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视野中的妈祖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妈祖之光》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036
颗粒名称: 海洋视野中的妈祖文化
其他题名: 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
分类号: B933
页数: 3
页码: 052-054
摘要: 本文原载2014年11月29日《湄洲日报》,介绍了的妈祖文化。其中包括海外作家学者热切关注妈祖文化、台湾学者专家深化妈祖研究内涵、各高校出现研究妈祖新热潮等。
关键词: 文化 妈祖 学术

内容

11月25日至28日,一场围绕“妈祖与海丝”关系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莆田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上百位学界专家学者被邀莅会研讨,有近百篇论文在大会上交流。《台港文学选刊》以增刊的形式出版发行《海洋视野中的妈祖文化与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会议期间,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中心被授予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研讨会除了大会主题发言外,还分为中华文化传承与两岸文化交流、海洋视野中的华文文学、海洋视野中的妈祖文化、妈祖与施琅等四个论题分组讨论。与会专家学者还赴湄洲岛祖庙和贤良港天后祖祠参观考察。
  海外作家学者热切关注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受到海外作家学者的热切关注。新加坡华文作家李龙以《民间信仰对华文文学的启迪》为题在研讨会上交流。他列举了许多民间妈祖信仰的文学作品后说,妈祖能为后人所敬仰、所崇拜,是因为她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的事迹和精神。在妈祖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她被塑造成以人们的愿望和慈悲博爱、护国庇民、救苦救难、可敬可亲的女神,让后人追寻。
  李龙在分析有关“妈祖”的故事的文学作品时说,民间信仰植根于传统文化,经过历练并得以延续一千多年不断塑造的妈祖形象,是值得我们深入研讨和借鉴的深且广的学术文化课题。对妈祖信仰和崇拜如此久远地传承,说明妈祖文化价值之高。所以我们在传播与传承时,应把先辈们一点一滴整理书写出来的民间妈祖故事,再发扬推广,把民间信仰用文学的行为留下来是最直接和重要的。
  莆田是妈祖信仰的发源地。由于沿海人们早期就移民到世界各地,把妈祖信仰带到生活所在地,因此,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等南洋各地,都有妈祖庙,对于妈祖的供奉很虔诚又广泛,也形成文学创作的主要题材。
  在湄洲岛参观妈祖文化源流馆时,第一次来莆田的文莱华文作家协会会长、文莱中华文艺联合会会长孙德安说,文莱华人下南洋谋生或奋斗,除了简单的行李外,为了祈求海上一路平安,安全到达目的地,会带一尊神像,这尊神像就是妈祖,妈祖文化无形中从他们的“护航神”传播到南洋,也使文莱华文文学带有海洋性文化特点。文莱华人在侨居地奋斗了一段时期,生活稍微安定,就开始为这尊神建庙,这神庙成为大家聚会的地点,也是传递教育与文化的地方。南洋是海上交通贸易繁荣区域,与妈祖信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孙德安说,文莱是一个富有的小国家,华人占十分之一,约四万人,是第二大族群。有八间华校分布在全国各地,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基地。最初,文莱的文学写作人不多,但也成立了“写作组”,也有一个“五属文苑”,专门在报刊副刊发表文章,还承办“亚细安华文文艺营”,成立“文莱作家协会”,他自己以写诗和微型小说为主,举办或参加好几场有关的区域性或世界性的文学研讨会。首次来莆田参加这次国际研讨会,觉得莆田有浓厚的妈祖文化氛围。
  在贤良港参观天后祖祠时,记者采访了从美国纽约来的潘郁琦女士。她说自己曾在纽约的华文报刊《明报》当过副刊编辑,也编辑过有关介绍妈祖的文章,因为在美国的华人也信仰妈祖。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海外各地都设有“天后宫”。妈祖文化与海上交通贸易及沿海港口开发史也都有关系。所以,这次研讨会有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安焕然提交《原乡与在地——海洋妈祖文化的传播》论文,还有泰国洪林、新加坡骆明和李成利等提交的有关华文文学的研究论文。
  台湾学者专家深化妈祖研究内涵
  在湄洲岛参观妈祖文化源流馆时,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吴若己有感而发,介绍她自己的研究论文《全球化视野中妈祖创意故事》说,神话故事对于宇宙与人生提出一套整体性的阐述,使人肯定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使人能勇于面对生、老、病、死,有所安身立命。她在论文中首先深入介绍《天妃显圣录》中妈祖神话故事,拟定诸如挂席泛槎、铁马渡江、祷雨济民、奉旨锁龙等妈祖神话故事主题,然后让学生以妈祖神话故事为蓝图,加以改编,并设计故事图片,同时引导年轻学生运用想象与创造互动,提高学生参与性及趣味性,年轻族群可藉由故事创作开阔全球化视野,提供妈祖文化传承的新能量。
  而在台湾地区,人们对妈祖文化比较熟悉。所以在研讨会上,台湾的学者专家更加深化提升或拓展妈祖研究的内涵。
  台湾台南艺术大学的教授陈龄慧,以《作为文化体系的妈祖:从海洋到与土地的深层关系》为题,以文化宗教象征来阐述妈祖文化体系的民族精神和信念;台湾玄奘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林少雯以台北市关渡宫为例分析“台湾三大妈祖庙妈祖祭”;台湾高雄应用科技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系谢贵文从高雄林园凤芸宫妈祖海巡活动来考察“海上巡境与安平会香”;台湾逢甲大学历史与文物研究所李建纬以台中市万和宫道光年款八卦纹炉研究“香炉或金炉”等等。
  各高校出现研究妈祖新热潮
  妈祖文化是一种特质的海洋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海洋视野中的妈祖,不仅是海上女神的象征,更体现海洋文化特征。
  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黄瑞国、黄婕从世界的角度提交论文:《创建世界妈祖文化实验区推动莆田融入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黄瑞国说,妈祖文化是东方海洋文化的光辉旗帜,妈祖是海上丝绸之路精神的践行者。妈祖文化源于“海丝”属于世界,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是中华多元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序列;妈祖文化具备海洋文化的特征,妈祖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陈天宇的《发挥福建优势,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力》,林明太还以日本、朝鲜半岛、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举例论述妈祖文化。
  妈祖文化的神格内容涉及神话学、民俗学、历史学、文化学、宗教学、海洋学、建筑学、考古学、版本学、文学、艺术等学科领域,同时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与道教、佛教、儒学等文化有机结合,汲取其精华,兼收并蓄,逐步形成独特的妈祖文化体系。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陈祖芬具体论述妈祖文化的包容性,分析妈祖文化的包容性表现、根源剖析、现代启示等。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许元振以妈祖微博为例,分析妈祖文化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媒介化趋势。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周金琰详细阐述妈祖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周丽妃以妈祖传播至日本之海上交通为研究中心来“论妈祖信仰的海上交通传播”。
  除莆田本地学者外,国内各高校也出现妈祖文化研究的热潮。厦门大学历史系连心豪既论述施琅与清初开海设关通洋的史实,也兼述粤海关各口的妈祖庙;厦门大学中文系刘建华以《“海陆一体”生态整体观和政经文化复合视野下的海洋书写》为题对海洋环境危机及其根源的文学反思;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唐若玲论述“海神信仰与海南人下南洋”;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王文胜《化蝶后的舞蹈——对海外华文作家施玮推介“灵性文学”的再思》等等。
  学者专家在海洋视野下的妈祖文化研究,不仅直接或间接从全球的角度分析其特点和意义,还多层面立体地论证妈祖文化的发展趋势。如福建社会科学院科研处李慧芬探究“妈祖信仰在东南亚当地化”、福建社会科学院华侨研究所黄英湖的《神缘地缘的紧密结合——海外妈祖信仰特点分析》、福建社会科学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陆芸的《海上丝绸之路与妈祖信仰》、闽江学院柯立红以《闽海安澜千秋颂》和《湄洲别境图》为例谈妈祖题材绘画等,还有《浅析妈祖文化的互联网传播现状》《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华侨妈祖信仰》《海洋生态文明视域下妈祖信俗传承的途径》《以妈祖文化品牌推动闽台文化产业合作》《从妈祖海洋文化视阈看闽台海洋新兴产业合作》《妈祖文化产业集群助推莆田区域经济发展》等等,大陆各高校出现“妈祖热”,对妈祖文化的研究显得丰富而多彩。
  (原载2014年11月29日《湄洲日报》)

知识出处

妈祖之光

《妈祖之光》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有关妈祖文化的文章,分为播照环宇、辉耀史河、闪烁民间、出彩艺文、沐浴人事、光映论坛等六章,包括有《海外妈祖溯祖庙》《妈祖信仰在美国》《妈祖与海洋文化》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