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医林采英》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865
颗粒名称: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分类号:
R249.76
页数:
3
页码:
39--41
摘要:
本节记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结果介绍。
关键词:
医论
中西医
乙肝
内容
笔者自1995年至今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了100例乙型肝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门诊40例,病房60例,疗程均为3个月。其中急性乙型肝炎36例,慢性乙型肝炎35例,无症状携带者29例。男性72例,女性28例。年龄最大50岁,最小8岁,平均32.5岁。全部病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gAg)均属阳性,81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
二、治疗方法
西药采用聚肌胞注射液2毫克肌内注射,3天1次,每月8次,停6天共用3个月。
中药以补脾肾,疏肝活血,清热解毒法组方,每天1剂,服24天停6天,共用3个月。方用党参、丹参、山楂各10~20克,黄芪10~30克,大黄、柴胡、连翘、当归各5~15克,虎杖、紫草根各15~30克,黄芩5~12克,川芎、仙茅各5~10克,肉桂3~10克,女贞子10~15克,甘草3~5克。湿热偏重,补脾肾者药用最小量;清热解毒者用最大量,去女贞子,加茯苓15克;肝郁脾虚偏重者加炒积壳15克;肝肾阴虚偏重者助阳药用最小量,去黄芩、连翘、党参,加太子参30克,枸杞15克;脾肾阳虚偏重者助阳药用最大量,清热解毒药用最小量,去黄芩、连翘,加桂枝30克;气滞血痕偏重者去黄芩、连翘,加桃仁、红花各10克,枳壳12克;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小于200u乙肝分析为“大三阳”,乙肝表面抗体(HBsAb)大于1∶64,,加大清热解毒药用量,反之扶正药用最大量。
三、治疗结果
根据上述治疗标准用药3个月,统计见表1-2。
从表中可以看出急性乙型肝炎和表面抗原携带者治疗效果好,慢性肝炎者治疗效果差。36例急性肝炎临床症状在半个月内均消失,一个月内谷丙转氨酶、血胆红素均降到正常范围内。35例慢性肝炎1个月内临床症状也均消失,3个月结束时25例谷丙转氨酶升高者除1例外均降至正常范围内,16例血胆红素异常者也恢复正常,11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者也均有改善,其中8例恢复正常比例。23例察香草酚浊度试验异常者、降2单位以上20例,其中降至正常15例。
四、体会
乙型肝炎病毒侵犯人体后,病毒本身不能单独引起病理变化,其致病过程必须有宿主免疫反应参与。免疫反应强烈的患者可能发生急性重型肝炎,免疫反应低下者或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突变,整合及合并丙、丁病毒感染者易变为慢性肝炎或病毒携带者,免疫功能正常,且侵及肝细胞的病毒量较多时,多为一般的急性黄疸性肝炎。这与祖国医学认为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理论是一致的,因此乙型肝炎的整个病变过程是正虚邪盛,正邪相争,正邪消失的变化过程。正虚是气、血、阴、阳虚,邪盛是热毒盛、湿盛、气郁、血瘀、痰阻。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四诊合参进行辨证,并且也参考肝功能检查结果及乙型肝炎两对半分析结果而处方用药。现代科技手段对某些传统中药的研究表明扶正药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对细胞的免疫功能起激活作用。祛邪药有解毒作用,清热利湿药有抑制病毒作用,化瘀药能抑制免疫反应,清除复合物,抗肝纤维化,有的药还有降低转氨酶及抗肝细胞脂肪变的作用。
知识出处
《医林采英》
出版者: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内容主要有医论荟萃、医案选辑、医话精选等,包括:生大黄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黄连菖蒲汤治疗口腔溃疡、荆防汤治疗外感风寒、鼻针疗法及其临床应用、按摩疗法治疗面瘫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