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界刘克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刘克庄文化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827
颗粒名称: 台湾学界刘克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分类号: K825.6
页数: 28
页码: 337-364
摘要: 大陆方面就曾有阎君禄《后村研究述评》、王述尧《刘克庄研究综述》、周炫《近百年来刘克庄散文研究述评》、侯体健《国色老颜不相称,今后村非昔后村——百年来刘克庄研究的得与失》等,对刘克庄研究的状况进行过回顾与述评。
关键词: 福建 莆田 人物研究

内容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别号后村居士,福建莆田人。是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诗歌理论家等。由于享年83岁相当长寿,又历任官职一生交游广阔,著作颇丰,有《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传世,长期以来,就为学界所注意,研究成果相当丰硕。
  大陆方面就曾有阎君禄《后村研究述评》、王述尧《刘克庄研究综述》、周炫《近百年来刘克庄散文研究述评》、侯体健《国色老颜不相称,今后村非昔后村——百年来刘克庄研究的得与失》等,对刘克庄研究的状况进行过回顾与述评。
  台湾方面尚未见有探讨刘克庄研究的专文。而一般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训练上都会有“研究回顾”一节,是以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卢雅惠《刘克庄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学中国语文学系游坤峰《刘克庄序跋文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陈彦揆《晚宋文人的心态转变:以刘克庄为考察中心》硕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廖安婷《两宋进故事研究:以刘克庄为例》硕士学位论文以及高雄师范大学国文学系薛彦祥《刘克庄词作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等,都有或详细或简略的刘克庄研究回顾。只是“研究回顾”的训练多与研究主题相关,是以多是关心自己从事研究之部分,全面涵盖性较有不足。本文即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台湾学界对刘克庄研究的全面回顾,并约略提出可以继续发展之课题,以供学界持续深入探讨刘克庄留给学界的丰富文化资产。
  王伟勇教授曾编有《中外词学硕博士论文索引(1935—2011)》,共计收录1935年至2011年全世界词学硕、博士学位论文2560册,依朝代、类别、年限排序,并附有两万字《导言》,方便词学研究者查寻之用。然其所收录亦仅是1935年至2011年硕博士学位论文,其他如书籍、期刊论文等,则未收录。
  、初期研究台湾学界对刘克庄的注意甚早,早在1950年张荃就于《大陆杂志》第一卷第八期发表《刘后村满江红词七首笺》。张荃师承现代词学大师夏承焘(1900—1986),承继其词人谱牒学之研究,至台湾之前就已曾于1933年在《中国文学会集刊》第六期发表《后村长短句考证》,以疆村丛书本《后村长短句》为底本,针对刘克庄80首词进行了编年。并于1934年5月在浙江省温州《之江学报》一卷三期发表过《刘后村先生年谱》。据张荃自述夏承焘曾嘱其“笺后村词,并附以年谱”,是以张荃乃得以写作《后村长短句考证》与《刘后村先生年谱》数文。张荃研究方法概师承自夏承焘,以《后村先生大全集》为主要资料,辅以《宋史》各传,再以宋明以来诗话、词话、杂记等资料作为补充笺证,完成《刘后村满江红词七首笺》等文。
  继张荃之后,最用力于刘克庄研究的是为东海大学中文系教授孙克宽(1905—1993)。孙克宽系出于安徽省庐州府“龙舒孙氏”书香世家,抗日名将孙立人(1899—1990)将军为其从叔父。祖父孙浤泽(1855—1915),清光绪三年(1877年)进士,曾在台湾担任沪尾海关监督。父亲孙树人(1876—),娶台湾巡抚刘铭传(1836—1896)孙女为妻,即其生母(1876—1910)孙树人1911年自京师法政学堂毕业,民国后历任山东省朝城知县、郓城知县。孙克宽早年于北平中国大学就读法学,因家学渊源熟谙古典诗词。辗转至台湾后,曾短暂跟随从叔孙立人将军担任军职。1955年8月应曾约农(1893—1986)校长、戴君仁(1901—1978)院长之邀,在东海大学中文系讲授大一国文、诗选、历代文选、各体文选及习作、《昭明文选》、六朝文、乐府诗、杜甫诗、宋诗选等课程。孙克宽的学术研究着重在元代史、宋元道教、诗学等三个范畴,同时投入古典诗词创作与新式散文写作。因课堂教学需要,由元代渐而进入宋代,且读刘克庄相关诗文集有感而发,做一系列刘克庄研究。
  孙克宽对于《后村先生大全集》的研究,是感于192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的《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本,“匆促印书,轻于满足,以至于今日读之,满目是错误、讹挩(脱),以至于整页、整行的脱漏,令人不胜遗憾!”文一章伊始即以历史年代事件排列,推论196卷本《后村先生大全集》会隐没一段时期的原因,“后村没后,不十年而宋亡,又以晚年趋附贾似道(1213—1275),为人赀病,欧阳玄(1283—1357)修《宋史》时,竟未立传。这部大著作,马贵兴(端临,1254—1323)《文献通考》《经籍志》,也不予著录,《宋史》《艺文志》,收他所为人作序的著作(如《网轩集》),对他的遗集,均不著录。
  有明一代,几乎澌灭,所谓《后村大全集》者,祇宁波范氏天一阁里,藏有一百九十六卷的抄本。清代乾嘉以前的藏书家,衹知有五十卷《后村集》,不知复有此本。清朝乾隆时修《四库全书》,也祇著录五十卷本”。至清代考据学风气兴起后,《宋史艺文志补》才找到藏于宁波天一阁的196卷《后村先生大全集》绵纸蓝丝阑抄本,后世所传各本多依此祖本辗转传抄。孙克宽断言皕宋楼所藏抄本即是自天一阁的196卷《后村先生大全集》绵纸蓝丝阑抄本转抄之第二手抄本,然已归于日本静嘉堂,如要校对出好版本,最好还是要将此本索回为要。由此文可见其版本学之研究功力。孙克宽亦提示,“后村虽是一个文人,可是终其身参与政治,对晚宋政治情况,常纪录于所撰的诗篇、和杂文的传状,以及奏疏之类的文章里。尤其是他有自叙式的《后村杂记》,可窥见宋一朝的朝政得失。林希逸所撰的后村行状,洪天锡所撰的后村墓志,记后村的出处,即说明了当时政风士气,都很可以供给研究晚宋史者参考”。
  孙克宽的《简介后村诗》虽仅二页,却提纲挈领点出刘克庄在南宋文学史上的重要性。首引《宋诗钞》《后村诗小序》作为简介刘克庄生平与文学贡献,再宏观的以江湖诗派“宗唐反宋”引论诗体分唐宋的文学史潮流之争。
  孙克宽于刘克庄诗作中称“清新可诵的,仍是初期所作,所谓《南岳稿》者”,亦引叶适(1150—1223)《题刘潜夫诗什并以将行》肯定刘克庄的诗作。再引刘克庄诗作五律《浦城道中》《答客》以及七律《寄赵昌父》《答翁》《宿别瀑上》等,稍作解析,聊慰诗友。
  孙克宽《晚宋诗人刘克庄补传初稿》主要即以《后村先生大全集》所收录诗文为主要材料,特别是刘克庄所著《后村杂记》,以及林希逸(1193—1271)《宋修史侍读工部尚书龙图阁学士正议大夫致仕莆田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赠银青光禄大夫后村先生刘公行状》与洪天锡(1202—1267)撰写《后村先生墓志铭》,另外再补以《宋史》本传及时人相关诗文集等。撰述方式是依时间顺序详述刘克庄家世、成长过程、历任官职、江湖诗案、交游情况等生平,文末再总结自己对刘克庄的文学评述,“克庄生平著作宏富,第其所造,诗为最长,四六次之,词又次之。文体伤于破碎。....其诗取径中晚唐,多为近体,论诗每主轻利,《南岳稿》中诸作,类得江山之兴。淳祐以后,笔趋率易,遂多俗调,并剑南诚斋晚年之境亦不逮矣。笺启四六,运掉典实,刻意尽情,而不伤饤饾,多用当代故事,则为独至。词则宗稼轩,有其粗豪无其深秀,适成叫嚣而已。集中杂文碑铭颇伙,然记序文,造语如笔记诗话,碑志则琐冗无断制。间下尖新字面尤伤体裁。惟多记朝章国故,考史者或有赖焉。然其为人,有豪情无特操,居官有史干,无鸿裁,适成其为江湖之文。”之后孙克宽再发表《刘后村的处世与交游(上)》《刘后村的家世与交游(下)》,以其可得的直接资料:1.林希逸《宋修史侍读工部尚书龙图阁学士正议大夫致仕莆田县开国伯食邑九百户赠银青光禄大夫后村先生刘公行状》(以下简称《后村先生刘公行状》),2.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3.洪天锡《后村谥议》,3.《叶冰心集》《二刘先生墓志铭》《刘弥正墓志》,4.《后村杂记》,5.《后村大全集》诗文有关记述等;间接资料有:1.《宋史》纪志传有关后村行谊与其交游记载,2.周密(1232—1298)《癸辛杂识》及《齐东野语》有关江湖集及晚宋名人记载,3.方回(1227—1305)《桐江续集》及《瀛奎律髓》关于后村诗及江湖集批评案语,4,明黄宗羲(1610—1695)《宋元学案》《艾轩学案》刘氏父子及后村学行记事,5.清吴之振(1640—1717)《宋诗钞》后村诗小序,6.清厉鹗鹗(1692—1752)撰《宋诗纪事》关于江湖诗人记事及其《绝妙好词笺》注江湖集事,7.无名氏撰《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后村祖父事实等,作为撰述基础,缕叙家庭状况、师友交游、江湖诗案等。
  孙克宽《晚宋政争中之刘后村(上)》《晚宋政争之刘后村(下)》,也引用大量《后村杂记》《后村先生刘公行状》等私家记载,与《宋史》等官方纪录互证,来探讨晚宋政治演变。章节分有《端平政变时期》《后村与史嵩之》《郑清之与刘后村》《后村晚节与贾似道》等。孙克宽认为:“后村平生,涉及晚宋政治有三件大事:一是被牵入江湖诗案,与史弥远为敌,他终身论事也酿酿于济王案的昭雪。其二是和郑清之(1176—1251)的关系,即跻身于端平朝列,又在淳祐间置身通显,可是和郑氏闹了个不欢而散。其三就是牵人史嵩之(弥远,1164—1233)‘夺情’案内,和嵩之也成了不解之仇。”此文结合刘克庄的作品和《宋史》,从晚宋政治斗争的角度全面剖析了刘克庄和史嵩之、郑清之的关系,并论及了刘克庄的晚节以及和贾似道(1213—1275)的关系,极有助于我们对刘克庄著作的全面了解。在此特别需要指出者,孙克宽断定《宋史》没为刘克庄立传的原因,就是因为刘克庄晚年攀附贾似道而“晚节不终”。孙克宽广引《宋史》相关纪传以及《后村先生刘公行状》《后村杂记》等相关记载,甚至将刘克庄致贾似道的书笺一一列出,说明“后村之与贾氏,只是私交,并未预闻大政,他的景定入朝,也只是修史一事”。试图为刘克庄在历史上留有一席之地,肯定其历史地位,这或许就是孙克宽努力研究刘克庄的动力所在吧?近年来着力刘克庄研究甚深的复旦大学中文系侯体健教授建议,从事文学研究可以借鉴历史研究领域的宏观广阔视野,将孙克宽此文与日本学者小林义广《南宋时期における福建中部の地域社会と士人一刘克庄の日常的活动と行动范围を中心に》、中砂明德《刘后村と南宋士人社会》并列,认为孙克宽此文将刘克庄置于广阔的历史视野中进行描述分析,是相当成功的尝试。
  孙克宽《刘后村与四灵、江湖》虽发表较晚,但从简要文体即没有分章节、注释观之,以及文中叙述“我打算另写《后村诗与诗论》”,看起来似乎成文应在《刘后村诗学评述》之前。《刘后村与四灵、江湖》先讲述刻意精思求工律句的永嘉四灵,兴起之初是得到叶适(冰心)与刘克庄的支持,且“四灵”与“江湖诗派”都“同源异流,皆本唐体,汇流成为后来元明两代诗坛贬宋尊唐的先河”,又引刘克庄《赠翁卷》诗“非止擅唐风,尤于选体工,有时千载事,只在一联中。世自轻前辈,天犹活此翁,江湖不相见,才见又西东”。引证“可见四灵与江湖,脉络相通,殊不可分”。
  在各类文学创作中,孙克宽对刘克庄的诗最为称赞,也透过统计指出《后村先生大全集》中,诗篇占有48卷数量最多,特别针对刘克庄的诗学写作专文。《刘后村诗学评述》章节分有“刘后村诗与晚宋诗风”“江湖诗集与江湖派”“江湖诗派与后村诗探源”“后村诗论的探讨””后村诗篇赏析”等,已将刘克庄诗与诗论的重要议题详加解说,是台湾学界对刘克庄诗学的奠基之作。
  继孙克宽之后,对刘克庄的诗及诗论著有专论者为台湾大学中文系黄启方教授。黄启方(1941一),福建莆田黄石镇人,1960年进入台湾大学中文系就读,1979年升正教授,1988年接任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1990年接任台湾大学文学院长。1997年自台湾大学退休,转往世新大学担任中文系教授,同时在韩国汉城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梨花女子大学、香港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等校担任客座教授,2015年获聘为世新大学终身荣誉教授。
  黄启方教授专攻宋代文学,著作等身,曾在台湾“国语日报”主编“文选”二十余年,并于2005年至2014年间担任财团法人国语日报社董事长。黄启方教授于1972年发表《刘克庄的诗论》一文,首先简单介绍刘克庄的家世生平与其学术,于“诗学与诗风”一节指出刘克庄早期诗作确实受到四灵的诗风影响,“后始不满四灵之局浅,改弦更张,欲专研古体”,在“尽力摆脱四灵的风格,师法陆游时,一面极力推扬陆游,一面对四灵的缺点也痛下针砭”,更对江西诗派之浮泛不假辞色,也因此引来方回(1227—1305)等诗论家严苛的批评。在“创作主张与批评态度”一节,黄启方指出刘克庄是以道学家“安贫乐道”的主张“以为诗人唯有具备不求闻达的意念,不为俗务所扰,然后才真成诗人”,更进一步认为诗人作诗不只是吟风弄月,更应是有所为的,所谓“忧时原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诗人既须感时忧世,自然就负有维护世界的责任。“诗是志洁清高者的专利品”,不仅要求诗的不俗,尤其要使人本身不俗;这种思想,既反映了他的道学修养,也说明了他创作的主张。“于是乎刘克庄”所以不满四灵的原因,是由于四灵只工于律体尤其是五律,而不能为长篇,他以为四灵“抉露无遗巧”,缺乏诗意,又不够含蓄,而所以会有这个缺点,是因为学力不足的关系。在“刘克庄对往昔诗人的批评”一节,黄启方更一一分析刘克庄“对江西诗派的意见”“对四灵诗派的不满”“对江湖诗人的态度”等,总结刘克庄对六朝、唐、宋诗人之论评,“比较其对前代诗人的评论,亦可知其识见与眼力固足以成一大批评家,《四库提要》以其诗话‘精核者多,固迥在南宋诸家诗话上也’,亦可见其所受之重视”。
  另一位对江湖诗派有研究者为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李曰刚教授。李曰刚(1906—1985),字健光,江苏省盐城县人,中央大学教育系辅中国文学系毕业,历任陕西省教育厅编审室主任,江南日报社社长,中国民报总主笔,金山县长、丹阳县长等职。至台湾后转任教育机构,曾任台北工业专科学校教授,中国文化学院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主任兼国文研究所教授,新加坡义安学院中文学系客座教授等,现担任台北市莆仙同乡会评议委员会主任委员。著有《中国文学史》与《中国文学流变史》等书。
  李曰刚《晚宋江湖诗派之来龙去脉》开头即引方回《瀛奎律髓》《跋刘克庄落梅诗》:“当宝庆初,史弥远废立之际,钱塘书肆陈起宗之能诗,凡江湖诗人皆与之善,宗之刊《江湖集》以售,刘克庄《南岳稿》亦与焉。”开宗明义说明江湖诗派得名之由来。再说明江湖诗人被归为一派的原因,“江湖诗人,顾名思义,自非达官显贵,而为一干布衣隐士以及失意末宦,在南宋国难严重之秋,生活不宁,进退失据,于是招朋引类,游谒江湖,藉吟咏唱和,以消磨岁月,互通声气;寝假形成风气,隐然自成一宗。”接着详述《江湖集》纂辑的经过,“《江湖集》所收诗人之诗,因刻非一时,版非一律,随得随刊,其分隶初无义例,散漫参差,难于寻检,直至清代四库馆人加以整理,于两淮盐政采进《江湖小集》九十五卷所收诗凡六十二家外,复就《永乐大典》所载《江湖后集》,删除重复,著录《江湖后集》三十四卷,增入诗凡四十七家,两共诗人一百零九家,然后条系分明,斯派作家之姓名篇什,始有可观。”其共统计出江湖诗派隶籍江西者28人,隶籍浙江者39人,隶籍福建者17人,隶籍他省者20人,不详籍贯者5人,然却无刘克庄之名。于是再引《四库提要》说明其原因:“江湖末派,以赵紫芝(师秀,1170—1220)为矩矱,以高翥(1170—1241)为羽翼,以陈起为声气之连络,以刘克庄为领袖,终南宋之世,不出比派。”又引《江湖小集序》:“今此本无刘克庄《南岳稿》,又无张端义挽周晋仙诗,亦无赵师秀诗,且洪迈(1123—1202)、姜夔(1155—1235)皆孝宗时人,而迈及昊渊位皆通显,尤不应列入江湖,疑原本残阙后人掇拾补缀,已非陈起之旧矣。
  后人夺罪接拾补缀,已非陈起之旧矣。”推断刘克庄显因诗祸劈版而被削,于文中仍举较为出色者如刘过(1154—1206)、乐雷发、陈起、戴复古(1167一?)、方岳(1199—1262)、高翥、姜夔等例简要介绍江湖诗派诗人及其诗作,而以刘克庄为首。在介绍刘克庄时,先简述生平,再言其诗风转折,最后对其诗集中有不少痛恨赋敛苛暴、征役频繁及反映民生疾苦之作特加赞赏。而此文最末,即引方回《瀛奎律髓》、钱谦益(1582—1664)《王德操诗集序》等,略述江湖诗派最为世人诟病的诗格人品问题。
  1977年莆田同乡曾宪燊发表《刘克庄的生平及其诗词》,并无注释,显然是一般介绍性之文章。第一段“长寿诗人,居官正直”叙述刘克庄的生平事迹。第二段“写诗作词,宣泄感情”讲刘克庄的文学创作,特别注意到刘克庄的六言绝句,将复杂艰深的典故,萃取浓缩成为诗句对偶的材料,这是让许多文人雅士赞叹刘克庄的文学创作特色之一。第三段“目的纯正,风格独特”则讲刘克庄的诗词传承与创新之处。曾宪燊将此文稍事修改,又刊登在1978年出版的《福建兴化文献:台湾兴安会馆落成纪念专辑》上。并将第二段“写诗作词,宣泄感情”增加资料,拆成“忧国忧民,词多伤愤”与“六言诗作,最为突出”二段,更加突显刘克庄六言绝句的重要性。
  台北市莆仙同乡会编印的《福建兴化文献:台湾兴安会馆落成纪念专辑》上,还有在第十三辑《诗词与书画》挂名蔼亭的《刘后村先生诗词评介》一文简介刘克庄的诗与词,第八辑《人物志》宋朝亦从《莆田县志》《文苑传》摘录刘克庄传,第十四辑《历代诗选》宋朝,亦摘录刘克庄诗作三十余首,可见旅台莆仙同乡对于刘克庄之重视。
  另一位注意到刘克庄的莆仙同乡是现任台北市莆仙同乡会顾问团召集人的吴东权。吴东权在1987年3月发表《爱国诗人刘克庄》,他首先注意到《莆田县志》许多关于刘克庄的记载,也得到《福建兴化文献:台湾兴安会馆落成纪念专辑》上几篇谈论刘克庄的启发,遂以“直言贾祸的书生”、“轻清简澹的诗篇”、“感时忧事的词客”和“南宋末叶的文豪”四部分架构其文章。在“直言贾祸的书生”叙述刘克庄的生平时,特别引用《中国诗史》“他是个忠君爱国、直言极谏的人。他任枢密院编修官和太府少卿时都有所建白,弹劾史嵩之一事,更使他直声闻四方”,为文章作定位。在“轻清简澹的诗篇”强调刘克庄一是把写诗看成一件大事,乃慎重而严肃之巨构;二是主张诗的气质应贵轻清;三是主张诗篇要有内容,诗人要重品德。可见作者本身对诗亦有相当程度的认识。“感时忧事的词客”直言刘克庄受辛弃疾的影响,词比诗更具有时代性和正义感,充满忠君爱国的情怀。特别是晚年的词,更能用“义正辞严的笔锋,剖出当时政治和军队的腐败与奢靡,痛心疾首地指出各种弊端,道出民间和基层兵卒的委屈与凄惨,以及爱国志士热血澎湃的情怀”。结尾“南宋末叶的文豪”,特别呼吁福建莆仙同乡“不宜淡忘这位主张诗质第一、品德至上、爱国为先、忧时不已的先贤文宗”。
  特别要注意的刘克庄研究学者是张健(1939一),浙江嘉善人。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文学士(1960年),台湾大学中文所文学硕士(1965年),曾任文化大学中文系教授、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外文研究所博士班教授等,退休后现为台湾大学中文系兼任教授。著有诗集、散文、小说、学术著作、传记、影评等一百十余种,是著名诗人、散文家、评论家等。
  张健在1978年编辑中国文学批评资料汇编之四《南宋文学批评资料汇编》时,就收录有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中222则文学批评资料,并在叙论大力赞赏刘克庄。他认为刘克庄的文学主张,是学、力、才、气、识并重,实际上用这五字来阐说诗的基本原理,是集宋人之大成。刘克庄也讲“博”,也重性情,也讲养气,也不是一味反对典丽。南宋批评家大致仍都遵循以北宋朱熹为代表重平淡的传统,只有刘克庄等人不全忽视华彩,这项风格论可说是宋人论诗的重点之一。最能代表刘克庄主张的当推《跋野谷集》一文:“诗当由单而入约,先约则不能丰矣”,这也是包容了平淡、华采二派集其大成,次以先后,各得其所。与宋人较不同的是刘克庄又主张“极天下之轻清”,这或许是受到朱熹(1130—1200)主张“虚静则明诗”的启发。刘克庄又受到江西诗派的影响讲究诗的技巧,也受真德秀(1178—1235)等的影响,对品德的修养、胸襟的洗濯极为注重。他也受到陆游(1125—1210)的影响,要诗人上参古体,以求气象开阔,他更重视工夫,反对苟作,贬斥浅易。刘克庄曾毁去自己的几千首作品,只存百首,应该是这种省悟的具体表现。
  张健最先指导出台湾第一本刘克庄研究的学位论文,特别是张健教授退休后,更用心于刘克庄的研究,陆续写出《刘克庄人物诗研究》《刘克庄写景诗研究》《刘克庄咏物诗研究》等专著,可说是台湾学界最努力于刘克庄研究的学者。
  二、《后村先生大全集》在台印行后的研究热潮据可查资料刘克庄的著作在台湾重新出版者,计有1963年复兴书局影印清光绪刊本《后村别调》一卷,1971年广文书局发行“古今诗话丛编”,将《后村诗话》前集二卷,后集二卷,续集四卷,新集六卷等影印出版。1972年台北板桥艺文印书馆出版百部丛书集成续编适园丛书中有《后村先生题跋》与《后村诗话》。特别是1979年台北市商务印书馆出版四部丛刊,将刘克庄196卷本的《后村先生大全集》以上海涵芬楼影印元刊本影印刊行,让台湾研究者自此得以更便利取得研究资料,使得台湾学界出现一阵研究刘克庄的热潮。
  在这阵热潮中一共出现四本学位论文,1981年5月李若纯《刘后村文学批评研究》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1981年5月郑亚薇《南宋江湖诗派之研究》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1983年6月咸贤子《刘后村年谱及其词研究》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1986年王伟勇《南宋词研究》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
  李若纯的硕士学位论文是由张健教授指导的《刘后村文学批评研究》,第一章述后村家世生平与文学,透过家学与生平之研讨,了解刘克庄并非无志无行的江湖诗人,更不可轻易抹杀其诗文成就及批评业绩。第二章概述刘克庄文学思想渊源,分别由其所熏染之儒理学说、所居处之文学环境及所体悟之创作经验等三方面加以分析,目的在掌握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并借以展示其所以能集大成的背景。第三章详析刘克庄的文学理论,分“原理论”“方法论”“风格论”三节,尝试为其理论建立体系。第四章
  搜罗整理整理刘克庄对历代作家的评价,以时代先后为次序,分条研讨,考察其批评态度是否公正,批评见解是否精当。第五章首节略论刘克庄对后世批评家的影响,次节则综合其文学批评的长处短处,从而确认刘克庄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郑亚薇《南宋江湖诗派之研究》主要研究重点着重在“江湖诗派”,认为其能将文学活动平民化,又恢复诗作平易抒情之倾向,自得称其为一派。各章节中多引用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及其他作品而为论述根据,特别在第六章“江湖派诗论之探究”第三节以“刘克庄之诗论”为探讨主题。在此节中郑亚薇除《后村诗话》外,更以《后村先生大全集》中诗文集序跋文为主要材料,归纳出刘克庄之诗论有:壹、“原理论”,贰、“诗法论”,叁、“体裁论”,肆、“批评论”等。
  在壹、“原理论”项下有:一、重修养;二、尚功用;三、重情性;四、论家数(1.语意俱工,巧拙相参2.气魄与才气3.言气);五、主亲巧;六、平淡、华彩并重。在贰、“诗法论”项下有:一、重技巧;二、参古体;三、作诗之方法。叁、“体裁论”。肆、“批评论”:一、诗评原则;二、对往昔诗人之诗评(1.江西派2.四灵派3,历代诗人,六朝诗人、唐朝诗人、宋朝诗人等)。最后,更将刘克庄的诗论与姜夔(1155—1209)及戴复古(1167—1248)以及其他各家诗论做比较,得出“就诗作之数量,诗论之创见而言,自以克庄为具体而可观”的结论。
  咸贤子的硕士学位论文《刘后村年谱及其词研究》可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刘克庄家世(第一节)与年谱(第二节),达122页,占整本论文页数二分之一强。咸贤子将刘克庄一生的境遇,依系年方式逐年呈现,且佐以相关文献史料印证,详细记载其时代背景及生平际遇,颇具参考价值。年谱分年代与刘克庄岁数、时事、生活及按语四部分。年代有宋朝年代、天干地支年代,另有金朝年代至天兴三年(1234年)亡国为止,还有蒙古铁木真称帝(1206年)后,也加上蒙古年代,最后是公元年代,借以比对。“时事”为当时代大事记,如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条“时事”就记:十月,太上皇(高宗)崩,年八十一。“生活”则记刘克庄的生平记事,并依照月分为顺序,如绍定元年(1228年)条“生活”就记:官知建阳县,调通判潮州。因《落梅诗》被劾。按语则又将刘克庄相关著作附记,有时更会将上作者的补充说明,如绍定元年(1228年)条“生活”又记:七月六日,妻林淑人卒,年三十九。就补充《亡妻墓志铭》《亡室祭文》《山甫生母墓志铭》等相关文献,最后加上自己的意见“可知后村与林淑人伉俪甚笃”。
  咸贤子《刘后村年谱及其词研究》第二部分是探讨刘克庄的词,有第二章“刘后村词之重要内容”,第三章“刘后村词之技巧”与第四章“刘后村词作思想与风格”。第二章“刘后村词之重要内容”将刘克庄词作内容择优列出,分类围豪情壮志、怀古感遇、叙事说理、咏物题词、唱和酬赠、其他之作等一一品评。第三章“刘后村词之技巧”则从选调、平仄、用韵、用典等方面来考察分析刘克庄词作技巧形式上的特色。特别在刘克庄词作的选调上,咸贤子透过详细的统计计算出刘克庄传世词作可查者约有264首词调,其中“贺新郎”有43首最多,“满江红”32首、“沁园春”25首、“念奴娇”19首、“水龙吟”17首,这五首刘克庄最喜欢使用的词调达136首,已超过其全部词作264首之一半有余。这5首词调的形式都属长调,总计刘克庄所作词中属于长调者,约有183首,已超过全部词作三分之二,可知刘克庄善于长调作词。
  第四章“刘后村词作思想与风格”,咸贤子认为从刘克庄的词作中可以看出他受南宋后期著名理学家真德秀(1178—1235)影响的道学思想,表现在词作中不时流露出爱国、为民、忠君等入世的思想上。风格方面,咸贤子认为刘克庄词继承辛派词的豪放风格,以词人个性、时代背景及其所使用的词调来考察刘克庄的词作风格。
  王伟勇(1954一)出生于台湾花莲,祖籍福建惠安,师事台湾大学名誉教授词学大师郑骞(1906—1991)。王伟勇博士学位论文《南宋词研究》后经文史哲出版社出版为专书,以时代背景为基础,归纳分析南宋词之特色凡十五项,包括:词境广拓、以文为词、佛道入词、锻炼字句、审音协律、设景咏物寄托、题序由简趋繁、使事用典成习、酬赠唱和流行、多祝寿庆生之篇、多时序节令之作、多家国身世之感、多避世退隐之思、南方色彩鲜明、八种突出调风等。并综述11位主要词家之个别形貌与词作风格,详慎分析南宋词作与词学理论,深刻阐述南宋词坛之概况。其中第十一节有“刘克庄——以文为词,直致近俗”专节讨论,开宗明义即言“晚宋词坛,承传豪放词风,而能卓然成家者,当推刘克庄”。略述生平后又归纳称“总之,就内容言,后村词泰半皆发抒个人身世、遭际与宦海百态,而以寄情家国者,最见称道。此外,尚有不少自寿、寿人、为咏物而咏物之作品,虽偶亦注入些许情怀,然时尚所趋,大抵皆筹酢之工具,甚无谓也”。其次,“凡辛派词家,难免以议论入词,而后村尤甚;或通篇如此,或陡见一二,俯拾即是”。并总结“要之,后村于晚宋,无论诗坛、文坛均称宗匠”。其作品曾蒙理宗称赏曰:“赋典丽而诗清新,记腴赡而序简古”;其诗亦得叶适(水心)赞许:“是当建大将旗鼓者”;陈孔硕(北山)甚而谓曰:“不患不好,只患忒好”(并参林希逸撰《行状》)。然细嚼之,实不如转闻所言,盖文士声气相通之习使然也。即以词作论,《后村别调》固以慷慨激昂或悲凉之笔,写家国情怀、身世遭际者,最令人称道;且因以气势取胜,故颇能弥补其用词浅露,使事冗塞之弊。然他类作品,则觉直率寡味,略欠才情;诚如杨慎(1488—1559)《词品》卷五所评:“近俗,故稼轩而不及也。”后村《念奴娇》词起句云:“自填曲子自歌之,岂是行家官样。”盖亦有自知之明也。王伟勇自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后,旋即留校任教,历任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育英才无数,本身亦勤于研究着述,著有《词学专题研究》《宋词与唐诗之对应研究》《诗词越界研究》《词学面面观》等书,可谓目前台湾学界词学研究最为活跃之学者。
  三、新近的研究改革开放后,1980年代起大陆地区陆续有研究刘克庄的论文发表,1990年代起,大陆地区研究刘克庄的论文也持续增多,两岸交流逐渐频繁,资料流通亦可相互参考。台湾的研究者固然较少,但还是有可取之处,以供参考。
  (一)刘克庄生平1.年谱林志达《张荃之〈后村先生年谱〉笺注》,主要以张荃于1934年5月在《之江学报》一卷三期发表的《刘后村先生年谱》为主要补充对象,“以张谱为宗,援引旁证,征集各说,取其合于理者,用正其误,或续其未全。若遇有张谱未精审处抑或难明之处,则为之补注、按语。”此外文中还加谱前与谱后,谱前记刘克庄名、字、号、籍贯,以及自祖父刘夙以下,父亲刘弥正、母亲林氏、妻林氏等人生平简要事迹。谱后则记刘克庄葬所、谥号、子女等。然就葬所而言,林志达并未详查文献就误引《莆田县志》所载:“(徐潭之原)在孝义里鼓楼山。”其实郭篯龄(莆田人,字子寿,1827—1888)就曾写过《刘澹斋访墓记》,记述刘克庄后裔刘尚文寻访刘克庄墓的详细过程。在莆田孝义里鼓楼山的是“宋尚书谥文定公后村刘先生配林氏墓”,很多人都把刘克庄夫人林氏的墓当作刘克庄与林夫人的合葬墓。刘克庄的墓经证实在今莆田常泰里延寿村马坑山,墓碑记为“宋工部尚书赠少师谥文定后村刘公墓,万历戊子(1588年)冬,裔孙元桂重修”。
  林志达所为刘克庄年谱系年,先以宋朝纪年,再加天干地支纪年,后为公元纪年,最后则为刘克庄岁数。与咸贤子《刘后村年谱及其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所作刘克庄年谱在纪年上,最大差异在于无金或元的纪年。其书写方式,先引张荃《刘后村先生年谱》,如为补充张荃之谱则为注,如为自己所发现资料则为按语。如“绍定元年,戊子,一二二八,四十二岁”条,即引张谱:“妻林淑人卒,年三十九。集中悼亡诗甚多。”林志达即加按语,“林氏卒于此年,后村又续纳陈氏,而张谱缺叙。”另以《山甫生母墓志铭》补记刘克庄应母命纳陈氏之事,再推断林氏生年,以此纠正其他记载如《宋人传记资料索引》等谬误之处,对于刘克庄生平事迹稍有厘正之贡献。然林志达作此年谱,在咸贤子《刘后村年谱及其词研究》之后,仅明确指陈其二条错误,所引证资料又少于前作,概撰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专为笺注张荃旧谱。所幸林志达此文附有“《宋元学案》卷四十七《艾轩学案》传承表”以及“克庄历宦图”可为研究者参考之用。
  2.家世2000年林志达的《刘后村家世考》,从刘克庄一世祖刘范考证起,继而纨绔子弟刘愿、三世祖刘炳、四世祖刘夙(1124—1171)、五世祖刘弥正(1157—1213),刘克庄为第六世,直至八世,即刘克庄的孙子辈,兼及世交姻戚与方、林二家世谊亲族等。然前三世资料仅能从叶适(1150—1223)《水心先生文集》《二刘公墓志铭》得出,虽然林志达极力考证史书上同名者亦无所得。而世居莆田城厢后塘的“北郭刘氏”至第四世刘克庄之祖父刘夙起,传世资料渐多。林志达努力找出所有刘克庄相关亲属及其后裔至孙辈的资料,即使有名字无事迹者亦列入,特别是文字记载相当少的女性也一一寻出,可见其用力之深。薛彦祥认为此文主要引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之诗、文、墓铭、行状,旁及他文,参以同时代文籍之载记,为其家世作一考证。然虽考证出他的亲人,却受限于篇幅限制,论述上显得较为简略,而难以得知其家学渊源的整体概况。此文之贡献在于经过林志达仔细爬梳,得知与刘克庄所作诗词文章较多的,是与刘家有世谊亲戚关系的林家与方家等莆田地方大族,莆田区域家族互动史的研究,实可为刘克庄研究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其实在林志达进行刘克庄研究之前,伊沛霞(PatriciaBuckleyEbrey,1947一)已发表过《TheWomeninLiuKezhuang'sFamily》考察刘克庄家族女性成员与姻亲,与其士绅家族身份的关系。日本学者小林广义也发表有《宋代福建莆田の方氏一族につい、て》一文.以莆田方氏长史一派为主要研究对象,认为婚姻是其家族永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基于利益上的考虑,多以士人阶层为主要缔结婚姻的对象。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简杏如也在此时进行莆田方氏家族的研究,其指出莆田方氏首先在仕宦方面,家族成员多数以地方官为主,活动的地域基本上不是任职地即是家乡。其次,在学术文化方面,由于家族重文风气的影响下,书籍的收藏、文献的收集均属于地方性的活动,而学术上的交流更以地方上的世家为主。最后,在婚姻方面,莆田方氏结婚的对象更是未离开福建一路,且基本上是以同邑及邻近的地域为主,在在显示出莆田方氏为一地方性的家族特性。在此可以看出,莆田区域家族史的研究实是令人感兴趣的课题。
  (二)文学1.词一般台湾读者能较轻易读到刘克庄的词,应该归功于1992年由张淑琼主编的《中国文学总欣赏·唐宋词新赏》第13册收有刘克庄词作二十余首,并将书名标为《刘克庄》。书中除简略介绍刘克庄生平外,并就各词详作赏析,或作注释,特别是所收词句皆加以注音符号标示,使读者更易阅读。然观其每首词赏析后之标名,多为大陆学者,如夏承焘(1900—1986)、李济阻(1941一)、钟振振(1950一)、徐培均(1961一)等,概为1988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唐宋词鉴赏辞典》之繁体字改编版,如此沟通当时尚未全面开放之两岸学术亦不乏贡献。
  2006年卢雅惠《刘克庄词研究》主要将刘克庄的词作生涯分为仕宦时期、闲居时期与致仕时期,分期探讨各时期词作内容与特色,并在第二章简述刘克庄的生平及其词学理论,也将刘克庄的时代背景、家谱世系、生平经历及其词学理论,作一归纳整理。第六章则探讨刘克庄的词坛地位,以及对当代及清代词人的影响,是其创新之处。透过不同的时期的词作分析,对刘克庄的心路历程有一全面性的了解。归纳得出结论:第一,不论任何时期,刘克庄都有归乡隐居的想法,意味着生活中充满了阻碍和困难,其中无奈的心情相当沉重。第二,刘克庄爱国爱民的心是不变的,他忧时伤世,强烈表达反对和议的政治主张和爱国情怀;同情百姓黎民,痛敲吸骨髓的酷吏,抨击腐败的当局。第三,刘克庄词作中笼罩着悲凉的情绪,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愤恨不平是主调。此调重复的咏叹,令人有老调重弹之感,但也因其反复重弹,更显其悲愤,有如挥之不去的阴影。
  卢雅惠曾将硕士学位论文精简以《刘克庄仕宦时期词作探析》在《有凤初鸣年刊》发表。亦从刘克庄的生平及仕途经历切入,论述刘克庄如何从早年胸怀壮志,抗金复国至晚年华发萧萧,求归退隐的生命历程。其中有胸怀壮志之词、壮志难伸之词、歌功颂德之词,因人生际遇而呈现出不同的词作风格,展现不一样的词人风貌,最后给予其词作豪放雄迈却又沉郁顿挫的总体风格评价。卢雅慧将生平结合词作论述,是相当贴切的研究方法。
  2009年蓝淑珠在王伟勇教授指导下完成《南宋论政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其所谓“政论词”指议论朝政之词,如朝廷之建都、议和、任官、出使等政策,以及讥刺权相、记载战事等。在论文第二章第四节有专论刘克庄,以“生命的深度”综观刘克庄生于南宋末世的无奈,以“眼界的广度”形容其士宦生涯,以“创作的高度”论其诗作。并举出《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贺新郎·宋庵访梅》《贺新郎·送陈贞州子华》《贺新郎,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达之》《沁园春·梦孚若》《一剪梅·袁州解印》等词,详加阐述,作为其“政论词”的主要立论基础。最后引用王伟勇语句“以词作论,后村别调故以慷慨激昂或悲凉之笔,写家国情怀、身世遭际者,最令人称道;且因以气势取胜,故颇能弥补其用词浅露,使事冗塞之弊。然他类作品,则觉直率寡味,略欠才情”总结。蓝淑珠写作论文时,使用的“心智图分析法”(见图1),相当具有创意,颇值得相关研究者观摩效法。
  目前台湾词学研究新秀佘筠珺为台湾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指导教授是专长于唐宋诗词、宋代文学的刘少雄教授,又曾师事日本立命馆大学词学专攻荻原正树教授,具有深厚词学研究养成基础,因此能写出别出心裁写成令人耳目一新的刘克庄研究论文。
  大陆学者钱仲联曾在《后村词笺注》中指出刘克庄264首词中,寿词共80余首,如此自寿、寿人的词,是应该被批判的“糟粕”。佘筠珺就不认为如此,其《年志书写:论刘克庄“自寿词”的自我形象》首先也是注意到刘克庄是留下最多“自寿词”的宋代词人,从52岁后开始年年写“自寿词”,到81岁共留下38首“自寿词”,形成独特的编年词作。且刘克庄政治生涯横跨宋理宗、宋度宗二朝,词作书写又多涉及个人政治浮沉,可与晚宋政治史相对应。
  文章另一方面注意到刘克庄反对以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图1蓝淑珠之刘克庄政论词作、其他词作暨艺术特质心智图资料来源:蓝淑珠,《南宋论政词研究》,台北:台湾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第92页。
  二程为主的洛学对于小词的鄙弃,将词体与《诗经》比观,认为词体既能言志,且能言情。刘克庄主“性情”的词学观,连带影响他在词体创作的表现特质,刘克庄“后村词”与南宋词坛追求柔婉着些艳语的情调大异其趣,从“羞学流莺百啭”可知刘克庄自始就不走柔媚的风格,而试图写出现实带给词客的感想,因而形成风格独具的“后村别调”。佘筠珺更巧妙地以“别调”作为双关语,指称后村词为宋词之变体。
  2017年王伟勇出版《词学面面观》,将其历年关于词学研究之论文汇整为一书。其中有收录《两宋“论词诗”及“论词长短句”之价值》一文,特以刘克庄所作诗、词中有关论词之资料为例,强调欲探得刘克庄之词学观,必兼顾其诗话、题跋及所作诗、词,方能据以互补,而有较全面之认知。如能进而知其写作之先后,复取其作品印证,则此中矛盾及疑惑,亦必能据以厘清。
  2018年薛彦祥《刘克庄词作研究》先以刘克庄的时代背景及生平事迹为铺叙,认为家学渊源与仕途经历概为其词学思想及词作产生重大影响的内在因子。接着从择调、用典二部分以统计方法试图了解刘克庄词的写作偏好。其择调统计数字与咸贤子《刘后村年谱及其词研究》稍有差异,然仍不出前文范畴。亦根据钱仲联《后村词笺注》统计刘克庄词作中所使用的典故,并将典故依形式分为“事典”及“语典”二类,选出60余首词作统计共使用326个典故。其中经部典故使用最多为《诗经》,共13个,其次为《论语》9个;史部典故使用最多为《汉书》,共20个,其次为《史记》17个,《晋书》14个;子部典故使用最多为《世说新语》,共17个,其次为《庄子》9个;集部典故使用最多为《杜工部集》,共19个,其次为《昌黎先生集》12个,《陶渊明集》8个,并稍事解析。再以“国风之变离骚之裔”“词当协律遵其本色”“重豪放”“不废婉约”“创作观”等五节分析刘克庄的词学观形成背景,指出其词学观一方面承继延续传统词本色观,一方面又创新采用诗言志传统。并将刘克庄264首词概分“为忠愤填膺的豪放词篇”“壮志未酬的抒怀之作”“酬赠、思妻的咏怀之作”“隐遁避世的消沉低吟比兴”“寄托的咏物题辞”“歌咏情怀的祝寿之词”等六类进行讨论。最后结论刘克庄词作历史地位有辛派词人豪放的承继与用典的承继以及意象与境界的承继与超越等。薛彦祥此文以统计的方法企图宏观地检视词人的创作整体意象,但却限于时间精力无法完整呈现,仅以取样为之,殊为可惜。而其用功于台湾、大陆相关书籍、论文等既有研究成果的搜集与探讨,并观察出大陆方面有关刘克庄的相关学位论文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在投入研究者增多后,无论学位论文或是单篇论文数量都较台湾为多。早期台湾研究刘克庄词多是偏向整体概论,而大陆则渐有将其词作细部研究,如寿词、咏物词等,从不同角度、观点切入,不仅让刘克庄研究面向得以拓展,还提供研究者诸多视角,亦堪嘉许。
  2.诗1998年由黄启方教授指导杨淳雅的《刘克庄诗学研究》,先从刘克庄的家世、际遇、交游等影响诗人诗学观点形成的重要因素探讨起,尚讨论刘克庄的著作种类及流传的情形。第三章“南宋诗学环境与刘克庄诗学渊源”探讨南宋诗学环境发展的情形,亦就刘克庄的学诗历程,寻索诗人或群体对其发生的影响。第四章“刘克庄的诗学观点”不局限于《后村诗话》亦囊括刘克庄对时人诗文集的序跋文来进行刘克庄的诗学观点的剖析,以诗的本质功用、创作质素、表现方式、风格美学等层面进行讨论。在诗歌的本质上,杨淳雅指出刘克庄的观点仍然承袭儒家传统的诗歌教义,期望诗人吟咏性情之正,以达到教化风俗的效果,这正是纠正江西诗派与晚唐体诗人过于重视形式技巧的弊病。在诗人的创作能力与动机方面,杨淳雅指出刘克庄的观点看法承续历来诗评家的看法,认同天赋异禀的诗人在创作上占了极大的优势,不过刘克庄也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并视学习为“养气”的首要之方。在诗歌风格的取向上,杨淳雅认为刘克庄受时代氛围的影响,崇尚的是灵巧清婉的诗风,然而追求轻清风格也不能过头,过于轻绝的诗风缺乏生命力,并不可取。诗歌无论表现何种内容,其最终意义还是不脱离对人文世界的关怀。诗风的表现也关系到诗人的道德品格,愈是蕴藉深厚的诗人,愈能表現内巧外拙的美学艺术。综观刘克庄的诗学观点,可以寻找出一条基本的脉络,即诗歌的创作过程,事实上就是一条学养的历程。而学养的方向可分为两方面,一是实际的勤读与消融,一是人格精神的涵养,经过两方面的努力,诗人不仅厚实个人创作基础,增加陶铸融锻的能力,并能沉敛非理性的情绪,吟咏情性之正。
  第五章探讨刘克庄实际的创作情形以及诗歌编选的取向。以刘克庄诗作中较突出数量也较多的“论诗诗”(品评时人诗作、评议诗坛现象、自抒诗心等)、“时事诗”、“山水田园诗”等,择样评析。观察出刘克庄晚年诗作,逐渐粗率而变调,炮制许多和韵、叠韵诗,贪多务得的心态,使其诗作质量随之滑落。杨淳雅再以《刘后村千家诗选》为主要讨论对象,就编选门类、诗家之诗量等统计分析后,认为刘克庄在选诗时兼容并蓄,并未偏废任何风格的诗作,而以选取南宋晚期当时代的诗人较多,特别选录自己诗作83首最多,显示刘克庄相当重视当代诗家的创作表现。最后结论时,杨淳雅也大胆提出刘克庄无法与其他宋代大诗家齐名的原因,在于刘克庄的诗学理念与创作诗作中还存有上述些许缺憾。
  2001年林志达《谈刘克庄的爱国诗》,就《后村先生大全集》中选录刘克庄诗作,分就“思念故国与心怀光复山河的歌咏”“忧国忧时与不得施展抱负的嗟叹”“战争苦难与哀怜民生的悲歌”数项,配合历史背景进行论述,试图为历来认为宋诗不如唐诗,或认为宋诗之病在于重议论、以散文入诗或用诗纪事之批评作辩护。林志达认为刘克庄的诗作以爱国为主题者,以写实纪事的笔法,透过诗句的凝练,来抒发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也写出了一个知识分子对人民的关爱情感,忠实地记录了大时代可歌可泣的历史,绝非无病呻吟。文学作品之所以感动人,即在于感情之真切。他觉得刘克庄的爱国诗已掌握了“情感的真切”,在诗歌的表现技巧上,也有相当值得肯定的地方。
  张健教授是相当重视刘克庄的学者,除在1978年编辑中国文学批评资料汇编之四《南宋文学批评资料汇编》时,收录有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中222则文学批评资料,并在大力赞赏刘克庄,1981年还曾指导李若纯完成《刘后村文学批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1995年也曾将刘克庄的五言绝句17首,加以析论。而其专心开展刘克庄研究则是在2002年退休之后,因感于景红录《刘克庄诗歌研究》取材与论述太少,参阅辛更儒《刘克庄集笺校》获得大量参考资料,遂陆续完成数本刘克庄诗研究。
  张健教授退休后写作刘克庄人物诗研究,自《后村先生大全集》依其卷数,挑选出440首进行解析,选录准则为:一、多取古人,少取当代人物。因为古人不论贤否,毕竟曾经过时代淘洗,今人则鱼龙混杂,不一而足,不可不慎取焉。二、看诗意之深浅、多寡作决定。诗情诗意过于淡薄,或泛泛应酬之诗皆不选取。解析时先对人物稍加介绍,再逐句解析,遇有讹误之处,亦会提出更正意见。其认为刘克庄人物诗作大致可归纳出24点特色:1.人物不论古今,博取泛吟。2.有的人物一吟再吟,前后命意、主题不尽相同,甚至有南辕北辙、相差甚多者,一概并存而讨论之。3.有学有识亦有才,是后村人物诗的总评语。4.不论大人物、小人物,亲戚、好友,后村一视同仁。5.多用赋法,少用比兴。6.有些人物诗乍看平平实实,其实其中白有蕴蓄。7.体裁以近体为多,绝句更胜过律诗,而五绝又多于七绝,往往二十字中,包蕴一人之一生。8,后村人物诗,大约在上品、中品之间。9.卷十四、十五的两百首五言绝句,以十首为一组,所取皆历史上重要人物,各诗言简意赅,且时有言外之思,为后村一大成就。10.后村人物诗以平实者居多,但亦颇耐人寻味。11.后村在人物诗中,擅长活用关键词。12.后村富有史识及历史感,在人物诗中流露无余。13.有时亦作翻案文章,但不致强为之说。14.理性与感性兼顾,尤重理致。15.少数人物诗,不免质木无文,尤其五绝更显著。
  16.后村人物诗,以质量并观,在宋代诗人中为数一数二者。17.后村人物诗多富史识,往往有独特见解,可谓另一类“诗史”。18,偶有过分平易之作,但所占比例不高。19.后村擅长把一位古人的复杂错综的一生,抓住核心,数语成诗。20.后村人物诗风格以平易近人为主,亦有工丽者,豪放者,奇谲者。21.后村常将历史上的配角转化为主角,为之吟诗。22.后村的正义感、是非感在人物诗中固然充分流露,但有时不免解谨偏颇,表达超过。23.在当代人物诗中,后村表现了自谦、自怜和自诩之情。24.后村人物诗中的绝律,大体上循守格律。
  据张健教授计算,刘克庄的写景诗约有五百多首之多,景红录的《刘克庄诗歌研究》中,《田园杂兴类诗》(页170~176)、《纪行、游览类诗》(页184187)中的大部分,概属此类,但只用六千字左右来论述,实嫌不足。张健教授挑出《后村先生大全集》488首写景诗,分为七章:一、咏山诗,二、咏水诗,三、亭园宅第诗,四、寺庙诗,五、古迹诗,六、都城与乡村诗,七、道路旅途诗等,依次加以论评。总结有以下二十个特色:1,以写景为主,抒情、议论为辅。2,亦有不少喧宾夺主者。3.少数作品题为写景,实为抒情、记事甚至议论的作品。4.近体诗多于古体诗,律诗又稍多于绝句。5.偶有排律,但尚称自然有度。6.甚少长篇巨制。7.多用白描,有些是直述直抒。8.少用比兴,但亦有尖新的比喻。9.多用比较法,烘衬法。时用拟人法及时空交错法。
  10.亦有景外有情、言外有意之作。11.以南方之景为主,偶有例外,如咏开封。12,有时用第一人称,有时用第三人称作法。13.着墨淡者多于浓者。
  14.工丽、平淡之作皆具,较少豪放者。15.有时展现作者的幽默感。16.有时自负,有时自嘲,有时谦虚。17,佳者皆能人景合一。18.多为中上品作品,亦有若干上品作。19.鲜见军人气概,多是书生风格。20.有时用口语吟诗。
  张健教授计算刘克庄的咏物诗约有四百数十首,择其中380首,将其分为三类:一、咏动物诗,二、咏植物诗,三、咏器物,一一加以解析,并偶有考证。总结归纳其特色有:1.多白描直抒。2.较少用比兴。3.用喻有鲜明者,亦有凡庸者。4,用典不少,而且喜欢重复使用若干熟典。5.有一二僻典遍查不得其解。6,短篇精练。7.长篇气势足,韵味亦不弱。8.偶有气弱理薄情稀之作。9.常有特殊寓意,或言外之思。10,陈腔滥调甚少。11,有时命意及意境会自我重复,尤其梅诗百首,更不可避免此失。12.创意不鲜,但不如其人物诗那么多。13.以绝句为大宗,七绝尤为擅长;五律、七律亦屡见;近体长诗只是偶见。大约咏物之诗,宜短不宜长。14,几乎未见完整合度的排律。15.亦有一些狡狯弄姿之作。16.对仗、用韵大体不差,亦有甚出色之联语。17.咏物诗本可分有我、无我二类,前者主观,后者则较为客观。克庄咏物,有我者居大宗。18.他常把自己的人格、思想、人生经历匀入咏物诗作中。19.有时泛作泛咏,影响作品水平。20.多为中上品之作,少数堪称上品,亦有可列入中下品、下品者,唯数量不多。
  3.江湖诗派吴淑钿教授,澳门人,大学时曾至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就读,后取得香港大学中文系哲学博士学位,长期担任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教授。1997年吴淑钿针对张宏生在1995年出版的《江湖诗派研究》进行评论,认为研究江湖诗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往研究宋诗大多只会注意到宋诗典型的江西诗派,江湖诗派往往被视为末流。其次比起江西诗派鲜明性格,讲学习理论讲创作技巧,江湖诗派却欠缺独立意识,面目比较模糊。而且江湖诗派虽然人数较多,但结构松散,欠缺能作为诗派代表的大家。因此有些学者并不认为有江湖这一诗派,而有些学者则将江湖放在四灵的附属位置,以江湖为四灵的发展部分。张宏生的《江湖诗派研究》将四灵与江湖合称江湖诗派,但论述上仍多放在江湖诗人身上。接着指出此书的分析可从三方面归纳。横的方面述江湖诗派的文化背景,从特定的文化层面探讨此派诗人的创作情态。点的方面述此派诗歌的艺术特质、作品结构及美感。纵的方面论诗派渊源,包括学古范围及价值体认等。研究视野宽阔是此书的一大特点,无论是横、点、纵各方面的探索,作者都会将江湖派的问题提出,放在宋诗以及唐诗的系统中去比较和考察。特别指出比较的研究方法是此书勾勒江湖派面目的主要手段,与江西诗派的比较,可将其反江西诗派的问题呈现。将江湖诗人与仕宦阶层的高雅文人做比较,归纳出江湖诗人谒客身份所体现的文化意义。再将江湖诗人与其他诗人同题材的作品做比较,得知在深情流露的唐诗与重视理质、精思透辟的宋诗两种典型的夹缝中,仍存在着理想虚茫,卑微而有所待的一群诗人默默趋走贵门,憔悴地用诗篇细细的记下他们的生活体验,可知此书的贡献在填补了宋诗研究上的一大空白。
  然而,江湖诗派研究上的主要争议还是其能不能被视为一个诗派?如果可以被认为是一个诗派,其范围成员又有哪些?其文学作品又有哪些?不论前述郑亚薇的博士学位论文或是张宏生此作,都以《江湖诗集》作为判定江湖诗派成员的依据,但是被判定为江湖诗派成员的作品,不论有否收进《江湖诗集》都被当作是江湖诗派而进行讨论。如刘克庄的《后村诗话》和戴复古的《论诗十绝》中的诗歌理论等,都成为江湖诗派的理论标志。这也成为江湖诗派研究上的另一项大争议。
  康莉娟《非确定性文学集团在文学史研究上的意义——以江湖诗派为例》,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而提出。首先康莉娟将文学集团分为确定性与非确定性二种形态,而非确定性文学集团则以江湖诗派为最有名的例子来进行讨论。康莉娟认为文学集团需要具备:1.成员具有相同的文学主张或文学典范或文学风格或创作法式,2.必须要有作品,3.集团的集合乃在一定的时限内。4.必须形成一种风潮或造成一定的影响力。具备以上周延条件才称为确定性文学集团,不具备或指部分具备以上周延条件则称为非确定性文学集团。康莉娟浏览多部中国文学史作品,大多数学者也认为江湖诗派缺乏文学主张等共通性,是大家较公认的非确定性文学集团,以此检讨中国文学史作品中,对于江湖诗派的诸多讨论。
  1998年康莉娟论文中较涉及刘克庄的部分,是多数中国文学史作品皆以刘克庄为江湖诗派的代表人物,但在《江湖小集》或《江湖后集》中,根本没出现过刘克庄的名字,只因为《四库全书》中对《江湖小集》的“提要”引用方回《瀛奎律髓》《跋刘克庄〈落梅诗〉》有提到“刘潜夫《南岳稿》亦与焉”,就不管身份地位差异、诗作风格转变径自认定刘克庄为江湖诗派?以此检讨多数文学史家在讨论文学集团时的不周延,深具启发性。
  2002年陈杏玫《南宋四灵诗派与江湖诗派之研究》认为江湖诗派是受到四灵诗派的影响,都反对江西诗派,崇尚晚唐风格等,因此将四灵诗派与江湖诗派合并为一论文但分开讨论。其先由四灵诗派与江湖诗派形成与发展背景谈起,次叙诗派发展概况,再就个别诗人诗作探究,之后再分就四灵诗派与江湖诗派进行主体取向与形式分析以及艺术风格与文学主张等探讨。
  在第三章第三节中有专节稍加介绍刘克庄的生平与诗作。在第五章第四节介绍刘克庄的文学主张有:1.重性情之抒发,2.反对“诗为小技”,3.勤读求气象大,4.转益多师求变,5.以学论诗求切当等,并无太多新意。
  4.文章刘克庄一生著述相当丰富,除因时代背景而产生的宋词,以及因江湖诗派“落梅诗案”而广受注视的诗作外,尚留有许多不同形式的文章,这是在研究刘克庄时相当重要且不能忽视的一部分。
  “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史哲研究所蒋秋华研究员,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1990年),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院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典文献学、经学,尤其是《尚书》学、《诗经》学。蒋秋华即注意到刘克庄一生当官的经历,有三次担任经筵讲官的经历,这是为皇帝讲授经典的职务,是最接近皇帝的位置,也可说是刘克庄官职生涯的高峰。第一次在淳祐六年(1246年)讲《尚书》,第二次在淳祐十一年(1251年)讲《论语》,第三次是景定二年(1261年)讲《周礼》。这三次的讲义,虽然不完整,但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都还看得到,可见刘克庄对此事的重视。在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年)担任过经筵讲官时,根据相关资料,可以知道刘克庄当时为皇帝讲五经中的《尚书》《商书·盘庚》,蒋秋华就根据刘克庄《商书讲义》来看刘克庄讲述的方式与其讲述的经典依据,特别是将宋代时政融入讲义之中来对皇帝宣讲,而影响权臣史嵩之的去职,可见刘克庄担任经筵讲官时所发挥的功用。
  2010年游坤峰以《刘克庄序跋文研究》作为其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即被花木兰文化出版社出版成书。游坤峰针对刘克庄写作的近500篇诗文序、题跋等进行研究,发现刘克庄的序文中包含了大量的人事资料,似乎是借着序文表达个人“知人论事”的观点,不仅叙述序文对象的生平事迹,往往连家世、家学渊源也一并包括,有时更对序文当中的人物,寄予情感上的同情,表达深刻的感慨。其几乎都能将不同人物、不同时间,甚至远近亲疏不同的师友群体,运用不同的行文方式,使得每一篇序文作品都具有独特的面貌。刘克庄的题跋写法较为多样,有许多不同形式的描述方式,不仅有关于考证或文学艺术上的论述,往往也抒发个人情感以及对往事的追念。透过刘克庄序跋文的整理研究,希望唤起对南宋古典散文的重视。
  “进故事”为宋朝于史学发达、言事风气兴盛的文化背景下特有的一种经筵教材。“进故事”特指宋朝依“庶裨圣学”所颁布的一项经筵政策。侍从官员需数日一轮“进故事关治体者”,“于前项政事条目内选择一事为题,先叙前代帝王施行得失,而证以祖宗故事事体所宜,断以己意”。在进论形式主题方式上有其官方规范。依规定,此体于形式上分为故事引述与论说二部分,内容则须与“治道”结合。起初作为史学教育的文本,由于作者时借着对历史事件的选择及评判,或隐或显地表达对当今朝政的意见,遂使此体发展为“以史论政”的特殊文本,成为“史论即政论”观念于文章中的最佳体现。
  廖安婷找出刘克庄15篇“进故事”文本,并以其他也有“进故事”的宋朝官员作背景,依序探讨刘克庄15篇“进故事”进呈的时间,再配以时局发展,归纳出刘克庄“进故事”的内容形式概有:1.有就故事内容顺带劝谏与故事相关的政务内容者,2.有引述故事中即可知晓欲论事件,借由批判特定事件人物者,3.有论说中转化原本故事意义,以比附欲论政事者,4.有刻意挑选故事中人物事迹与欲论对象事迹有相通之处,以切合的今昔人物展开论述者等。
  此外,也发现刘克庄于“进故事”论说中,擅长排比大量史事作为议论依据,引证大量相关史事,可看出其对历代史事的博通,体现刘克庄史学之丰富内涵。这也显示学界对于刘克庄史学研究的不足。
  (三)其他2010年何维刚《刘克庄与贾似道关系再探——兼论贾似道的评价问题》回顾刘克庄的研究史,首先检讨历来对刘克庄与贾似道关系的论述,并指出学者间为对刘克庄“谀贾”晚节的辩护,曾提出:1.两人乃为私交而非利益交,2.两人之交在贾似道跋扈之前,3.刘克庄回朝乃理宗思念老臣与其文才,4.刘克庄于景定在朝期间屡上书请辞,5.肯定贾似道的釜底抽薪等方式。何维刚则提出“后村贺贾寿词”“书帖交流”“方回与贾似道的关系与贾似道于宋末元初的形象”等一一论述,认为南宋以官方言论将战争失利归咎于贾似道,成为南宋灭亡的主流说法,对贾似道批评讽刺的诗文,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贾似道的政治生涯才被全盘否定,并继之以排山倒海般的舆论对其进行道德批判。此时刘克庄已过世多年,与贾似道多有嫌隙的方回提出刘克庄“谀贾”的说法,已让刘克庄蒙受不白之冤。
  2013年陈彦揆《晚宋文人的心态转变——以刘克庄为考察中心》以宏观的角度,论述北宋转南宋,再到南宋开启北伐,尔后由南宋进入晚宋,这几个时代的大段落。因刘克庄是一位长寿人物,其一生经历孝、光、宁、理、度宗五朝,且由于其政治经历,同时与上层士人及低阶文人皆有来往,交游遍及整个晚宋文坛。作者透过考察刘克庄的诗词文为出发点,以史料、宋人笔记佐证,以其仕宦生涯、交游状况为基础,借此掌握整个南宋的政治局势以及社会风气,关怀文人对于大时代的感受。希望透过刘克庄的视角,窥见南宋偏安的稳定假象,以及背后的末世感受,一一检视南宋前后期文人以及当时文人的心态。在这时代悲歌的氛围下,是随波逐流,趋向沉默;抑或慷慨激昂,奋起反抗?借由观察刘克庄的独特性,反映出时代普遍性,并导出时代文人心态转变。对于了解其交友关系、晚宋文人心境改变极有帮助。
  张维玲,台湾大学历史学博士(2014年),指导教授为宋代史名家梁庚尧教授。其《理学系谱与地方叙事——宋元士人对福建莆阳林光朝的书写》主要在讨论南宋理学的发展,高度认同理学的陈宓被相对忽视,莆田人以刘克庄与林希逸为主却高度赞赏文学性较强的林光朝。张维玲以此检视反思理学知识版图的组构,认为刘克庄在这波林光朝推崇运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张维玲引出刘克庄对林光朝书写的《竹溪诗序》《兴化城山三先生祠堂记》等都高度推崇林光朝,反观刘克庄对陈宓的书写则较少在理学方面的推崇,在刘克庄文集刊行后,林光朝道德完人、文学巨擘、莆阳大儒的形象就被传播开来。以致到了元明,林光朝已被时人指认为理学的认同者,并加到理学的知识版图中。明代莆阳士人乐于承认并重述林光朝为本地理学开创者,则显示地方士人荣耀乡里的策略之一,是标榜此地为理学大儒的故里。四、结论与展望诚如薛彦祥所指出,相对于台湾,大陆方面有关刘克庄的相关学位论文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在投入研究者增多后,无论学位论文、书籍或是单篇论文数量都较台湾为多,名作辈出。但早期台湾研究刘克庄的学者,如:东海大学中文系孙克宽教授、台湾大学中文系黄启方教授、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李曰刚教授以及台湾大学中文系张健教授等人,都已为台湾的刘克庄研究奠立相当深厚的基础。而王伟勇教授本身勤于研究着述,更积极培养台湾词学研究人才,这些都值得加以肯定。特别是台北市莆仙同乡会也曾编印《福建兴化文献:台湾兴安会馆落成纪念专辑》,更不容忽视台湾方面对刘克庄研究的重视。
  综观近期台湾学者对刘克庄的研究,已开始采用“问题意识”的方式,如康莉娟对江湖诗派非确定性文学集团在文学史的研究,何维刚对刘克庄与贾似道关系的再探索等,尤其佘筠珺对刘克庄“自寿词”的研究,张维玲对理学系谱与地方叙事的研究,都是在回顾刘克庄研究上所产生的重大议题,作更进一步的探索,方能成一家之言,这应该可以算是台湾刘克庄研究可以提供给文学史研究的些许贡献。
  在文学史研究之外,莆田区域家族互动史的研究,国内外已累积有相当多的成果,如能再广泛搜集相关族谱,对地方家族互动进行更细致的了解,实可成为刘克庄研究与莆田区域研究上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附带一提,刘克庄的著述丰富,已广为研究者引用,如黄倩佩与韩碧琴等人的风俗习惯研究,津田芳郎与高桥芳郎的法律史研究等,都可以是刘克庄研究持续发展可以参考的方向。
  参考文献一、书籍王伟勇:《词学面面观》,台北:里仁书局.2017年。
  王伟勇:《南宋词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
  王伟勇编著;《中外词学硕博士论文索引(1935—2011)》.台北:里仁书局。2016年。
  张健:《刘克庄人物诗研究》,新北:花木兰文化,2013年。张健:《刘克庄写景诗研究》,新北:花木兰文化.2013年。
  张健:《刘克庄咏物诗研究》,新北:花木兰文化,2013年。
  张健编4辑:《南宋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台北:成文出版社,1978年。
  张淑琼主编:《刘克庄》,台北:地球出版社,1992年。
  陈彦揆:《晚宋文人的心态转变:以刘克庄为考察中心》,新北:花木兰文化,2014年。
  林国梁主编:《福建兴化文献:台湾兴安会馆落成纪念专辑》,台北;台北市莆仙同乡会.1978年。
  钱仲联:《后村词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
  游坤峰:《刘克庄序跋文研究》,新北:花木兰文化,2013年。
  黄启方:《两宋文史论丛》,台北:学海出版社,1985年。
  二、论文PatriciaBuckleyEbrey,“TheWomeninLiuKezhuang'sFamily,”inModernChinavol.10(1983),pp.415—440.李曰刚:《李故教授曰刚先生事略》,《江苏文献》1985年第8期。
  小林广义:《宋代福建莆田の方氏一族につい、て》,收入中国中世史研究会编:《中国中世史研究续编》,京都:中国中世史研究会,京都大学,1995年。
  王伟勇:《两宋“论词诗”及“论词长短句”之价值》,《成大中文学报》第38期,2012年9月。
  王伟勇:《南宋“论词”诗四首析论》,《淡江中文学报》第25期,2011年12月。
  王更生:《我所认识的李曰刚先生》,《文讯》第18期,1985年6月。
  王述尧:《刘克庄研究综述》,《古典文学知识》2004年第4期。
  卢雅惠:《刘克庄仕宦时期词作探析》,《有凤初鸣年刊》第1期,2005年9月。
  许建昆:《孙克宽先生行谊考述》,《东海中文学报》第18期,2006年7月。
  孙克宽:《元方回诗与其诗论》,《东海学报》第1期,1959年6月。
  孙克宽:《中国诗》,《东海学报》第4期,1977年12月。
  孙克宽:《刘后村大全集》,《图书馆学报》第3期,1961年7月。
  孙克宽:《刘后村与四灵、江湖》,《中国诗季刊》第3期,1979年月。
  孙克宽:《刘后村的处世与交游(上)》,《大陆杂志》第11期,1961年6月。又见《宋史研究集4》,1969年6月。
  孙克宽:《刘后村的家世与交游(下)》,《大陆杂志》第12期,1961年6月。又见《宋史研究集4》,1969年6月。
  孙克宽:《刘后村诗学评述》,《东海学报》第1期,1965年6月;《东海文汇》第7期,1965年6月。
  孙克宽:《晚宋诗人刘克庄补传初稿》,《东海学报》第1期,1961年6月。
  孙克宽:《晚宋政争之刘后村(下)》,《大陆杂志》第8期,1961年10月。又见《宋史研究集2》,1964年10月。
  孙克宽:《晚宋政争中之刘后村(上)》,《大陆杂志》第7期,1961年10月。又见《宋史研究集2》,1964年10月。
  孙克宽:《简介后村诗》,《东海文学》第2期,1961年1月。
  李曰刚:《晚宋江湖诗派之来龙去脉》,《教育与文化》第413期,1974年3月。
  李曰刚:《晚宋的江湖诗派》,《中国诗季刊》第2期.1974年6月。
  吴东权:《爱国诗人刘克庄》,《国魂》第496期,1987年3月。
  吴淑钿:《评张宏生著〈江湖诗派研究》》,《人文中国学报》第4期,1997年7月。
  何维刚:《刘克庄与贾似道关系再探——兼论贾似道的评价问题》,《中华人文社会学报》第13期,2010年9月。
  佘筠珺:《年志书写:论刘克庄“自寿词”的自我形象》,《成大中文学报》第59期,2017年12月。
  张荃:《后村长短句考证》,《中国文学会集刊》1933年第6期。
  张荃:《刘后村先生年谱》,《之江学报》第3期,1994年5月。
  张荃:《刘后村满江红词七首笺》,《大陆杂志》第8期,1950年10月。
  张健:《刘克庄的五绝》,《明道文艺》第232期,1995年7月。
  张维玲:《理学系谱与地方叙事——宋元士人对福建莆阳林光朝的书写》,《新史学》第3期,2017年9月。
  林志达:《刘后村家世考》,《中华技术学院学报》第21期,2000年9月。
  林志达:《张荃之《后村先生年谱〉笺注》,《中华技术学院学报庆祝改制周年论文发表研讨会——社会人文和自然科学组论文集》,2000年。
  林志达:《谈刘克庄的爱国诗》,《2001年度中华技术学院论文发表研讨会人文、通识与技职教育组论文集》,中华技术学院,2001年4月。
  林宏达、何淑苹:《钻研词学,器识宏通——专访成功大学王伟勇教授》,《国文天地》第314期,2011年7月。
  金培懿:《作为帝王教科书的(论语》——宋代(论语》经筵讲义探析》,《成大中文学报》第31期,2010年12月。
  周炫:《近百年来刘克庄散文研究述评》,《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期,2012年2月。
  郑亚薇《宋代诗论研究》,《中山学术文化集刊》第21期,1978年3月。
  侯体健:《国色老颜不相称,今后村非昔后村——百年来刘克庄研究的得与失》,《长江学术》2008年第4期。
  黄启方:《刘克庄的诗论》,《幼狮学志》第3期,1972年9月。
  阎君禄:《后村研究述评》,《宜宾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蒋秋华:《刘克庄〈商书讲义)析论》,《嘉大中文学报》第2期,2009年9月。
  曾宪燊:《刘克庄的生平及其诗词》,《艺文志》第147期,1977年12月。
  谢莺兴:《孙克宽先生著作目录》,《东海大学图书馆馆讯》第48期,2005年9月。
  简杏如:《宋代莆田方氏家族的婚姻》,《台大历史学报》第24期,1999年12月。
  三、学位论文王伟勇:《南宋词研究》,台北:东昊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86年。
  卢雅惠:《刘克庄词研究》,台北:东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李若纯:《刘后村文学批评研究》,台北;东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81年。
  杨淳雅:《刘克庄诗学研究》,台北:政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8年。
  陈杏玫:《南宋四灵诗派与江湖诗派之研究》,台南:台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陈彦揆:《晚宋文人的心态转变:以刘克庄为考察中心》,花莲: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郑亚薇:《南宋江湖诗派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81年。
  咸贤子:《刘后村年谱及其词研究》,台北:政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83年。
  康莉娟:《非确定性文学集团在文学史研究上的意义——以江湖诗派为例》,新北:淡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8年。
  游坤峰:《刘克庄序跋文研究》,台北:台北市立教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蓝淑珠:《南宋论政词研究》,台北:台湾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简杏如:《宋代莆田方氏家族》,台北:台湾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5年。
  廖安婷:《两宋进故事研究:以刘克庄为例》,新竹:“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薛彦祥:《刘克庄词作研究》,高雄:高雄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
  四、报刊刘福铸:《刘尚文寻访先祖刘克庄墓的故事》,《湄洲日报》,2014年4月24日。
  五、网站资料百度百科网站://baike.baidu.com/item/黄启方?fromTaglist=。浏览日期:2018年9月28日。
  百度百科网站://baike.baidu.com/item/蒋秋华/16706663。浏览日期:2018年9月28日。

知识出处

刘克庄文化研究

《刘克庄文化研究》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门社

本书从刘克庄生平、业绩、思想、刘克庄诗词文、刘克庄与地域文化、刘克庄研究、当代作家眼中的刘克庄等方面介绍刘克庄人生道路和艺术创作道路,以此介绍刘克庄爱国爱乡的精神、关心百姓的民本思想、勤奋坚韧的创作态度、以诚待人广交朋友的品格。

阅读

相关人物

潘是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莆田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