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独特的客家妈祖信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妈祖之光》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20000023
颗粒名称:
独特的客家妈祖信仰
分类号:
B933
页数:
2
页码:
023-024
摘要:
本文原载2015年9月12日《湄洲日报》,介绍了闽西客家的妈祖信仰。客家的妈祖信仰独特性就在于不仅把妈祖当作传统的海神、水神来崇拜,而且也把妈祖当作山乡守护神来信仰。
关键词:
文化
妈祖信仰
闽西
内容
闽西客家的先民,原先主要是黄河、淮河和长江流域的中原地区汉人。由于天灾和战乱等社会历史原因,自东晋开始就有人背井离乡,跋山涉水,辗转迁徙,最后定居于闽、粤、赣交界地区,与当地原住民交流融合,形成独特的“客家”族群。客家人与迁徙途经地和定居地人民的交流,吸收各地文化的精华,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在客家文化中有独特的妈祖信仰。客家文化中的妈祖信仰融合了当地文化,尤其是由林氏居民传入的妈祖信仰,把妈祖看作自己家族远祖的祖姑。客家的林氏居民常称妈祖为“姑婆太”“姑婆”,把妈祖庙称为“姑婆庙”。
客家人所居的地方属于绵延千里的大山区,生活环境恶劣,交通闭塞落后。南宋理宗绍定年间,著名法医学家宋慈任长汀县令,为缩短运盐路程,沟通汀潮经贸往来,打通了汀江韩江间的商业航道。为了祈求在江河航行安全,航道上的官吏、商人、船工接受了沿海一带崇祀盛行的妈祖信仰。据《临汀志》载,那时运送食盐等货物的人已经很崇奉妈祖。从此妈祖信仰就融入了汀州民众民俗信仰的大潮,成为民间十分崇敬和信仰的“妈祖女哩”。
在客家地区,妈祖信仰和福建沿海及广东潮汕地区一样,十分普遍,几乎每县都有妈祖宫庙。妈祖信仰也遍及城乡,成为不容忽视的客家民俗文化现象。客家人外传、海交、商贸、民间信仰、居民迁徙、会馆组织等,都以妈祖信仰和妈祖庙宇为载体。
经过自南宋后期至明代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以后,随着妈祖神性的增强与神格的提高,以及闽西客家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明中叶以后,妈祖信仰在闽西客家地区获得了迅速发展,供奉妈祖的庙宇四处出现。在永定县居民点较集中的溪流旁边,妈祖庙宇星罗棋布,几乎遍及每个乡村。妈祖庙或建在水口、溪边,或建在城邑、乡村,有的甚至建在高山之上,都是当时民众为了适应航运或生产与生活的需要而建造的。
对于客家文化中的妈祖信仰内涵来说,他们既为了满足精神慰藉的需要,即为了祈求妈祖保佑,又为了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即想利用妈祖庙作为长途航运时的临时栖息之所。有些当地商人或其他民众建造的妈祖庙,也成为长途航运的船工、排工的临时住所。在众多的妈祖庙宇中,主要还是把妈祖作为水神来崇拜的,祈求妈祖庇佑江河航程安全。另外,由于临近溪河,会受山洪暴发、溪河泛滥的水灾威胁,所以对妈祖信仰也包含祈求妈祖制约洪水、消灾解厄、庇佑地方平安的心理需求。
客家人在传播妈祖信仰的过程中,把妈祖信仰与当地文化传统联系在一起,与他们的实际生活需求融合,赋予妈祖新的职能。如武平县武东乡袁田太平山天后庙的创建,传说是因妈祖显灵扑灭山林火灾,人们为了感谢其恩德而建造此庙。可见当地民众一开始就是把妈祖作为在山区救火的神灵来崇奉的。就在武平县太平山天后庙中,有28首妈祖签诗,涉及面很广泛,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备,但最集中的话题是国泰民安、功名顺遂、婚姻美满、家庭幸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知足安分、行仁守义等。
客家山乡人民善于丰富妈祖信仰内涵,给妈祖信仰添加了许多神性和功能。他们不是漫无边际的凭空臆造,而是受到客家山乡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制约,按照客家山区人民的生活风貌和现实愿望来重塑妈祖形象,丰富妈祖信仰内涵。客家的妈祖信仰独特性就在于不仅把妈祖当作传统的海神、水神来崇拜,而且也把妈祖当作山乡守护神来信仰。
(原载2015年9月12日《湄洲日报》)
知识出处
《妈祖之光》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收录有关妈祖文化的文章,分为播照环宇、辉耀史河、闪烁民间、出彩艺文、沐浴人事、光映论坛等六章,包括有《海外妈祖溯祖庙》《妈祖信仰在美国》《妈祖与海洋文化》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