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芍药汤治疗肩周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医林采英》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853
颗粒名称: 桂枝加芍药汤治疗肩周炎
分类号: R249.76
页数: 2
页码: 12-13
摘要: 本节记录了桂枝加芍药汤治疗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典型病例、体会 。
关键词: 医论 桂枝加芍药汤 肩周炎

内容

桂枝加芍药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即桂枝汤倍加芍药而成,治桂枝汤证兼腹满时痛。笔者用以治疗肩周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一、治疗方法
  桂枝15克,白芍30克,甘草12克,生姜3片,红枣5枚。
  得热痛减,遇冷则剧者加鹿衔草12克,附子6克;每逢阴雨风冷,可促其发作者加鹿衔草12克,羌活、茯苓各9克;时兼见寒热者加鹿衔草12克,防风9克;局部红肿灼热痛不可触者,去生姜加石膏30克,知母9克,鹿衔草12克;病久活动受限者加鹿衔草12克,当归、红花、桃仁各9克。
  三、典型病例
  陈某某,女,55岁,1980年9月12日初诊。患者一个月前突然发生右肩部疼痛,难以抬举,西医诊断为肩周炎。以2%普鲁卡因局部封闭,肌内注射青霉素,口服泼尼松,吲引哚美辛和抗风湿灵等未能取效,要求服中药治疗。余诊时,患者右肩疼痛,上举及旋转受限。舌苔薄白,质淡稍紫,脉迟缓。询知夜多露肩而卧,日久风寒滞筋络,气滞血瘀所致。药用桂枝15克,白芍30克,甘草、鹿衔草各12克,红枣5枚,生姜3片,当归、桃仁、红花各9克,水煎服3剂后,疼痛大减,再3剂右肩臂部疼痛消失,活动自如,随访四年,未见右肩部不适之处。
  四、体会
  肩周炎中医称“漏肩风”“肩凝”“五十肩”,属于痹症范畴。《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尤在泾说:“臂痹者,臂痛连及筋骨,上支肩脚,举动难支。由血弱而风中之也。”本病患者多因长期夜卧露肩而睡,夜为阴血行于外,阴血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为邪所痹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临床表现为日轻夜重,晚间每可痛醒,晨起肩关节稍活动,疼痛可获轻缓。因此笔者采用了张仲景的桂枝加芍药汤,取桂枝性温味辛甘,能解肌发汗,为温筋通络之解表药,而倍芍药柔酸甘阴之品,能疏腠理和血脉,敛阴气缓中止痛,是一味和里药,桂枝配芍药为表里同用一散一收来调整阴阳之动态平衡。芍药配甘草,据《现代汉方医学大观》认为“横纹肌、平滑肌的挛急,不管是中枢性或末梢性的均有镇静作用”“对身体的挛急有效,不仅对表在性的躯体和四肢的横纹肌,就是对深在的平滑肌的脏器..也能缓解其挛急,制止其疼痛”。本病多发生四五十岁以上的患者,故有“五十肩”之称。而女子七七,男子八八之后,肾气多虚衰,加上一味既“壮补腰肾,强筋健骨”又能“善治痹痛”的鹿衔草,起了标本兼治的效果。

知识出处

医林采英

《医林采英》

出版者: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内容主要有医论荟萃、医案选辑、医话精选等,包括:生大黄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黄连菖蒲汤治疗口腔溃疡、荆防汤治疗外感风寒、鼻针疗法及其临床应用、按摩疗法治疗面瘫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