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烧裈散治疗验案一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医林采英》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890
颗粒名称:
烧裈散治疗验案一则
分类号:
R249.76
页数:
3
页码:
88-90
摘要:
本节记录了张某某烧裈散治疗验案的临床结果介绍。
关键词:
医论
烧裈散
案例
内容
张某某,男,30岁,1985年9月6日入院。
患者自诉20天前,午后劳动间因天气炎热,又突遭雨淋,当时未感任何不适。即施房事后出现大汗、头晕,全身不适感。翌日见身体沉重,少气乏力,阴中及会阴部牵引拘挛,小溲短急伴赤灼感,自觉有一股热气从下肢往胸膈上冲,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站立不稳,纳差。经当地医院以青霉素、中药等治疗后,除尿道灼热感减轻,余症仍存。血常规见红细胞4.32×1012/L,血红蛋白13.5g/1,白细胞13.2×109/L,中性粒细胞73%,淋巴细胞20%,单核细胞3%。小便检查见白细胞少许。大便检查见蛔虫卵、鞭囊卵各0~1。体温37℃,血压128/79mmHg,心率84次/分。胸部透视提示双肺正常。西医诊断为神经症。给予谷维素、氯氮■、地西泮等治疗,未见好转,于9月8日邀余会诊。患者呈急性病容,舌苔薄白,质偏红,脉弦滑。观此病如《伤寒论》中391条所述的阴阳易的症候,全属津亏火炽之象,嘱其家属以烧裈散(其妻房室后的内裤前档处,烧灰)开水冲服,日1次,并停服其他中西药。用药2天后,患者上述症明显减轻。精神振作,4天后诸症消失。由于舌质仍偏红,以石膏25克,石斛、沙参、党参、赤芍、白芍各15克,生地、牡丹皮各10克,黄芩9克,甘草3克,3剂水煎服后痊愈出院。随访10余年,病情未复发。
按阴阳易一症,历代医家意见未见统一。喻昌曰:“热毒藏于骨髓之中者,无由发泄。”成无己曰:“以阴阳相感,动其余毒相染着,如换易也。”然钱横认为:“男女一交之后,自然元气空虚,余邪错杂于精气之中,与人精髓溢入经络,承其交后虚隙之中,入而浸淫于脏腑筋骨脉络腧穴之间,则正气因邪而益虚,邪气因虚而益盛”,故有此阴盛阳衰之诸症也比较符合实际。但迄今亦鲜有报道,仅何复东氏1983年在《陕西中医学院学报》第一期上介绍二例,戴海安等1998年在《四川中医》第九期报导一例。笔者所遇此案,发病20多天,虽经多方医治,但诸症仍如《伤寒论》中391条所述相印。患者因立秋季节天气炎热,又突遭雨淋,当时虽未有何不适,邪已内伏,元气始衰,又耗其精,精竭火动,故见此一系列津亏火炽之象,体虚少气为阴气下重,肾气摄纳无权,阴中及会阴部牵引拘挛站立不稳,为津亏筋失濡养,热气冲胸膈,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为虚火上炎。烧裈散口服2次症状明显减轻,4次后诸症消失,至于烧裤散为何能治疗阴阳易,方有执曰:“裤裆近阴处,阴阳二气之所聚也,男女易用,物各归本也。”尤在径曰:“裤裆得阴浊最多,以类相人,导其热气,俾从阴而入者,仍从阴而出也。”虽此说难以理解,但宜存疑而不应废弃。
现代医学多认为是神经系统的疾病,而治疗上却从神经症入手,可收效往往不佳。
王洪琦提出:“没有任何一篇论文是在经过实事求是的分析后对不科学的理论提出否定。如《伤寒论》中烧裈散一方是否有价值,验证是不困难,但因各种原因,只能‘存疑’。”笔者认为此方自张仲景提出至今1700多年,之所以尚存,正是由于它仍具有临床治疗价值。
知识出处
《医林采英》
出版者: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内容主要有医论荟萃、医案选辑、医话精选等,包括:生大黄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黄连菖蒲汤治疗口腔溃疡、荆防汤治疗外感风寒、鼻针疗法及其临床应用、按摩疗法治疗面瘫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