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政治功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文化妈祖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1017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政治功能
分类号: B933
页数: 6
页码: 196-201
摘要: 本节记述了妈祖文化的政治功能研究,地缘、职业与祭祀活动构成的同乡观念,实为皇朝政治权力之外的社会认同在政治权力触及地方利益时,地缘性社会力量即可能发挥牵制,甚至抵销政治权力的作用”1可见地缘性社会力量与皇朝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关键词: 政治功能 社会功能 妈祖研究

内容

许倬云认为:“地缘、职业与祭祀活动构成的同乡观念,实为皇朝政治权力之外的社会认同在政治权力触及地方利益时,地缘性社会力量即可能发挥牵制,甚至抵销政治权力的作用”1可见地缘性社会力量与皇朝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康熙平台后,朝廷多有大臣认为,台湾一是远隔大陆,二是汉番杂处,难以管理,建议康熙“迁其人,弃其地”,施琅则认为台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大陆的海上门户,台湾不保则直接危害大陆的安全,在其《台湾弃留书》中力陈“台湾关乎四省要害!”,2康熙认为确是如此,在其后的一系列有关台湾的事务中,清朝也是极尽管理之能力。在对台湾的治理中,妈祖文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清朝对妈祖的褒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正是对台湾事务的重视。
  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弘扬民间信仰的正能量,抵御劣质文化,诸如对黄赌毒等,能够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同时也可以发挥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稳定人心,守望精神家园的作用。
  民间信仰具有极强包容性,可以为不同族群,不同信仰的人所接纳妈祖信仰能在世界各地传播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据李志清调查,1911年有外国传教士进入广西桂北侗族地区设立教堂进行传教活动,通过以医病送药等小恩小惠笼络群众,甚至点汽灯、拉手风琴吸引民众,但结果是信教者仍寥寥无几。这与台湾学者张绚考察台湾民间信仰的情况是相吻合的“民间信仰在台湾文化中一直是基层而又基础的成分,历经不同政权的更迭,未曾被抹灭或减少其活力。外来宗教或是新兴宗教可以一个又一个地进入或出现,但是取代不了民间宗教的位置至今民间宗教仍然是台湾居民最主要的宗教信仰如果以妈祖信仰为例,我们也可以看到妈祖信仰在历经不同政权统治之后风采依旧”3
  又如在澳门,它是中国最早被西方殖民者占据的地方,也是最早接受基督教文化的地方,“澳门妈祖信仰虽然经西方基督教文化的长期影响下,不仅没有衰弱,而且有所增强,进而作为中华文化的表征,为各国人士所尊崇。……在澳门基督教的传播并未触及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葡萄牙人及其他西方人士反而是在认同以妈祖信仰为代表的中国宗教文化的前提下进入澳门的一般认为,澳门的葡文和英文名称均为妈阁的音译……说明宗教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妈祖的影响是普遍的,同时也说明西方人对妈祖崇拜的认同澳门文化是东西方两种异质文化逆向交流的独特产物,这表现在宗教信仰方面,就是神明崇拜的趋同,例如,人们往往把同为慈悲的妈祖、观音和圣母玛丽亚混为一谈。”1
  妈祖庙又是人们抒发爱国情操、激励爱国斗志的地方。如近代的中国饱尝灾难,时值甲午战争第二年,台湾全岛被占,岭南诗人潘飞声来到同样沦为异国统治的澳门的妈祖阁,写下了忧国忧民的诗篇《濠镜谒天后阁》:“咫尺飚轮渡我前,翠屏招手振衣翩。乍看怪石临无地,忽睹灵宫讶到天。竟弃珠崖伤竖子,重扶铜柱定何年?手提神珓趨台卜,祝降波臣奠海边。”民国初年岭南诗人梁明,在拜谒妈祖阁时,抒写了爱国情怀:“中流放眼思绵绵,互市谁先我着鞭。帆楫参差随水活,鱼虾陆续上江鲜。航程漠视开山祖,界务空争领海权误国几人嗤肉食,六州铸筹错慨边”2
  1887年,葡萄牙人强占澳门。1925年,闻一多满怀悲愤的心情,以拟人的手法,将中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台湾、香港、澳门、威海卫、九龙、广州湾、旅大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写下《七子之歌》组诗,记录这一痛苦的时代与不堪回可首的记忆。70多年之后,《七子之歌·澳门》由著名音乐制作人李海鹰谱成歌曲,在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时广为传唱,并在多个影视剧中作为主题歌演唱,成为激励每一个爱国者建设强盛祖国的强大动力。
  《七子之歌·澳门》
  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诗人作《凯风》以愍之吾国自《尼布楚条约》迄旅大之租让,先后丧失之土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臆其悲哀之情,盖有甚于《凯风》之七子,因择其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斗云尔。国疆崩丧,积日既久,国人视之漠然,不见夫法兰西之Alsace-Lorraine耶?“精诚所至,金石能开”诚如斯,中华“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清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注:妈港即澳门的妈祖阁的别称)
  清代丘逢甲(清光绪十五年进士,曾任工部主事,是近代杰出的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护台的民族大英雄)面对当时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屡受外国列强欺凌,有感而发作《四月韵奉答》1一诗:
  沧海尘蒙镜殿光,公卿同哭牝朝亡。
  河阴兵问充华罪,乐府歌残妩媚章。
  往事数钱怜姹女,异邦传檄过宾王。
  枉崇圣母无生法,难遣神兵御列强。
  蔡相煇认为,“台湾妈祖庙,依创建者身份,可分为官吏、豪族、民间三大类,其下再分成若于小类,官吏所在建庙大都居于政治的需要,其中可分成中央官吏、地方官吏、军人三小类。
  如位于彰化鹿港镇埔街的新祖宫为中央政府所建清朝在平定林爽文之后,用银一万五千八百圆之巨,大力兴建妈祖宫庙的缘由之一是基于治安之需要,清代台湾各地官建妈祖庙,百姓前往祭拜出入者众,为搜罗社会治安情报之最佳场所。各地妈祖庙皆聘僧人为住持,此辈僧人皆属禅宗之临济宗派下,本有同门之谊,台湾府当局,更任命台湾大天后宫住持和尚为僧纲司司事,各地天后宫得声气相通,而总汇之府城大天后宫,一地有事,政府旋得知之,有事时,尚可请各庙住持出力协助,运作之灵活,令人叹为观止。
  军人所建妈祖宫庙,主要为稳定军心,提振士气如台南市的银同祖庙与彰化鹿港镇的兴化宫,据此可推断,当时驻台的官军,相当一部分是闽南及莆田一带的人士。”2
  “台湾嘉义新港奉天宫是清代提督王得禄所创建。”1
  各地地方官吏所建主要用于教化当地百姓,这从各地祭祀妈祖的仪式及各地妈祖宫庙的楹联中可窥视一斑。
  台湾台中市万春宫于1983年举行“庆祝万春宫天上圣母湄洲晋香六十周年祈安吉祥祭典”上的祭拜湄洲祖庙列祖列宗仪式为:
  一、仪式开始(全体肃静)
  二、鼓初严
  三、鼓再严
  四、鼓三严
  五、主祭者就位
  六、奏乐
  七、上香
  八、献花
  九、献果
  十、献茶
  十一、恭读祭文为:
  维
  中华民国七十二年岁次癸亥,月楗壬戌初九日,台中万春宫天上圣母湄洲晋香六十周年纪念祭典委员会主任委员林金峰、副主任委员林金财……带领合境善信人,谨以香、花、茶、果、素前齋酒醴金帛之仪敬献于
  中华民族暨 天上圣母湄洲祖庙列祖列宗之神殿前而献颂曰:
  中华民族 伟大堂皇 世界史上 弥久绵长
  虎彪炳业 神农轩辕 孔子孟子 教化万芳
  关羽默娘 孝德贞忠 万姓景仰 促进大同
  四夷宾服 汉节威扬 八方降顺 国祚增光
  子孙茂盛 祖德流芳 有明季世 垦屯台疆
  生聚教训 俾炽而昌 缅怀祖德 岂敢或忘
  癸亥三秋 佳节重阳 向西遥拜 如对祖宫
  焚香祷祝 藉表虔诚 灵贶毕臻 启发人情
  湄洲中台 同枝共荣 仰望霓胜 祖驾降临
  伏维
  圣飨
  十二、恭向湄洲祖庙列祖列宗行三鞠躬礼
  十三、奏乐(北管)
  十四、礼成
  各地的妈祖宫庙也有不少具有政治元素的楹联。江西上饶的天后宫有一楹联:“双忠戡乱,托庇灵旗,丙辰中秋,父老能谈兵火事;千里还乡,相依寳筏,武夷精舍,往来长护宦游人”道出了妈祖护国的本质。
  台湾台中市彰化县城南的南瑶宫的一楹联为:“南海靖干戈,曾助王师平逆贼;瑶台绕花木,重修妃庙妥神明。”
  台湾彰化县溪州乡的天后宫有一楹联为:“后恩同帝德万古安澜敷海峤,天性发婆心千秋护国显湄洲。”
  台湾台南市安南区妈祖宫一街136号的鹿耳门天后宫的一楹联为:“妈迹发湄洲助孤忠创遗民世界,祖灵昭台海驱异族建大汉江山。
  卢奕春在《乍浦纪事诗》中,描写在天妃宫抗倭的故事:“军士乘闲筑上城,楼船逼近陡心惊。出奇制胜卢参将,早伏观兵几处兵。”此诗自注:“嘉靖癸丑九月十二日,起土筑城,是日贼船十余只泊天妃宫,参将卢镗御之,分兵修身山等处,大战,斩贼首四。”
  宗教与民间信仰从来不曾脱离政治,古代的统治者对宗教或民间信仰都采取为我所用的政策,反之,纵观历史,宗教或是民间信仰也须依靠政治来发展壮大自己。这在当今的台湾显得尤为突出,法鼓山证严法师1曾经说过:“若是避谈选举、远离政治活动,和现实社会环境脱书,和人群疏远,宗教就不能对社会产生正面的影响力。因此,她赞成宗教徒应该投入选举。每当选举时,她总鼓励法鼓山的会员要全员投票,每个人都要珍惜自己手中的这张选票,投给理念相近的政党及候选人”2

知识出处

文化妈祖研究

《文化妈祖研究》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由十一章组成,对妈祖文化作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下册是“妈祖宫庙辑纂”,对历朝历代的妈祖宫庙作了统一的辑纂。具体内容包括:绪论、妈祖文化溯源、历代妈祖神格嬗变探源、妈祖文化的多样性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