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清代的妈祖信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妈祖之光》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031
颗粒名称:
清代的妈祖信仰
分类号:
B933
页数:
2
页码:
038-039
摘要:
本文原载2015年8月15日《湄洲日报》,清代是妈祖信仰的又一个鼎盛时期。
关键词:
文化
妈祖信仰
清代
内容
清代是妈祖信仰的又一个鼎盛时期。清代212年中,妈祖不但得到清廷的15次褒封,而且妈祖从天妃被册封为天上圣母、天后,并多次钦赐御匾,妈祖神格被推举到巅峰。尤其是清雍正皇帝更把妈祖、黄帝、孔子诏封为天下三大祭典,复诏普天下行三跪九叩礼;清廷下令各省,凡有天后宫的都要祭祀天后,且皆由地方最高长官总督与巡抚主祭。此后,妈祖分灵庙在全国就如雨后春笋般地遍地出现,而且不少废弃庙也得以复兴修建,一些原奉祀其他神的宫庙甚至连洋教堂也改为奉祀妈祖的宫庙。
清代的妈祖庙不仅分布在我国大陆从南到北的沿海地区,也分布在海南、台湾、香港、澳门等海岛上,而且在内陆的安徽、江西、湖南、贵州、甘肃等省份也建有妈祖庙。同时,清代因为移民、商贸等,妈祖信仰更深入地走向海外。诸如妈祖信仰传播亚洲的日本、朝鲜、韩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也传播到美国、法国等欧美国家,海外出现妈祖神宫,说明清代的妈祖信仰已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现象。
在清代,莆田商人活跃,兴建祀妈祖的会馆数量很多。许多妈祖庙或会馆是商人所建。
如福建泰宁炉峰山天后宫为福州商人郑国良所建,建宁北门外下坊街天后宫为本县盐巴帮捐建;如北京的莆阳会馆在贾家胡同,是妈祖故乡莆田人的会馆,馆内有天后神殿,清同治进士、翰林莆田人涂庆澜为会馆撰有“神力云帆济沧海,帝京香火似湄洲”等楹联,崇奉妈祖尤为隆重。崇拜妈祖的人群已不限于与海有关的商人船户,而是扩展至各个行业,同乡同业会馆的兴起,强化了商人对妈祖信仰的认同感。如涵江霞徐兴安会馆、莆田黄石水南会馆、福州下杭街兴安会馆、崇安五夫里兴安会馆、泉州涂山街兴化会馆、上海复兴东路兴安会馆、温州大南门外兴安会馆、象山盐仓前兴安会馆、嘉兴乍浦莆阳会馆、娄县谷阳门外兴安会馆、吴县姚家巷兴化会馆等等。
清朝是妈祖信仰在台湾传播和发展最有力的一个时期。而这个时期最有力的推动者和传播者就是清廷委派赴琉球的册封使及清廷将领和那些最早走出去的华侨。不论是官方或是民间,闽台之间的关系都非常密切,台湾海峡两岸之间的海上交通变得频繁起来。民间的妈祖信仰受清廷推动影响,也与商业活动的增加有关。清代台湾逐步开发,台湾与大陆之间的交易也发达起来,有千百万人来往于台湾海峡两岸之间。台湾的大米、糖大量输往大陆,大陆的瓷器、纺织品、杂货等供应台湾,这些都要冒横渡台湾海峡的风险,都需要妈祖的护航保佑。妈祖成为渡台垦民的家乡民间必须虔诚信奉的神明。其中与台湾对渡的港口的妈祖庙,香火特别兴旺。
施琅收复台湾,以及几场地方战役都是巧妙借助妈祖信仰优势而最终走向胜利的,施琅特奏请加封妈祖。据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的《妈祖文献史料汇编》第一辑“诗词卷”里载,乾隆皇帝有关“惠济祠”的诗作就有六首,另一首诗题为《命晋增天后徽称,诗以昭灵志谢》。另据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历代妈祖诗咏辑注》,乾隆还有一篇长达一百四十六句的《平定台湾联句(并序)》,诗中多处提及妈祖昭灵显佑。
清代的妈祖信仰更加深入人心。除官方推崇外,民间以庙祀的方式表达对妈祖的虔敬。由于海上贸易的兴盛,地方经济发达,在强大资力的支持下,格局恢弘的天后宫也建造起来。如澄海樟林南社外的新围天后庙的主体建筑由山门、前殿、正殿、后殿组成;后殿还有层楼,是天后的妆楼;主体建筑两侧,有从屋围护;山门前殿之间,埕口宽敞,整座庙宇气概不凡。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一位名叫树壁的和尚从湄洲岛祖庙请一尊妈祖神像到台湾云林县的北港镇,当地漳州、泉州居民筹资兴建规模宏大的“北港朝天宫”祭拜这尊神像,被称为“开基庙”。后来岛内每有新庙建立,都要回朝天宫“分香”。经由莆田祖庙—台湾开基庙—台湾分灵庙的分香渠道,妈祖信仰成为岛内最为盛行的民间信仰。
(原载2015年8月15日《湄洲日报》)
知识出处
《妈祖之光》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有关妈祖文化的文章,分为播照环宇、辉耀史河、闪烁民间、出彩艺文、沐浴人事、光映论坛等六章,包括有《海外妈祖溯祖庙》《妈祖信仰在美国》《妈祖与海洋文化》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