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带下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医林采英》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918
颗粒名称: 中医如何治疗带下病
分类号: R249.76
页数: 2
页码: 134-135
摘要: 本节介绍了治疗带下病脾虚带下、肾虚带下、湿毒带下三个类型的中医辨证方法。
关键词: 医论 带下病 中医

内容

俗话说:“十男九痔,十女九带”,说明带下病是妇女中常见病,应当引起重视。下面把带下病按中医辨证方法分成三个类型,请按各种类型对照取药。
  一、脾虚带下
  临床症见带下色白或淡黄,质黏稠,无臭气,绵绵不断,面色■白或萎黄,四肢不温,精神疲倦,纳少便溏,两足足跗肿,舌淡苔白或腻,脉缓弱。方用白术、淮山药各30克,白芍15克,车前子、苍术各9克,陈皮、黑芥穗各1.5克,柴胡2克,甘草3克,每天1剂,水煎服。
  二、肾虚带下
  临床症见白带清冷,量多,质稀薄,终日淋漓不断,腰酸如折,小腹冷感,小便频数清长,夜间尤甚,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方用熟地黄、山萸肉、仙灵脾、附子、鹿角霜、乌贼骨、杜仲、菟丝子各9克,淮山药30克,茯苓15克,肉豆蔻6克,芡实20克,水煎,每天1剂。
  三、湿毒带下
  临床症见带下量多,色黄绿如脓,或挟血液,或浑浊米泔,有秽臭气,阴中瘙痒,或小腹痛,小便短赤,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脉数或滑数。方用黄柏、栀子、茯苓、猪苓、泽泻、赤芍、丹皮各10克,车前子,牛膝各15克,茵陈30克,水煎,每天1剂。
  此外还可以用食物疗法和外洗法。
  食物疗法:①白果5枚,炒黄,捣烂,冲豆浆1碗。治疗色白质稀带下为好。②白果5~10枚,莲子肉15克,糯米适量,共煮成米粥。治疗体虚引起的带下及赤白带下。
  外洗法:①藿香30~60克,煎水1500毫升。治疗白色念珠菌所引起的豆渣状带下。②烟蒂30克(亦可用烟丝或烟梗代替),食盐50克,煎水1500毫升,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所致的泡沫状带下。

知识出处

医林采英

《医林采英》

出版者: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内容主要有医论荟萃、医案选辑、医话精选等,包括:生大黄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黄连菖蒲汤治疗口腔溃疡、荆防汤治疗外感风寒、鼻针疗法及其临床应用、按摩疗法治疗面瘫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