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刘克庄文化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833
颗粒名称: 后记
页数: 2

内容

莆田是一方沃土,演绎中华文明的一处舞台。莆田依山面海,地理位置独特、优越。建置沿革千年基本稳定,独特的语言和习俗也延续千年不变。
  木兰溪哺育出世世代代莆田人,勤劳、勇敢、俭朴,开发莆田,敢为天下先,率先围海造田,改煮盐为晒盐,把自己脚下的土地开发为富饶、美丽的鱼米之乡、甘蔗之乡、水果之乡,荔枝、桂圆甲天下。古今莆田不但经济发达,莆田人更走南闯北,留下“无兴不成镇”之说。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唐以降,重视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教育昌盛,人才辈出,创造了颇具特色的莆田文化。
  郑樵、刘克庄、陈文龙等就是杰出的代表。薪火相传。优秀的文化基因世代传承。近代,中共莆田地方组织领导武装斗争,二十二年“红旗不倒”,涌现王于洁等忠贞不渝的革命者,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重要的贡献,红色文化也绽放光芒。
  特别令人称奇、自豪的是,莆田在宋代,异军突起,经济繁荣,教育、科举昌盛,群星璀璨,英才辈出,典籍浩如烟海,还形成以刘克庄为领袖的江湖诗派和以郑樵、林光朝、陈宓为领袖的夹漈学派、红泉学派、仰止学派,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当时就被誉为“文物之邦”。到了明代,又被誉为“文献名邦”和“海滨邹鲁”。滔滔木兰溪、巍巍壶公山见证了千年莆田灿烂的文明史。
  为了研究、传承、创新莆田优秀地域文化,或者说莆田优秀传统文化,笔者曾发起、组织和主持一系列有关莆田历史文化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主持编写莆田历史文化丛书,并且提出“莆田学”概念,得到莆田市原市长、著名作家吴建华首肯。遗憾的是拟议中的全国性刘克庄和陈文龙学术研讨会尚未举办便退休了。2018年5月,受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刘氏委员会莆田分会会长刘玉祥先生邀请,协助组织“全国刘克庄学术研讨会”,并编印文集。承蒙错爱,就愉快地领受了任务,并请莆田文史学者李福生先生一起,开始策划,以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刘氏委员会莆田分会名义,召开了座谈会,向全国征文。在大陆和台湾高校、科研部门与莆田市学者的大力支持下,收到六十多篇文章。从提交的论文看,都是围绕刘克庄生平、事迹、思想研究成果,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其中不乏严谨扎实的精心之作,较大程度反映了迄今为止刘克庄文化研究的水平。我们从中筛选四十多篇,编成文集,由厦门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却了一件未了的心愿。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谨向各位学者专家的辛勤劳动,向资助本书出版的刘汉清、刘国盛、刘光辉先生,向厦门大学出版社领导和编辑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时间匆促,水平有限,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金文亨2019年8月20日

知识出处

刘克庄文化研究

《刘克庄文化研究》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门社

本书从刘克庄生平、业绩、思想、刘克庄诗词文、刘克庄与地域文化、刘克庄研究、当代作家眼中的刘克庄等方面介绍刘克庄人生道路和艺术创作道路,以此介绍刘克庄爱国爱乡的精神、关心百姓的民本思想、勤奋坚韧的创作态度、以诚待人广交朋友的品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