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场面与小细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妈祖之光》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071
颗粒名称: 大场面与小细节
其他题名: 读《台湾三月疯妈祖》
分类号: B933
页数: 3
页码: 088-090
摘要: 本文原载2012年8月22日《湄洲日报》,介绍了《台湾三月疯妈祖》就是体验真正人文活动的全过程的记录。
关键词: 文化 艺术 文学

内容

我笨拙的文字无法表达我丰富的感受,但我很想表达。
  当我接到阿钵签名给我的这本《台湾三月疯妈祖——体验台湾妈祖绕境进香活动》,我的脑海就浮现出很多壮观美丽的画面。较之阿钵之前已出版的摄影集《莆田海岸印象》和《湄洲岛》,一本比一本更有冲击力。其精美的构图和气势宏伟的场面以及细节的特写等等视觉盛宴,让我大享眼福。
  如果说《莆田海岸印象》是纯粹的自然风光画面,而《湄洲岛》有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镜头,那么,《台湾三月疯妈祖——体验台湾妈祖绕境进香活动》,就是体验真正人文活动的全过程的记录。这三本都可以定位为专题摄影集。从《莆田海岸印象》少许的地名标识文字,到《湄洲岛》散文诗式的配图点缀,到现在这本包含着叙事记叙偶议的文笔;从静态的捕捉到动态的抢镜头,越来越丰富的图文,在我的悦读中形成递进式的升华式的甚至能产生热血沸腾的瞬间的永恒定格……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首先在于题材选择富有感染性。我们都知道,妈祖是世界的妈祖,所有有关妈祖的人文活动都会牵动着妈祖信徒。阿钵亲历台湾“三月疯妈祖”的全过程,以真实体验的镜头和笔头记录了整个活动。参与者看到这本图文并茂的内容会有感同身受的亲切感;没有机会直接参与现场活动的读者看到后,不仅能身临其境之中,而且还心向往之。我们还可以想象,这样的画面和文字,不仅是2010年的台湾三月疯妈祖的全程记录,而且将会成为今后一年一度的“复制”标本,甚至是后代人受感染的历史记载。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很值得保存收藏。当然,能被收藏的因素还在于整本书的画而和文字。2010年,大甲妈祖绕境进香从原来的八天七夜改为九天八夜。绕境进香从大甲镇澜宫起驾,到新港奉天宫回程,日夜兼程,横跨台中、彰化、云林、嘉义四县市21个乡镇,宫庙增加至一百二十多座,行程三百多公里,进香队伍达数万人,有上百万人参与这一民间大盛事。这样长时间多空间大场面的活动如何通过镜头展现和文字描述,才能精准地记录?所以,我的感受还在于阿钵的拍摄艺术和文笔功底。
  先说阿钵的镜头捕捉技巧。与其说是镜头捕捉,不如说是剪裁艺术。在整个九天八夜的体验过程中,哪怕只用一天的拍摄镜头,就可以编辑出一本同样厚的摄影画册。然而,阿钵的剪裁思维在于“舍得”,舍弃了纷繁活动程序,梳理出清晰的活动脉络。他把三百多公里的缓慢行程用23个专题来概括,既突出重点,不漏重大场面,又有细节特写,点面结合,同时旁逸出许多有意义的专题。
  如大场面有“雨中的妈祖之光”“妈祖起驾”“祝寿大典”“钻轿脚”等,尤其是“绕境进香的目的地新港奉天宫”的沸腾大场景;专题场景有“绣旗队”“进香旗”“自行车绕境”“义工队”,尤其是“长长进香路”上的“自助餐”“义诊”“睡榻”“花炮”等;特写镜头有“报马仔”“神偶阵头”“妈祖信徒在不同场合下的虔诚表情”等,尤其是“起驾戏擂响了妈祖绕境进香的开场鼓”。
  在欣赏照片美感的同时,我注意到每幅照片下的一句说明点缀文字,更立体地有了“通感”:从照片上我们可以听到骤然响起的低沉威严的号角声、鞭炮轰鸣声,闻到流水席上的各种饭菜香味,尝到甜玉米热茶水等“吃香喝辣”的“百里美食节”,感受到各种场景里进香客的热诚心态。
  摄影行业有光圈、焦距、曝光、色温、反差、感光度、白平衡等技术性知识,也有构图、造型、色彩、光影等美学知识,然而知识如何运用于实践,却是摄影者个人的综合素质素养,诸如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艺术史等学问。我们从阿钵摄影集里可以领略到他的综合素养。更让人羡慕的是,阿钵藏而不露的文学修养终于在这本新著里“偶尔露峥嵘”啦。
  每个专题的文字如同锦绣文章,既有提纲挈领地叙述和简练扼要的介绍,又能把一些细节描写得如小说般的生动、散文式的优美、诗歌似的赋予抒情。如下面一段概括性的文字就蕴含了很深厚的叙事功底:
  妈祖绕境的队伍,从大甲出发南下,到新港后回程北上,路线就像一串珍珠项链,把沿途一百二十多个宫庙的活动紧紧地串在一起;更像一条舞动的巨龙,搅得21个乡镇沸沸扬扬,热闹非凡。妈祖绕境进香,是中国台湾一年一度的流动的嘉年华。
  只用了两个比喻,就把整个活动高屋建瓴地凝聚成一个形象生动的大画面;一个动词“搅”字,产生“21个乡镇沸沸扬扬”。文章里有画面,画面上有通感艺术,相辅相成,达到文图并茂的效果。
  又如下面这段描写妈祖起驾的情景:
  晚十一时,起驾仪式准时举行。刹那间,马头锣、号哨角、轿前吹等,乐声齐鸣,由董事长与来宾在妈祖大轿前上香行拜,恭请妈祖起驾。随后三发“起马炮”骤然响起,带动鞭炮齐鸣,焰火齐放,宫内宫外,全场轰动,妈祖大轿起驾向宫外、在庙埕,缓缓蠕动。占据大轿移动路线的幸运信众纷纷跪躺在地,让大轿从身上慢慢跨过;有幸站在大轿附近的信众,奋力向前,伸长双手,祈盼触摸到大轿。就这样,在震耳欲聋的锣鼓声、鞭炮声中,绚烂的焰火照亮的大甲如同白昼,几万信众伴随妈祖神轿,缓缓南移,从镇澜宫到大甲镇口的水尾桥,短短的一公里出城路,足足走了三个小时。整个大甲城沸腾了。
  “缓缓蠕动”的“妈祖大轿”,“信众纷纷跪躺在地”“伸长双手”等生动描写的场面,没有细致的观察和叙事功力是不可能营造出这么强烈的现场氛围。诸如这样的描写文笔,在这本书里有十几处。更多的是人物形象的勾勒和场景中的特写镜头里的细节描写,有趣诙谐,栩栩如生。如“报马仔”、“济公”神偶、“绣旗队”成员、“老外同行”、“妈祖护照”以及许许多多绕境活动行程中遇到的大场景里的小细节,甚至在细节的描写中融合触发心灵的感慨和思想的升华。正如他在最后一个专题《进香客“疯狂”摄影人更“疯狂”》里写道:
  绕境进香过程中,“精彩”的“瞬间”,每时每刻都在进发着。要使之“永恒”,摄影人要善于捕捉,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时注意一个“抢”字。
  确实如此,按快门“一瞬间”的背后,不仅需要敢挤敢抢,更需要毅力和功力!其功力除了文学艺术等人文素养外,还在于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述的精准度,更胜于按快门前期寻找拍摄角度的审美养成。
  (原载2012年8月22日《湄洲日报》)

知识出处

妈祖之光

《妈祖之光》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有关妈祖文化的文章,分为播照环宇、辉耀史河、闪烁民间、出彩艺文、沐浴人事、光映论坛等六章,包括有《海外妈祖溯祖庙》《妈祖信仰在美国》《妈祖与海洋文化》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