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蒲鲁氏与诗巫兴化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兴化古城寻踪》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149
颗粒名称:
蒲鲁氏与诗巫兴化芭
分类号:
K833
页数:
1
页码:
257-258
摘要:
本段记述了莆田市兴化古城府大道街蒲鲁氏与诗巫兴化芭,内容包含了蒲鲁士带领基督教美以美教徒移民南洋垦荒事宜,种植蔬菜薯芋等杂粮以充日粮,种植树胶以谋发展的历史纪要。
关键词:
蒲鲁氏
大道街
基督教
内容
兴化芭,是指民国初由基督教美以美会组织兴化人移民马来西亚诗巫垦荒的兴化垦场。诗巫属马来西亚砂拉越州,兴化垦场在诗巫纯溪美拉北岸,初称 “新兴化”。
兴化地区地狭人穷,引发基督教组织向海外移民垦殖的设想。美以美会传教士蒲鲁士受到福州黄乃裳组织基督教徒移民南洋垦殖经验的启发和影响。黄乃裳,福州闽清六都湖峰人,基督教徒。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曾参与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回闽。1900年12月起,先后率领三批福州移民前往马来西亚砂拉越的诗巫开垦,命名为“新福州”。这些移民成员多数为基督教徒,其中也有少数兴化会友参加移民,开启了兴化美以美会组织移民的先河。1911年,蒲鲁士、李长水两人就移民一事往砂拉越考察,并与砂拉越官方签订在“新福州”垦区对岸划地“长十二公里,广随其开垦所及,无限制”的约定。蒲鲁士返莆后即发布招工启事并制定章程,要求“赴垦场者,当立约,如有生息,十输其一,献于兴化教会”,着手组织基督教美以美教徒移民南洋垦荒事宜。
民国元年(1912)2月16日,蒲鲁士委托方家明和陈秉忠牧师带领兴化教徒101人,买棹南渡,由涵江搭驾鹅轮船出发,经厦门往马来西亚。至5月22日抵达诗巫,随即拈阄分居于亚活江上中下游沿岸三区,搭盖三座亚苔厝,占地百余英亩,自称“兴化芭”。他们开始垦荒,种植蔬菜薯芋等杂粮以充日粮,种植树胶以谋发展。这是兴化人移民马来西亚诗巫垦荒的开端,也为后来的旅居华侨奠定了基础。1913年,陈秉忠牧师回乡挈眷赴马,3月7日又带领第二批40名教友出航,6月17日抵达。翌年,在上区后山斩伐大丛林,开拓新垦区。自此移民者随之增加,逐渐形成高潮,居住地也逐渐扩散到新珠山、船倪德古、朋那达、船倪杯等地。可见,基督教美以美会蒲鲁士夫妇在莆传教的同时,乃大力发展教育、慈善事业,还为兴化移民旅居东南亚国家发展做了很大贡献。(何受良《诗巫兴化垦场六十年简史》、林开臻《诗巫兴化垦场史略》,引自方辉绳《莆田旧事抄》。何受良,莆田灵川何寨人;林开臻,兴化莆仙公会首届主席)
据耆老说,笔者故乡灵川张边(旧称“场边”)村的萧福生、萧照生等同乡,于1918年也组织首批渡洋移民诗巫谋生。他们初居兴化芭,与兴化人移民一样,做工、割橡胶、种菜,也布田种水稻。后来萧、林姓移民中有萧孝江、萧仙景、林乌菊、林冬菊等几个家族开始经营橡胶,做新鲜海产批发,并逐渐发展为公司,经营冷藏海产批发生意。经早期移民的牵头,故乡亲友又不断向南洋开发,并形成移民族群,至今在马来西亚定居繁衍的人口有2000多人;亦成立了兴化张边同乡会,作为服务侨民和联络故乡情谊的组织。
知识出处
《兴化古城寻踪》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作者以史志为依据,深入调查研究,收集翔实的资料,从历史、地理、人文等角度,记录兴化自宋置郡建城以来一千多年历史,努力寻找古城逝去的往事,拣回渐被人们遗忘的文化遗产。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秉忠
相关人物
何受良
相关人物
萧福生
相关人物
萧照生
相关人物
蒲鲁士夫妇
相关人物
李长水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