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民国县署鼎建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兴化古城寻踪》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136
颗粒名称:
民国县署鼎建考
分类号:
K928.71
页数:
3
页码:
90-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兴化古城抗日战争胜利后,莆田县国民政府重建办公楼一座(今荔城区人大办公楼)、宿舍楼一座(原机关宿舍10号楼)以及政府大门楼,今为荔城区人大常委会办公楼的发展历史。
关键词:
民国
县署
兴化古城
内容
抗日战争胜利后,莆田县国民政府重建办公楼一座(今荔城区人大办公楼)、宿舍楼一座(原机关宿舍10号楼)以及政府大门楼。新建的政府办公楼,坐北朝南。歇山顶、砖木结构,面阔九间共26.8米、进深二间共13.6米,总面积364.48平方米。上下两层,基础石砌,主体为砖墙。前廊大门石雕雕刻精美。
旧时传说政府办公楼是由邑人桥梁道路工程师郭颐堂设计的,对此邑人亦有不同说法。笔者曾做过调查,陶瓷鉴定专家郑永森生前说过,新建县政府办公楼时,他在建设科任职(郑毕业于莆田东山职业学校)。这种大坡度屋面设计图纸是按照南京国民政府统一颁布的县级政府公署标准设计图建设,非地方所能独创。当年也只有莆田县财力雄厚,方能建设这种大楼,这在闽省是仅有的。郑永森参加全过程施工建设,当时清基发现有一口大古井,施工中采用条石砌拱横跨的方法,既省工省料,又能确保地基牢固安全。2017年,85岁的南门人林文辉老先生说:建造这座办公楼时,他才16岁,随父亲在工地做木工锯板,推算起来是1948年。办公楼设计为大坡度屋面,木工称为 “100水”,椽木密铺如平板,瓦片是涵江塘头砖瓦窑场定制,每张瓦片上有2个钉孔,用铁钉固定在椽板上,防止屋瓦滑脱。工程施工木工是西社 “木工林”父亲总负责,泥工有南门吴喜、李历和林玉林等。县巷人陈桂芳(原莆田十八中校长,退休)亦云,1949年前,他的祖父洪潮波担任过莆田县财政科科长,1947年始建公署办公大楼,其时由他负责拨付工程款项。大门楼旁壁嵌有奠基石,落款上为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五月吉日”,下为 “县长陈文照立”。可见,这些建筑至1949年才竣工。2018年春节后,这座大楼屋面进行翻修。据负责现场施工的黄石邹曾徐人邹建平说,大楼为大坡度斜屋面,梁架受力构造复杂,屋面贴瓦施工难度大,非一般工匠所能为。施工中,发现曾经做过两次维修,屋面有不同的瓦片,初建时的瓦片皆有两个钻孔。这次重修亦是采用这种方法以固定瓦片,防此滑脱;且雇用德化县的专业技工,才保证了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楼经重新修葺后,为莆田县人民政府机关办公用房,今为荔城区人大常委会办公楼。
知识出处
《兴化古城寻踪》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作者以史志为依据,深入调查研究,收集翔实的资料,从历史、地理、人文等角度,记录兴化自宋置郡建城以来一千多年历史,努力寻找古城逝去的往事,拣回渐被人们遗忘的文化遗产。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