻利,行成于思,参天立地。
  廉:人立天地,所重在廉,万钟弗顾,一介必严,守之以正,持之以廉,韬公高风,正气浩然。
  节:人禀乾坤,所取在节,正气常存,芳声皓洁,柏舟勿失,追踪前哲,千古为昭,万载犹烈。
  家训诗
  训士:芸窗几度受艰辛,始得扬名与显亲。不信请看朱紫贵,满朝尽是读书人。
  训农:作息田间贵及时,耕耘收割不宜迟。村村父子仓盈庆,好颂丰年几句诗。
  训工:百工居肆勤宜俭,巧匠都缘志不纷。果是才能堪出众,自然技艺可超群。
  训商:世上生财由贸易,日中为市好经营。公平自有苍天鉴,何怕黄金不满盈。
  (录自莆田《延寿徐氏族谱》)
  家训歌
  人类文明五千年,锦绣中华多俊贤。炎黄二帝尊国祖,民族有魂是精神。徐姓族民品高尚,追求真理莫退让。堂堂正正立世上,做人应该有脊梁。书是人类进步梯,不学无术素质低。投资智力人才众,回报族人创未来。人过留名雁留声,国难当头敢冲锋。族耻民冤莫旁观,据理依法呈法院。遵纪守法护国家;一生自在不害他。身担公务守清廉,精忠报国尊人权。党派之争莫苟安,眼光放远休偏见。兴邦除暴前头站,振兴中华多奉献。族门老少辈为序,少尊长老感天地。休论房份近和远,东海家声一脉连。人生孝敬事当先,扶助品行理当然。黄金难买父母恩,切莫当个逆子孙。信教更兼敬公婆,当佣当仆是颠倒。扒索啃老心何忍,今后你也会当婆。父母爱心子领情,莫以长辈耍威风。伸手要报未必报,无理取闹反其道。兄弟本是同根生,兄宽友爱弟贵恭。大小事情相照应,学习桃园三弟兄。兄弟姐妹情手足,休起风波残骨肉。家业田园莫争夺,好女不怨娘家穷。姊妹本是同血脉,相亲相敬莫相隔。无端言语切莫讲,接送相礼长来往。修桥筑路事多为,助人为乐多发扬。妯娌和睦家不散,休弄是非伤感情。妻贤子孝父慈严,上行下效世代传。幼小苦读前程远,独生子女休娇惯。养儿不教父母过,纵容护短自招祸。子孙伴侣自选好,父母进言休气恼。公公婆婆莫心偏,媳妇闺女共相怜。夫妻本是同林鸟,互相理解度晚年。女择婆家讲文明,婿正女安家道兴。勤劳谋生心地诚,待人接物情理通。人生度世几十年,艰辛奋斗勤为先。贪心不足难免祸,不择手段罪孽深。吸毒赌博荡家产,回头是岸前程远。富而不奢性莫乱,贫穷骨硬度难关。笃守信义立业本,恭谦慎行自安宁。善恶到头终有报,迟早报应必然到。公正无私天地宽,广结贤良反贪官。不法之徒休往来,登上贼船自有灾。害国损民是反动,伤风败俗世不容。助恶凌善充帮凶,族训使你落孤零。逞强闹事引后患,伦理道德如法网。脉情永固源为上,家族团结相互让。不义族民常规劝,有过则改是好汉。害群之马受法办,大义灭亲休护短。婚丧嫁娶多上前,扶危济困照应全。一家有难八方援,门族亲情礼为先。权大谦虚莫自高,钱多刻苛灾祸多。势大财大房份大,邻里乡亲休欺诈。手中无钱事事难,为富不仁身不安。贪得无厌灵魂散,知足长乐享清闲。见义勇为敢直言,舍身取义保民安。与人为善莫嫉妒,宽人严己自乐观。忍字头上一把刀,该忍不忍苦难多。钢硬必折世常见,气消百忍自
  清心。正大光明人之伦,阴谋诡计害人民。多行阴德做善事,一身正气名千古。君子动口不动手,光明黑暗任你走。无端挑战是祸因,结成疙瘩仇越深。矛盾激化别乱搅,妄做蠢事犯律条。法网恢恢难漏掉,三思而行避灾祸。族里姓外理相同,他人产权休挤占。是非多从私心起,逞强耍赖坑自己。封建迷信害死人,尊重科学学无垠。忠厚做人灾祸少,目空一切烦恼多。计划生育是国策,利国利已心莫窄。生个女孩休冷语,歧视虐待法不依。士农工商任自选,恭听广纳谋发展。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为工为农多挣钱,缴粮纳税讲贡献。先辈劳苦尔今甜,清明祭祖念英贤。忠孝礼义传万载,振兴华夏奋向前。
  一、训孝父母。父母者,生身之本而爱养鞠育之所恃赖者也。乳之哺之,曲护千端;婚之教之,辛苦万状。诗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非此之谓欤!为人子者,朝夕奉养。晨昏定省,犹不足酬深恩于万一。况乎蓄私财,恣口腹,■妻子,而置父母于罔闻者乎?五刑之属,莫大于不孝。设令今日为人子而甘旨不供,声色不和,致父母或怨或怒,异日为人父母而欲子之不悖且逆者,断断无之。故大孝有三;显亲为上,其次不辱,其下能养。三者备,然后可以言孝。
  二、训友兄弟。兄弟者,分体同源而休戚与之相关者也。前人以兄弟比之手足,言其血脉贯通,甚相联属,非保爱之至则有缺,非体恤之周则相伤。况有妻妾为之间隔,仆婢为之媒孛哉。非情意索敦,鲜不为之惶惑而至骨肉伤残者矣!嗟呼!常见人遇僧于市,则思给之。见乞于道,则思济之,独至兄弟而秦越人视之者,于心忍之否耶?昔有云:今时相聚道,老来悲别离,又有云: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斯言也,蔼然可思,足以启人友于之爱。
  三、训别夫妇。合好承祀,而纲常莫大于夫妇。礼重婚姻,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故男位乎外以主教令,女位乎内以掌丝麻布帛之职,委积益藏之图而已。礼有云:男教不修,则阳事不得适见于天日为之食:妇顺不修,则阴事不得适见于天月为之晦。夫妇之间,君子慎焉。后世耽于色欲而恣床笫之欢,遂使夫无刑之化,妇多专制之嫌。甚至情投意合相好如琴瑟之和,偶因一事扞格,相怨不啻仇仇。夫妇如此,何以肃闺门而端化原乎?冀缺夫妇相敬如宾,见重于当世;冯良动必以礼,表仪于一时;斯二者,可以为夫妇之矜式。
  四、训重师儒。说诗书,讲道德,明仁义,以励风俗。而其责必归于
  师儒。古者天子有辟雍之制,诸侯有泮宫之规;以及家塾党庠州序之设,无非建学亲贤以敷教化于天下,而儒教之权始重。王世子、诸侯世子,卿大夫元子适子,以及国人之子弟,皆不可不学。而师儒之道益尊。世俗之家以诗书为缓图,而非身家至急之务。则厚蓄积丰衣食,可以裕足生平。不知不重师儒则无贤子弟,无贤子弟则必荡检逾闲,求其能保家而昌后者无几矣!常云:人不通古今,马牛如襟裾。以人而同于马牛,犹不知师儒
  所系为重且尊耶?
  五、训睦邻里。宗族为同源共本之地,情谊固当周浃,至于邻里,非同井之亲朋,即异姓之姻娅。以出入则与俱,以吉凶则与共,以燕享庆吊则时相聚处者也。若以情属之义联之,何在非天下一家万物一体谊乎。苟或因小忿而生嫌,片言而构祸,鲜不以通家至好之谊而至隔绝不亲矣。古云:里以仁厚为美,仁厚维何?取其相亲相属而不相残者也。诚能毋以多寡而生欺轧之心;毋以贫富而肆凌铄之念;毋以强弱而萌吞并之谋,则永世无尤而风斯厚矣。
  六、训敦本务。古者分类别族而列以四民。自士农工商之外,皆不得于与民之数者,以其非本务所在也。昔管仲论齐政,先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而慎用其六柄,亦必合四民而分处之,使各专其职业,然后可以治国家。故人类虽繁,总不越士与农工与商,尽之其能。有外此而他务而可以善身家足衣食者,未之前闻。凡人资禀各异,所务亦殊。诚令秀者,纳之党庠,所务惟学。朴者予以为作,职务在农或工,以技艺资生。商以贸迁蓄货。皆勤勤以本各是图。毋游堕逐末本计得而无奇淫偷薄之习矣。
  一、遵教令。吾祖父世以孝悌仁让为光。身之所履,即是教令,讲读圣谕可知也,所虑习俗不古,吾族子弟恪遵者固多,而不能守者亦不少。呜呼!孝悌,人之至行;仁让,性之本根。自今以往,其各慎思!祖父之行事而绳之,则为善士;其有背乎尔者,不独父兄宜教责之,须举族攻之可也。
  二、勤耕读。吾家世以耕读为务,、但先世耕则成业,读则成名。今非不耕不读也,要不能如先人之勤勤恳恳耳。夫农,生之本也;士,仕之基也。自今以往,务须努力最勤,敦本务实,行有余力,乃可他务。慎毋以末先本。
  三、仁宗族。宗族疏远,其先本一人之身也。凡有贫不能婚娶丧葬
  及疾病患难等事,族之有力者,当出财以周济之;或遭诬诳,尤宜协力拯救之。毋得秦越相视,庶存久远。
  四、恤孤寡。族中不幸遇孤儿寡妇,其家业殷富者,即族众尚当出力扶持;况如贫无亲者,则更当谕众量助,令勿失所。至如孤女尤宜伯叔收养之,先世遗范具存。
  五、急户股。有田有赋,国之常典,而地无遐迩;城府山谷,催科虽同,而势有缓急。故处近者,势不容缓,而在远者,尤易于怠。诚恐路遥力懈,蹉跎失期,不独上劳官府之催科,下无以释身家之系累。吾党比在城之民尤宜汲汲办理鞭银,户长递催,各宜及时省督。语云,若要安,先解官。毋或坐视,以取罪谴。
  六、慎祭祀。祠祭墓祭,田租蓄积,各有定规。但今人于父祖之祭,虽知尽心,至于大宗之祠,远祖之墓,或在所忽。今后于祢祖之墓,大宗远祖之祠墓,俱宜冠齐整,夙兴从事,毋得怠缓。违者有罚。
  七、严窃盗。窃盗者,人民之害也。朝廷有饬盗之条而族党亦预立弭盗之术。盖凡为盗窃,必绝灭良心,理法应无所容。今吾族枝繁派衍,上承祖功世泽之隆,仰遵官司条禁之切,谁不各守良心,各端得正。但族繁人众所虑饥寒贫苦置身无术者,或因贫而放溢为盗窃,取人物以为滋生,此最不可。是明系扰害邻里,败坏族纲。在吾族之象资饶裕者。平时所宜贫苦矜恤。或折券减租,有无时相通济;或效古人之遗绢遗布,动其良心,此贫者不至丧良,则族属厚矣。其间容或有等桀骜成性,为窃而不俊者,该父兄嫡亲劝谕而施督责;或督责不悛,则宜不顾出丑,擒拿送官。甚至送官而仍不悛,此真盗也,不独夜窃害民,抑且悖逆终为大盗,将来事坏,定罗法网。轻则贾祸丧身,重则覆宗害族,莫此为甚,至此育恨无及。是在为之父兄者,当预审其孽之浅深,害之大小。倘孽深害大,索性又终不肯改移,须鸣族会祠而以祖宗家法置之,令其全身自毙。毋贻妻子父兄祖宗党族害,庶吾族少此恶逆;则族属乃可久长。此亦商于万不得已之情,亦不可不以之垂戒也。
  八、厚亲戚。今人于亲戚,其于妻父母姊妹之属则知加厚,若母舅姑夫之亲则渐渐薄疏,其于祖父母之亲竟若淡然。抑知人有六亲,有重父母祖先之亲,而妻党次之,今但知厚妻党,此燕婉之私情。必也父母祖先上下姻娅并加厚意,弗怠弗忘,则厚之道也。愿吾族共宜凛此。
  (录自《徐氏古今文化大观》)
  一、明君臣。事君道,在致身为官,心存报主,尚矣。至士庶之家,享太平之福,粒食安居,尤宜怀刑畏罪,国课早完。《书》曰: “是训是型,以近天子之光。 ”吾族欲明君臣之义,宜三复斯言。
  二、孝父母。父母之恩,昊天罔极。敢曰大孝不匮,惟期用力用劳。为人子者,即菽水承欢,亦可随分自尽。《语》曰: “求忠臣于孝子之门。 ”格皇天至诚之理,岂虚语哉!
  三、和兄弟。夷、齐让国,普明让田,诚有见于同气之难得。族中嫡从,虽有亲疏,其为兄弟则一。或听谤言,或因财物,以致倚势凌人,犯尊犯法,甚至外侮乘隙。族中遇此,宜婉言劝导,秉公处分,毋使同室操戈,有伤伦纪。《诗》曰: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尚其诵之。
  四、端夫妇。夫妇,人伦之始;闺门,王化之源,狎昵则无别,反目则寡恩。牝鸡晨鸣,惟家之索,总在男子倡率以正。不可同姓为婚,姑侄凌乱,以妾为妻,奸婢生子,贻祸匪浅。《易》曰: “闲有家,悔亡。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我族其加意焉。
  五、慎交递。古人异姓而联骨肉,一诺而重千金。凡以信义为根,则千里之外有知己,四海虽遥,如比屋。若结社邀盟,本朝严禁。族中子弟,宜亲益友、戒燕朋。《易》曰: “君子以类族辨物。”可不慎与!
  六、敦族谊。闻之葛蕾庇其根本,行苇戒其践履。所以周笃宗盟,异姓为后。盖本原之地,最不宜薄也。至于承继例应本宗,无论本支、旁支,正继、爱继,凭族公议,不得强压乱承,更不宜预抚戚属。倘一遇此,族等漠不关情,合谱同宗,与秦越何异?
  七、睦乡里。择里以仁为美,居乡以和为贵。属在比邻,务必有无相通,缓急相济,斯为善良之俗。子曰: “观乡知王道之易。 ”《诗》曰: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其熟思之。
  八、勤本业。人之贫富穷通,各有定分。倘妄意强求,终归无有。凡我族人士,勤学农力田,推之贾工贸易、内外纺绩织絍,亦当随分自尽。《易》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书》曰: “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良足思也。
  九、尚节俭。大禹菲饮,文王卑服,无非崇尚节俭也,况士庶乎?凡居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即属富有,当为造物留其有余;若仅中财,更宜为子孙防其不足。矧天地生财,止有此数,极意奢侈,其
  不致虚耗而莫继者几何?前贤云: “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 ”言之痛心,各宜刻骨。
  十、存仁厚。长厚者有容人之量,残刻者无爱物之忱。族等须当自爱自重。遇无告者,随意周济;遇横逆者,事无大害即当隐忍。《书》曰: “有容德乃大。 ”务宜体此,以培元气,永垂后裔。
  一、禁忤逆。孝顺,德也。遇父母有过,犹当具几谏之忱,无论通天之罪,难逃天地之间,即语言稍违亦为伤亲之隐。在父母具庆者视问或疏,犹相隐忍。若鳏居、孀妇、年老力衰,遇此忤逆,不胜悲悯。族中查有其人,必先治以家法;不悛,送以官刑。《书》曰: “民彝泯乱,刑兹无赦。 ”可不省与!
  二、禁非为。奸淫邪盗,正人所不屑言。父兄严其教者,勿令流入匪党。《书》曰: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望吾族勿使子孙有此行也。
  三、保墓山。先人创业艰难,子孙守成不易。故贫者士之常,所恨忍心止图射利,不顾先人墓址耳。兹与族约,断不可一时蒙混,上致祖墓伤残,下不为子孙留其余地。子曰: “伤其亲,是伤其本。 ”可不慎欺!
  四、清族葬。安坟宜序昭穆,各当循次进葬。若惑于风水,如南阮富、北阮贫,全不安分听命;或将庇荫祖冢,侵劈盗葬,改向改棺,福未及邀,祸不旋踵。吾族一有其人,合族鸣公究治。
  五、禁争讼。争讼非成家之本,或祖墓被侵,父兄蒙难,不得不向公庭。若家事细故,族人从公调度。断不可使子弟学成讼棍,读者有妨本业,耕者抛弃三时,荡产倾家,莫此为甚。《易》曰: “或锡之
  (巩) [肇]带,终朝三褫之。 ”族人各宜鉴诸。
  六、黜异端。道之不明、异端害之也。迷于所往者,伤化溅伦,为害不浅。彼西洋、白莲等教,久经宪禁。吾人读圣贤书,须奉行儒家风度,即孩童可以知礼义,还醇反朴,则可以永敦孝悌、乡之仪型矣。
  (录自清徐万山等纂修湖南长沙《徐氏族谱》乾隆间东海堂刻本)

知识出处

百家家训

《百家家训》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集纳了全国203个姓氏的370则家训格言精品,该书详尽的解读了家训、庭诰、家诫、家范、家法的含义。读者从书中既能了解我国历代家训之概貌,又能体会到古人在处理家庭关系、教诲子女方面呕心沥血之深情厚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