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家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家家训》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184
颗粒名称: 周氏家训
分类号: B823.1
页数: 11
页码: 042-052
摘要: 本文收录了周氏家训格言,详尽的解读了周氏家训、庭诰、家诫、家范、家法的含义。
关键词: 周氏 家训 家庭道德

内容

唯我周公后,濂溪百世孙。殷勤遵圣训,笃信守贤文。
  礼乐千秋仰,图书万古存。腊身恭俭证,处世厚谦温。
  报国忠廉节,传家孝义纯。闺门宜整肃,礼法不容紊。
  男女非无别,尊卑自有伦。笑言休苟且,举念要平匀。
  戒慎其不赌,恐惊所费闻。存心思济众,立志望超群。
  无罪身为贵,成仁名亦尊。高明昭日月,大道遍乾坤。
  赫赫流芳远,巍巍树德敦。吾人能学武,福寿永长春。
  上可光先祖,下堪裕后昆。
  (录自仙游县隔头《周氏族谱》)
  周氏规训
  一、惕罔极。百行莫大于孝,无论富贵贫贱,随分皆可尽职。每日间一举一动,皆当深自检束,体亲心以为心。不忿争以危父母,不妄作以辱父母,即属图报深恩处。若力能上达显亲扬名,更足慰顺亲意。不则菽水承欢,亦是人子之职。若悠忽不知,或孝衰于妻室,爱移于儿女,高堂白发漠焉不顾,一旦风烛暮龄,赍志以没,悔将何及?嗟乎!百年迅速,两老逮存无几,可不警乎?
  二、敦友于。同胞犹手足也,宜左右护持,痛痒时时关切。或因财物不均,忿生嫌隙;或听枕旁密言,衅起阋墙,互相击刺,恬不知怪,何病狂丧心乃尔。法昭禅师偈云: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又云: “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 ”盖三思之!
  三、调琴瑟。阴阳匹配,月下老人原无错注。倘因家贫而悔前盟,貌寝而弃中道,薄德丧行,未有不终身潦倒、子孙落魄者。至于反目司晨,以及骄奢淫逸,其遗害亦非浅鲜。良贤内助什难二三。敬信相孚,严正相率,有刑于之化,无牵制之私,斯夫纲肃而家道和矣。
  四、谱金兰。友朋一道,最关吾身之损益。故近(珠) [朱]者赤,近墨者黑。凡日用言行,欲归于正,须赖良友熏陶。然一概泛交,又恐致贻患祸。近见人有一言投合,便具酒肉殽馔,结为莫逆,迨因小利害,浸成仇隙,可胜浩汉。故于所可交者,更宜慎择之;于所不可交者,尤宜善拒之。斯得时与善人处,而终身有以资丽泽之益也。
  五、笃本源。文中子曰: “祭礼废,天下忘其祖。 ”盖伤乎世俗而为之非也。是故祖宗坟墓不可不勤修理,秋霜春露不可不备物致敬。至若蕃为宗族,皆吾祖一气相生,倘或情(请)谊暌隔,等于路人,冥冥中宁无隐痛。则睦族之道又不可不务讲也。昔阳羡何公论睦族有三要,曰尊尊、老老、贤贤;有四务,曰矜幼弱、恤孤寡、周窘急、解忿争。该义甚广,总以笃本为是。今则谊属同胞,幸灾乐祸者有焉,挟恨成仞、纲利构讼者有焉。建设祠堂,择房长,立规条,以董率教诲,宜急急焉矣。
  六、谷子孙。《诗》云: “贻厥孙谋,以燕翼子。 ”故人于子孙,不可不以良谋贻之也。当其幼小,随时教以孝悌、忠信之言;稍长,便当择师教以诗书礼让之习。性质上等,教以立身行道、应试求名、光显门庭;次者,教以遵守法律,或耕种、或商贾,皆可成家养亲。温节孝曰: “远邪佞,是富家教子第一义;远耻辱,是贫家教子第一义。 ”
  七、端坊表。《易》曰: “言行,君子之枢机。 ”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可不慎哉?庸言之信,庸行之谨,圣贤反覆垂训,最为亲切。近读《阴隲文》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罔谈非礼,常记有益”数语,尤属人所能知所能行者。时时提醒于天理人心,庶乎其有合焉。彼破人婚姻,淫人妇女,谋人田地,唆人词讼,攻人阴私,谈人闺阃,不有奇祸,定有奇穷。宜痛自克治,互相劝勉。
  八、肃庭帏。长幼尊卑,朝夕密迩。分易至相忘,情易至相狎,而嚣凌诟谇之渐开。惟蔼然恩亲,秩然礼接,敦仁让雍睦之风,家可得而正矣。至若庭除洒扫,几席布置,门户启闭,晏眠早起,事事关心,亦属家规要紧,尤宜加意检点。
  九、勤职业。小富微名,勤耕苦读原可力致,命不足道也。读纵无成,变化气质,讲明义理,亦可勉为贤良方正。耕或不能身亲,因时劝课,毋荒毋怠,家道定尔兴隆。次之或工或商,一材一艺亦足资身善后。要在各精其业,才有受用。倘浮慕因循,遽希厚偿,见异思迁,贪求幸获,卒至结局无成,徒归究时运,而不悟其非,岂不谬哉!
  十、汰浮华。衣服不必华丽,要寒暑适体。饮食不必珍馐,务精洁适宜。冠婚丧祭,分所得为与力所能为者,须留有余不尽。为天地惜物力,为子孙绵福泽。苟穷奢极欲,或越礼犯分,徒务取盛一时,窃恐难乎其为继也。至于浮词艳曲、乐工戏子、棋枰双睦、妖幻符咒及嫖赌宴乐,种种浮华陋习,俱系丧身荡志败家之由,最宜深戒!
  十一、端气习。先儒云: “沉潜为载道之器。”今人子弟多务轻浮,酒后耳热,或议乡邻过恶,或鄙前辈迂疏,或捕风捉影、谈人闺阃隐秘,或他人言语未竟,己自争先手舞足扬,谑浪笑傲,虽尊宿无忌,彼方自命豪爽,而有识者鄙焉。为父兄者,宜严加训诲。力为惩创,幸勿养成气习,流为轻薄子,可也。
  十二、严名分。名分亦人生之大节,族中所关更甚。尊卑长幼,次序秩然,微特显自干犯,理宜惩治。凡坐作进退及语言称谓之类,亦宜随分自尽。今人多失放肆,退让谦逊之道久已不讲。更可怪者,族中原非论爵与财之地,世人于小富贵,无论分居何等,动隆其称,曰某公、某爷。此在称之者固不为当,即在受之者亦觉汗颜。长傲遂非,端此自开。切宜慎之。
  十三、谨礼貌。古人十岁学幼仪,礼节一道,殊非小可。为子弟者,固宜留心。即在成人,亦宜慎自检点。我族前辈诸公,素以礼法自绳,虽亲如伯叔兄弟,必具衣冠相接。今人一味脱畧,凡遇亲族友朋,不冠不揖,非托称 “至戚无文”,即矫语 “我辈疏懒,骤然相值如牛马然。 ”夫不知 “至戚无文”,原为致饰仪文者说法,非竟去尔衣冠拜跪也。至若 “疏懒”二字,此乃晋人恶习,老年人或可强附,后生毋得效尤。
  十四、戒赌博。天下害人之事多端,而首莫如赌博。喝雉呼卢,一掷千金,大者固无论已,即偶尔戏弄,亦不可设列此具。盖此端一开,势有莫禁。近见世间子弟,于至戚好友三五相聚,不问寒暄,即出梁山诸公,晤对手谈;始以嬉戏为名,旋以赌具相试;浸寻日久,嗜如渴饥,胜者贪心益炽,负者转欲图全;废寝忘飧,荒本堕业,势不至将家赀荡尽不止。嗟嗟!无论乃祖乃父,创业艰难,交手送人,未免上干神怨,况今国律森严,一罹法网,身名俱败,即欲悔之,嗟何及矣。为子弟者,可不早自戒欺!
  十五、妨淫乱。淫者,百恶之首也。陈灵公以淫而败国,孔宁仪行父以淫而亡家,毒嫪以淫而灭身。夫红颜白面,不过戴肉枯颅。淫心一炽,或因宠而弃糟糠,或贪花而败名节,甚者衽席操戈、房帷设阱,种种祸端,皆由此起。戒之戒之!前车具在,可不慎哉。
  十六、立志气。人生天地间,须卓然自立,切不可作自了汉。孟子曰: “志者,气之帅也。 ”盖志强,则气亦强;志惰,则气亦惰。故微特读书人立身行己,当学顶天立地汉子。即外而农工商贾,凡所作生理如猫捕鼠、如鷄抱卵也,须实心实意,作个尽头。倘不克自振奋,听其昏惰,或沉于酒色,或逞于忿戾,或流于荒嬉,或趋于奸利,浪费精神,虚度日子,迨其后也,名不能成,利不能就,家计日益困穷,甚且流入匪类,玷家声而累骨肉。志不立之患,可胜道哉。
  (录自清周德湛等纂修湖南宁乡《涧西周氏族谱》乾隆十四年松竹轩刻本)
  一、培心地。心为一身之主,身为一家之主,培心地即培家本也。人生世间百物受用有尽,惟此善根受用无尽,故曰: “耕尧田者有水患,耕汤田者有旱忧,耕心田者岁丰收无忧无虑。 ”盖家之兴衰久长系于一心,人生求福以培养心地为先,心地若坏,百事皆坏,无可指望矣。
  二、积阴功。人生贵积阴功,非必广施厚赉,如今人修桥补路始谓之阴功也,即念虑之间时存利人利物之心,此心即是好心,即是阴功,天地神明必共鉴之,后来必邀福泽,近则及于己身,远则及于子孙,譬之树木然,枝叶虽未蕃衍而根本已培,则畅茂条达自莫能遏。天道好还,几见人有忠厚勤俭而不获报者耶。
  三、祛隐恶。夫所谓隐恶者非必损人益己,如今之奸淫谋夺者始谓之恶也,即念虑之间常存盘算人家之心,虽未得利,此心已坏,言语气象无不日趋坏境,有心人一见知之,天地神明岂有不知之理,将来祸殃必至,近则及于本身,远则及于子孙,譬之树木然,根本既已先拔,虽枝叶未害,而枯折可立待矣,不必待其招怨惹祸、犯法蹈险而始知也。
  四、端家范。一家之中,家长为主,家长之身系一家模型,尔身不正,如正人何?故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妻子尚不能行,其余可知矣。几见人陷于邪僻而能正家裕后耶。今日子弟即后来之家长,不可不讲修身之学。
  五、谨言语。家长言语,一家一族所承听也,一人言语,亲疏朋友所观听也。古之君子,居丧不言乐,祭祀不言凶,公庭不言妇女,对父兄则言慈爱,接卑幼则言孝敬,推而至于语臧获下走,亦无随口乱说的话,非徒寡口过,亦以修德行示轨则也。苟为不然,启口轻躁,或怒詈,或戏谑,家人子弟皆将效仿之矣,亲戚朋友皆将轻视之矣,迨家风已坏,安能一时挽回,必致诟谇日闻,上下放荡无礼教矣。
  六、慎举动。家长举动,家人之模范也,一身举动,一世之吉凶也。古之君子,上堂则声必扬,入户则视必下,头容则直,手容则恭,足容则重,推而至于饮食起居,莫不有礼,非徒自己谨身寡过,进德修业,而齐家之道、求福之方皆寓乎其中。试观人家有举动邪僻乖张者曾出好子孙否,不招殃咎否。
  (录自清周馥等纂修安徽建德纸阬山《周氏宗谱》宣统三年木活字本)
  一、祖祠神主,在前清,以文武科甲有旗匾者,及文武官阶有印绶者,皆得迎祀,并推及其父。今科举既废,出身皆从学校,祖祠主位,例应改订。公议:以高中毕业升入内科大学有修业文凭者,得以祀;其本身升入内科大学有毕业文凭者,得以推及其父;文阶有任县知事,武阶有任营长者,亦得推及其父;若文阶升至省长,武阶升至督军,则得推及其祖并其曾祖。仿前清迤封、迤赠例也。
  二、冬至致祭始祖,旧例以有衣顶及应试子弟与焉,原为鼓舞后生起见。今科举既废,凡子弟肄业高等小学得有毕业文凭者,或创办公益,得省令赐予勋章者,旨得与祭,否则不得冒滥入祠。
  三、冬至行礼,以有爵者主鬯。爵同,则序行;行同,则序齿。为首者读祝。有爵之人,各穿本色公服;其衣冠整雅,依行次、年齿班列,毋得参差。
  四、祖宗忌辰,旧例俱系房长与祭。公议于忌辰前一日,值祭者各通知本房爵之人,于忌辰清晨,齐到祠宇四拜。居祠宇者,备茶款待。午刻,仍由房长设筵致祭。
  按:祖宗忌辰,不与祭者,久废趋拜之礼。今依旧规登之,所以见先人之重祭礼也。
  五、元正,有爵之人,除外出、疾病、及有大故者,其余俱当于初一早入祠拜祖,毋得不到。按:元正拜祖之礼,清季尚有行之者,今已废矣。后人若能踵而行之,亦吾祖之光也。
  六、祖祠公钱甚菲,如有关系公事,方许动支。其族中子弟死丧患难,并非公事,不许滥请支给。
  按:祖祠公钱,现在只足供祭冬时,买坛面之用,断无滥请支给之患。兹复依旧规登之者,以族中正议标卖寨面风水,充作公款,不妨以无钱预作有钱计也。
  七、祠宇最宜肃清。以后子弟不得于庭墙内晒烟、曝草、打谷。亦不得于收成时,将雇工引入祠宇鼾睡。妇人不得于厅上经布。违者,许居祠宇之人,纠举议罚。至于幼名冠字,各人宜贴私宅,不许混行疥壁,违者即行拆毁。
  八、居祠宇者,于庭中青草不时芟薤,勿致滋蔓。
  九、始祖逊公祖坟,族中读书子弟,以路况限于一行,每岁祭,多系目不识丁之人,殊觉亵慢。今公议上下二房值祭者,各请一读书者同往,以便读祝执鬯。
  十、青林祖山及象山等处,族人坟墓颇多,不许给人开佘,致碍风水。如杂木茂树,则依旧租人,将价银充祠公费。
  十一、每岁除夕,凡与祭之人八房长,务要齐到行礼,毋得怠玩不到。(录自永春《周氏族谱》)
  周氏【爱莲堂】祠规
  一、力亩犬亩耕稼为衣食之所自出,税粮之所由供,乃国家之大本,生民之常业也。见有弃农业而工别务者,始则见利之速,若将易于务农及其终也,利微财尽欲归前业而不可得矣。视彼之任风波于万里,指亲舍于云间,于我我何如耶?后之子孙宜防水患、垦荒陌、粪薄莳,谨藏种,开源节流,量入为出,而谋生之道勿外乎此。
  二、省冗费。衣帛、食肉,惟父母之养为宜。下而妻子,不使其冻馁而已。宾客往还,称家接待,不须强为。外饰祭祀岁有成数,婚姻礼有常,经艺术之士,勿令缔交隶卒之徒,无与结契娼优之属,尤严重狎昵。至若修斋育经理不可信,张乐设晏事不可频,宫室车马朴素为佳,冠服器皿省约是务。凡为百事概以简实为主,宁失之俭,毋失之奢。则岁有余财,而用无不足矣。
  三、毋争讼,争讼之事,或起于忿,或起于财。讼者之意不过欲以泄其忿,利其财耳。殊不知一入官府,轻则受囹圄之辱,重则取鞭杖之苦。纵使忿可伸、利可夺,抑且所得不补所失。况官府好恶不常,吉凶莫测,或至情真受诬,理直见枉,又不可必耶。故君子守退让,重廉耻。避嚣顽若蛇蝎,视刑宪如鸩毒,宁含忍而勿与角,则彼何得而讼我哉。
  四、毋赌博,世之有害而无益者,无如赌博之事。至愚而不明者,莫如赌博之人。盖赌博之所,各出囊中之赀。虽执千金,而夜以继旦,消磨易尽,且囊中之物,非祖宗所遗,则经营所得。乃不思成立之难,求谋之苦。操有限之金钱,供亡躯之豪赌。偶而获胜,则以为快活生涯,贪得之心益横。不胜而负,则欲倾囊为注,求复之心愈滋,以致丧家失业,流荡无依。不为乞丐,必为盗贼矣。凡我子孙,士宜务读,农宜务耕,慎勿效此愚人,行此拙计。
  五、亲贤俊,德行迈众曰贤,才略过人曰俊。若斯人者,实国家栋梁之资,宗庙瑚琏之品。今虽混于嚣尘之中,焉知异日不乘风云而上下呼?彼其言皆药石,行者矩,父兄信之。安富尊荣,子孙从之。孝悌忠信,奉为师友,时与往来。不惟德业进修,识见增长,而亦永可为平生所依赖矣。
  六、毋交匪人,唆拨词讼,耽嗜酒色,谐谑之徒,杂戏之类,俱能引人亡身丧家,废时失业。苟非见机明决,执守不惑者,一与之游,则如入鲍鱼之市,必至不闻其臭矣!其害可胜言哉?惟不与之往返,乃可以杜后患矣。
  (录自福州王大里《周氏族谱》)
  古遗家规明训,裕后房族儿孙。先祖历代厚德,尔我后人沾因。
  但我族众人繁,贫富不以均匀。富者休夸福分,穷者莫怨祖人。
  人生勤俭为本,懒惰难了终身。父慈子孝尊重,兄友弟恭和平。
  有子必须教读,有女谨慎闺门。幼儿从小教训,惯惜娇养不成。
  兄弟同胞手足,休听内言伤情。昔有张公百忍,九世同居不分。
  江州陈氏孝和,家口七百余人。家和人兴财旺,勿以小利相争。
  亲富难靠大力,好歹还是族人。邻里乡党和好,是非不入其门。
  九族五伦敦重,国家法纪钦遵。此系人伦道理,族正万古标名。
  年轻学习正业,钦赌两字害人。财要公平义取,酒能好人误人。
  世有朱子家训,后代传子传孙。
  (录自屏南《周氏族谱》)
  尊祖敬宗,和家睦族,毋致因利害义,有伤风化。
  祠宇整修,春秋祭祀,毋致失期废弛,有违祖训。
  各宗坟墓,文物古迹,毋致缺祀失管,有被占据。
  读书尚礼,交财尚义,毋致骄慢啬吝,有玷家声。
  富勿自骄,贫勿自贱,毋致恃富不仁,有失大礼。
  婚姻择配,朋友择交,毋致贪慕富豪,有辱宗亲。
  怜穷恤匮,济物利人,毋致悭吝不为,有碍礼体。
  珍玩厅巧,丧家斧斤,毋致贪爱蓄藏,有遗后患。
  冠婚讲礼,称家有无,毋致袭俗浮奢,有乖家礼。
  房舍如式,服饰从俭,毋致僭侈繁华,有悖例禁。
  (录自《香山周氏宗谱》)
  唯我周氏后,濂溪百世孙。戒慎其不赌,恐惊所费闻。
  殷勤遵圣训,笃信守贤文。存心思济众,立志望超群。
  礼乐千秋仰,图书万古存。无罪身为贵,成仁名亦尊。
  居身恭俭节,处世厚谦温。高明昭日月,大道偏乾坤。
  报国忠廉洁,传家孝义纯。赫赫流芳远,巍巍树德敦。
  闺门宜整肃,礼法不容紊。吾人能学武,福寿永长春。
  笑言休苟节,举愈要平匀。上可光先祖,下堪裕后昆。
  (录自尤溪《周氏宗谱》)
  一、奉议郎周信引用《易经》曰: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嘱咐后人要积善,孝悌、忠信,不忘祖宗木本之源。
  二、进士周牧倡导 “克承先志,以昭前烈”,他依祖训,撰有 “尊师四条”和 “收族三条”。他提出:凡系本族,皆以孝悌、忠信为本,父母、兄弟、宗族、朋友不能尽其道者,合族规之,不悔则责之,必待其改过而后已。
  (录自蕉城《周氏族谱》)
  一、勤学。大道之旨无穷,学问之功宜勉,是以圣人韦编三绝,颜子闭户潜修。他如车赢。萤火自照,高风漂麦不知。从古圣贤,皆尔勤学;吾侪读书,当希前人。达则为名卿,处则为高士,方不愧为圣圣人之徒。
  二、力耕。舜耕历山,尹耕有莘,自古圣贤,不废农业。乘天之时,因地之利。胼手胝足,须殚率岁之勤;火耨火耕,当竭三时之苦。诚如是也,遗选秉遗穗,仓籍自有丰盈之庆;多麦多秫,妇子可获宁止之欢。
  三、孝顺。舜之克谐,武之继述。他如蓼莪致叹,屺兴嗟,捧檄而喜,受杖而泣。从古孝子,难以备述。为人之子,须念劬劳。昏定晨省,务尽其心,服劳奉养,当竭其力。愉色婉容,聚顺庭帏,承欢膝下。
  四、友爱。兄弟手足,同气连枝,是故:王季因心则友;宋帝灼艾分痛;姜氏大被同眠:赵孝遇难争死;此皆兄友弟恭,名垂青史。为兄弟者,须念一本之谊,宜埙篪之欢娱,式相好也,勿相尤也。
  五、格言十则
  修谱牒所以明昭穆也,讲礼教所以正人伦也。
  顺父母所以全孝道也,广博爱所以和乡邻也。
  守国法所以远刑罚也,慎口言所以避是非也。
  绝赌博所以去放荡也,戒淫词所以断奸恶也。
  事让人所以添我福也,行方便所以增我寿也。
  (录自寿宁《周氏宗谱》)
  敦大本,重道德,崇孝行,笃友爱。
  睦邻里,谨交游,戒争讼,惩赌博。
  勤职业,务俭约,慎择偶,奖后进。
  端人品,明礼让,隆师道,尊谱系。
  (录自芝田《周氏族谱》)
  教儿孙,多读书,知识高深是财富。教儿孙,要勤俭,学习劳作都须勤。
  博学方能有建树,少年不学老何为。勤能致富俭积福,成由勤俭败由奢。
  教儿孙,要孝顺,生身父母恩最深。教儿孙,莫赌钱,赌博场中冒风险。
  十月怀胎娘辛苦,养育成人父费心。十个赌徒九个输,输了钱财起歪念。
  教儿孙,要戒贪,罪恶根源是贪心。教儿孙,要慈仁,亲邻和睦少是非。
  不义之财决莫取,欲壑难填害自身。设身处地将心比,已所不欲勿施人。
  教儿孙,勿奸淫,美色害人实在深。教儿孙,讲信义,人而无信自身轻,
  幸福家庭被破坏,江山常败女人身。商贾交友靠信用,处世往来存义心。
  教儿孙,莫逞雄,风头好出破金银。教儿孙,要忠诚,廉洁正直受人敬。
  让人三分便是福,脾气暴燥是祸根。奸诈虚伪行不久,为国为民要忠心。
  教儿孙,莫贪杯,美酒好似迷魂汤。教儿孙,守法规,法律规章是准绳。
  几多丑事酒后发,几多酗酒把命丧。一切行为依法办,天下才能得太平。
  (录自连城《周氏族谱》)
  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
  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
  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
  黜异端以崇正学,请法律以儆愚顽。
  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
  训弟子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
  诚窝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
  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
  (录自长乐石门《周氏族谱》)
  祖训
  为人子,要自立,恩要报,怨欲忘。
  孝父母,亲兄弟,睦宗族,和乡邻。
  敬祖先,爱祖国,教子弟,守法纪。
  奖学教,乐助人,民勤朴,官清廉。
  (录自《香山周氏宗谱》)
  训条十款
  一、守孝悌以重人伦;二、示子弟以端正习;
  三、效工商以定志向;四、明礼义以敦家族;
  五、勤农桑以免饥寒;六、秉先觉以诱族秀;
  七、善处世以息词讼;八、俭持家以足财用;
  九、助丧葬以成孝子;十、恤孤寡以赠婚配。
  (录自《海南周氏宗谱》)
  周氏家训
  唯我周公后,濂溪百世孙。殷勤遵圣训,笃信守贤文。
  礼乐千秋仰,图书万古存。腊身恭俭证,处世厚谦温。
  报国忠廉节,传家孝义纯。闺门宜整肃,礼法不容紊。
  男女非无别,尊卑自有伦。笑言休苟且,举念要平匀。
  戒慎其不赌,恐惊所费闻。存心思济众,立志望超群。
  无罪身为贵,成仁名亦尊。高明昭日月,大道遍乾坤。
  赫赫流芳远,巍巍树德敦。吾人能学武,福寿永长春。
  上可光先祖,下堪裕后昆。
  周氏规训
  一、惕罔极。百行莫大于孝,无论富贵贫贱,随分皆可尽职。每日间一举一动,皆当深自检束,体亲心以为心。不忿争以危父母,不妄作以辱父母,即属图报深恩处。若力能上达显亲扬名,更足慰顺亲意。不则菽水承欢,亦是人子之职。若悠忽不知,或孝衰于妻室,爱移于儿女,高堂白发漠焉不顾,一旦风烛暮龄,赍志以没,悔将何及?嗟乎!百年迅速,两老逮存无几,可不警乎?
  二、敦友于。同胞犹手足也,宜左右护持,痛痒时时关切。或因财物不均,忿生嫌隙;或听枕旁密言,衅起阋墙,互相击刺,恬不知怪,何病狂丧心乃尔。法昭禅师偈云: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又云: “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 ”盖三思之!
  三、调琴瑟。阴阳匹配,月下老人原无错注。倘因家贫而悔前盟,貌寝而弃中道,薄德丧行,未有不终身潦倒、子孙落魄者。至于反目司晨,以及骄奢淫逸,其遗害亦非浅鲜。良贤内助什难二三。敬信相孚,严正相率,有刑于之化,无牵制之私,斯夫纲肃而家道和矣。
  四、谱金兰。友朋一道,最关吾身之损益。故近(珠) [朱]者赤,近
  墨者黑。凡日用言行,欲归于正,须赖良友熏陶。然一概泛交,又恐致贻患祸。近见人有一言投合,便具酒肉殽馔,结为莫逆,迨因小利害,浸成仇隙,可胜浩汉。故于所可交者,更宜慎择之;于所不可交者,尤宜善拒之。斯得时与善人处,而终身有以资丽泽之益也。
  五、笃本源。文中子曰: “祭礼废,天下忘其祖。 ”盖伤乎世俗而为之非也。是故祖宗坟墓不可不勤修理,秋霜春露不可不备物致敬。至若蕃为宗族,皆吾祖一气相生,倘或情(请)谊暌隔,等于路人,冥冥中宁无隐痛。则睦族之道又不可不务讲也。昔阳羡何公论睦族有三要,曰尊尊、老老、贤贤;有四务,曰矜幼弱、恤孤寡、周窘急、解忿争。该义甚广,总以笃本为是。今则谊属同胞,幸灾乐祸者有焉,挟恨成仞、纲利构讼者有焉。建设祠堂,择房长,立规条,以董率教诲,宜急急焉矣。
  六、谷子孙。《诗》云: “贻厥孙谋,以燕翼子。 ”故人于子孙,不可不以良谋贻之也。当其幼小,随时教以孝悌、忠信之言;稍长,便当择师教以诗书礼让之习。性质上等,教以立身行道、应试求名、光显门庭;次者,教以遵守法律,或耕种、或商贾,皆可成家养亲。温节孝曰: “远邪佞,是富家教子第一义;远耻辱,是贫家教子第一义。 ”
  七、端坊表。《易》曰: “言行,君子之枢机。 ”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可不慎哉?庸言之信,庸行之谨,圣贤反覆垂训,最为亲切。近读《阴隲文》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罔谈非礼,常记有益”数语,尤属人所能知所能行者。时时提醒于天理人心,庶乎其有合焉。彼破人婚姻,淫人妇女,谋人田地,唆人词讼,攻人阴私,谈人闺阃,不有奇祸,定有奇穷。宜痛自克治,互相劝勉。
  八、肃庭帏。长幼尊卑,朝夕密迩。分易至相忘,情易至相狎,而嚣凌诟谇之渐开。惟蔼然恩亲,秩然礼接,敦仁让雍睦之风,家可得而正矣。至若庭除洒扫,几席布置,门户启闭,晏眠早起,事事关心,亦属家规要紧,尤宜加意检点。
  九、勤职业。小富微名,勤耕苦读原可力致,命不足道也。读纵无成,变化气质,讲明义理,亦可勉为贤良方正。耕或不能身亲,因时劝课,毋荒毋怠,家道定尔兴隆。次之或工或商,一材一艺亦足资身善后。要在各精其业,才有受用。倘浮慕因循,遽希厚偿,见异思迁,贪求幸获,卒至结局无成,徒归究时运,而不悟其非,岂不谬哉!
  十、汰浮华。衣服不必华丽,要寒暑适体。饮食不必珍馐,务精洁
  适宜。冠婚丧祭,分所得为与力所能为者,须留有余不尽。为天地惜物力,为子孙绵福泽。苟穷奢极欲,或越礼犯分,徒务取盛一时,窃恐难乎其为继也。至于浮词艳曲、乐工戏子、棋枰双睦、妖幻符咒及嫖赌宴乐,种种浮华陋习,俱系丧身荡志败家之由,最宜深戒!
  十一、端气习。先儒云: “沉潜为载道之器。”今人子弟多务轻浮,酒后耳热,或议乡邻过恶,或鄙前辈迂疏,或捕风捉影、谈人闺阃隐秘,或他人言语未竟,己自争先手舞足扬,谑浪笑傲,虽尊宿无忌,彼方自命豪爽,而有识者鄙焉。为父兄者,宜严加训诲。力为惩创,幸勿养成气习,流为轻薄子,可也。
  十二、严名分。名分亦人生之大节,族中所关更甚。尊卑长幼,次序秩然,微特显自干犯,理宜惩治。凡坐作进退及语言称谓之类,亦宜随分自尽。今人多失放肆,退让谦逊之道久已不讲。更可怪者,族中原非论爵与财之地,世人于小富贵,无论分居何等,动隆其称,曰某公、某爷。此在称之者固不为当,即在受之者亦觉汗颜。长傲遂非,端此自开。切宜慎之。
  十三、谨礼貌。古人十岁学幼仪,礼节一道,殊非小可。为子弟者,固宜留心。即在成人,亦宜慎自检点。我族前辈诸公,素以礼法自绳,虽亲如伯叔兄弟,必具衣冠相接。今人一味脱畧,凡遇亲族友朋,不冠不揖,非托称 “至戚无文”,即矫语 “我辈疏懒,骤然相值如牛马然。 ”夫不知 “至戚无文”,原为致饰仪文者说法,非竟去尔衣冠拜跪也。至若 “疏懒”二字,此乃晋人恶习,老年人或可强附,后生毋得效尤。
  十四、戒赌博。天下害人之事多端,而首莫如赌博。喝雉呼卢,一掷千金,大者固无论已,即偶尔戏弄,亦不可设列此具。盖此端一开,势有莫禁。近见世间子弟,于至戚好友三五相聚,不问寒暄,即出梁山诸公,晤对手谈;始以嬉戏为名,旋以赌具相试;浸寻日久,嗜如渴饥,胜者贪心益炽,负者转欲图全;废寝忘飧,荒本堕业,势不至将家赀荡尽不止。嗟嗟!无论乃祖乃父,创业艰难,交手送人,未免上干神怨,况今国律森严,一罹法网,身名俱败,即欲悔之,嗟何及矣。为子弟者,可不早自戒欺!
  十五、妨淫乱。淫者,百恶之首也。陈灵公以淫而败国,孔宁仪行父以淫而亡家,毒嫪以淫而灭身。夫红颜白面,不过戴肉枯颅。淫心一炽,或因宠而弃糟糠,或贪花而败名节,甚者衽席操戈、房帷设阱,种
  种祸端,皆由此起。戒之戒之!前车具在,可不慎哉。
  十六、立志气。人生天地间,须卓然自立,切不可作自了汉。孟子曰: “志者,气之帅也。 ”盖志强,则气亦强;志惰,则气亦惰。故微特读书人立身行己,当学顶天立地汉子。即外而农工商贾,凡所作生理如猫捕鼠、如鷄抱卵也,须实心实意,作个尽头。倘不克自振奋,听其昏惰,或沉于酒色,或逞于忿戾,或流于荒嬉,或趋于奸利,浪费精神,虚度日子,迨其后也,名不能成,利不能就,家计日益困穷,甚且流入匪类,玷家声而累骨肉。志不立之患,可胜道哉。
  (录自清周德湛等纂修湖南宁乡《涧西周氏族谱》乾隆十四年松竹轩刻本)
  一、培心地。心为一身之主,身为一家之主,培心地即培家本也。人生世间百物受用有尽,惟此善根受用无尽,故曰: “耕尧田者有水患,耕汤田者有旱忧,耕心田者岁丰收无忧无虑。 ”盖家之兴衰久长系于一心,人生求福以培养心地为先,心地若坏,百事皆坏,无可指望矣。
  二、积阴功。人生贵积阴功,非必广施厚赉,如今人修桥补路始谓之阴功也,即念虑之间时存利人利物之心,此心即是好心,即是阴功,天地神明必共鉴之,后来必邀福泽,近则及于己身,远则及于子孙,譬之树木然,枝叶虽未蕃衍而根本已培,则畅茂条达自莫能遏。天道好还,几见人有忠厚勤俭而不获报者耶。
  三、祛隐恶。夫所谓隐恶者非必损人益己,如今之奸淫谋夺者始谓之恶也,即念虑之间常存盘算人家之心,虽未得利,此心已坏,言语气象无不日趋坏境,有心人一见知之,天地神明岂有不知之理,将来祸殃必至,近则及于本身,远则及于子孙,譬之树木然,根本既已先拔,虽枝叶未害,而枯折可立待矣,不必待其招怨惹祸、犯法蹈险而始知也。
  四、端家范。一家之中,家长为主,家长之身系一家模型,尔身不正,如正人何?故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妻子尚不能行,其余可知矣。几见人陷于邪僻而能正家裕后耶。今日子弟即后来之家长,不可不讲修身之学。
  五、谨言语。家长言语,一家一族所承听也,一人言语,亲疏朋友所观听也。古之君子,居丧不言乐,祭祀不言凶,公庭不言妇女,对父兄则言慈爱,接卑幼则言孝敬,推而至于语臧获下走,亦无随口乱说的话,非徒寡口过,亦以修德行示轨则也。苟为不然,启口轻躁,或怒
  詈,或戏谑,家人子弟皆将效仿之矣,亲戚朋友皆将轻视之矣,迨家风已坏,安能一时挽回,必致诟谇日闻,上下放荡无礼教矣。
  六、慎举动。家长举动,家人之模范也,一身举动,一世之吉凶也。古之君子,上堂则声必扬,入户则视必下,头容则直,手容则恭,足容则重,推而至于饮食起居,莫不有礼,非徒自己谨身寡过,进德修业,而齐家之道、求福之方皆寓乎其中。试观人家有举动邪僻乖张者曾出好子孙否,不招殃咎否。
  (录自清周馥等纂修安徽建德纸阬山《周氏宗谱》宣统三年木活字本)
  一、祖祠神主,在前清,以文武科甲有旗匾者,及文武官阶有印绶者,皆得迎祀,并推及其父。今科举既废,出身皆从学校,祖祠主位,例应改订。公议:以高中毕业升入内科大学有修业文凭者,得以祀;其本身升入内科大学有毕业文凭者,得以推及其父;文阶有任县知事,武阶有任营长者,亦得推及其父;若文阶升至省长,武阶升至督军,则得推及其祖并其曾祖。仿前清迤封、迤赠例也。
  二、冬至致祭始祖,旧例以有衣顶及应试子弟与焉,原为鼓舞后生起见。今科举既废,凡子弟肄业高等小学得有毕业文凭者,或创办公益,得省令赐予勋章者,旨得与祭,否则不得冒滥入祠。
  三、冬至行礼,以有爵者主鬯。爵同,则序行;行同,则序齿。为首者读祝。有爵之人,各穿本色公服;其衣冠整雅,依行次、年齿班列,毋得参差。
  四、祖宗忌辰,旧例俱系房长与祭。公议于忌辰前一日,值祭者各通知本房爵之人,于忌辰清晨,齐到祠宇四拜。居祠宇者,备茶款待。午刻,仍由房长设筵致祭。
  按:祖宗忌辰,不与祭者,久废趋拜之礼。今依旧规登之,所以见先人之重祭礼也。
  五、元正,有爵之人,除外出、疾病、及有大故者,其余俱当于初一早入祠拜祖,毋得不到。按:元正拜祖之礼,清季尚有行之者,今已废矣。后人若能踵而行之,亦吾祖之光也。
  六、祖祠公钱甚菲,如有关系公事,方许动支。其族中子弟死丧患难,并非公事,不许滥请支给。
  按:祖祠公钱,现在只足供祭冬时,买坛面之用,断无滥请支给之患。兹复依旧规登之者,以族中正议标卖寨面风水,充作公款,不妨以无钱预作有钱计也。
  七、祠宇最宜肃清。以后子弟不得于庭墙内晒烟、曝草、打谷。亦不得于收成时,将雇工引入祠宇鼾睡。妇人不得于厅上经布。违者,许居祠宇之人,纠举议罚。至于幼名冠字,各人宜贴私宅,不许混行疥壁,违者即行拆毁。
  八、居祠宇者,于庭中青草不时芟薤,勿致滋蔓。
  九、始祖逊公祖坟,族中读书子弟,以路况限于一行,每岁祭,多系目不识丁之人,殊觉亵慢。今公议上下二房值祭者,各请一读书者同往,以便读祝执鬯。
  十、青林祖山及象山等处,族人坟墓颇多,不许给人开佘,致碍风水。如杂木茂树,则依旧租人,将价银充祠公费。
  十一、每岁除夕,凡与祭之人八房长,务要齐到行礼,毋得怠玩不到。(录自永春《周氏族谱》)
  周氏【爱莲堂】祠规
  一、力亩犬亩耕稼为衣食之所自出,税粮之所由供,乃国家之大本,生民之常业也。见有弃农业而工别务者,始则见利之速,若将易于务农及其终也,利微财尽欲归前业而不可得矣。视彼之任风波于万里,指亲舍于云间,于我我何如耶?后之子孙宜防水患、垦荒陌、粪薄莳,谨藏种,开源节流,量入为出,而谋生之道勿外乎此。
  二、省冗费。衣帛、食肉,惟父母之养为宜。下而妻子,不使其冻馁而已。宾客往还,称家接待,不须强为。外饰祭祀岁有成数,婚姻礼有常,经艺术之士,勿令缔交隶卒之徒,无与结契娼优之属,尤严重狎昵。至若修斋育经理不可信,张乐设晏事不可频,宫室车马朴素为佳,冠服器皿省约是务。凡为百事概以简实为主,宁失之俭,毋失之奢。则岁有余财,而用无不足矣。
  三、毋争讼,争讼之事,或起于忿,或起于财。讼者之意不过欲以泄其忿,利其财耳。殊不知一入官府,轻则受囹圄之辱,重则取鞭杖之苦。纵使忿可伸、利可夺,抑且所得不补所失。况官府好恶不常,吉凶莫测,或至情真受诬,理直见枉,又不可必耶。故君子守退让,重廉
  耻。避嚣顽若蛇蝎,视刑宪如鸩毒,宁含忍而勿与角,则彼何得而讼我哉。
  四、毋赌博,世之有害而无益者,无如赌博之事。至愚而不明者,莫如赌博之人。盖赌博之所,各出囊中之赀。虽执千金,而夜以继旦,消磨易尽,且囊中之物,非祖宗所遗,则经营所得。乃不思成立之难,求谋之苦。操有限之金钱,供亡躯之豪赌。偶而获胜,则以为快活生涯,贪得之心益横。不胜而负,则欲倾囊为注,求复之心愈滋,以致丧家失业,流荡无依。不为乞丐,必为盗贼矣。凡我子孙,士宜务读,农宜务耕,慎勿效此愚人,行此拙计。
  五、亲贤俊,德行迈众曰贤,才略过人曰俊。若斯人者,实国家栋梁之资,宗庙瑚琏之品。今虽混于嚣尘之中,焉知异日不乘风云而上下呼?彼其言皆药石,行者矩,父兄信之。安富尊荣,子孙从之。孝悌忠信,奉为师友,时与往来。不惟德业进修,识见增长,而亦永可为平生所依赖矣。
  六、毋交匪人,唆拨词讼,耽嗜酒色,谐谑之徒,杂戏之类,俱能引人亡身丧家,废时失业。苟非见机明决,执守不惑者,一与之游,则如入鲍鱼之市,必至不闻其臭矣!其害可胜言哉?惟不与之往返,乃可以杜后患矣。
  (录自福州王大里《周氏族谱》)
  古遗家规明训,裕后房族儿孙。先祖历代厚德,尔我后人沾因。
  但我族众人繁,贫富不以均匀。富者休夸福分,穷者莫怨祖人。
  人生勤俭为本,懒惰难了终身。父慈子孝尊重,兄友弟恭和平。
  有子必须教读,有女谨慎闺门。幼儿从小教训,惯惜娇养不成。
  兄弟同胞手足,休听内言伤情。昔有张公百忍,九世同居不分。
  江州陈氏孝和,家口七百余人。家和人兴财旺,勿以小利相争。
  亲富难靠大力,好歹还是族人。邻里乡党和好,是非不入其门。
  九族五伦敦重,国家法纪钦遵。此系人伦道理,族正万古标名。
  年轻学习正业,钦赌两字害人。财要公平义取,酒能好人误人。
  世有朱子家训,后代传子传孙。
  (录自屏南《周氏族谱》)
  尊祖敬宗,和家睦族,毋致因利害义,有伤风化。
  祠宇整修,春秋祭祀,毋致失期废弛,有违祖训。
  各宗坟墓,文物古迹,毋致缺祀失管,有被占据。
  读书尚礼,交财尚义,毋致骄慢啬吝,有玷家声。
  富勿自骄,贫勿自贱,毋致恃富不仁,有失大礼。
  婚姻择配,朋友择交,毋致贪慕富豪,有辱宗亲。
  怜穷恤匮,济物利人,毋致悭吝不为,有碍礼体。
  珍玩厅巧,丧家斧斤,毋致贪爱蓄藏,有遗后患。
  冠婚讲礼,称家有无,毋致袭俗浮奢,有乖家礼。
  房舍如式,服饰从俭,毋致僭侈繁华,有悖例禁。
  (录自《香山周氏宗谱》)
  唯我周氏后,濂溪百世孙。戒慎其不赌,恐惊所费闻。
  殷勤遵圣训,笃信守贤文。存心思济众,立志望超群。
  礼乐千秋仰,图书万古存。无罪身为贵,成仁名亦尊。
  居身恭俭节,处世厚谦温。高明昭日月,大道偏乾坤。
  报国忠廉洁,传家孝义纯。赫赫流芳远,巍巍树德敦。
  闺门宜整肃,礼法不容紊。吾人能学武,福寿永长春。
  笑言休苟节,举愈要平匀。上可光先祖,下堪裕后昆。
  (录自尤溪《周氏宗谱》)
  一、奉议郎周信引用《易经》曰: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嘱咐后人要积善,孝悌、忠信,不忘祖宗木本之源。
  二、进士周牧倡导 “克承先志,以昭前烈”,他依祖训,撰有 “尊师四条”和 “收族三条”。他提出:凡系本族,皆以孝悌、忠信为本,父母、兄弟、宗族、朋友不能尽其道者,合族规之,不悔则责之,必待其改过而后已。
  (录自蕉城《周氏族谱》)
  一、勤学。大道之旨无穷,学问之功宜勉,是以圣人韦编三绝,颜子闭户潜修。他如车赢。萤火自照,高风漂麦不知。从古圣贤,皆尔勤学;吾侪读书,当希前人。达则为名卿,处则为高士,方不愧为圣圣人之徒。
  二、力耕。舜耕历山,尹耕有莘,自古圣贤,不废农业。乘天之
  时,因地之利。胼手胝足,须殚率岁之勤;火耨火耕,当竭三时之苦。诚如是也,遗选秉遗穗,仓籍自有丰盈之庆;多麦多秫,妇子可获宁止之欢。
  三、孝顺。舜之克谐,武之继述。他如蓼莪致叹,屺兴嗟,捧檄而喜,受杖而泣。从古孝子,难以备述。为人之子,须念劬劳。昏定晨省,务尽其心,服劳奉养,当竭其力。愉色婉容,聚顺庭帏,承欢膝下。
  四、友爱。兄弟手足,同气连枝,是故:王季因心则友;宋帝灼艾分痛;姜氏大被同眠:赵孝遇难争死;此皆兄友弟恭,名垂青史。为兄弟者,须念一本之谊,宜埙篪之欢娱,式相好也,勿相尤也。
  五、格言十则
  修谱牒所以明昭穆也,讲礼教所以正人伦也。
  顺父母所以全孝道也,广博爱所以和乡邻也。
  守国法所以远刑罚也,慎口言所以避是非也。
  绝赌博所以去放荡也,戒淫词所以断奸恶也。
  事让人所以添我福也,行方便所以增我寿也。
  (录自寿宁《周氏宗谱》)
  敦大本,重道德,崇孝行,笃友爱。
  睦邻里,谨交游,戒争讼,惩赌博。
  勤职业,务俭约,慎择偶,奖后进。
  端人品,明礼让,隆师道,尊谱系。
  (录自芝田《周氏族谱》)
  教儿孙,多读书,知识高深是财富。教儿孙,要勤俭,学习劳作都须勤。
  博学方能有建树,少年不学老何为。勤能致富俭积福,成由勤俭败由奢。
  教儿孙,要孝顺,生身父母恩最深。教儿孙,莫赌钱,赌博场中冒风险。
  十月怀胎娘辛苦,养育成人父费心。十个赌徒九个输,输了钱财起歪念。
  教儿孙,要戒贪,罪恶根源是贪心。教儿孙,要慈仁,亲邻和睦少是非。
  不义之财决莫取,欲壑难填害自身。设身处地将心比,已所不欲勿施人。
  教儿孙,勿奸淫,美色害人实在深。教儿孙,讲信义,人而无信自身轻,
  幸福家庭被破坏,江山常败女人身。商贾交友靠信用,处世往来存义心。
  教儿孙,莫逞雄,风头好出破金银。教儿孙,要忠诚,廉洁正直受人敬。
  让人三分便是福,脾气暴燥是祸根。奸诈虚伪行不久,为国为民要忠心。
  教儿孙,莫贪杯,美酒好似迷魂汤。教儿孙,守法规,法律规章是准绳。
  几多丑事酒后发,几多酗酒把命丧。一切行为依法办,天下才能得太平。
  (录自连城《周氏族谱》)
  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
  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
  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
  黜异端以崇正学,请法律以儆愚顽。
  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
  训弟子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
  诚窝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
  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
  (录自长乐石门《周氏族谱》)
  祖训
  为人子,要自立,恩要报,怨欲忘。
  孝父母,亲兄弟,睦宗族,和乡邻。
  敬祖先,爱祖国,教子弟,守法纪。
  奖学教,乐助人,民勤朴,官清廉。
  (录自《香山周氏宗谱》)训条十款
  一、守孝悌以重人伦;二、示子弟以端正习;
  三、效工商以定志向;四、明礼义以敦家族;
  五、勤农桑以免饥寒;六、秉先觉以诱族秀;
  七、善处世以息词讼;八、俭持家以足财用;
  九、助丧葬以成孝子;十、恤孤寡以赠婚配。
  (录自《海南周氏宗谱》)
  (录自仙游县隔头《周氏族谱》)

知识出处

百家家训

《百家家训》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集纳了全国203个姓氏的370则家训格言精品,该书详尽的解读了家训、庭诰、家诫、家范、家法的含义。读者从书中既能了解我国历代家训之概貌,又能体会到古人在处理家庭关系、教诲子女方面呕心沥血之深情厚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