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刘克庄与“一带一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刘克庄文化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809
颗粒名称: 略论刘克庄与“一带一路”
分类号: K825.6
页数: 13
页码: 211-223
摘要: 本文试从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中仅存的几篇诗词、文章论述莆田早期的海神崇拜、“海丝文化”,以及“一带一路”为宋代都城长安带来的经济、文化和外交的繁荣景象。现不妨提出一些看法与同仁们商榷,或许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福建 莆田 人物研究

内容

本文试从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中仅存的几篇诗词、文章论述莆田早期的海神崇拜、“海丝文化”,以及“一带一路”为宋代都城长安带来的经济、文化和外交的繁荣景象。现不妨提出一些看法与同仁们商榷,或许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闻祥应庙优戏甚盛二首》
  ——
  为莆田最早的“海丝文化”和莆仙戏而歌
  刘克庄《闻祥应庙优戏甚盛二首》其一诗云(《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之二十一):空巷无人尽出嬉,烛光过似放灯时。
  山中一老眠初觉,棚上诸君闹未知。
  游女归来寻坠珥,邻翁看罢感牵丝。
  可怜朴散非渠罪,薄俗如今几偃师。
  刘克庄这首诗描写的是祥应庙祭祀海神,附近的村民们万人空巷,通宵达旦争相出游观看祥应庙祭海神时莆仙戏演出的盛况。
  祥应庙在莆田市西天尾镇白杜(今为溪白)村。宋方略《祥应庙记》碑云:
  郡北十里有神祠,故号“大官庙”。大观元年,徽宗皇帝有事于南郊,褒百神而肆祀之,于是诏天下名山大川及诸神之功于民而未在祀典者,许以事闻。部使者始列神之功状于朝,从民请也。次年,赐号曰“祥应”。其后九年,亲祀明堂,复修百神之祀,吾乡之人又相与状神之功迹,乞爵命于朝,太常上其议曰“显应侯”。天子曰:“嘻!唯神威灵,惠我一方,宜有以宠异之。”乃宸笔刊定“显应侯”。时则宣和之四年也。
  谨按,侯当五季时已有祠宇,血食于吾民。.....当时识者咸云:“神依人而行,今神据有溪山之胜,此方之人其有口乎!”今大姓甲族,多在乎神祠之左右而践殊科,列吾瞴仕者,时不乏人,皆如识者之说。曰大官庙者,或相传云:乡人仁有至大官者,退而归老于其乡,帅其子弟与乡之耆旧,若少而有才德者。每岁于社之日,相与祈谷于神,既即彻笾豆,陈盏斝(jiǎ),揖逊堂,序长幼而尊孝梯,如古所谓饮乡酒者。乡人乐而慕之,遂以名其庙。夫七闽诸郡,莆田最为濒海,地多碱卤,而可耕之地又皆高仰,无川渎沟洫之利。旬日不雨,则民有粒米之忧。每岁以旱而祷于神者,未尝不应期而雨,故田虽离而无旱。春夏之交,云雾蒸郁,盲风怪雨,发作不常,寒暄之气,为厉为虐,民或苦之。岁于是时,民多祈福于神,或相与迎神出次,以浮屠、老子之法而祝祀之,故民无灾。政和七年,诸郡多蝗,既螟害民食竹木之叶,牛羊之毛且尽,尽惧而祷之,故环庙十里,蝗不敢入。宣和二年,睦之妖贼,劫库银,杀长吏,聚徒十万,残害江浙数州之民,而盗有其地。朝廷□□□提劲旅百万以夷之,而贼徒始相与聚谋,欲掠舟于定海,据七闽为巢穴。部使者飞檄以告,且使民虚其室以避之,谓风帆信宿可至。居民惶怖,携老扶幼奔窜于山谷,攀援蹂践,至有踣者。群不逞之徒,又相与睥睨之。于是丧其家资,失其子女,忧愁惊悸,自损其身者。而吾民先祷于神,神赐之吉卜曰:其毋害。遂安其居,无一人迁徙者。既而贼果擒。今天子嗣位之三年,建州狂卒叶依聚其众数千人,杀官吏以叛,夺溪船顺流而下,一夕至南台,入福州外郛,焚居民庐舍,其势甚,遂谋渡大义而南。诸州守捉之兵未集,群邑震骇,莫知为计。而贼徒忽一日相惊曰:“官军阵矣,其旗帜皆有显惠侯,何也?”人人恐怖,始有悔祸之意。漕使张公穆乘贼忧疑,始得以断桥沉舟,绝其南渡之谋。又其后一年,杨勍领西兵叛入于闽,由漳泉而来。所在焚剽,民惧其害。贼压我郡境,守险之卒,视众寡不敌,莫有斗志。军士方迪等闻空中有声曰:“汝速进,显惠侯来矣!”于是我师贾勇,贼望风畏遁。阖境晏然。往时,游商海贾冒风涛,历险阻,以谋利于他郡外番者,未尝至祠下,往往不幸,有覆舟于风波,遇盗于蒲苇者。其后郡民周尾商于两浙,告神以行,舟次鬼子门,以风涛作恶,顷刻万变,舟人失色,涕泣相视。尾曰:“吾仗神之灵,不应有此。”遂呼号求助。虚空之中,若有应声,俄顷风恬浪静,舟卒无虞。又泉州纲首朱舫,舟往三佛齐国,亦请神之香火而虔奉之,舟行神速,无有艰阻,往返曾不期年,获利百倍。前后有贾于外番者,未尝有是,咸皆归德于神。自是商人远行,莫不来祷。
  方略,生卒年未详,宋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官至知州。《祥应庙记》碑刻高1.5米,宽0.9米,全文共1857字。是莆田乃至全国现存最早的记录关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莆田早期海神崇拜的实物证据,是今天我们研究中国宋代“海丝文化”和莆田早期海神崇拜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文物资料。1961年被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三清殿内。
  从方略《祥应庙记》碑刻可知,莆田白杜早在五代时就已经建有庙宇祭祀海神。而这个海神并不是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妈祖,而是另有其人。这个人就是该村中“仁有至大官者”,也就是所谓德高望重而且曾经在朝廷中当过大官的人。村民们仰其名望,因以其名庙曰“大官庙”。
  “大官庙”不但能庇佑村民免受旱涝、瘟疫、蝗害之灾,而且还能扶助官民剿灭海上盗匪,护佑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尤其是漂洋过海前往“三齐佛国”,即今天的印度尼西亚等南洋各国从事贸易的商人化险为夷,平安获利。
  其灵验如此,以致从今往后,凡是“商人远行,莫不来祷”。
  祥应庙和祥应庙神也是莆田最早获得朝廷赐封的庙宇和神祇。祥应庙和祥应庙神获得朝廷赐封“祥应庙”庙额和爵号“显应侯”的时间分别是在宋徽宗大观二年,即公元1108年和宋徽宗宣和四年,即公元1122年。其获得朝廷赐封庙额和爵号的时间分别比妈祖足足早了15年和33年。妈祖获朝廷赐封庙额“顺济”和爵号“崇福夫人”分别是在北宋徽宗宣和五年,即公元1223年和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即公元1155年。
  其实,莆田早期的海神信仰与崇拜,除了西天尾白杜的“祥应庙”外,还有秀屿醴泉里的“灵感庙”、埭头大蚶山的“光济王庙”、城厢长寿社的“灵应庙”、涵江“灵显庙”以及黄石的“显济庙”等。只是到了宋代以后由于宋、元、明、清历代皇帝对妈祖不断地加封晋爵才逐渐地被集中到了妈祖的身上。
  秀屿醴泉里(今东庄镇)“灵感庙”,祭祀的是唐观察使柳冕。柳冕(730-804),字敬叔,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德宗贞元十三年(797年),时任御使中丞、福州刺史、福建团练观察使的柳冕以“闽中南朝放牧之地,可致牛马蕃息”为由,向朝廷奏请增设万安监牧马,得到批准。于是他从西北引进大量的牛、羊、马等在福唐(今福清)、莆田、仙游、泉州、浯洲(今金门岛)等地设置的五个马区饲养,对发展莆田畜牧业做出贡献,莆田人立庙纪念。久而久之又逐渐地被莆田人,尤其是从事海上航运和贸易的人奉为海上保护神。
  《八闽通志》记云:“灵感庙在醴泉里秀屿。以祀唐观察使柳冕。冕贞元间观察福建,巡管之内福唐、莆田、仙游皆置马监领牧,悉以‘万安’为名,而秀屿其一也。秀屿亦名猴屿,近屿诸村有马坑、马厂,即旧监牧之遗迹,故老相传,柳氏兄弟尝职马政,没而神灵,故莆人立庙于此。庙共三座:醴泉里秀屿曰‘灵感’,营边曰‘昌骏’,马厂曰‘昌骥’,皆祀冕者也。”“凡有所求必祷之,舟行者尤恃以为命,或风涛骤起,仓皇叫号,神灵为之变现,光如孤星,则获安济。”至今秀屿东庄镇仍保留有营边村(又称柳营村)、马厂村等地名就是例证。
  埭头大蚶山光济王。光济王,姓罗,俗称罗仙子。《八闽通志》载:“光济王庙,在府城东奉谷里大蚶山之南。昔尝海溢,有物如瓦屋乘潮而来,郡人异之,为立庙,凡商舟往来必祷之。
  ”相传在一次海啸中,海上漂来大量的木头。木头上面书写着“罗”字。当地的村民们纷纷把这些木头拿回家去用斧头砍伐,可越砍字迹越清晰。正当大家惊诧莫名之余,一个头戴峨冠、身穿黄袍的道人来到村里对村民们说:我是罗姓仙子,欲卜居于此,那些木料是我用来盖房子的,说完就消逝不见了。于是,村民们就在当地建起了庙宇,供奉罗姓仙子,凡往来商舟必往祷之。
  长寿灵应庙,《八闽通志》记云:“长寿灵应庙,在左厢衙后。神姓陈名寅,唐观察使岩之侄也。因侍岩仕闽,后家于莆。好善乐施,年九十余卒。未卒先一日,历言五幻事,后皆验,民乃祀之。五代唐长兴元年(930年)始创庙宇。宋初游洋寇窃发,仆射陈靖密祷于神,寇果就获。淳熙九年(1182年),海寇陈才道诛,假梦于方士确,迄就擒。庆元六年(1200年),郡市火,神耀赤旗拥甲士扑灭之,台闽以闻。嘉泰四年(1204年),赐额灵应。开禧三年(1207年),封显应侯。淳祐四年(1244年),郡大疫,境之人依神独无恙。加封孚感。宝祐二年(1254年),民艰食,巨室闭粜(tiào),蛇现于囷(qūn),急发籴(dí),加封广济。景定五年(1264年),海盗林长五猖獗,民见神拥旗鼓与湄洲神协力擒捕,加封‘善佑’。
  ”涵江灵显庙,祀神陈应功。陈应功,字以忠,兴化涵江东山(今涵东街道顶铺社区)人,生于后晋开运元年(944年),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仙游枫亭人陈洪进割据漳、泉诸郡县。陈应功劝陈洪进纳土归宋,使宋完成统一大业,因功授“平闽将军”。
  陈应功名垂青史另一功绩是发明“晒盐法”。福建沿海自古盛产海盐,但此前均采用柴草煮炼海水获得,成本大又不方便。有一次,陈应功在书写时用海水磨墨,发现砚中墨汁干了以后留有白色的结晶体,尝之竟为咸味。
  受此启发,他便率领乡亲在海边筑埕拦蓄海水用阳光曝晒,发明了“晒盐法”。“晒盐法”简单快捷,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大批量生产,很快就在全国各地得到迅速的推广。陈应功因此而被后人尊为“盐神”,世代祭祀。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仙游游洋人林居裔啸聚山林,率众造反。陈应功奉诏领兵征讨,不幸以身殉职,终年38岁。宋理宗十二年(1252年)赐匾“灵显庙”;宝祐五年(1257年)赐封“孚善侯”。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年)、八年(1272年),先后赐封“广利侯”、“嘉泽侯”。宋端宗元年(1276年)封“忠佑侯”。
  《八闽通志》记云:“灵显庙在涵江盐仓之西。神姓陈名应功,涵江之东山人。建炎初,里人陈倅宣抚淮南,每出师讨贼,空中时见陈将军旗,前导所向,贼锋披靡。他如海道风涛之恐,岁时雨炀之咎,事无巨细,随叩辄应。宝祐五年(1257年),锡号孚善侯。咸淳以来,累封广利嘉泽侯。”
  黄石显济庙,据《八闽通志》记云:“显济庙,在黄石之林井。神姓朱名默,黄石人,唐古田令曦之后也。父强,毋张氏。默在孕胎中时有啼声,及弥月,张氏梦神人长丈余进至堂下,惊觉,遂生默。默生而神异不类凡儿,尝喟然语同舍曰:‘丈夫当大立功名,终日讲空言何益哉。’年二十二不疾而卒。宋建炎四年(1130年),高宗渡江,舟至中流,风涛大作,忽见默拥朱氏旗至,风遂息。既济,诏封默为章烈侯。淳熙间(1174—1189年),族人朱德创庙,并建祠堂及家塾于其中。绍定间(1228—1233年),赐今额。
  ”以上这些都是莆田早期海神信仰与崇拜的例证。纵观以上这些海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不但能够为海上渔民、商船保驾护航,而且还能帮助官民剿匪灭寇,护佑一方平安。
  另外,刘克庄《闻祥应庙优戏甚盛二首》还为今天我们研究宋代莆仙戏和地方民俗文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依据。
  刘克庄《闻祥应庙优戏甚盛二首》诗中所谓“优戏”、“牵丝”和“偃师”分淳祐别是宋代莆仙戏表演的三种不同形式。所谓“优戏”是用人表演的戏,即今传统的莆仙戏;“牵丝”为提线木偶戏。刘克庄“邻翁看罢感牵丝”这句诗实际上是点明了莆仙戏与提线木偶戏之间的师承关系。而“偃师”则是傀儡戏,又称掌上木偶戏的发明人。相传偃师是周穆王时一位能工巧匠,是他发明并创造了四肢灵活,能歌善舞的木偶。刘克庄这里是用“偃师”代称木偶戏。“朴散”则是淳朴之风散失,世俗变坏的意思。“可怜朴散非渠罪,薄俗如今几偃师。”显示当时的莆仙戏,尤其是傀儡戏表演已经出现了一些低俗、淫荡等不良的倾向。刘克庄对此十分不满,其诗《观社行,用实之韵》(再和):“哇淫奇响荡众志,澜翻辩吻衿群愚。”(《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之四十三)就是最好的例证。
  二、《西山真文忠公行状》——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
  《西山真文忠公行状》是刘克庄于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五月,为他的老师南宋理学大儒真德秀撰写的旌表其世系、生卒年月、籍贯和生平事迹的纪念文章。
  真德秀,字景元,后更为希元,号西山先生。建州浦城(今福建南平市浦城县)人。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初调南剑州判官,秘书省正字,御试编排官,兼玉牒检讨官,校书郎,沂王府教授,兼学士院权直,秘书郎,礼部侍郎、中书舍人等,累官至仅次于宰相的参知政事。真德秀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大儒。他在宣扬和推动朱熹的理学成为南宋的国学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南宋政坛享有很高的声誉。真德秀曾经做过济王竑的老师,他对史弥远擅自矫诏废立并迫害济王竑致死非常不满。真德秀认为济王竑的爵位被废,理宗由宗室嗣王直接入继大统,有违纲常,多次上书理宗皇帝指出:纲常伦理是维持国家稳定,安定民心的柱石。请求理宗皇帝仿效太宗皇帝处置秦王赵廷美的做法赦免济王竑,追复爵位,并选宗子以继嗣王位。
  史弥远虽然对真德秀恨之入骨,但碍于真德秀的声望,企图以利禄、爵位诱怵他,使他能够依附自己,为自己所用。但真德秀不为所动。
  恼羞成怒的史弥远见真德秀不肯依附他,遂指使他的党羽朱端常、梁成大、李知孝等上疏弹劾真德秀“舛论纲常,简节上语,曲为济王地”,“大奸似愚”。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十一月,真德秀被罢官。
  刘克庄仰慕真德秀不畏强权,宁罢也不为高官厚禄所动,的高尚品德。
  真德秀被罢里居,时知建阳县的刘克庄遂以师事之,“讲学问政,一变至道,自此学问益新矣”。(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真德秀历史上曾两次出知泉州,为促进和发展“海丝之路”经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泉州是宋代对外通商的重要港口之一,享有“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誉。每年都有大量的外国商船来这里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中国内地许多商品如丝绸、茶叶、瓷器等也大都经由泉州运往东南亚国家乃至更远的非洲、欧洲等地销售。泉州宋代就已经设有市舶司,专门负责管理对外海上贸易活动。然而在真德秀未到任前,由于当地官府的苛捐杂税、横征暴敛,以及一些官员趁机敲诈勒索,中饱私囊,强行以超低价购买进口商品。让一些外国商人望而却步,来这里进行商业贸易的外国商船越来越少,有时甚至连一艘船也没有。
  真德秀一到泉州就采取了减免税收,严禁官员以超低价购买进口商品等一系列整治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当年来这里进行商业贸易的外国商船就十有八艘,而且一年更比一年多。海关的税收收入很快就恢复到了南宋历史上最好的水平。刘克庄对此给予充分的肯定,他在《西山真文忠公行状》中记云:“除右文殿修撰知泉州。郡以番舶为命,然商人畏重征,苦官吏和买,至者绝少。公镌税额,戒官吏毋得买一物,虽诸台委倅属市物,必申州始得奉行。是年舶至者十有八,明年二十有四,又明年三十有六,征税之入遂及绍熙旧额。”(《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之一百六十八)另外,当时泉州、晋江一带海面上的盗匪非常猖獗,严重影响海上商船的航运安全。为了保护海上航行安全,真德秀组织力量予以剿灭。真德秀认为他之所以能够取得的这些功绩莫不是仰赖妈祖庇护的结果。
  真德秀再守泉州《圣妃宫祝文》云:“某猥以非材,再守兹土,实惟神庇是依。今者凶狡之徒,方舟南下,所至剽敛,重为民族之害,某既调兵以逐捕矣。于惟圣灵丕赫振耀,凡航海之人,仰恃以司命,是用只遣官僚敬忱祷:昔者戊寅之役,盖尝赖神以有济。今舟师追贼,行且相及,正仰资圣力之时,惟神絷之维之,使不得遁,王师大捷,一网弗遗,鲸波宴清,如行枕席之上,皆神之大惠也。某之报谢,其致弗虔!谨告。”(《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五十)《圣妃宫祝文》:“天下之至险者莫如海道,而至不仁者莫如盗贼。以至不仁之徒,而凭至险之地,其为生灵之害可胜计哉?某再忝郡守,方将与民相安于无事,而自春徂夏,寇至再焉。前者自北而南,仅能小挫其锋;今厦自南而北,倘不大惩艾之,则方来之患未有穷尽已。是用纠合熊虎之旅,俾往殄鲸鲵之群。惟圣妃神灵烜赫,凡航海之人,赖以为司命,是用有谒焉:导王师以必胜之机,而挤狂寇于必败之涂,如前日之所祷者,非圣妃其谁望!敢俯伏以请,谨告。”(《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五十)三、《白湖庙二十韵》——最早讴歌妈祖信仰起源与发展的史诗
  理宗嘉熙元年(1239年),时年53岁的刘克庄被起用为江西提举改广东常平提举。初到广东的刘克庄,见到地处南海边隅的广东竟然也建有妈祖庙,而且当地老百姓崇拜妈祖的虔诚程度并不亚于他的家乡莆田,感到非常的惊讶。这不能不让来自妈祖故乡的他倍感自己肩负使命和压力的重大。
  刘克庄到任谒《圣妃庙祝文》云(《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之一百三十五):
  某持节至广,广人事妃己无异于莆,盖妃之威灵远矣。某妃邑子也,属时多虞,惕然恐惧。妃其显扶默相,使某上不辱君命,下不贻亲忧,它日有以见鲁卫之士,妃之赐也。敢告。
  《到任谒诸庙祝文》云:
  某竊惟幽明各有其职。去贪戢暴,使赋役均,刑政平,部使者之职也。捍菑除患,使风雨调,鱼稻熟,非神之职乎!敬奉香币以告。
  《除漕谒学祝文》云:
  戍久而士不饱,糴多而民艰食,今上下之通患也。上既妙选常平使者专任糴事,复使某就补漕臣之乏,深忧责重。上何以裕国,下何以宽民哉!昔者闻诸夫子曰:“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某力之所及,不能不勉。
  《圣妃庙祝文》云:
  某由庾及漕,见谓骤迁,岂上加惠于远臣歟,抑神之实私于邑子歟?今方军无宿储,民苦贵糴,脱有败缺,将为神羞。神既其始,必成其终。
  视事之初,敬奉辨香以谒。
  刘克庄在异域他乡亲身感受到了妈祖大爱无疆的精神,使他对妈祖信仰和崇拜有了新的认识。于是他回到莆田后特地去拜谒了位于莆田城外白湖的妈祖庙,并创作了一首气势恢宏的《白湖庙二十韵》组诗,详细地记述了妈祖信仰从起源与发展的全过程。刘克庄《白湖庙二十韵》诗云(《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之四十八):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巨浸虽稽天,旗蓋俨中流。
  驾风樯浪舶,翻筋斗韆鞦。既而大神通,血食羊万头。
  封爵遂綦贵,青圭蔽珠旒。轮奂擬宫省,盥荐皆公侯。
  始盛自全闽,俄遍于齐州。静如海不波,幽与神为谋。
  营卒尝密祷,山越立献囚。岂必如麻姑,撒米人间游。
  亦窃笑阿环,种桃儿童偷。独于民锡福,能使岁有秋。
  每至割获时,稚耄争劝酬。坎坎击社鼓,鸣鸣缠蛮讴。
  常恨孔子没,幽风不见收。君谟与渔仲,亦未尝旁搜。
  束晳何人哉,愚欲补前脩。缅怀荔台叟,纪述惜未周。
  它山岂无石,可以砻且锼。吾老毛颖秃,安能斡万牛。
  妈祖姓林,名默,原为宋初莆田湄洲岛上一个普通的民女,生而灵异,能巫,常为当地渔民出海打鱼求签问卜,指点迷津,保平安。殁后,被当地渔民尊为海上保护神,立庙祀之。宋以后随着我国航海业的不断发展和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需要,以及宋、元、明、清历代皇帝不断的加封晋爵,其封号由夫人、娘娘、妃、天妃,直至天后、天上圣母。妈祖信仰也就由湄洲岛逐渐地向莆田内地、福建沿海地区乃至全国、全世界传播开来,形成了一种非佛非道,独特的民间宗教信仰和海洋宗教文化。
  刘克庄《白湖庙二十韵》组诗十分详细而精炼地记述了妈祖信仰的起源与发展的全过程,堪称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组歌颂妈祖信仰起源与发展的史诗。刘克庄《白湖庙二十韵》组诗弥补了前人,包括蔡襄和郑樵“纪述惜未周”的缺陷,是我们今天研究妈祖信仰的起源与发展以及“海丝文化”十分珍贵的文献资料。
  四、《李伯时画十国图跋》——“一带一路”重要的文献资料和佐证
  李伯时,即宋代著名的水墨画家李公麟。李公麟,字伯时,号龙眠山人。
  安徽舒州人。北宋元祐年间进士,授南康长埴尉和泗洲录事参军。历任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朝奉郎、御史大夫等职。李伯时博学好古,擅画山水、佛像,尤其是其白描绘画技术堪称当世第一,被历代画家奉为典则。晚年归佛受戒,隐居于龙眠山庄。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归化,享年八十六岁。
  《李伯时画十国图跋》是刘克庄为他闽中挚友林希逸收藏的《李伯时画十国图》真迹所题写的跋。刘克庄《李伯时画十国图跋》云(《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之一〇二):
  十国者,日本即倭国。于阗在葱岭北。三童国人眼皆有三睛,童瞳通用,此误题为三瞳。日南,古越裳氏,唐为驩州。天竺即汉身毒国。拂菻一名大秦,一名犁鞬。女国有二,一在扶桑东,一在葱岭南。坚昆在康居西北。波斯在达曷水之西。又一国失其名,皆去汉唐旧都万余里。然日本、日南、波斯至今犹与中国相闻,则所图亦非虚幻恍惚、意貌为之者。.......又一国不知名者,为鸷兽将犯穹庐,或张弓抽矢,或徒手欲搏之状。华人尊君亲上者,无以加也。画外国人物非一家,精妙鲜有及此。
  李伯时绘画作品能够遗留下来的非常稀少,可谓凤毛麟角,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流落海外。林希逸所收藏的《李伯时画十国图》也早已不见了踪迹。所幸的是,通过刘克庄为其画所题写的跋,图中我国古代“一带一路”沿线十几个国家(其中有部分为我国古代西域或东南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的人物形象得以用文字的形式被保留了下来,使我们得以从中窥见宋代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和地区交流的盛况。刘克庄《李伯时画十国图跋》是佐证中国古代“一带一路”十分难得的珍贵的文字资料。
  刘克庄《李伯时画十国图跋》中所描述的十个国家分别为:日本、于阗、三童、日南、天竺、拂菻、女国、坚昆、波斯、又一国失其国名。
  日本(略)。
  于阗,位于今天新疆和田西南塔里木盆地南部,东通且末(今新疆且末县)、鄯善(今新疆鄯善县),西通莎车(今新疆莎车县)、疏勒(今新疆疏勒县)。公元前二世纪(西汉时),尉迟氏在此建立于阗国。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八月,唐灭高昌国(在今新疆境内),九月置安西都护府于西州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交河故城遗址),管理西域地区军政事务,于阗遂归入中国版图。
  三童国,据唐朝《通典》记载:“三童国,在轩渠国(传说在中国西北的昆仑山附近)西南千里,与大秦(中国古代对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的称呼)邻接。”日南,相传为古越裳氏地。班固《汉书》记载:“日南郡,故秦象郡。汉武帝元鼎鼎六年(前111年)平定南越后正式设郡,治所在西卷县(在今越南境内)。新朝时改为“日南亭”,东汉时恢复“日南郡”的名称。公元192年(一说137年),日南郡南部的象林县发生叛乱,象林功曹之子、占族人区连聚集数千人起义,杀死汉朝的县令,独立为林邑国(占婆国)。三国东吴建衡元年(269年),林邑王范熊攻陷西卷县城,改称为区粟城,日南郡治遂迁往朱吾县。后来吴国发兵讨伐林邑,恢复了西卷县。吴天纪二年(278年),吴国废除日南郡,把其并入九德郡。四年后西晋恢复了日南郡的设置,郡治在象林县(今越南顺化)”。唐朝时改称驩州。
  日南郡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唐杜佑曾在他所著的《通典》中说:“元鼎中,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百越,置日南郡,其徼外诸国自武帝以来皆献见。后汉桓帝时大秦、天竺皆由此道遣使贡献。”根据史料记载,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古罗马帝国)派遣使团来华就是在日南郡登陆前往洛阳的。
  天竺,中国古代对印度和其他印度次大陆国家的统称。在中国历史上,对天竺的最早记载是《史记·大宛传》。《史记·大宛传》称印度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汉书》:“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拂菻,一称大秦或犁鞬,中国古代对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的称呼。在唐代,长安与拂菻之间,就已经有着十分频繁的使节和商旅往来。我国唐代旅行家杜环曾到过东罗马帝国。据他记载:“拂菻国在苫国(今叙利亚)西,隔山数千里,亦曰大秦。其人颜色红白,男子悉着素衣,妇人皆服珠锦。”杜环,唐代旅行家,又称杜还,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天宝十年(751年),
  杜环随高仙芝在怛逻斯城(又名呾逻私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境内)与大食(古阿拉伯帝国)军作战被俘,受到优待。其后他游历西亚、北非等地,是中国第一个到过非洲并有著作的中国人。
  宝应初年(762年),杜环随前往中国贸易的商船经由“海上丝绸之路”在广州登陆回到了中国。杜环回国后写了《经行记》一书,详细记录了亚非“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国家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习惯、伊斯兰教义以及中国人在“一带一路”沿线一些阿拉伯国家传播农业生产技术的情况等。
  女国,按照刘克庄《李伯时画十国图跋》的说法有两个,一在扶桑东,一在葱岭南。
  扶桑,即今日本。《梁书·东夷传》云:“扶桑东千余里有女国,容貌端正,色甚洁白,身体有毛,发长委地。至二三月竞入水则妊娠,六七月产子。女人胸前无乳,项后生毛,根白,毛中有汁,以乳子,一百日能行,三四年则成人矣。”《古今图书集成·边裔典》卷四一引《梁四公记》云:“方域西北,无虑万里,有女国,以蛇为夫。男则为蛇,不噬人而穴处;女为臣妾官长而居宫室。俗无书契而信咒咀,直者无他,曲者立死,神道设教,人莫敢犯。”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相传公元6世纪中期,在中国西南、西北和中亚细亚交界地区存在一个女权国家。《隋书》卷八十三列传四十八:“女国,在葱岭之南,其国代以女为王。王姓苏毗,字末羯,在位二十年。女王之夫,号曰金聚,不知政事。国内丈夫唯以征伐为务。山上为城,方五六里,人有万家。王居九层之楼,侍女数百人,五日一听朝。复有小女王,共知国政。
  其俗贵妇人,轻丈夫,而性不妒忌。男女皆以彩色涂面,一日之中,或数度变改之。人皆被发,以皮为鞋,课税无常。气候多寒,以射猎为业。出俞石、朱砂、麝香、牦牛、骏马、蜀马。尤多盐,恒将盐向天竺兴贩,其利数倍。亦数与天竺及党项战争。其女王死,国中则厚敛金钱,求死者族中之贤女二人,一为女王,次为小王。贵人死,剥取皮,以金屑和骨肉置于瓶内而埋之。经一年,又以其皮内于铁器埋之。俗事阿修罗神。又有树神,岁初以人祭,或用猕猴。祭毕,入山祝之,有一鸟如雌雉,来集掌上,破其腹而视之,有粟则年丰,沙石则有灾,谓之鸟卜。开皇六年(586年),遣使朝贡,其后遂绝。”坚昆,中国西域古国名称。《史记》作鬲昆,通称之为坚昆。汉代,该民族在今西西伯利亚平原叶尼塞河上游,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和狩猎。隋唐时坚昆受突厥统治。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坚昆首领亲赴唐朝要求归属。唐朝以其地设坚昆都督府,封其首领为左屯大将军、坚昆都督,隶属燕然都护府。
  波斯,即今伊朗。波斯极盛时疆域东起印度河以及帕米尔高原,西临巴尔干半岛与地中海,南抵亚丁湾和红海,北达高加索山脉和咸海。波斯帝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国家。
  另一失国名者,刘克庄跋中虽然不知其国家名称为何,但对其国家民族形貌却有十分详细的描述。刘克庄《李伯时画十国图跋》记云:“又一国不知名者,为鸷兽将犯穹庐,或张弓抽矢,或徒手欲搏之状。华人尊君亲上者,无以加也。”以上这些国家都是中国古代“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国家之一。刘克庄《李伯时画十国图跋》以文字形式佐证了中国古代几百年来就一直通过“一带一路”与东欧、中近东、东南亚等国家保持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和往来,以致当时的长安城内呈现出了一派商贾云集,万国使节纷纷来仪,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实属难得。
  参考文献1.(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
  2.金文亨、陈金海:《妈祖文化源流探析》,厦门:鹭江出版社,2014年。

知识出处

刘克庄文化研究

《刘克庄文化研究》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门社

本书从刘克庄生平、业绩、思想、刘克庄诗词文、刘克庄与地域文化、刘克庄研究、当代作家眼中的刘克庄等方面介绍刘克庄人生道路和艺术创作道路,以此介绍刘克庄爱国爱乡的精神、关心百姓的民本思想、勤奋坚韧的创作态度、以诚待人广交朋友的品格。

阅读

相关人物

詹淑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莆田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