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妈祖与信众心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妈祖之光》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049
颗粒名称:
妈祖与信众心理
分类号:
B933
页数:
2
页码:
065-066
摘要:
本文原载2014年6月7日《湄洲日报》,介绍了妈祖与信众心理。妈祖信众的心理现象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关键词:
文化
妈祖
信众心理
内容
妈祖信众的心理现象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千年以前,就流传着妈祖护国庇民、抢险救人、救苦救难、降妖伏魔、惩恶扬善、为民造福的传奇故事。在妈祖利泽显圣的传说故事中,有相当多是拯救海难。只有当人遇到人力、人智所无法解决而又亟欲解决的切身问题时,才会在心理机制产生祈求心理。于是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崇拜、对高于我们本身的力量的服从、提供安身立命之本的信仰体系便由此产生。
宋代石碑《兴化军祥应庙记》记载,“夫七闽诸郡,莆田最为濒海,地多咸卤,而可耕之地又皆高仰..游商海贾,履风涛历险阻,牟利于他郡外番者”。莆田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开辟海上贸易之路,但是对外贸易的海运途中充满危险,面对贸利诱惑却又有惊涛骇浪狂风恶浪,海运商人的心中希望有一个能保护其商品经济活动的神祇,海神妈祖就成为他们心目中的救星。妈祖就是在海运贸易过程中消灾避难的神灵。妈祖作为保护神,在南宋廖鹏飞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中有翔实的记载:“故商舶尤藉以指南,得吉卜而济,虽怒涛汹涌,舟亦无恙。宁江人洪伯通,尝泛舟以行,中途遇风,船几覆没,伯通呼号祝之,言未脱而风息。既还其家,高大其象”。
妈祖作为海上保护神,我们还可以从清代林清标《敕封天后志·化草救商》所记载的妈祖神迹得到印证:“屿之西,有乡曰门夹,当港口出入之冲,礁错杂,有商舟渡此遭风。舟冲礁浸水,舟人呼哀求救,后(妈祖)谓人曰:‘头商舟将溺,可急拯’。众见风涛震荡,不敢向前,后乃掷草数根,化成大杉,排驾至前,舟因大木相附,得不沉。”香港九龙彭圃冈村《林氏族谱》记载,莆田籍松坚昆仲海运经商遭遇狂风暴雨袭击,由于妈祖保驾护航,虽船遭毁损,但兄弟俩安然无恙。为感念妈祖庇佑,祈求子孙兴旺安宁,遂于落难处建庙奉祀妈祖神像,并在庙后山镌崖刻(即《北佛堂崖刻》榜书石刻)留作永久纪念。
海难和疾病等让人产生敬畏心理,妈祖拯救海难又能治病救人,人们就对妈祖产生敬仰心理。在短时间无法以人的体能、智能所能解决的情况下,唯有祈求于神明的指引,以期获得援助、救济和保佑。当人力无法战胜自然灾害时,容易从畏惧心理出发,相信主宰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神鬼精灵;当人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灾难和医药罔效的沉疴重病等困境无力自拔时,容易由依怙心理出发求神拜佛。妈祖能保佑海商航运的神迹,最初的时候,只在莆田商人中互相传播,但随着商品经济中海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与外地、外国商人的不断交往,也就把妈祖作为商品经济保护神向外传播。于是,妈祖就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商人的海运保护神。
(原载2014年6月7日《湄洲日报》)
知识出处
《妈祖之光》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有关妈祖文化的文章,分为播照环宇、辉耀史河、闪烁民间、出彩艺文、沐浴人事、光映论坛等六章,包括有《海外妈祖溯祖庙》《妈祖信仰在美国》《妈祖与海洋文化》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