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防汤治疗外感风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医林采英》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854
颗粒名称: 荆防汤治疗外感风寒
分类号: R249.76
页数: 2
页码: 14-15
摘要: 本节记录了荆防汤治疗外感风寒的临床结果介绍:内容有临床资料、治疗方法、治疗结果和体会。
关键词: 医论 荆防汤 风寒

内容

笔者于1994年1月至1994年12月在门诊使用自拟的荆防汤治疗外感风寒132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治疗组132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男性752例,女性568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87岁,春季发病者528例,夏季发病者397例,秋季发病者135例,冬季发病者260例。发病在2天以内就诊者558例,3~4天就诊者433例,5天以上就诊者429例。已经服西药者546例,服中成药者210例,服中西药者162例。体温在37.5~38.5℃者73例,38.5℃以上者35例。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80岁,春季发病者24例,夏季发病者18例,秋季发病者7例,冬季发病者11例。发病在2天内就诊者25例,3~4天就诊者17例,5天以上就诊者18例。体温在37.5~38.5℃者5例,38.5℃以上者2例。以上两组在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发病时间没有明显差别。
  二、治疗方法
  治疗组停用其他中西药,一律选用自拟荆防汤,方为荆芥5克,防风、连翘、苏叶、前胡、苍耳子各9克。咽部水肿疼痛者加牛蒡子、桔梗、射干各9克;咳嗽者加杏仁、僵蚕、枇杷叶各9克;莱菔子、麦谷芽各15克,每天1剂,水煎服,小儿酌减。
  对照组以氨咖黄敏胶囊,每天3次,每次2粒。酚氨咖敏,每天3次,每次2片。盐酸吗啉胍,每天3次,每次0.1克。
  三、治疗结果
  治疗组中服药1剂后诸症消失者308例,服药2剂后诸症消失者856例,3剂者127例,4剂以上者29例,平均服药1.91剂,治愈时间小于2天。对照组中取效最短者服药3天,最长者服药7天,平均服药4~5天。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
  四、体会
  感冒可分为外感风寒、外感风热、暑湿。外感风寒一年四季皆可发生,春夏高于秋冬。随着家庭生活的富裕,电器进入千家万户,夏季发病率逐年增多。它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占门诊病例10%~15%。诊断时抓住畏寒身酸、鼻塞流涕即可,不宜因咽喉红肿疼痛而归于外感风热。
  此病患者往往初视为小疾,仅先取2片西药,或服一些中成药。治疗组1320例中就有918例如此,因取效较差而转服荆芥防风汤。对照组60例,平均治愈时间4~5天,而治疗组平均只用1.91剂,(P<0.005)。中成药多苦寒清热,适用于外感风热,而本方荆芥、防风、苏叶、连翘具解表散寒之效,前胡宜通肺气,苍耳子具有抗敏作用,再配合对症用药,故取效甚捷。

知识出处

医林采英

《医林采英》

出版者: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内容主要有医论荟萃、医案选辑、医话精选等,包括:生大黄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黄连菖蒲汤治疗口腔溃疡、荆防汤治疗外感风寒、鼻针疗法及其临床应用、按摩疗法治疗面瘫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