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验案一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医林采英》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888
颗粒名称: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验案一则
分类号: R249.76
页数: 2
页码: 84-85
摘要: 本节记录了何某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验案的临床结果介绍。
关键词: 医论 胃穿孔 医案

内容

何某,男性,44岁,1980年4月26日就诊。
  患者于当天上午11时左右,突然上腹部疼痛,并逐渐加剧,无恶心呕吐,于当地卫生院就诊,腹部透视拟诊为胃肠道穿孔,晚上11点半急诊入院。
  检查时见患者体温38.5℃,心率72次/分,上腹部胀满、压痛,叩诊鼓音,腹部透视提示双膈下可见少量游离气体,符合胃肠道穿孔。血常规见白细胞13.2×109/L,中性粒细胞86%,淋巴细胞14%。舌苔白腻厚,质淡红,脉滑数。西医诊断为胃肠穿孔。中医诊断为中焦湿热内蕴。西医治疗以青霉素、链霉素、山莨菪碱注射,静滴补液。禁食,胃肠减压。
  中医治宜清热化湿,佐以理气止痛。处以藿香8克,佩兰10克,厚朴6克,滑石、陈各15克,陈皮1.5克,薏苡仁18克,茯苓12克,元胡、木香、神曲各9克,3剂。服中药前进行胃肠减压,抽净胃内容物后从减压管内注入的白及粉浆液(白及粉10克,温开水60毫升调成),进白及粉浆液后胃肠减压暂停。
  二诊(4月29日)时,患者自诉上腹部仅震动时有痛感,稍进流质饮食,输液及山莨菪碱停止使用。患者体温降至37.3℃,舌苔转薄,稍腻,脉弦数。仍三加减正气散加减调服。方用藿香、佩兰、厚朴、半夏、木香、茯苓、元胡各9克,扁豆18克,淮山药12克,杭白芍21克,甘草3克,3剂。
  患者总共服中药6剂,上腹部痛消,饮食尚可,于5月4日出院。
  [按]叶香岩云:“湿热为黏腻之邪,最难骤化。”若胃患湿热之后,往往会感到上腹部胀闷痛,而患有溃疡病者,在湿热蒸腾之下,常会造成溃疡之处穿孔现象。本例平素嗜烟酒,使湿热之邪逐渐增加,以致邪无出路而破腑而出。叶香岩建议“宜以宣化”,故以《温病条辩》中的加减正气散化裁沿之。

知识出处

医林采英

《医林采英》

出版者: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内容主要有医论荟萃、医案选辑、医话精选等,包括:生大黄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黄连菖蒲汤治疗口腔溃疡、荆防汤治疗外感风寒、鼻针疗法及其临床应用、按摩疗法治疗面瘫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