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庄的茶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刘克庄文化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816
颗粒名称: 刘克庄的茶生活
分类号: K825.6
页数: 5
页码: 268-272
摘要: 本文描述了刘克庄的茶生活刘克庄生活的另一面,丰富了我们对刘克庄以及他所处时代的茶文化背景的了解。本文从十七首涉及茶的诗歌中,考察刘克庄的茶生活状态,期间也涉及僧俗不同阶层人的饮茶方式、生活状态、习俗规仪等。
关键词: 福建 莆田 人物研究

内容

刘克庄(1187—1269),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一生留下近五千首诗词,其中至少有24首诗歌涉及茶,从其中的17首诗歌里,我们看到了刘克庄生活的另一面,丰富了我们对刘克庄以及他所处时代的茶文化背景的了解。本文从十七首涉及茶的诗歌中,考察刘克庄的茶生活状态,期间也涉及僧俗不同阶层人的饮茶方式、生活状态、习俗规仪等,是宋代饮茶习俗的一个缩影。
  一、烹茶与点茶刘克庄直接写茶的诗歌有两首,即《隔竹敲茶臼》(卷二十八)和《烹茶鹤避烟》(卷二十八)。
  隔竹敲茶臼午杵谁敲臼,山童髻两髽。偶因声隔竹,不觉意思茶。
  北牖沉沉静,南墙故故遮。微闻孤杵响,初试一旗斜。
  门掩王猷宅,泉甘陆羽家。搜肠搅文字,毋乃太清耶。
  这首诗浅显易懂,写中午时分,他隔着竹林听到小孩子敲击茶臼的声音,不觉得想起了茶,于是开始品茶。品茗中化用了三个典故,王徽之家居不可无竹的典故,映照周遭有竹林的环境;茶圣陆羽曾分等天下名泉,陆羽的典故映照前文的“山”,说明喝茶地点是在山里,所用水是甘甜的山泉水;最后两句化用卢仝的《七碗茶歌》,即“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宋代是饮茶的鼎盛期,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嗜茶成风。那刘克庄对茶的情感如何?“隔竹”、“偶”、“微闻”,仅凭微弱的声响,他就“不觉意思茶”。
  可见,他对这样的“杵响”已经建立起了条件反射。所以,这样的声音,刘克庄一定是经常听闻,已经是非常熟悉了。
  此外,关于宋代人的饮茶方式是怎么样的,刘克庄三首诗中有不同的记载。《隔竹敲茶臼》中透露出两种方式,一种是需要捣碎茶,以“茶臼”为证。
  宋代茶叶分作片茶、散茶两大类。今人所熟知的龙凤团茶就属片茶,可以理解为我们现在的饼茶。片茶利于保存,但饮前需要取小片捣碎,在山野,就用专属的茶器具“茶臼”和“杵”来捣碎成末,然后煮点品饮。第二种有可能是散茶冲泡,如同今天的冲泡方式,以“初试一旗斜”诗句为证。这里的“旗”,似乎指的是茶芽始展的小叶,如果是,则印证茶史中所记载的宋代即有散茶出现,而在这山里,人们就很可能直接用沸水冲泡散茶来品茗。
  将茶捣碎后,可分煮茶和点茶两种方式。《烹茶鹤避烟》直接点明刘克庄平时茶饮方式是“烹茶”,也就是煮茶。
  烹茶鹤避烟吾鹤尤驯扰,俄如引避然。何曾厌茅舍,多是为茶烟。
  活计穷桑苎,枯肠老玉川。苍头犹爨下,丹顶已松颠。
  渴饮谁能免,高飞尔自贤。须臾体茗事,却下竹傍边。
  这首诗也是浅显易懂,写刘克庄驯养的一只鹤尤其顺服,但不一会儿竟然避他而去,原来是因为他在灶台烧水烹茶所产生的茶烟令它躲闪,但不一会儿它又似乎体恤我在屋内烹茶解渴的需要,又飞回落地,不过远远地依傍在竹林下。我们无从知道刘克庄是如何烹茶,是唐代那种将茶末倒进沸水中煮,再佐以盐或胡椒等的煮茶法;还是宋代那种烧水后,再往已调成膏粥的碗里注水的点茶法;还是一把散茶或小块干茶直接扔进沸水中烹煮?诗中并没有更多的信息提供,但从“茶烟”一词,似乎可以推断刘克庄是将茶叶放到水中烹煮,这样产生的烟雾才会和烧水所用柴火产生的烟混合,柴烟味较大,才会熏得鹤“避然”。
  上面两首诗写的是山野人家和刘克庄自己饮茶所用的烹煮法或冲泡法,其实宋代最为讲究的茶饮方式是点茶法,也称分茶法,为皇帝和士大夫们所追捧,后来该方法传至日本,保留至今。《雪峰寺》(卷一)里的“僧来叙旧约分茶”,就明确指出寺院里使用的品饮方式是“分茶”。
  雪峰寺七里深林集暮鸦,插空金碧被林遮。
  华堂何正容千衲,菜地犹堪置万家。
  虎去有灵知伏弩,僧来叙旧约分茶。
  世人要识千峰冷,六月重绵坐结跏。
  雪峰寺当在海拔较高的深山老林,这里寺庙金碧辉煌、占地广阔,气温低冷。僧人与来访者“分茶”“叙旧”,来者几位无从知晓,但给读者想象的画面是清雅的茶几旁,二三僧俗跏坐对饮,茶烟如丝如缕,袅袅瓢升。
  二、茶烟、茶邸和供茶刘克庄对寺庙饮茶可谓刻骨铭心,《真州北山》(卷一)中的“兵散荒营吹戍笛,僧从败屋起茶烟”,颇有几分废墟中的“悠闲”,在废墟中刘克庄看到烟,不直说炊烟,而说是“茶烟”,不管是实指还是一种意境虚指,可见刘克庄的茶意识根深蒂固。他这种意识,还可以从《西山》(卷一)得以印证:“绝顶遥知有隐君,餐芝种术麈为群。多应午灶茶烟起,山下看来是白云。”还有《访李公晦山居》(卷六)中的“小圃植蔬果,复有沼可渔。下马式篱藩,摄袂循庭除。不闻鸡犬声,茶烟起庖厨。”他拜访闲居山中的李公晦,看到了一幅田园景象,未进屋拜见主人,先看到厨房烟起,就直呼之“茶烟”。不管是僧人、隐士还是闲居山中之人,都热衷于茶,而不管看到什么烟,哪怕是来自厨房的烟,刘克庄统统称之为“茶烟”。宋代是中国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蔡襄研制小龙凤团茶,为北苑贡茶,工艺精绝,为皇家专属。而宋徽宗面对茶叶盛世,更是亲著《大观茶论》,在书里他骄傲地说:“采择之精,制造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因皇帝嗜茶,朝野上行下效,所以宋人饮茶习俗在全国各阶层是全面铺展开的。刘克庄在《戏孙季蕃》(卷二)中戏谑好友孙惟信“少日逢春一味痴,轻鞭小袖趁芳时。常过茶邸租船出,或在禅林借枕歌。”描述孙季蕃放达任性,经常游历在“茶邸”和“禅林”之间。这里刘克庄不说“茶坊”“茶房”“茶社”“茶肆”“茶楼”“茶馆”“茶铺”之类,因为这些是市井的品茶之处,与孙季蕃名重江浙间的声望是不匹配的,所以刘克庄用“茶邸”一词,大概如现代高档茶会所之类的吧。显然,在举国上下品茶的宋代,茶店遍布大街小巷,为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需要,茶店应当会分出高中低不同的档次,刘克庄的“茶邸”一词,让我们对宋代茶店分档的假想得以证实。
  如果是在寺庙里品茶,那专门用以品茶的小斋,称为“茶寮”。然而刘克庄告诉我们,宋代寺庙僧人不仅饮茶而且还有“供茶”的仪式,这个说辞可与一些佛教经典相映照,如《百丈清规》、《禅林象器笺》等记载有寺庙的一些规仪。这些佛教典籍记载了唐代向佛像供奉茶叶的仪式,然而该仪式流传到宋代有无变化,却无从得知,而《溪庵》十首(卷二十一)这首诗歌,刘克庄告诉我们宋代的寺庙里仍有“供茶”,而且这个茶如果无可获取,还可以用祥瑞之物代替,如诗中的“鹿衔花”,大概供佛心诚则灵,不囿于某一特别物品吧。
  这首诗在茶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不可忽视。
  溪庵涨水侵门堂跳蛙,偶来常是到昏鸦。
  宛如逆旅主人舍,谁访毗耶居士家。
  煨芋不嫌牛粪火,供茶就用鹿衔花。
  老来脚力全非昔,且可龛中坐结跏。
  三、茶与药的平衡刘克庄喜欢饮茶,即使生病用药,茶药相冲,却仍不忘饮茶。《谢诸寓贵载酒》三迭(卷四十七)就说过:“景廹桑榆欢意少,相依药椀与茶杯。”生病已使得刘克庄“自怜老病诗情减”,有时“纵寄茶来不合尝”(《送林若山太傅赴建倅》卷三十九),可见病情对他文思和饮茶情绪的影响。然而,刘克庄对茶的依赖似乎很深,在《昼》(卷六)中,他写道:“散怀轻病骨,汲古活心源...未昼聊舒偃,茶香起小烟。”刘克庄生病了,天还没亮就醒来,于是姑且躺着,身边放着还冒着热气、飘着香味的茶汤。虽然刘克庄因病,对茶有时“不合尝”,但有时仍坚持饮用,因为茶本身就是一味药,茶最初的功用就是药用功能。他在《口宣十六首》之《入内内省申乞撰皇弟嗣荣王到阙赐银合茶药并传宣抚问》(卷五十九)的题名中提及了“茶药”,在《卫生》(卷二)“采下菊宜为枕睡,碾来芎可入茶尝”中把中药“芎”碾碎当茶来饮用,显然刘克庄深谙茶为药的道理。茶是要趁着温热喝下,否则对身体不利,尤其本来就处于生病中的病人,刘克庄对此很清楚,在卷五《牛田铺大雪》(萍乡地内)中,他写道“病怕春茶冷,愁嫌市酒醨”。
  刘克庄如此爱茶,他的茶叶又是从何而来呢?原来朋友送茶是一大来源。《次铁笔堂韵谢朔斋贡余》(卷四十一)云:皇朝尽却九州贡,闽荈犹先百草花。
  正焙头纲驰御府,斜封三印到山家。
  秘藏蔡录珍无价,快睹侁星远有华。
  纵使搜肠五千卷,安能视草更操麻。
  这首诗写“朔斋”(或为“刘朔斋”)把得到赏赐的闽茶,转“贡”给刘克庄。
  从诗句中提及的蔡襄《茶录》和来自福建的当年第一批贡茶,推断这闽茶当是专供皇帝享用的、曾由蔡襄监制过的北苑贡茶,即小龙凤团茶,十分珍贵。
  得到这么珍贵的贡茶,可见“朔斋”身份不俗,而刘克庄不客气地说“贡余”,可见刘克庄深知他对“朔斋”而言地位十分崇高。此外,刘克庄还秘藏有蔡襄自己书写的《茶录》,真乃无价之宝。有如此的人脉,有如此的珍宝,刘克庄怎愁没人送好茶给他品饮呢?其实刘克庄昔日也曾得到皇帝的赐茶,《辛亥去国陈宗之胡希圣送避谤不敢见希圣赠二诗亦不敢答乙卯追和其韵》(卷二十二)有载:“......夙昔赐茶邻御座,即今送菜仰园官......”昔日刘克庄获皇帝赏茶,今日他仰仗园官给他送菜,反映刘克庄晚年生活的点点滴滴。晚年的刘克庄“病疏宾客麾之去,老爱儿孙遗以安”,虽然因病客少,却转向关心儿孙平安,亦可谓清静闲适。
  刘克庄爱茶,他的点滴生活经历都是以当时的时代为背景的,他的诗歌在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时,也保留下诸多难能可贵的宋代茶文化资料,这些资料都可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难能可贵。当然刘克庄是位丰产的诗人词人,相信还有更多的茶诗词等待我们去发掘。

知识出处

刘克庄文化研究

《刘克庄文化研究》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门社

本书从刘克庄生平、业绩、思想、刘克庄诗词文、刘克庄与地域文化、刘克庄研究、当代作家眼中的刘克庄等方面介绍刘克庄人生道路和艺术创作道路,以此介绍刘克庄爱国爱乡的精神、关心百姓的民本思想、勤奋坚韧的创作态度、以诚待人广交朋友的品格。

阅读

相关人物

方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莆田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