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蒲氏与兴化话罗马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兴化古城寻踪》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148
颗粒名称:
蒲氏与兴化话罗马字
分类号:
K833
页数:
3
页码:
255-2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莆田市兴化古城府大道街蒲氏与兴化话罗马字,内容包含了美国传教士蒲鲁士挈眷来兴化传教研究出罗马字创建 “美兴印书局”是莆田史上第一家印刷机构以及蒲氏夫妇的详细介绍。
关键词:
蒲氏
罗马字
兴化古城
内容
光绪年间,美国传教士蒲鲁士挈眷来兴化传教。初到莆田,语言难通,无法与教徒交流,更难宣讲基督教 “福音”。于是,蒲氏夫妇即苦心研究,寻求捷径,通过用罗马字拼音标注的方法,辅以分析和刻苦记忆的功夫读写兴化方言“特音”,不到一年的工夫就很快学会了一口平顺流利的兴化话。鉴于兴化教会教徒多为文盲的家庭妇女,蒲氏夫妇即将这种罗马字拼音方法经验传授给教徒。出乎意料,一般女教徒3个月后就能用罗马字拼写出莆仙方言;彼此之间也能用罗马字顺畅地互相交流,清楚表达意思。通过实践证明,用罗马字拼写莆仙方言是行之有效的识字办法。蒲星氏为了帮助兴化教会女教徒用罗马字相互写信、阅读圣经,于光绪十九年(1893)向英国定制了一套罗马文活版铅字,开始以兴化话罗马字译印新旧约圣经。三十六年(1906),在井头街南之西侧,即井头街与金桥巷交叉地之西北角(原市劳动服务公司旧址)创建 “美兴印书局”,办公楼次年落成;美兴印书局负责《奋兴报》的印刷,是莆田史上第一家印刷机构。(1947年张福基《兴化卫理公会史》)
刘福铸《兴化话罗马字研究》云:“兴化话罗马字拼音系统共有声母14个(不包括零声母),莆田话有韵母31个,仙游话只有韵母27个。罗马字不论莆仙,皆没有标注入声韵母,而是用声调符号加以对应。声调9个(实为8个)。”高德矞《兴化话与罗马字》一文说,用罗马字拼写兴化话使用字母少,只有10字主韵母、20字复韵母、14字发声母、9个声调符号和普通的标点,即能写出所有的兴化话语音及声调,简单易学,仙游话更为简单。若增加各种特殊发声母,可以拼写各国的文字音和方言音,可拼写出各种鸟兽叫声和声调,各种噪声及人们的哭声、笑声的声调。一般有汉字拼音和英语切音基础者,经过短时间练习即能全面掌握。(刘福铸《兴化话罗马字研究》,《莆田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高德矞《兴化话与罗马字》,《莆田文史资料》第11辑)不过,当时使用兴化语罗马字竟局限在兴化基督教会内通行,教外并不推广,也无人问津。此后,因普及普通话和汉字拼音教育,这种兴化话罗马字,随之被淘汰而湮没,成了历史陈迹。
蒲鲁士,全名为威廉·蒲鲁士,后取汉文“叟堂”为号。1862年12月出生于美国,1888年毕业于美国波士顿大学,获神学博士学位。其妻星以利沙伯,邑人称她蒲星氏。两人于1890年一同来莆田。夫妻在兴化设堂传教,毕生献身于教会事业,并致力于兴化的文化教育、医疗慈善、社会服务等事业,以及发展洋行企业,为兴化社会事业发展做了不少贡献,对中美民间文化交流起到一定的作用。光绪二十九年(1903),蒲鲁士回国度假,由莆田带回“小陈紫”荔枝苗两株,移植于与莆田同纬度的南部佛罗里达州。之后在美国繁殖发展,南部包括波多黎谷和南加州等地,以及巴西、古巴等国,都有千亩以上的荔枝园。这些传自中国的兴化荔枝,被誉称为“果中皇后”。美国人为纪念蒲鲁士引种功绩,将它命名为“蒲氏荔枝”。1912年蒲氏开始组织带领兴化人渡洋旅居马来西亚砂拉越垦荒,为兴化移民马来西亚奠定了基础。(详见“蒲鲁氏与诗巫兴化芭”条)1916年11月,蒲鲁士回国病卒,年54岁;1951年,90高龄的蒲星氏回国,1955年3月逝世。
知识出处
《兴化古城寻踪》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作者以史志为依据,深入调查研究,收集翔实的资料,从历史、地理、人文等角度,记录兴化自宋置郡建城以来一千多年历史,努力寻找古城逝去的往事,拣回渐被人们遗忘的文化遗产。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