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增进相互了解 增厚同胞亲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妈祖之光》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109
颗粒名称:
增进相互了解 增厚同胞亲情
其他题名:
“两岸百家妈祖信众家庭交流联谊”活动侧记
分类号:
B933
页数:
4
页码:
145-148
摘要:
本文原载2016年6月14日《湄洲日报》,又载《中华妈祖》2016年第三期,介绍了两岸百家妈祖信众家庭交流联谊活动。这种两岸家庭体验式交流,是两岸民间交往的最好平台,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两岸妈祖信众常来常往,增进相互了解,增厚同胞亲情,将为两岸和平发展增添新动力。
关键词:
文化交流
妈祖
活动
内容
6月5日至6月9日,由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两岸百家妈祖信众家庭交流联谊活动”,作为第八届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重点内容之一,被誉为“走亲戚”的民间交流活动新常态。该活动邀请两岸百户信众,通过开展“同拜天上圣母、同承中华文化、同度端午佳节”等活动,进村入户,交流体验,两岸家庭成员之间从陌生到相识,从相识到认亲,从认亲到联谊,因联谊而对两岸文化更加认同。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林国良总结说,这种两岸家庭体验式交流,是两岸民间交往的最好平台,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两岸妈祖信众常来常往,增进相互了解,增厚同胞亲情,将为两岸和平发展增添新动力。
自6月5日下午在懿明楼上举行“三献礼”仪式之后的两三天内,两岸百户妈祖信众分别到江口东岳观的妈祖殿、贤良港天后祖祠、湄洲岛妈祖祖庙、秀屿区妈祖文化交流中心的妈祖阁等举行“同拜天上圣母”活动,祈愿两岸和平。肃穆的表情,虔诚的进香,恭敬地叩首,两岸信众一样地在妈祖像前“三献礼”。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向台湾妈祖信众每户赠送一面绣有“同谒妈祖,共享平安”的黄色福旗。
同拜天上圣母,是两岸信众家庭交流联谊活动的重要内容。结缘于妈祖信仰,架起妈祖文化“连心桥”,台湾妈祖信众和妈祖故乡的信众有着相同的妈祖情结。来自台湾的蔡辅雄、蔡吴美惠夫妇,蔡兵范、蔡许玉夫妇,蔡素英、蔡素香姐妹,廖影、张琪、张克伟一家子,吕永钦、吕杨慧嫔和他们7岁的孙子吕学颖等台湾各个家庭成员,按简易的仪式认真朝拜妈祖。秀屿区妈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詹金炉说,两岸妈祖信众都有传承弘扬妈祖精神的愿望,信仰妈祖的传统已传递给下一代,两岸共同的妈祖文化也传承到下一代,两岸的共同血脉谁也隔不断。
每到一处,现场妈祖信众以家庭为单位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地交流着,洋溢着浓浓的同根同源的同胞亲情氛围。台湾屏东的吕惠如说,我和先生带着孩子过来,我们专程请假过来参加活动。来到妈祖的故乡,就是一次寻根之旅。我们大家都认识妈祖,都知道妈祖的故事,但来亲身感受一下就更亲切。在台湾每到妈祖诞辰,我们的孩子也会请假参加。孩子们对这些活动都很热衷,在台湾小学教科书里就有林默娘的故事,碰到大小事情,都会默念,妈祖啊保佑。
妈祖架心桥,两岸一家亲。两岸妈祖信众在妈祖文化和妈祖精神的感召下,弘扬崇德向善的民族传统精神,共同构建家庭和顺、社会和谐、两岸和平,人间和美的大环境。台胞刘映如说,我们来到大陆拜妈祖,既表达对妈祖的信仰,也体现两岸一家亲。高雄中华妈祖弘道促进会的陈素云说,虽然来莆田很多次,但这次以妈祖缘到家庭走访的活动最欣赏。以前来只是朝拜,这次家庭成员的文化交流,彼此更了解,同胞情更深。到家庭中接受盛情款待,更感恩妈祖结缘牵线,共同的信念让我们成为一家人,不分彼此,让我们两岸的同胞亲上加亲。
同承中华文化,是两岸妈祖信众家庭交流的主要内容。妈祖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有丰富的内涵。在秀屿区东庄镇文化中心,秀屿区妈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詹金炉为两岸百户妈祖信众家庭讲述“感恩·孝道”的相关故事。两岸一家亲,血脉相连,文化也相连。台湾北港朝天宫副董事长蔡辅雄在两岸“妈祖大学堂”上为信众深情讲述台湾“孝子钉”的故事。蔡辅雄说,两岸同胞血浓于水,同属炎黄子孙,祖同根,血同源,文同脉。基于同根同源的文化根脉,两岸间应和平发展。
台北板桥镇圣宫简金玉女士说,我们崇拜的是妈祖的大爱精神,大爱也是中华文化的内容。这里变化很大,不变的是人的热情。1975年出生于台湾云林的陈雅芳这次带着父母和公婆、表叔嫂一起来。她说,尽管我的父母行动不方便,但我们还是一定要来,这是我们第一次来参加活动,这样的交流活动,加深了我们相互间的了解。去过大陆很多妈祖庙的吴彩蓉说,在妈祖故乡感受妈祖文化就是和别的地方不一样,来到妈祖故乡就如回娘家,吃着这里的菜,好像有妈妈的味道,感觉很亲切。
第一次来到湄洲妈祖祖庙的陈文庆激动得流下眼泪,他满头大汗地在妈祖石雕像前拍照留念。台中偃月宫的张琪说,来这里能强烈地感受到这里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民俗,能让人感受到两岸之间的文脉联系。年轻的李国华杨紫宁夫妇不仅热心参与朝拜,还一路上唱歌,活跃得犹如到家乡一样开心快乐。
同庆端午佳节,是两岸信众家庭交流联谊活动的即时内容。两岸都知道端午与屈原爱国主义精神有关。莆田的端午节有独特的风俗,即“五日节”,从初一到初五每一日都有具体节目。在涵江区活动正好遇上初二,按“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艾、初四面、初五蛋”的习俗,两岸家庭成员同包粽子。台湾妈祖信众兴致勃勃地在不同的家庭里同插艾草,同吃端午蛋和端午面。台胞说,两岸的端午习俗没有多大区别,一样是划龙舟吃粽子,小朋友们会佩戴香包。
在两岸信众家庭成员的交流中,妈祖故乡的接待家庭都做了精心的准备,来迎接同胞的到来。涵江国欢镇沁后村的姚阿四两天前就组织村民打扫全村的卫生,安排7个家庭接待第一分队的台胞。姚阿四说,接待台胞就是迎接亲人。在姚文奇家,接待第一次来莆田的台湾高雄陈文庆夫妇等四五个人,递水果,泡茶水,敬香烟,忙得不亦乐乎。“本是同根生”,在家庭成员交谈时就如家人融洽。
新北市板桥圣昭天上圣母会林施湖会长说,今年全家3人来,觉得这种家庭联谊式的活动交流很好很深入,感觉好像是出远门,好久没有回家,现在在大陆见到亲人一样,有“妈祖缘,兄弟姐妹情”亲人感觉。他的夫人陈阿玉说,这种家庭联谊交流的方式很好,也欢迎来台湾做客。
在湄洲妈祖祖庙参加活动时,台湾7岁的吕学颖小朋友跟着爷爷奶奶朝妈祖像跪拜,获得祖庙董事长林金榜赠予的银锁。在秀屿区詹的兴家中活动时,吕学颖将他的玩具赠送给和他一起玩的小哥哥。两岸的后代也结下了情谊。
在东岳观的妈祖殿和在东庄前运村东供酒家就餐时,两岸信众男女老少纷纷上台表演歌舞。70岁的台胞刘水生声情并茂,获得现场阵阵喝彩。因妈祖信仰而结缘,两岸信众一家亲。民间家庭的两岸联谊交流活动,增进两岸民族认同,体现两岸妈祖同缘,共识两岸文化同源,体验两岸血脉同根,共同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
妈祖故乡风俗特色是每逢喜事都有人喊赞句,大家齐喊好!。在湄洲岛参加系列活动后,民俗文化专家林洪国在平安宴现场也喊赞句:“妈祖灵光耀四海,炎黄子孙同血脉。海峡论坛第八届,湄洲祖庙搭平台。妈祖文化活动周,天上圣母齐来拜,海峡两岸一家亲,家庭交流焕新彩。”现场的“好”声沸腾。
短短的几天时间,台湾同胞感受到莆田的巨大变化和乡亲的热情。活动中,两岸信众家庭互留电话,赠送纪念品,互致祝福,依依惜别,两岸一家亲的感人场面处处可见。
(原载2016年6月14日《湄洲日报》,又载《中华妈祖》2016年第三期)
知识出处
《妈祖之光》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有关妈祖文化的文章,分为播照环宇、辉耀史河、闪烁民间、出彩艺文、沐浴人事、光映论坛等六章,包括有《海外妈祖溯祖庙》《妈祖信仰在美国》《妈祖与海洋文化》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