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其他文化特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文化妈祖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99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其他文化特性
分类号: B933
页数: 5
页码: 82-86
摘要: 本节记述了妈祖文化多重性的文化特性,其中包括了妈祖文化是一种母亲文化、妈祖文化是一种和平文化、妈祖文化是活态文化、妈祖文化是世界性文化等。
关键词: 文化特性 妈祖文化 多重性

内容

一、妈祖文化是一种母亲文化
  仁是儒文化的核心。什么是仁,《论语》中有孔子明确的回答:“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在《论语》中关于“仁”的论述达109次之多,可见,孔子对仁情有独钟,在整个儒家思想体系中,“仁”是基础。
  孟子说:“仁,人心也。”孟子的仁,指人心,即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仁爱之心。
  在妈祖传说中表现出了强烈的母亲特质,即对他人如儿女般无私的爱。其仁爱、仁慈、仁德,令人倍觉可亲可爱。
  比如《天后圣母圣迹图志·祷苍穹雨济万民》记载:“后年二十一,莆大旱,父老咸举非神姑莫解。尹诣请许之,拟壬午申刻。当雨至期,大沛甘霖,遂获有秋,人皆欢呼颂德。”体现了妈祖普济天下的“仁爱”之心在妈祖传说“圣泉救疫”中记载: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兴化一带发生瘟疫,众生无药可治,有一村民梦见妈祖,说离海边不远处有甘泉,可以治病,于是第二天众人去挖掘并取水饮用,果然水到病除。在明《三教搜神大全·天妃娘娘》中提到“尤善司孕嗣”:有某妇,醮于人十年不孕,万方高禖终无有应者卒祷于妃,即产男子嗣。凡是有不孕者,随祷随应。尔后在民间以天后娘娘作为司孕育的主神来供奉,与观音菩萨一样有着送子娘娘的职能另有一传说:“妇人饲子者,将往田园或采捕,以其儿置庙中,祝曰:‘姑好看儿’,去。竟日儿不啼,不饥,不出阈。暮,各负以归”这些传说体现了妈祖的仁爱之心。对妇女、儿童的保护是妈祖传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纵观妈祖的传说,普世济民仍占了很大篇幅,急民众之所急,忧民众之所忧,乐民众之所乐。在民众的心目中妈祖是一个可亲、可爱、可靠、可信的“母亲”黄四如在《圣墩顺济祖庙新建蕃厘殿记》1一文中对妈祖与其他诸神进行过比较,他认为:“他所谓神者,以死生祸福惊动人,唯妃生人、福人,未尝以死与祸恐人,故人人事妃,爱敬如生母。”妈祖是一尊不以生死祸福威慑人,而是一味保佑人的神,也正是妈祖精神中这种特有的宽容、和谐内涵,使得妈祖这尊女性之神,具有了更多的母爱色彩,具有了更多的亲和之力和大爱无疆的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妈祖是水神,属阴,且妈祖以女性形象出现在民间信仰中,是中国三大女神(观音、碧霞元君、妈祖)之一,妈祖不但具有一般神灵的共性,而且还具有女性神灵所特有的个性特征,如博爱、善良、富有人文关怀与悲天悯人的情味。在妈祖文化中是没有种族歧视的,具有无条件、无差别和无私的爱正是这些特征,妈祖形象呈现出母亲的特质。由于妈祖身上所具有的这些共性与其自身鲜明的个性,使其在世界文化遗产的大家庭中展现了自己独特的价值。
  二、妈祖文化是一种和平文化
  “2000年12月在马德里召开的和平文化国际会议上发布的《和平文化宣言》中对和平文化的定义是:和平文化是基于社会各级和在国际间遵从自由、正义、民主、容忍、团结、合作多元化文化多样性对话和谅解的原则,和平文化的更充分的发展来自有利于促进个人、群体、国家之间的和平的价值观、态度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1这就从国家与个人两个层面说明了和平文化的努力方向。
  可以说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哲学思想体系中,“和”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是展现东道国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最佳场合,在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表演的团体操中所展现的“和”字,正是孔子的人文理念——和为贵的充分体现,正是中华民族向世界传递出“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强烈愿望。妈祖是以和平、自由、平等、共存的形象被冠以“和平女神”的称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和”在妈祖精神上得到充分的展现。妈祖最富有特色之处是她的宽容与和谐,“和”是妈祖区别于其他神祇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中华海洋文化与西方海洋文化一个极为重要的区别比如西方所崇拜的海神波塞冬是由希腊人创造的一个管辖海洋、江河、湖泊的神,在其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波塞冬神格的多重性,他既是海上保护神,同时也是推行海上霸权,对弱势群体欺凌掠夺、扩张侵略的战争之神,当然这与西方传统海洋观的扩张行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郑和的七下西洋是历史的壮举,更是和平之旅。郑和与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与妈祖、妈祖文化与东南亚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妈祖文化的重大意义之一是她把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共谋发展的理念传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中,表达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共建美好家园的共同愿望。
  三、妈祖文化是活态文化
  妈祖文化自诞生以来就有与其他民间信仰不同的特质,即有官民同敬的文化特点。妈祖文化中爱国、护国品质以及对社会起到稳定作用的功能等总能为各时代的统治者所青睐、所推崇。在近千年历代皇帝对妈祖的敕封到当今政治领导人对妈祖文化的重视也足以说明了妈祖文化是与时代同在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总能赋予妈祖不同的功能。同时在信众心里,妈祖是位可信赖的女神,民众有什么愿望和企盼愿意向其倾诉,向其祷告,希望其保佑妈祖信仰一直具有安定民众心灵的作用,并由此为社会提供一份安定的支持。随着各个朝代的加封和民众信仰热诚的增加,妈祖的神灵光环越来越多,由最初的海洋保护神,发展到大江大河,再到有水的地方就有妈祖随着妈祖文化的不断延伸扩展,不仅在沿海沿江的省市有妈祖文化,而且在云贵高原、东北的林海雪原都有着妈祖的足迹妈祖的神格不仪限于海神了而且也是生育之神、医神等,她的神力无所不能,无所不包,最后竟成为万能神明了。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民众的需求是一种文化发展的动力。
  妈祖信仰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充分体现出人类敢于战胜大自然、敢于拼搏的大无畏的精神;这种开拓进取,勇于“闯”与“创”的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拼搏热情,与21世纪的创新精神相当吻合从千百年来历史的发展而论,妈祖与华人华侨有着不可分割的文化渊源关系,她对华人华侨闯天下,走世界起着极为重要的心理支撑作用,世界绵绵不断建成的妈祖宫庙也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妈祖文化之所以能在不同地区顽强地落地生根,乃至生长为参天大树,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也在于妈祖文化极高的亲和力,在不同的地域能够与不同的地方文化快速而无间地融合在一起。
  妈祖文化充分体现出了人类无私奉献与博爱的精神;体现出人类共有的大同世界、和平世界的理想追求等,这些都是人类共有的价值观,人类永恒追求的理想。这也是妈祖文化穿透千年的历史风云而历久弥新,越发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与影响力的原因所在。
  四、妈祖文化是世界性文化
  妈祖信俗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它标志着妈祖文化正式被列入文化人类学的范围内。在妈祖身上体现的大爱、自由、平等、正义、和平的宝贵特质,具有普遍的文化人类学意义,具有普遍的“人类共同价值观”,尤其是“和平”的理念,充分表达了全人类共同的心声,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理想。
  妈祖信仰有二亿多信众,宫庙万余座,分布在世界四十多个国家。有的妈祖信众创造性地把妈祖信仰与其他信仰结合在一起。如“在泰国曼谷达挠路的玄天上帝庙是一座以玄天上帝为主神、妈祖、观音等诸多神明为陪神的中式庙宇,然而泰国人却把此庙称为虎庙。据传说:有一位武士,侍母极孝。一日,其母遇饿虎,将被虎噬,武士赶至,以身饲虎,母得幸全无恙。武士死后,化为虎神,泰人遂立庙祀之。于是,华人华侨信仰的玄天上帝、妈祖等神明与泰国人民信仰的虎神,便在同一庙中祭祀,混为一体,显示了中泰两国宗教文化的融合与交汇。”1“日据期间的台湾,日本人中治稔郎融合了日本天照大神与台湾天上圣母信仰而创立的‘天母教’的教会,为了吸引信徒,中治稔郎于1925年特别到湄洲迎请湄洲妈祖来台。”21954年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祈祷大会上,天主教皇也把妈祖封为第七圣母。妈祖信仰具有强大的适应力与融合力,数百年来落地于各地的妈祖文化快速地与当地的民俗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世界性的文化,从这个层面来说,妈祖文化是东方海洋文化的一面光辉旗帜,妈祖文化具有的世界性文化的特征无疑对我们践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起到民心相通、相融的积极作用。

知识出处

文化妈祖研究

《文化妈祖研究》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由十一章组成,对妈祖文化作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下册是“妈祖宫庙辑纂”,对历朝历代的妈祖宫庙作了统一的辑纂。具体内容包括:绪论、妈祖文化溯源、历代妈祖神格嬗变探源、妈祖文化的多样性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