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在急症中的应用举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医林采英》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868
颗粒名称: 蒲公英在急症中的应用举隅
分类号: R249.76
页数: 3
页码: 45-47
摘要: 本节记录了蒲公英在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急性胃炎、急性肾盂肾炎等急症中临床效果。
关键词: 医论 应用 蒲公英

内容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便的作用。历代医家视为治疗痈肿疗疖的佳品。在临床急症上,林老于辨证施治之下,增加用量,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一、急性细菌性痢疾
  黄某,男,3岁,1985年6月10日就诊。患孩因腹泻伴黏液样脓血便,以白头翁汤等治疗5天无效。粪便常规检查见潜血(+)、黏液(+)、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用复嘧啶、呋喃唑酮、无味氯霉素、红霉素、矽炭银、补液等治疗5天,未见好转。体温从37.6℃上升到39.5℃,大便从每天3~4次,增至10次以上,邀余会诊,见患儿双眼窝凹陷,烦躁不安,肛门潮红,舌苔黄腻,质尖红,脉沉弦。本症为湿热积滞,蕴结肠中,阻遏气血之运行,化为脓血下注所致。给予白头翁汤加蒲公英30克,2剂后,体温降至正常,再服2剂后,大便转正常。
  二、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林某,女,52岁,1983年8月2日初诊。患者10天前全身及巩膜感染,右腹部疼痛逐渐加剧,继而阵发性绞痛并向背部反射,体温39℃,辗转不安,出汗,恶心呕吐,诊断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住院,以大量抗生素和激素等治疗,未见好转,病情逐渐恶化,自动出院以备后事。现见其神志模糊,时有谵语,巩膜深黄,全身黄染,右上腹部呈肌紧张,并压痛,右季肋下可扪及压痛肿块,舌苔黄厚燥,质红,脉弦有力,体温40℃,询家人7天未解大便。本症属湿热内蕴,腑气不通,郁久化热,暂以清热解毒,通腑泄下,取大承气汤加蒲公英120克,1剂后,大便泄下约1痰盂,2剂后热退神清,能进流质饮食。再以小柴胡汤加蒲公英60克,金钱草30克服,共15剂,诸症正常,随访健康。
  三、急性胃炎
  林某,男,23岁,1984年7月20日初诊。以胃部剧烈疼痛诊为急性胃炎,经中西药治疗1星期,未见好转。余诊时,见其胁肋胀满,嗳气频作,恶心呕吐,饮食难入,小便短赤,舌苔薄白,质偏红,脉弦缓。本症属肝郁失疏,胃失和降,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入手。方取四逆散和旋覆赭石汤加蒲公英60克,3剂后诸症消失,饮食如常。
  四、急性肾盂肾炎
  陈某,女,16岁,1980年10月21日初诊。4天前,突然出现尿频数尿急,伴畏寒发热,尿常规检查见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诊为急性肾盂肾炎,经青霉素等治疗未能取效。每天小便20多次,尿道热刺痛,溲黄,舌黄黄腻,质淡红,脉滑数。拟为湿热内蕴于中下两焦,水道不利,治宜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方取八正散加蒲公英60克,5剂后热退,小便检查正常。
  五、急性胰腺炎
  林某,女,54岁,1983年6月5日初诊。1981年5月22日曾以上腹部剧痛,腹部检查诊断为急性出血性胰腺炎,治愈后出院。后每劳累即左上腹部疼痛,然服清胰汤1号2~3剂翌日愈。昨晨饱餐后上山劳动,又复上腹部疼痛,回家即服清胰汤1号,但3剂后仍痛不止。余诊时左上腹部疼痛拒按,尿淀粉酶1024u。舌苔薄白腻,质清红,脉弦数,大便5天未通。本症为湿热蕴结于中焦,腑气不通,予清利湿热,通腑止痛。方以大承气汤加蒲公英6克,茵陈30克,元胡15克,2剂后痛止,尿淀粉酶转正常,随访2年未复发。
  [按]蒲公英药源广泛,寻常易得,其苦味不及黄连,寒性不如石膏,在治疗有炎症的急症上易直入病巢,转机神效。林老在临床上未发现蒲公英有副作用,但在治疗急性病时因用量一定要大,一般掌握在成人60~120克,可顿挫病势,又可进而缩短疗程。

知识出处

医林采英

《医林采英》

出版者: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内容主要有医论荟萃、医案选辑、医话精选等,包括:生大黄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黄连菖蒲汤治疗口腔溃疡、荆防汤治疗外感风寒、鼻针疗法及其临床应用、按摩疗法治疗面瘫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