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家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家家训》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181
颗粒名称: 杨氏家训
分类号: B823.1
页数: 5
页码: 024-028
摘要: 本文收录了杨氏家训格言,详尽的解读了杨氏家训、庭诰、家诫、家范、家法的含义。
关键词: 杨氏 家训 家庭道德

内容

第一条孝父母。人生两大,父母为尊。鞠育顾复,保赤求诚。授室授田,课读课耕。胡以报德,岳峻渊深。立身行道,扬名显亲。生事死祭,竭诚致敬。譬彼敏树,先植本根。本根既懋,枝干向荣。返哺跪乳,异类同情。人而不孝,侪于枭獍。古称大孝,有虞氏舜。化洽天下,岂未前闻。
  第二条友兄弟。桃园三杰,禀凛义声。五族联盟,弟弟昆昆。矧兹同胞,友恭尤甚。裒多益寡,财产平均。分灾极难,谊切原鸰。埙篪呌奏,棠棣竞芬。宋艾分痛,姜被同温。如手扶足,如齿依唇。胡嫌胡疑,而商而参。天显弗念,伤厥考心。衅起萧墙,外侮频仍。有兄弟者,尚于兹惩。
  第三条和族戚。三党九族,于尔至亲。往来投报,人之恒情。所喜者睦姻任恤,所忌者谗间离分。毋挟贵傲贱,毋倚富欺贫,毋恃尊压卑,毋以卑犯尊,毋众而暴寡,毋强而凌弱,毋因小嫌而构大衅,毋听间言而起斗争。少长有礼,亲疏有伦;难则相救,喜则相庆。九世同居,张公百忍。众家举火,端赖晏婴。惟轻财而重义,庶亲者无失其亲,试观六亲断绝,半出悭吝之门。凡我族众,宜盛于殷。
  第四条睦乡里。乡里同井,亲朋族邻。友助扶持,务尽本分。易麻为纯,古圣从俗。工商营业,今人合群。人有亲疏,胥接之以礼让;事无大小,皆处之以和平。交涉则公平排解,吉凶则往来吊庆。岂曰同流而合污,亦惟推己以及人。倘因口舌而招尤,或由土田而相争,恃众侮寡,倚富压贫,饰智欺愚,挟势凌人,究之盛衰靡常,报复相寻,何以保财产、庇生命、安职业、长子孙。夫惟以德报怨,可以释恨平争。老氏之教,和光同尘。宁人负我,毋我负人。愿我族众,奉为南针。
  第五条重耕读。官吏工商,足资营生。何如耕读,尤其根本。不耕则衣食源绝,不读则鲜寡闻见。衣食缺则冻馁不免,见闻少则义礼不明。又况日用、宾客、冠婚、丧祭之费,胥出于土。古今歴史、中外地理之文,载在典坟。谚云: “土能生万物。 ”又曰: “书中有黄金。 ”愿后嗣奉为标准。
  第六条尚勤俭。生财之道,勤俭为先。克勤克俭,可免饥寒。况在后世,食指日繁,稍涉奢惰,生计维难。勤以濬财源,兼能补绌;俭以节财流,并可养廉。不勤则货财不殖,不俭则财产荡然。流水不腐,古语相传。恶衣菲食,但求饱暖。士农工商,各精本业。丧祭冠婚,宁啬无滥。孔席不暖,墨(笑) [突]无烟。后世子孙,宜则效焉。
  第七条勤职业。惟天生人,各有承能。安于职业,乃克谋生。仰事俯畜,日用酬应。寒衣畴给,饥食畴分。士农工贾,各随性近。谨守正业,免入邪径。不迁不貮,维精维勤。游民有罚,惰民是惩。语云:
  “无财不为贫,无业乃为贫。”又曰: “田园万顷,不及薄艺随身。 ”凡我宗人,尚其详慎。
  第八条守宪法。大道晦蚀,法律当阳。国魂凭式,四亿纪纲。苍苍蒸黎,作圣作狂。刑赏所及,劝惩斯彰。苗民五刑,汉室三章。宽猛相济,道在弛张。枉法者踣,奉法者昌。愿我族众,恪守典常。
  第九条亲师友。师以传道授业,友以规过劝善。吾人德业之成就,得于师友者各居其半焉。是故草木之萌芽,咸待泽于时雨;璞玉之磨琢,必借石于他山。又况名誉之不彰,非师友无从表著;灾害之并至,非师友罔克救援。昔者尼山开讲席,名贤七十;孟尝广交游,食客三千。一时往来之投报,有桃有李;臭味之馨香,如芝如兰。师友之关系,岂等闲哉。乃或舍名师而弗从,久锢黑暗之幕;疏良友而不耻,宁蹈孤陋之愆。甚至如逢蒙贼师而争名,郦寄卖友以逞奸,是皆残忍不仁、暴弃自甘者也。凡我宗人,尚其慎旃。
  第十条严祭祀。孝子事亲,因时制宜。报本反始,秋尝春禘。鼓钟笙磬,肴馔酒醴。在庙跄跄,在野翌翌。内洁其心,外肃其体。无近而数,无远而替。富不俭亲,贫不废祀。惟隆一本之孝,岂肯祭非其鬼。古人祭则受福,不过诚敬而已。
  (录自杨南门等纂修湖南桃源《杨氏联宗族谱》 1931年四知堂石印本)
  修身治家,圣贤有训,不待吾言也。朱子《小学》修身之道,朱子《家礼》治家之法,吾家无论何人何业,皆当读此二书,恪遵实行。妇女不能读者,讲而听之,俾各知人道之大端焉。为士者,须为为己之学,举业乃为人之事,不为可也,必欲为之,亦须为己工夫稍优,然后依朱子《贡举私议》、程氏《分年日程》等法为之。切不可专事剽窃奔竞,致坏人品心术也。
  不能为士,即当力农,克勤克俭,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庶不失为乡里正人。工贱役,商近利,切不可为,必欲为之,择其不大害义者可也。
  家庭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朔望参神主毕,子于父母,妇于舅姑,必再拜。晨昏定省必肃手,有所怒责必跪受。
  男女必授受不亲。昼日无故,男不入内,女不出外。夫妇箧笥、衾、枕巾、栉、盥器之类,必别。
  兄弟、姊妹、娣姒之间,行坐寝食,必长先幼后。
  凡内外,黎明必起,饮食必会,物必掌之一人,事必咨于家长,此家政之大纲也。暇则团坐讲论欢笑,以笃恩爱之情焉。
  男子年十六以上,必行冠礼。程子曰: “冠礼废,则天下无成人。 ”女子年十六以上许嫁,必笄。
  冠后议婚,婚礼必亲迎。此礼废,是男失其配,女失其身也。世俗爱子女,尚浮华,深有害于风俗。当一切黜俗之奢,崇礼之俭。
  丧礼大事也,仁人孝子之心也,节文至繁,不可不讲,尤不可不豫讲,临事则无及矣。仪节服制,必遵古礼,则一切世俗之慝礼,异端之邪说,自然革矣。革俗而崇礼,所以尊吾亲也,岂非孝子所乐为乎?
  惟祭礼不藉他人,不难行也。节文之繁简,物力之厚薄,各称其时与地而为之。期于不失意、不废事,隆正礼于此,革淫祀于彼,亦正人心之一端也。子孙之福,恒必由之。所重者尤在斋,不斋则无诚,虚文云乎哉。
  衣帛、食肉,依孟子五十、七十之例。此外惟祭服许用帛,惟宾祭许食肉,童幼惟尊命许饮酒。凡食必时,凡予必均。妇女重织纺,轻刺绣。男丁甘淡泊,戒宴游。婴儿忍饥寒,防饱暖。门庭整洁,服用古雅,虽至出仕,切勿失寒索之风焉。
  待佣工,必与之同甘苦;待奴仆,勿与之共嬉笑,其畜之也慈,其使之也恕。
  睦宗族,亲婚姻,和邻里,笃故旧,恤贫穷,五者可以厚德,可以福家,可以化风俗焉。
  兄弟不可异居,纵不能如古人十余世数百口,何至手足相弃?张公艺之忍字,浦江郑氏之不听妇人言,皆良法也。或有小不合,各宜自责,如缪肜可也,必不得已,如薛包可也。大抵家庭之间,切不可校是非,伤恩爱,《常棣》之诗,所宜三复。凡析产业,均是祖宗子孙,祗
  论人口,不论门分,此昔人法也,论门分,则不均矣。
  宗族不可兴讼,君子无所争,于他人尚不可,况骨肉乎?凡争讼,非为利,即为气,天下无为理而争者,盖理有相让,无相争,有自责,无责人。骨肉之间,非争利之地,尤非争气之地。《弟子规》曰: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以予所见,骨肉兴讼,未有不家败身亡者也,戒之。
  (录自清杨树椿纂修陕西大荔西埜《杨氏壬申谱》光绪十六年刻本)
  吾今老矣,虚度时光。终日奔波,为衣食而不足;随时高下,度寒暑以无穷。片瓦条椽,皆非容易;寸田尺地、毋使抛荒。懒惰乃败家之源;勤劳是立身之本。大富由命,小富由勤。男子以血汗为营,女子以灯花为运。夜坐三更一点,尚不思眠;枕听晓鸡一声,全家早起。门户多事,并力支持。栽苎种麻,助办四时之衣食。耕田凿井,安排一岁之种储。育养糍牲,追陪亲友,看蚕织绢,了纳官租。日用有余,全家快活。世间破荡之辈,懒惰之家,天明日晏,尚不开门,及至日中,何尝早食。居尝爱说大话,说得成、做不成;少年专好闲游,只好吃、不好做。男长女大,家大难当。用度日日如常,吃着朝朝相似。欠米将衣出当,无衣出首卖田。岂知浅水易干,真实穷坑难填。不思实效,专好虚花。万顷良田,坐食亦难保守。光阴迅速,一年又过一年。早宜竭力向前,庶免饥寒在后。吾今训尔,莫效迍邅,因示后生,各宜体悉。
  忠:上而事君,下而交友,此心不亏,终能长久;
  孝:敬父如天,敬母如地,汝之子孙,亦复如是;
  勤: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俭:量其所入,度其所出,若不节用,俯仰何益。
  勤耕务读,祖训依然在,常怀读与耕。惟勤堪致富,能务亦梯荣。牛背催三月,鳌头占五更。荷蓑皆主伯,释菜谒先生。仓廪如云积,功名指日争。后嗣敦本业,家训妙兼并。
  敦伦孝亲,彝伦垂禹范,爱日在双亲。怀桔情宜笃,遗羹孝始纯。彩衣披菜子,春酒介芳辰。顺矣原因翕,伤哉岂在贫。鸥鸠恩及尔,鸨羽咏凄人。莫谓行无忝,须听祖命中。
  卑无犯上,达尊何可犯,逊顺最为宜。莫谓人堪上,须知我自卑。望中收白眼,让处有黄眉。进履真谦也,阋墙且戒之。割牲侬莫倦,袗
  臂尔宁施。祖训谆谆在,从兹慎幼仪。
  富莫骄贫,同是苍天命,贫人独寂寥。纵然推我富,绝莫向他骄。絮拥寒风透,庐斜细雨飘。何人怜魄落,有客为魂销。得意曾扬气,产情且折腰。昌黎穷可送,转瞬又扬镳。
  居仁由义,吾性从天降,存存岂外求。须知仁是宅,便觉义堪由。爱勿分秦楚,行宜学孔周。广居高许许,正路遇头头。善长功符夏,辞严道叶秋。大人征事备,此诣尔思不?
  睦族和宗,莫以源流远,而忘梓里恭。敦伦须睦族,饬纪在和宗。葛蔂情宜笃,凫鸥咏可从。支分体妒忌,缺陷应弥缝。好戒忘争讼,还期共吉凶。扪心思一本,祖训即晨钟。
  布衣菲食,节俭人堪效,须防习俗移。衣兮布足尚,食也菲为宜。菲厌昭其质,还思训以时。缊袍原不耻,菽水自无饥。寒恤王章卧,鄙贻曹刿嗤。唐风真足羡,蟋蟀一篇诗。
  气忍家宁,不识宁家术,休云产荡然。谁言气可暴,我道忍为先。物至经三反,心平养十年。一朝惩小忿,此境即中天。福萃华堂五,仓储宝稻千。张公殊可法,壮士应拳拳。
  ——以上为《慎修公家训》

知识出处

百家家训

《百家家训》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集纳了全国203个姓氏的370则家训格言精品,该书详尽的解读了家训、庭诰、家诫、家范、家法的含义。读者从书中既能了解我国历代家训之概貌,又能体会到古人在处理家庭关系、教诲子女方面呕心沥血之深情厚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