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庄两篇汇编妈祖文勘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刘克庄文化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811
颗粒名称: 刘克庄两篇汇编妈祖文勘正
分类号: K825.6
页数: 11
页码: 227-237
摘要: 本文描述了刘克庄的宋代刘克庄两篇汇编妈祖文勘正记载、颂扬妈祖,并留下文化史籍的不多。可惜,现行的诸多妈祖典籍汇编本,辑录刘克庄的妈祖诗文却屡屡出错。
关键词: 福建 莆田 福建

内容

宋代的大家、高手之中,能像刘克庄那样,大量翔实地记载、颂扬妈祖,并留下文化史籍的不多。可惜,现行的诸多妈祖典籍汇编本,辑录刘克庄的妈祖诗文却屡屡出错。
  文本是任何解说、考证的第一手依据,它像剧本、一样不能有任何走样、差错。假如第一步就谬误了,其后如何正确?(详见笔者《海丝雕龙·史料误讹观点陈旧》)笔者以为,此类自以为是的所谓“汇编”,看似好事,实则误事,乃至坏事—致使以讹传讹,谬种流传;犹如展销会上混进伪劣产品一样。如果刘氏地下有知,恐怕也会拍案而起,为自己的著述“正名”。刘克庄的两篇妈祖文尽管都不长,但误讹多多,这样的选编、汇编本,岂能为据?严格一点说,如此粗疏草率行事,实在是对先贤著述的大不敬,对妈祖文化的大不恭也!
  一
  枫亭妈祖庙始建于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始称“海神庙”。枫亭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港口,所以妈祖信仰又通过枫亭传播各处。刘克庄《新建枫亭妃庙》记载的潮水漂炉至枫故事,是目前能看到的最早文献。
  其他文献资料,实际上不过基本沿用了《新建枫亭妃庙》的文字。
  清道光林融如《枫亭志》中称“天后宫,祀天后圣母,宫名龙应,亦曰上宫庙。在今南街锦屏山之麓,其地名古草市头,亦名南市者也。宫内恭挂雍正御赐‘锡福安澜’匾额,又重临有宋端平赐额‘顺济行祠’,及雍正间侍郎漳浦一蔡世远‘海不扬波’题额”。枫亭天后宫今又称“三妈宫”,三妈宫即“三妃庙”,《仙溪志》中有“三妃庙”条,说的是县城三妃庙:“三妃庙在县东北二百步。一顺济庙,本湄州林氏女为巫,能知人祸福殁,而人祠之。航海者有祷必应。宣和间赐庙额,累封灵惠显卫助顺英烈妃,宋封嘉应慈济恊正善庆妃。沿海郡县皆立祠焉。一昭惠庙,本兴化县有女巫自尤溪来,善禁呪术,殁为立祠。淳熙七年赐庙额,绍兴二年封顺应夫人。一慈感庙,即县西庙神也。三神灵迹各异,惟此邑合而祠之。有巫自言神降,欲合三庙为一,邑人信之,多捐金乐施,殿宇之盛为诸庙冠。”可见三妃庙始创于仙游县城,把妈祖天妃、顺应夫人、原县西庙神慈感三位女神合庙。后来枫亭也仿效合祀,但主祀仍是妈祖天妃。
  刘克庄的《风亭新建妃庙》,由于同为宋代所作[笔者认为约在宝祐四年(1256年)左右],因此引述者比比皆是。然而,这篇较早且十分重要权威的妈祖典籍,却经常出错——原文仅646字,文字、标点缺漏、差错却竟达三十多处!不管是《妈祖文献资料》汇编,还是《妈祖文献史料汇编·碑记卷》,同样误讹甚多,致使“中华妈祖网”转载的《风亭新建妃庙》,也信以为真,照抄照录,照样错讹。笔者参照2011年中华书局版《刘克庄集笺校》《福建宗教碑铭汇编·兴化府卷》等书籍,予以纠错订正。
  刘克庄《风(枫)亭新建妃庙》
  (订正文)
  妃庙遍于莆,凡大墟市、小聚落皆有之。风亭去郡六十里,有溪达海口。元符初,水漂一炉,遡沿而至。夜有人感梦曰:“湄州之神也。”迎致锦屏山下,草创数楹祀焉。既而问灾祥者、祷水旱者,远近辐辏。
  旧日宇庳甚,观瞻不肃。绍兴间,里士王君文可割田以广神居。嘉定蔡君定甫始为宫厅、绍定为鼓楼,然皆未成而圯。于是林君谦父捐金葺废,王君南叔协力鸠工。新庙百堵,以某年某月某日落成;向之庳者闳丽,圯者坚完矣。
  语有之:“生封侯,死庙食,大丈夫事也。”妃以一女子,与建隆真人同时奋兴;去而为神,香火布天下,与国家祚运相为无穷。吁,盛矣哉!
  异时航海梯山者,勤王敌忾者,猝遇飓风暴虏,雪涛白刃,命悬漏刻,心向默祷,往往见神于云烟岛屿之间,莫不获安稳趣。非但莆人敬事,余北游边,南使粤,见承、楚、番禺之人,祀妃尤谨,而都人亦然。海潮啮隄,声撼行阙,官投壁马不验;冲决至艮山祠,若为万弩射回者。天子惊异,赐妃嘉号,特书不一书,今为“灵惠嘉应协正善庆妃”。又封妃父曰某侯,母曰某夫人。
  昔蒙叟称姑射神人曰:“绰约若处子。”又曰:“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于四海之外。”又曰:“其神凝,使物无疵疠而年谷熟。”盖肩吾闻之接舆者如此。而或者方以为寓言,虽肩吾亦疑其大而无当。以妃之事观之,其始初非处子欤?其神通变化,非乘云御龙者欤?其功用则四封宁谧,无所震恐,二陂蓄泄,无大水旱,非疵疠息而年谷熟欤?乃知蒙叟非寓言,而余之所述皆实录也。
  文可,南雄守有之之大父;定甫,忠惠公之诸孙;南叔,广州文学王里之诸父,为妃父母求庙号封爵者。谦父亦善士。求作记,父老林丰。
  误:草创数楹祀之
  正:草创数楹祀焉
  【说明】焉,与介词“于”加代词“之、是”相当,例如“心不在焉”。联系上下文,“在那里”祀奉更加确切,也更为委婉。
  误:口嘉定,蔡君定甫始为宫厅,绍定为鼓楼,然皆未成而圯。
  正:嘉定,蔡君定甫始为官厅,绍定为鼓楼,然皆未成而圯。
  【说明】官厅:处理国家或地方行政事务的机关,如官署、衙门。
  官厅,生造词,无解。
  误:于是林君谦父,捐金葺废,黄君南叔协力鸠工,新庙百堵,以某年某月某日落成。向之庳者闳丽,圯者坚完矣。
  正:于是林君谦父捐金葺废,王君南叔协力鸠工。新庙百堵,以某年某月某日落成;向之庳者闳丽,圯者坚完矣。
  【说明】原文标点语意不清,故作纠正。关键在于“黄君南叔”其实应该改为“王君南叔”。理由是:南叔是王里的“诸父”,即叔伯辈,所以南叔应与王里同姓——姓王,而非“黄”姓。之所以出错,可能因莆仙方言“黄(文读)、王”谐音。
  误:语有之:生封侯,死庙食,大丈大事也。
  正:语有之:“生封侯,死庙食”,大丈夫事也。
  【说明】大丈夫,指有志气而勇敢刚毅的男子。《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史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初唐、晚唐有关梁祝传说的文献记载,梁山伯有句名言:“生则封侯,死则庙食,区区何足论之?”北宋时出入宫廷的著名道士林灵素也说过:“生封侯,死立庙,未为贵也。封侯虚名,庙食不离下鬼。愿作神仙,予之志也。”
  误:吁!盛矣哉!异时航海梯山者,勤王敌忾者....
  正:吁,盛矣哉。异时航海梯山者,勤王忾敌者....【说明】忾,愤怒,愤恨,如“同仇敌忾”。为使前后文句式保持一致(航海梯山/勤王忾敌),更宜用“勤王忾敌”。两处叹词,一般不同时使用感叹号。(参见中考、高考标点符号改错题)。
  误:非但庸人敬事,余北游边,南使粤,见口楚番禺之人,祀妃尤谨,而都人亦然。
  正:非但庸人敬事,余北游边,南使粤,见承、楚、番禺之人,祀妃尤谨,而都人亦然。
  【说明】承、楚、番禺,系不同三地,所以应当用顿号并列分开。
  承、楚南宋时期均为抗金前线边境地区,故曰“北游边”。南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七十五》多处言及承楚:“承、楚稼事未终,赋税未入,虏骑忽至。”“虏骑侵犯承、楚”,“去冬虏骑骤至,侵轶疆场,东陷承、楚,西掠濠、寿”,“是以东据承、楚而不动,西掠濠、寿而不居”;“若以谓虏寇能袭承、楚,而不能犯通泰,足以明其兵力之少”。岳飞之孙岳珂在《鄂国金佗粹编》中,也有《承、楚辨》一文。
  番禺区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位于穗港澳“小三角”的中心位置。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历史重要港市,为历代通商口岸。因处番山和禺山故名,为南海郡治。番禺四周江环水绕,北隔沥(教)水道,与广州市区相接;南滨珠江出海口。在历史上两度并入南海,三度成为南越、南汉、南明的小国之都,今为广州市番禺区。番禺有宋代的绿釉妈祖瓷像。嘉熙四年(1240年),54岁的刘克庄曾“南使粤”,在广州任广东提举、转运判官等职。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承州、楚州、泗州。现今中国国境内有两个承州(山东峄城一带、江苏高邮一带),文中当指江南承州。高邮宋、元时期,因置高邮军、承州、高邮路、高邮府,为淮扬间繁华之地。楚州(江苏淮安),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淮河以南,盱眙县以东,宝应县、盐城市以北地区。高邮、淮安两地相距不远,经常并称。
  误:其神通变化非乘云御龙者欤?
  正:其神通变化,非乘云御龙者欤?
  【说明】句子过长,而且两种不同语气相混淆。
  误:其功用则四方宁谧,无所震恐,二陂蓄泄,无大水旱,非疵疠息而年谷熟欤?
  正:其功用则四封宁谧,无所震恐,二陂蓄泄,无大水旱,非疵疠息而年谷熟欤?
  【说明】
  四封:四境。《管子》:“乃令四封之内修兵,关市之政侈之。”《国语》:“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四方,东、南、西、北,泛指四处各地。从文中“宁谧,无所震恐”观之,用“四封”更为贴切。
  末段(《妈祖文献史料汇编·碑记卷》全文不分段,可谓意思不明,眉目不清)出入最大,而且缺漏不少,“天窗”多多。
  有些处空白,很可能因为编辑非当地人士,不了解莆阳地方文史。这正是我们当地文史工作者的职责吧——竭尽所能,为今人、后人恢复历史真相,以告慰于先贤。其实许多处完全可以根据有关史料填补之。
  衍文之中,最重要的当属“为妃父母求封爵者”“王里”了。
  其实,此处填补并非难事;真不明白编撰者为什么懒得稍作翻阅查考?就以当时仙游县尉黄岩孙撰写的《仙溪志》(成书于宝祐五年,即1257年,刘克庄作序)来说吧,其卷九《顺济行祠》(即俗称的妈祖庙)明明白白记载:“一在风亭市西,里人崇奉甚谨,庙貌甚壮。神父林愿,母王氏,庙号‘佑德’。宝祐元年,王教授里请于朝,父封积庆侯,母封显庆夫人。”郑得来的仙游县《连江里志》亦载:“兹据郑志载:理宗端平三年,赐庙额‘顺济行祠’,天妃父母庙号‘祐德’,宝祐元年王教授里请于朝,父封积庆侯,母封显庆夫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仙溪志》《临汀志》是福建现存最早的三部方志(均系宋修)中的两部。《临汀志》成书于开庆元年(1259年)。《临汀志》记载:“宝祐元年,王教授里请于朝,父封积庆侯,母封显庆夫人。”这些史料一起顺手牵羊,又避免了孤证之嫌,何乐而不为?
  据仙游枫亭资深文史工作者郑秋鉴先生考证:《仙溪志·进士题名》记王里为宝祐四年(1256年)文天祥榜进士,又注明王里是王迈从侄,从“上舍”释褐。王迈是很著名的仙游古慈孝里黄岭人,黄岭即今郊尾镇古狮村,紧靠枫亭。且2000年新编《郊尾镇志·人物传》中有王里传,说“王里(13151294),字均仁,行兆三,号廉斋,慈孝里黄岭(今郊尾镇伍狮村)人。少年高材,宋宝祐四年中进士,初授光禄寺丞,后升都官员外郎,历官十三年。”还有几处空白或差错,据郑先生推测,《莆阳比事》中说:“枫亭林,岳守宋卿之族。”可见林宋卿有族人开科枫亭,成为枫亭一个大的族姓,林文可及后来捐金重修者林谦父、求刘克庄作记的父老林丰都是枫亭林姓人。蔡定甫是忠惠公蔡襄裔孙,按蔡氏族谱应是枫亭蔡姓第十一代,是蔡襄第五代孙。
  林有之,南宋《仙溪志·进士题名》记其为嘉定十年(1218年)进士,又注明其为林“宋卿孙,知循州”。林宋卿在《仙溪志》中有传,林有之在《仙游林氏族谱》中有传,如下:“宋卿孙子有之,字公侣,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有之赴京,应试擢吴潜榜进士,授贺州司法,教民作栋宇以代茅竹屋,贺人有栋宇以居,自有之始。有之调任肇庆司理,狱讼平允,郡守贤之,命攝教官,条利病六事以献守,转闻于上,允之,扎示二广,民蒙其惠。有之改知古田县,通判建昌军,攝郡,总所纲运不辨,有之积俸钱补发,秩满,知南雄州,终朝散郎,卒于官。”
  因此本文第二自然段绍兴间舍地扩建枫亭妈祖庙的林文可,是南雄知州林有之的祖父或祖父辈。《莆阳比事》中说:“枫亭林,岳守宋卿之族。”可见林宋卿有族人开科枫亭,成为枫亭一个大的族姓,林文可及后来捐金重修者林谦父、求刘克庄作记的父老林丰都是枫亭林姓人。
  末端标点也有不少差错,请看下文:
  误:文可,南叔□有之大父;定甫,忠惠公之诸孙。南叔,广州文□□里之诸父,为妃父母求□□封爵者。谦父亦善士。求□□父老林丰。
  正:文可,南雄守有之之大父;定甫,忠惠公之诸孙;南叔,广州文学王里之诸父,为妃父母求庙号封爵者。谦父亦善士。求作记,父老林丰。
  【说明】不过,“南叔,广州文学王里之诸父,为妃父母求庙号封爵者。”这个句子,还存在很大的歧义之处,就是“为妃父母求庙号封爵者”,究竟是“南叔”,抑或“王里”?两个承前省略,使得后续对象不清。可能刘克庄当时认为此事不言而喻,何必啰嗦?
  二
  《协应钱夫人庙记》,刘克庄南宋咸淳年间撰。据推测,最可能作于1253年前后。协应钱夫人庙也称钱妃庙,在城南陂头村,原是纪念为了修筑木兰陂献身的长乐钱四娘。
  该文虽然只有900多字,但因其年代较久,且出自名人之手,所以一直成为水利史和妈祖文化的重要典籍之一。《协应钱夫人庙记》原碑较早遗失,以致清末的邑人陈池养编撰《莆阳水利志》时,不惜舍近求远,到浙江宁波天一阁去寻觅抄录文本。可能因抄录笔误,加上刊印不够精致,该刻本差错不少(见其卷八第28码)。文学博士何忠盛认为,刘克庄作品最早的结集,就是宝庆元年(1225年)收入《江湖集》的《南岳稿》。由于其系后人重编,已难窥其原貌;且错讹较多,有待校勘。
  2008年出版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一》和2011年辛更儒的《刘克庄集笺校》,两个当代权威性版本虽经认真校勘,但文字相左之处(包括语词和断句标点)甚多,让人颇难适从。《福建宗教碑铭汇编·兴化府分册》收入二该文,但差错不少。
  《妈祖文献史料汇编·碑记卷》第6—7码之《协应钱夫人庙记》非但没有后来居上;相反,却是差错最多、也最为严重者——不满千字的短文,错漏11处。虽然其文末标明“载《后村大全集》卷九十二”,但综合比对,其母本更像来自《福建宗教碑铭汇编·兴化府分册》。
  现对其错讹,依次逐一进行初步的勘正。校勘文本主要依据《刘克庄集笺校》。
  刘克庄《协应钱夫人庙记》订正
  误:不幸霪淹,怒涛冲激,则田与海通。
  正:不幸霪潦,怒涛冲激,则田与海通。
  【说明】
  潦,古同“涝”,雨水大且过多,水淹。霪潦:久雨成涝。《明史·杨最传》:“一遇霪潦,荡为巨浸。”清·唐孙华《九月十八日高咏堂小集分韵得平字》:“淹时患霪潦,仍肯当秋晴。”淹,一般只有“浸泡”之意,为害程度大不如“霪潦”;更主要的是,并无“霪淹”一词。
  误:吴侯事,有郑裒纪载,又数膺封爵。钱夫人事.....
  正:然吴侯事,有郑褒纪载,又数膺封爵;惟钱夫人事.....
  【说明】这是不知郑露初名“褒”造成的差错。郑露,字恩叟,初名褒,又名灌三,唐时官居太府卿。归隐后三兄弟由永泰至莆田,在南山构书堂“开莆来学”,乃莆阳文化之开山鼻祖。若改为“郑裒”则不知所云了。
  “吴侯事”,说的是唐建中年间(约780—783年)吴兴在延寿溪斩杀蛟龙的壮举。宋大观三年(1109年),邑人为纪念吴兴修建水利工程功德,建吴兴庙奉祀之。
  再则,“然.....惟.....”虚词的关联运用,增强了文章惋惜语气,同时也使得上下文脉更加连贯。
  误:赵侯与諲始列其事,有请于朝,诏锡“协应”庙额。
  正:赵侯与諲始合钱、李,有请于朝,诏锡“协应”庙额。
  【说明】“始合钱、李”显然比“列其事”更具体明确。
  宋淳祐初(1242年前后)倡筑李长者庙,建前后二堂,前祀李长者,而以林进士从世、进士黎主簿畛配,后祀钱妃。淳祐七年(1247年),郡守赵与请于朝,总赐额曰“协应”。
  误:窃谓夫人乃傍邑一处子,捐金五缀,创兴是役
  正:窃谓夫人以傍邑一处子,捐金五缀,创兴是役
  【说明】从句式、语气和上下句关联看,“以”明显要比“乃”恰当。
  误:其功堕于垂成者
  正:其功隳于垂成者
  【说明】隳:毁坏;崩毁:如孔子“堕三都”;“隳人之城郭。”。贾谊《过秦论》:“隳名城”“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等等;还有“隳圮”(倾坍;倒塌)等词语。“其功隳于垂成者”,显然有“功败垂成”之意,非用“隳”不可。
  堕:落,落下。“其功堕于垂成者”,不知所云。
  误:由圳连沟灌之,余斡之入海
  正:田圳连沟,灌田之余,斡之入海
  【说明】“圳”,原义即为“田边水沟”。由于编撰者漏“田”字,又胡乱断句,因此造成文意混乱。
  木兰陂水利工程是由陂首枢纽(拦河坝)、输水渠系、涵闸三大部分组成的系统灌区。渠系工程主要用于引木兰溪水灌溉农田,莆田人称之为“九十九沟”。配套工程有大小沟渠数百条,总长400多公里,其中南干渠长约110公里,北干渠长约200公里,沿线建有陂门、涵洞300多处。整个工程兼具拦洪、蓄水、灌溉、航运、养鱼等功能。据旧志记载:南洋渠道共有大沟7条,小沟109条,全长113公里。又云“大沟皆旧海港,小沟则为人力所凿”。沟深一般3~4米,宽10米左右;大小沟渠的作用在于调节水量。
  误:余独哀夫人志节之高古,惠泽之及远
  正:余独哀夫人志节之高古,惠利之及远
  【说明】“惠利”与“惠泽”虽为近义词,但前者意味更加深重。它指“恩惠利益及人使之得利。”蔡邕《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墨绶长吏,职典理人,皆当以惠利为绩,日月为劳,褒责之科,所宜分明。”苏轼《和孔密州五绝·春步西园见寄》:“今年太守尤难继,慈爱聪明惠利人。”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由拾遗公而使天子不尽得良臣,君子不尽得显位,人庶不尽被惠利,其害不为细,必望审察而远思之。”
  同时,“惠利”跟“志节”“高古”更加般配;“惠利”又与文末的“天泽”遥相呼应,避免文字的重复。
  误:嗟夫人兮懦弱
  正:嗟夫人兮孺弱
  【说明】孺:弱,原指年幼的子女。唐·李朝威《柳毅传》:“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文中借指年轻的钱夫人。至治平四年(1067年)夏天,钱四娘因功亏一篑,悲愤投水,时年19岁,还是个柔弱的少女。
  懦弱:软弱无能。用在此处大谬也!
  误:田治平兮至今
  正:由治平兮至今
  【说明】此处显然该用介词“由”,而不能是名词“田”。
  治平(1064—1067年)乃北宋时英宗赵曙的年号。语出《抱朴子》:“又于治世隆平,则谓之有道,危国乱主,则谓之无道。”治平元年(1064年),钱四娘携来巨金动工截流筑堰。
  误:群擢大兮歌呼,千神炬兮合离。
  正:群櫂夫兮歌呼,千神炬兮合离。
  【说明】
  櫂,通“棹”。“群櫂夫”,即大群、许多船夫。与下句的“千神炬”相对偶,形成骈句。
  “擢大”则令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误:昔童稚兮见闻,恐耄荒兮轶遗。
  正:昔童稚兮闻见,恐耄荒兮轶遗。
  【说明】“闻见”、“见闻”虽然都有所闻所见、耳闻目睹的意思,但以前者对应“轶遗”,更为古雅、妥帖。《荀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宋洪迈《夷坚丙志》:“所经历闻见,连日言之不能尽。”
  再则,从上下文句式看,“童稚”“耄荒”“闻见”“轶遗”,彼此对举,乃骈文句式。
  耄荒:年老。《书·吕刑》:“惟吕命,王享国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诘四方。”孔传:“耄,乱;荒,忽。言百年大期,虽老而能用贤。”孔颖达疏:“意在美王年老能用贤而言其长寿。”按,《礼记·乐记》:“武王之志荒矣。”郑玄注:“荒,老耄也。”可见“耄”、“荒”义同。
  注释
  妈祖乃钱妃庙祭祀的两位主神之一,即刘克庄在《协应钱夫人庙记》文中所云:“今庙,前祀夫人、白湖妃于殿。”原书注释为:“白湖妃,应即所谓天妃者。弘治兴化府志卷二五:‘天妃庙.....行祠绍兴间建,初在白湖渡。’”妈祖为海神、水神,而且宋代莆田家家户户祭拜之。因此,“协应钱夫人庙”也将妈祖列为主神祭拜。

知识出处

刘克庄文化研究

《刘克庄文化研究》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门社

本书从刘克庄生平、业绩、思想、刘克庄诗词文、刘克庄与地域文化、刘克庄研究、当代作家眼中的刘克庄等方面介绍刘克庄人生道路和艺术创作道路,以此介绍刘克庄爱国爱乡的精神、关心百姓的民本思想、勤奋坚韧的创作态度、以诚待人广交朋友的品格。

阅读

相关人物

许更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莆田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