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明代的妈祖信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妈祖之光》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030
颗粒名称:
明代的妈祖信仰
分类号:
B933
页数:
2
页码:
037-038
摘要:
本文原载2015年8月8日《湄洲日报》,介绍了明代的妈祖信仰。明代就是妈祖信仰向海内外拓展新领域、掀起传播新浪潮的时期。
关键词:
文化
妈祖信仰
明代
内容
如果说宋代是妈祖信仰的发轫和发展时期,元代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妈祖信仰传播的高峰,那么,明代就是妈祖信仰向海内外拓展新领域、掀起传播新浪潮的时期。
明朝是我国海上外交最频繁的时期。虽然明代在两百七十多年里,对妈祖的封赐仅有两次,却因郑和下西洋和外国友好交流而在海外广泛传播妈祖信仰。明永乐至宣德年间,我国航海史上出现了举世闻名的郑和下西洋,这是人类史上最早的航海壮举、也是当时最大规模的海上外交,走出了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了妈祖文化的传播。
在航海科技还不发达的明代,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比较冒险。为了人身安全和顺利往返航,航海者多把对平安的向往寄托给海神妈祖。郑和航队在三十余年的时间内七次下西洋,访问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历经台风、巨浪、海寇,每当遇险之时,总向妈祖祈求庇护;每到一处码头、必先祭拜妈祖,或建妈祖庙祭妈祖。郑和还数次亲临莆田湄洲祖庙朝拜,并多次请奏明朝廷请求加封妈祖。于是,在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下,妈祖信仰文化向海内外广泛传播。
明朝是妈祖信仰发展和传播的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其中郑和和他的团队是这个时期妈祖传播的最大功臣。郑和借助妈祖,借助妈祖信仰、借助妈祖精神力量的支持、航海成功,在借助的同时也推动妈祖文化的发展。明永乐皇帝在南京天妃宫举行御祭,由太常寺卿主持,并配备乐舞,这是妈祖第一次接受皇帝的御祭,妈祖被皇帝顶礼膜拜,妈祖信仰空前受朝廷推崇。这在中国本土信仰神灵的历史上属凤毛麟角,也标志着妈祖祭已提升为真正的国祭。虽然元代时也把妈祖祭称国祭,但都只是派使臣到湄洲致祭。
莆田学院教授刘福铸在《论明代福建妈祖信仰的特征》中阐述:中国与琉球友好往来,使妈祖信仰自闽传至琉球;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福建沿海不少地方的妈祖信仰发展;福建海上贸易活动活跃,使妈祖信仰更受商人崇拜;随航运、商业等活动发展,妈祖信仰在闽西北更广范围传播;明末清初的闽侨出国,开始把妈祖信仰传播至日本和南洋一些国家;闽人的赴台开垦,开始把妈祖信仰传播至台澎地区。在《湄洲妈祖志》中详细记载“明代之分灵庙”,分为国内和国外的各地区妈祖分灵庙。如在“闽西”引述《长汀县志》《武平县志》和《宁化县志》等的史料。
笔者曾走访闽西许多妈祖宫庙,了解到妈祖信仰传入闽西客家山区大都是由莆田湄洲妈祖祖庙分灵的。起初妈祖信仰在闽西地区的信众只限于与汀江航运有关的特殊人群,到明中叶后,妈祖信仰才遍布汀州所属八县,各乡村纷纷建起天后宫或妈祖庙。遍布闽西客家城乡为数众多的妈祖庙,有两种类型,一种分布在河流沿岸,建庙目的是希望妈祖保佑航运平安顺利,以及免于洪涝灾害,这种情况都与水运、水患及对水的控制有关,继承了沿海地区妈祖信仰的基本特点,是沿海妈祖信仰的延伸;另一种则与河流水路无关,建在村中,甚至坐落在高山上,赋予妈祖更多的神威。把众多神明的功能集中到妈祖身上,这也许是客家人受到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制约,按照客家山区人民的生活风貌和现实愿望来重塑妈祖形象、改造妈祖信仰。然而,闽西客家妈祖信仰也沿袭了莆田湄洲祖庙的祭祀习俗,同样在每年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九月初九日升化之日及正月十五日都有隆重的庙会活动。
(原载2015年8月8日《湄洲日报》)
知识出处
《妈祖之光》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有关妈祖文化的文章,分为播照环宇、辉耀史河、闪烁民间、出彩艺文、沐浴人事、光映论坛等六章,包括有《海外妈祖溯祖庙》《妈祖信仰在美国》《妈祖与海洋文化》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