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新加坡作家议妈祖题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妈祖之光》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096
颗粒名称:
新加坡作家议妈祖题材
分类号:
B933
页数:
3
页码:
122-124
摘要:
本文原载2014年12月13日《湄洲日报》,介绍了新加坡作家议妈祖题材。
关键词:
文化
妈祖
新加坡
内容
在“海洋视野中的妈祖文化与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记者采访新加坡华文作家李龙先生。他以《民间信仰对华文文学的启迪》为题在研讨会上交流。
李龙在大会发言后,特地打印一份他的论文给记者分享。他边指着论文中的部分段落,边说,民间信仰植根于传统文化,经过历练并得以延续一千多年不断塑造的妈祖形象,是值得我们深入研讨和借鉴的深且广的学术文化课题。对妈祖信仰和崇拜如此久远地传承,说明妈祖文化价值之高。所以我们在传播与传承时,应把先辈们一点一滴整理书写出来的民间妈祖故事,再发扬推广,把民间信仰用文学的行为留下来是最直接和重要的。
李龙在分析有关“妈祖”的故事的文学作品时介绍说,民间信仰在中国历史上,是早已有之。妈祖能为后人所敬仰、所崇拜,因为她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感人事迹和精神。在她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后人追寻,她被塑造成以人们的愿望和慈悲博爱、护国庇民、救苦救难、可敬可亲的女神。莆田地区是妈祖信仰的发源地,之后向全国各地推广,由于沿海人们为讨生活,在早期就移民到世界各地,更把信仰带到生活所在地,因此,在南洋各地,如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有妈祖庙。尤其是台湾地区,对于妈祖的供奉更为虔诚与广泛,形成台湾最为主要的保护神。
他具体地介绍有关“妈祖”民间故事的文学作品。他说,“将民间口头传说录成笔记小说的第一人是宋代的洪迈,其著作《夷坚志》中有两篇以妈祖为题材,分别是《林夫人庙》和《浮曦妃祠》”在明朝万历年间也有一本由号南州散人吴还初所作的《天妃出身济世传》,又名《天妃娘妈传》的长篇小说出现,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共32回,书内插图为连环画式,小说根据民间流传的妈祖传说搜集整理而成。除了文学作品,妈祖的故事也在各地的传播媒体上,一再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如:电视剧《妈祖的故事》《妈祖外传》《三妈再生》《妈祖后传》《妈祖过台湾》《妈祖出巡》《千里眼与顺风耳》《妈祖拜观音》《妈祖》《天上圣母妈祖》《怀玉传奇千金妈祖》《妈祖(2012)》,电影《天后》(动漫)、《海之传说——妈祖》(动画)、《冥战录》(漫画)。
“关于妈祖文学创作,不仅有小说传世,诗歌更是多产。其中,明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曾在《汤显祖诗文集》中留下有关天妃宫的诗作三首,分别为《天妃宫玉皇阁夕眺》《太常谢公北泊天妃宫有作,来年正朔立天春》《文登羽客谒齐王子宿天妃宫》。四次出使中国的高丽使臣郑梦周写有名诗《沙门岛》,表达了对妈祖的虔敬之情以及希望得到妈祖的“灵贶”庇佑。同为高丽使臣的李詹则在海上遇冰险时写就名诗《祈天妃退冰》,对妈祖的虔诚信仰漫溢于字里行间。历代诗歌创作还有元朝黄向诗作《天妃庙迎神曲》、明代钱薇垣诗作《天妃歌》、清代陈池养诗作《题湄洲圣母宫》等作品传世。
“戏剧文学创作方面,近代文人林纾写有戏曲剧本《天妃庙传奇》,莆田则有《天妃降龙全本》剧目,又有莆田人苏如石于上世纪50年代末创作的神话戏剧《妈祖志》,将妈祖形象搬上文艺舞台。”李龙说,研究妈祖文化,自宋以后就前赴后继,辈辈有人,也写了好多歌颂、论述的文章和心得。尤其在中国改革开放后,更多学者进行对妈祖文化的研究和出版有关书籍。妈祖信仰的发源地莆田,也成立了不少对妈祖进行研究的组织,并与世界各地的妈祖庙与研究团体进行交流和互访,使妈祖文化更为丰富和广泛,撰写和出版有关妈祖文化的书籍和论文也随着增多。
(原载2014年12月13日《湄洲日报》)
知识出处
《妈祖之光》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有关妈祖文化的文章,分为播照环宇、辉耀史河、闪烁民间、出彩艺文、沐浴人事、光映论坛等六章,包括有《海外妈祖溯祖庙》《妈祖信仰在美国》《妈祖与海洋文化》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龙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