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妈祖文化的伦理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文化妈祖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101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妈祖文化的伦理性
分类号: B933
页数: 8
页码: 164-171
摘要: 本节记述了妈祖文化的伦理性研究,其中包括了妈祖传说与故事中展现的儒家伦理——孝悌、妈祖文化中的官德伦理、妈祖的传说与故事展现了儒家伦理——诚信、妈祖故事与传说展现了关爱伦理等。
关键词: 妈祖文化 伦理性 文化研究

内容

妈祖传说与故事究竟有多少?难以统计,其原因是世界各地的妈祖宫庙都有各自的妈祖传说与故事。我们可以经典的《天后圣母事迹图志》结合其他民间传说为例来分析其伦理性。
  一、妈祖传说与故事中展现的儒家伦理——孝悌
  孝。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等道德规范而“孝”是仁的最为重要的基础之一。常言道“家是国之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在家庭中父母的地位是最高的,维持一个家的稳定势必要维护父母的地位,这是我国数千年形成的观念。从狭义而言,“孝”是要敬重、顺从父母的意愿;从广义而言,可以扩展到对当政者的敬畏和服从我国传统的观念是君父同伦,君为天下父,行孝道就是行忠君之道,这对维持社会安定是十分有利的。
  妈祖故事《正织机神游沧海》(机上救亲)描写:妈祖十六岁那年,父兄出海打鱼,妈祖和母亲在家织布突然间海上起狂风,掀巨浪王氏挂念出海亲人的安危,刚要问妈祖,却只见妈祖闭着双眼,双手紧握织布机,双脚用力踏着织布机,样子吃力,生怕手上的东西脱手。母亲见状,推醒女儿,妈祖惊醒哭道:“母亲,父亲与哥哥在海上遇难了,我救了父亲,哥哥却掉到海里了。”
  悌,也是仁的重要的支柱之一。如果说《正织机神游沧海》讲的主要是救父,另一则《破惊涛遂救严亲》(舫海寻兄)是叙述妈祖救兄长的故事。数日之后,妈祖的父亲顺利返航了,讲述了遇难的情景。原来在遇到风浪时,只见有一位红衣仙女双手抓住两条船,双脚各挂着一条,嘴巴叼着一条,往海岸边疾驶,突然,仙女嘴巴一松,老大的船就没在波涛中。过数日,一家人出海寻找妈祖哥哥的遗体,正在航行间,大家看到一群水族聚集在水面上,惊悚不已,妈祖告诉大家,这是水族奉命来迎接,一会儿,海面上浮出妈祖哥哥的遗体,大家松了一口气,赶紧把遗体运回家。
  悌,从狭义上而言是指敬爱兄弟,顺从兄长,同时作为兄长也要关爱弟妹,要做到兄友弟恭,珍爱兄弟感情,相互勉励、扶持;从广义上而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从而演绎出人与人之间的良善关系,同时也可延伸为下级服从上级的有序观念。
  《左传》言:“礼,下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此比喻为天地有条理有秩序。竖为纬,父母为上,子女在下,这是一种竖的关系,可以把孝看作“纬”;横为经,兄弟姐妹为同胞,这是一种横的关系,悌即是“经”这上下左右的关系有利于形成一个国家的秩序,而基本的社会秩序则是一个国家治理的基础,显然,孝悌的伦理既有利于维护统治者的权威,又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安定。
  1987年,在台湾彰化市南瑶宫纪念妈祖千年祭时,游行彰化市区及县郊区,“共出动了百六十多辆花车,每辆车前头及左右两侧皆挂着显目的条幅,诸如:‘发扬妈祖仁德精神’‘学习妈祖大忠大孝的精神’等等,此类活动不但具有宗教性、文化性及民俗性,而更积极的意义是带动社会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促进了社会伦理教育的教化作用”1
  福建省莆田市文峰天后宫有幅楹联为:“济师剿寇神护国家,救父寻兄恭行孝友”,更把妈祖的“忠、孝、悌”精神表达的淋漓尽致。
  二、妈祖文化中的官德伦理
  官德,本义是指官员要恪守其做官的道德,其实质是政治道德。官德历来被视作治国理政的关键因素,官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引领。官德也关系到国家行政的执行力,关系到国家兴亡等大事古来官箴,启示当今。在我国数千年的治国历史中对官箴的研究比比皆是,这不仅是告诫当朝官员的教科书,而且也是我国文明得以延伸至今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有关官箴的内容,在妈祖文化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爱民,是为官德的基础,“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2《春秋左氏传》说:“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所以要“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历代统治者都强调要以民为本。
  《祷雨济民》说的是当年莆田出现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都说一定要向妈祖祷雨方可,县尹听其言,亲领一众官员祭拜妈祖,祈求下雨,妈祖见县尹诚心为民,便代为祈祷上天,说:“壬子日申刻有雨。”果不然,时辰一到,天空下起倾盆大雨,旱灾得以解除,万民欢呼。这则故事的本意是启示当官者要顺页其民意为民办好事。
  《授丸药吕德回生》(药救吕德)宣扬的是好官有好报明洪武十八年,兴化府侍卫官吕德,奉命带兵出海,平定海乱,因劳累过度得了重病,命悬一线,危在旦夕,吕德祷告妈祖相救。在睡梦中,吕德看见妈祖拿着像水晶似的药丸让他服下,不一会儿便吐出两块秽物,病顿时就好了吕德平息了海乱回到兴化府后,准备向朝廷荐报妈祖的功德。一天夜里,他在梦中见到了妈祖,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她妈祖听了,摇着头说:“我乃奉观音菩萨之命来救你,你当敬奉观世音大1啊!”于是吕德在湄洲祖庙附近,新建了一座观音堂,以为纪念。
  廉洁,是为官的前提。“百善孝为先,治政廉为首”,“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1
  《天上圣母经》2中讲“讲孝道,说廉士”至“廉美德,当效之”告诫为官者要清廉自重,要“慎怀廉”“握雪心,怀冰心”。第26页写道:“汉杨震,畏四知,范宣坚,西绢辞,慎怀廉,传三世,饮投钱,项洁已,宋太守,越石窥,不义财,稷毋弃,廉财色,武美誉,大清廉,独伯夷,世俗人,争求利,不贪婪,古今稀,廉美德,当效之”这段话是劝说为官者要清廉自重,不可贪不义之财,文中所提到的“汉杨震,畏四知”,即是我国清廉的典故。有关廉洁的戒条,在妈祖宫庙的装饰中也常见此类画面,如山东烟台天后宫的石雕“杨震却金”。
  上海市松江天妃宫大门前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砖刻照壁,右侧立有说明牌,其内容大意是,照壁宽6.1米,高4.7米,约30平方米,由近百块细泥青砖精雕细刻拼接而成,画中的神兽,龙头狮尾,鱼鳞,牛蹄,民间俗称四不像。传说此兽十分贪婪,费尽心思尝尽人间山珍海味,享尽天下奇珍异宝,还异想天开吞食太阳,故葬身东海,松江人称之为é,据史书记载,明清时期到松江府任职的官员,必到此地祭拜,以示廉洁奉公,不贪赃枉法,松江人称其为“警示壁”。
  忠,是为官者的必备官德在《圣母经》中多处讲到为官者要“忠诚”,第20页写有“称忠孝,称仁慈。”,第24页写有“求忠臣,宜孝子”,第32页写有“忠孝廉,并节义”等为官的箴语。
  在妈祖故事《草弹章托梦除奸》(托梦除奸)中描写:明嘉靖年间,奸臣严嵩专权,残害忠良义士。御史林润义愤填膺,想弹劾严嵩,但又担心严嵩势力大,自己势小,举棋不定。一天夜间他梦见妈祖,妈祖告诉他说:“林公乃是国家栋梁,权奸当道,理应弹劾。公不必担心,为国为民,神灵保佑”林公受之鼓舞,于是奏章皇帝,果然严嵩及其帮派受到严惩。于是,林润兑现诺言,上海松江天妃宫前的“警示壁”在涵江建了妈祖庙,以示感谢妈祖护国安邦之德。故事从侧面告诫为官要忠孝廉,否则会受到惩罚。在妈祖故事《救柴山坠水再生》(救柴生)中写道:明洪熙元年,钦差内官柴山奉旨前往琉球,当船行到外洋时,柴山梦见妈祖对他们:“这片海域危险,我自会护航”突然,狂风在作,巨浪滔天,桅樯颠倒,船工落水,命悬一线,这时,只见一道灯光自天而降,顿时风平浪静,一船人均得救,此后,一路顺风直达琉球。这则妈祖救柴山的故事意在鼓励官员要忠心、无顾忌地为国家奉献。
  三、妈祖的传说与故事展现了儒家伦理——诚信
  在传说中,妈祖矢志终身不嫁,侍奉母亲。妈祖在短短的一生中,信守救民护国的誓言,为民做了不少的实事、善事,受到民众的爱戴。《道藏》中的《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说道:“尔时天妃闻说偈已,稽首天尊道前而说誓言。一者,誓救舟船达于彼岸。二者,誓护客商咸令安乐。三者,祛逐邪祟永得消除。四者,荡灭灾逆家门清净五者,收捕奸盗屏迹潜形。六者,收斩恶人诛锄强梗。七者,救民护国民称太平。八者,释罪解愆离诸报对。九者,扶持产难母子安全。十者,庇护良民免遭横逆。十一者,卫护法界风雨顺时。十二者,凡有归向保佑安宁十三者,修学至人功果圆满。十四者,求官进职爵禄亨通。十五者,过去超生九幽息对。是时,老君闻天妃誓言,乃敕玄妙玉女锡以无极辅斗助政普济天妃号。”从各类版本的妈祖传说与故事中,可看出妈祖确是兑现了这些誓言。当然,这是人们把讲诚信的美好愿望赋予妈祖身上的一个突出例子罢了。
  在古代,为了生存与发展,外出谋生的人们往往“抱团取暖”,以此来增进团结与凝聚力,或为克服乍到一处人生地不熟的困境,或是筹集资金共同做生意,或是互通生意场上的信息等等,所以各地的妈祖宫庙往往是外出经商乡亲聚集或是妈祖信众聚集的场所。基于此,妈祖信众之间的相互信任必然是妈祖文化圈中的一条铁律,若于有人违背了守信的行为,必然会受到众人的指责,久而久之,诚信成为妈祖信众圈中的道德义务古时有众多的商会是会馆一体,既是祭祀妈祖的宫庙,也是妈祖信众经商的场所在宁波庆安会馆至今保存当年众人进行交易的账房以及杆称常言道“头上尺有神灵”,或说“人在做,天在看”,在妈祖宫庙里进行贸易,当然是在“神”的眼底下进行的,任何方畏于“神”的惩罚,交易之际自然会遵守其公平公正的原则。
  四、妈祖故事与传说展现了关爱伦理
  在妈祖的故事与传说中体现着关爱妇女和儿童的伦理。在明《三教搜神大全·天妃娘娘》中提到“尤善司孕嗣”:有某妇,醮于人十年不孕,万方高禖终无有应者。卒祷于妃,即产男子嗣。凡是有不孕者,随祷随应。尔后在民间以天后娘娘作为司孕育的主神来供奉,与观音菩萨一样有着送子娘娘的职能。另有一传说:“妇人饲子者,将往田园或采捕,以其儿置庙中,祝曰:‘姑好看儿’,去。竟日儿不啼,不饥,不出阈。暮,各负以归。”这些传说体现了妈祖的仁德,对妇田市城女、儿童的保护是妈祖传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福建闽南及台湾等地区有让自家的孩子“过契”给妈祖当“义子”的习俗,以求孩子生长能得到妈祖的庇护,这些地区的妈祖庙还普遍供有“虎爷”。民间认为“虎爷”具有镇邪、纳财等功能外,还是儿童的守护神。在莆田市城厢区石室岩妈祖殿的妈祖供像前还放着儿童的鞋子,以期孩子平安健康成长,如图。
  妈祖的大爱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世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乏践行妈祖大爱的事例。《花蕊國度》歌曲是台中中台科技大学张桓忠教授于2016年的母亲节前夕所作,取材于台中一个真实的感人故事。
  女儿谅涵本是一位阳光热情、才华洋溢的女孩,诗词歌赋、舞蹈创作,无不精彩。十一年前却患运动神经元障碍疾病(俗称渐冻症),全身瘫痪,长期臥床,只能透过灵活的眼珠与外界沟通父母担心女儿病情,将女儿安置在卧室的阁房,以便随时照看此后,时间便停驻于阁房,没有了春夏秋冬,妈妈夜以继日照护女儿,谅涵一睁开双眼,便能看到妈妈的身影。半夜,妈妈只要听到一点声响,便会惊醒,一天睡不到两个小时已经是十多年来的常态。谅涵的妈妈说,她即使磨尽了生命的血汗,只要换得女儿一次花开,那便值得。谅涵似乎与妈妈心意相通,走出了彷徨与失落,慢慢平静下来。现在,谅涵已经可以用眼睛控制电脑,以注音方式,一个字、一个字书写心情,创作,阅读别人寄给她的电子邮件。她的身体虽然完全无法挪动,精神却十分灵动活跃,并关心社会人群谅涵试图在告诉关心她的人,疾病虽然困住了她的身体,但却无碍于她灵性花朵的绽放。
  谅涵的妈妈林慧珍教授现今年逾七十,曾任教于“中国医药大学”等院校,父亲倪朝龙教授年逾八十,是台湾著名的版画家,曾任台中师范学院校长,他们一生敬仰、崇拜妈祖林慧珍教授说:“妈祖就象是天上的母亲,照顾人间子民,我只是跟随妈祖的步履;天下的母亲对自己孩子都有相同的心情。”
  2016年11月台中市民俗博物馆、万春宫与莆田学院在莆田市湄洲岛世界妈祖文化永久论坛会址联办妈祖艺术画展,张桓忠教授为组稿,特地找到了两岸知名版画家倪朝龙教授,请他创作有关妈祖题材的版画,由于倪教授年事已高,正犹鐌不决,看到了女儿赞许的眼光,便爽快地答应了。1

知识出处

文化妈祖研究

《文化妈祖研究》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由十一章组成,对妈祖文化作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下册是“妈祖宫庙辑纂”,对历朝历代的妈祖宫庙作了统一的辑纂。具体内容包括:绪论、妈祖文化溯源、历代妈祖神格嬗变探源、妈祖文化的多样性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