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庄与江湖诗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刘克庄文化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805
颗粒名称: 刘克庄与江湖诗派
分类号: K825.6
页数: 14
页码: 163-176
摘要: 本文描述了刘克庄与江湖诗派的,虽然几起几落,但却几度辉煌。在文学家族传统薰陶下,与陆游一样,成为宋代文学史上多产、高产作家,其诗名、文名传扬南宋文学界,并且开宗立派,被拥戴为宋代三百多年两大诗派之一—— “江湖诗派”领袖。
关键词: 福建 莆田 人物研究

内容

刘克庄在南宋政坛,特别文坛上是有着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他在仕途上,虽然几起几落,但却几度辉煌。在文学家族传统薰陶下,与陆游一样,成为宋代文学史上多产、高产作家,其诗名、文名传扬南宋文学界,并且开宗立派,被拥戴为宋代三百多年两大诗派之一——
  “江湖诗派”领袖。江湖诗派绵延九百年,一个研究刘克庄与“江湖诗派”热潮正在悄然掀起。
  刘克庄是从宋代兴化军莆田县走出去的,在南宋政坛,特别文坛上是有着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以刘克庄为领袖的“江湖诗派”,是笼罩在南宋中、后期中国文坛的主要诗歌流派。它与以黄庭坚为领袖的北宋“江西诗派”并驾齐驱,享誉宋朝中国的文坛,也享誉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一
  刘克庄人生经历,既有辉煌,也几经挫折,退入低谷。他在最高学府——太学读书,却屡试屡落第;他虽非科甲出身,却仕宦显达,官至尚书;他为官一方,颇有政绩,却屡屡被罢官,赋闲在家;他为诗为文多产高产,诗名文名大振,被拥为诗界领袖,却因福得祸,牵及诗案,受了文字狱之灾;为人正直,为政清廉,政绩显扬,却大起大落。刘克庄虽历经磨难,却受人敬仰,追随左右,拥为文坛、诗界领袖。他虽然几起几落,文学成就却在同时代最为突出。他为诗为文,多产、高产,著作丰厚。其《后村先生大全集》,作品文学、史学价值与文献价值兼具。他所统领的160多位诗人组成的江湖诗一派,在全国活动长达半个世纪以上。他因之成为两宋300多年两大诗歌流派之一的领袖。这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少见的。观其一生,从政、从文的道路也是不平坦的,充满荆辣、艰辛。
  明周瑛、黄仲昭《兴化府志》说:刘克庄“少有异质,日诵万言,为文立就”。刘克庄父亲刘弥正在外为官,他从小随父在外,也曾在京城生活。在国子监学习时,他拜了名师,刻苦攻读,但屡次参加科举考试,都落了第。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刘克庄23岁时以“郊恩”补将士郎,开始了仕宦生涯。第二年,他调任江西靖安县主簿,后任福州右司理参军。他31岁时,到抗金前线江苏真州军中任录事参军,又到江淮制置使李珏军中任幕僚。他在军中提了许多具有灼见的建议。嘉定十二年(1219年),他监南岳祠,回乡里居住。其间,他曾赴广西桂林,访亲拜友,诗词唱和。嘉定十七年(1224年),他38岁时到京城临安任宣教郎,结识陈起、杜杲等。
  理宗宝庆元年,刘克庄39岁时任建阳知县。他当建阳知县三年,政绩显著,受到百姓拥戴。他重视教育,崇敬朱熹,当县令头一年,于朱熹死后不久,就主持兴建朱熹祠,纪念朱熹。理宗淳祐四年(1244年),下诏把朱熹祠改为“考亭书院”,并送御书“考亭书院”匾额。“考亭书院”成为南宋著名的书院之一。他任建阳知县时,还曾多方“筹款购粮,充实义仓”,以备荒年时平抑粮价和赈灾救民。
  他在建阳县任知县时,写了《落梅》《黄巢战场》二诗。其一:“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君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其二有二句:“未必朱三能跋扈,都缘郑五欠经纶。
  这二首诗,收入陈起编刻的《江湖集》中,被言官诬陷为“讪谤当国”,卷入“江湖诗案”中,陈起等人遭残酷廹害。由于副宰相郑清之,“力解当权”,刘克庄才以免职回乡了事。
  他在建阳县任县令时,与当士民结下深厚的友谊。后来,他离任后二十多年,多次途经建阳,都受到了热情接待。
  刘克庄因“落梅诗案”家居多年。绍定二年(1229年),他到潮州府,任通判。又遭“谤讪”回乡,主管仙都观。端平元年(1234年),他担任吉州府通判,即转任都堂审察,被誉为“端平八士”之一。同年,又回福建安抚使司,任将作监簿,兼帅司参议官。不久,回京任宗正簿,与修《玉牒初草》二卷。端平二年(1235年),任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他曾向理宗建言,“皆人所不敢言,克庄独言之”。嘉熙元年(1237年),知袁州,政绩突出。不久罢归,主管云台观。端平三年(1236年),任江西和广东提举。端平四年(1237年),他54岁时升任广东转运使。同年,理宗召见,回莆,主管崇禧观。淳祐三年(1243年),为侍右郎官。不久,又主管崇禧观,家居。淳祐四年,出任江东提刑,救穷劾贪,断狱洗冤,人称良吏。淳祐五年,补信州,“以吏才服人”。
  淳祐六年(1246年),理宗皇帝召见,赞扬他“文名久著,史学尤精”,特赐同进士出身。又命他为崇政殿说书兼史馆同修撰。他“入对三劄”,指斥权相史弥远误国,要求朝廷恤贫民处流民。不久,任中书舍人,上书“论秦桧误国之鉴”,弹劾权相史弥远“无父之罪”,“无君之罪”,被罢官回乡。淳祐七年知漳州。翌年母亲去世,丁忧在家。淳祐十一年(1251年),入京,为秘书监,与修《四朝国史》《地理志》。淳祐十二年,知建宁府,兼福建转运副使。宝祐元年(1253年),提举明道官,家居。家居期间,他与贾似道往来甚多,关系密切。景定元年(1260年)十一月,回京,任兵部侍郎兼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后又兼史馆同修撰,还兼侍讲。景定二年,75岁的刘克庄担任工部尚书兼两制。景定三年,他再三要求退休,后理宗虽“许之”,但仍命他以宝章阁学士出知建宁府。景宝五年致仕。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79岁时,他以焕章阁学士退休。咸淳五年(1269年),他在家乡病逝,葬于延寿溪畔马坑山上,享年83岁。他逝世后十年,南宋灭亡。
  政绩显著,是刘克庄一生的第一大辉煌,最大闪光点。他多次为地方官,主政一方,勤政廉政,造福一方,颇有政绩。
  他又多次调入临安,担任京官。他在朝为官,尽职尽责,勤于政务,清正廉明,刚正不阿,极言直谏,人称“四度立朝,侃侃论谏”,因此屡屡遭到打击,屡被罢官。他被罢官后,赋闲在家,先后家居36年。他热爱家乡,在家期间,写了许多诗文,高歌家乡的人和事。他对宋代兴化百戏和杂剧的介绍和宣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刘克庄一生历经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五代皇帝,几乎贯穿于南宋整个中后期。他年轻时,像辛弃疾、陆游一样,关注现实,热爱祖国。后来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暮年未敢忘忧国”“暮年未敢忘忧喜”。他为国家安危,忧虑到了最后一刻。
  他逝世后,好友林希逸为他撰写了《后村先生刘公行状》,另一好友洪天锡撰写了《后村先生墓志铭》。它们记载了他的生平和主要事迹,虽然《宋史》不为他立传,但历史最终还是记住了他。
  刘克庄一生第二个辉煌,或者说第二个闪光点,是他文学和史学上的贡献。他一生足迹遍及南宋统治区域,在地方和京城都当过官,也长期赋闲在家乡,接触社会各界人物,社会经历和生活体验十分丰富,这为其创作提供了丰厚的题材。他忠君爱国,长期怀念北方故土。其《北来人》写道:“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另外两诗《苦寒行》《军中乐》也流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感,这是“江湖诗派”诗人所写爱国与田园的诗中思想倾向最为集中的代表。他和辛弃疾、陆游一样,是多产作家、高产作家。无论官场上,或赋闲在家,他都广交文友,诗词唱酬,笔耕不辍。他钟爱梅花,仅梅花,就写了123首,还因写梅花而丢了官帽。他的《后村先生大全集》共196卷,其中诗190卷,词5卷,赋1卷,其余大多数为文,最后三卷是他人撰写的《后村先生行状》。还有诗论《后村诗话》和史学著作传世。他的诗词、文章、诗论,都极具文学价值。
  值得指出的是,他对诗歌的热情和喜爱一直高涨,创作激情长年不减。据统计,宋代有诗留存下来的作者8900人,传存下来的诗20多万首。其中他一人一生创作诗歌5000多首,词约200首。自南北朝南朝肖绎写《咏梅诗》起,《咏梅(花)诗》成为独立的诗歌品种。据统计,唐至两宋,咏梅花的诗有千首以上,其中南宋彭克写了300首,刘克庄则写了123首,另有咏梅词8首。他热爱梅花的色、香、姿、韵,因此以梅花比喻人的道德品行,比喻人格、气节。刘克庄的诗,在当时即受到普遍的好评,后世的评价也很高。清代张谦宜说:“刘后村诗,乃南渡之翘楚,读之忘倦。”叶矫然也评论:“南宋人诗,放翁、诚斋、后村三家相当。”
  刘克庄一生第三个贡献,或者说第三个闪光点,是在他的旗帜下,南宋时全国各地160多位诗人形成一个在宋代很有影响的文学团体——江湖诗派。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他们创作一批留传至今的诗歌,并结集为《江湖诗集》,成为南宋时期最重要的文学遗产之一。刘克庄每到一地,在公干之余,以诗词会友,广交文友。他诗、词都写得好,为文人所景仰。他为人低调,不摆架子。他对上至宰相等高官,下至清贫的布衣,都能友好相处,因而文学影响和地位不断提高,直至成为南宋中后期文坛盟主。他与杨亿、柳永一起,成为两宋时期从福建走出去的三位最重要的文学家。
  刘克庄一生的辉煌,应该说与其家族家风的儒学传承和师友的引导密切相关。从南宋初起,刘克庄祖父刘夙与其叔祖刘朔俩人,就读于红泉书院,师从名师林光朝,又双双考中进士,走上仕途。他们是率先从兴化军城走出去的家族杰出人物,后来又都成为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
  在兴化地域传统文化熏陶下,和家学渊源传承,兴化军城刘氏家族,逐渐演化成为科甲世家、兴化望族、文学家族。此后,其家族四代先后产生8位进士、高级官员,并且亦官亦文,并产生十多位诗人和理学家。他们共同点,除了政绩显著外,在文学和理学上都取得重要成就,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刘克庄祖父刘夙(1124—1171),字宾之,莆田县人。与其弟刘朔俩人皆“师事艾轩而得其传”,时称兴化“二刘”。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刘夙入京应试,考中进士,历官吉州司户参军、建州和温州府学教授、礼部贡院考官、秘书省正字、枢密院编修官、湖北帅参等职,并长时间担任衢州、温州等地知府。他为官,尽忠尽职,很有政声,“百姓德之”;为文,在理学、史学研究方面和文学创作上都有建树,是理学家,又是文学家。陆游曾赞扬他,称其为“天下伟人”。他一生勤奋著述,著有《春秋解义》、《注汉书》、《续博古篇》、《史记正误》2卷、《奏议》1卷。
  刘夙之弟、刘克庄叔祖刘朔(1127—1170),字复之,莆田县人。“少喜续《易》”,绍兴三十年(1160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司户参军、福清知县、秘书省正字、福建安抚司参议官。著有《易占》、《图书注》、《唐书注》、《春秋纪年图》、《春秋比事》20卷、《二刘遗集》10卷。刘朔亦官,“民皆德之”;亦文,著述丰赡,为后人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其《春秋比事》20卷,为《四库全书总目》所著录。刘夙和刘朔俩人道德文章并重,逝世后都被供奉于乡贤祠,享誉于后代。
  刘夙堂兄弟刘洵直(1119—1175),也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登进士第,官至通判,成为官宦之家。
  刘家第二代、刘克庄父亲这一代,也出了几位英才。刘夙是位清官,没有给后代留下什么财产。他的长子刘弥正(1157—1213),淳熙八年(1181年)考中进士,官至吏部侍郎,为官清廉,也从事文学创作,留下文集《退斋遗二稿》,合著《谥诰》1卷。刘弥正曾先后娶过两个妻子,养育刘克庄等四个兄弟和三个姐妹。
  刘夙二儿子刘弥邵(11651246),字寿翁,号习静。他“少孤家贫,自幼好学”,不为举子业,专心学问。他在学术和文学上很有成就,著有《易稿》《汉考》《读书日记》《小记》《深衣问辩》《杜诗补注》等。他以学问闻名于世,被学者敬称为“习静先生”。
  刘朔长子、刘克庄堂叔刘起晦,也是进士出身,官至秘书省正字兼王府教授,也是位文化人。另一位堂叔刘起世,庆元二年(1196年)进士,当过广州南海县县尉。
  族父刘洵直之子刘榘,进士及第,累官知县、通判、左司谏、侍御史兼侍读、制置使、工部尚书。他历事四朝,为官明允,体恤百姓,刚正不阿。工诗文,善书法,著有《刘尚书集》30卷。
  刘克庄另一位族父刘棠,绍熙元年(1190年)进士,任过监察御史、秘阁修撰、知州等。著有《高凉志》7卷。还有一位族父名叫刘楶,嘉定七年(1214年)特奏名,任过建安主簿。
  刘家第三代,即到了刘克庄这一代,官位和文学成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首先是刘克庄,理宗皇帝赞扬他“文名久著,史学尤精”,特赐同进士出身。其弟刘克逊(1189—1246),以父荫补官,曾任古田县令,又知邵武军,知潮州,还任过泉州市舶,后任江东提刑、工部郎。他为官清廉,一生清贫,著有《西墅集》《刘克逊词话》。
  刘克刚(1199—1254),刘克庄之弟,以荫补官。曾知沙县,知新州,知循州,知惠州。他“清约多才”,“修弊起废”,卒于惠州。
  刘克永(1207—1262),刘克庄之小弟,字子修,一生为布衣,乃藏书家。
  能诗,著有诗集《刻楮集》《刻楮后集》等。
  堂弟刘希仁(1187-1272),字居厚,刘朔孙,刘起世子,为朱熹门人。嘉定四年(1211年)进士,先后任司农寺丞丞、秘书郎。他为潮州知州时,深得民心。后又任江西提刑等。
  堂弟刘宬,刘夙孙,刘弥邵子,宝庆二年进士,官至知县,著有《易稿》《汉考》等。
  族弟刘南叔,嘉泰二年进士,任过主簿。另族弟刘煫叔,任过知州,为诗人、书法家。族弟刘光叔(1183—1250),特奏名,任过县丞。另一个族弟刘耀叔,绍定五年(1232年)特奏名。
  刘家第四代,即刘克庄儿子这一辈,生不逢时,南宋国运日益衰败,英雄难有用武之地。这一代虽然也产生若干人物,但佼佼者屈指可数。其中,刘克庄长子强甫,补入仕,历官朝奉郎、晋江主簿、福州通判。二儿子明甫,担任过奉议郎、邵武军通判。三儿子山甫,是著名的文化人,刘克庄逝后,他汇聚父亲遗稿,编辑、刊印《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侄儿兴甫(刘克逊儿子),收藏家,任过政和知县。
  刘克庄家族作为科甲世家和文学家族,很有特点:一是延续四代,时间长达百年以上,从南宋第一个皇帝高宗到宋亡,几乎覆盖整个南宋时期。成名最早的是刘夙、刘朔兄弟,文学成就最大的则是刘克庄。
  二是其家族不但进士辈出,四代都为官,而且文学人才辈出,文学成就突出,特别是诗词文,作品多,极具艺术特色,同时还贡献了诗学理论,并兼及理学和史学。
  三是亦官亦文,为人为官,仁、勤、慎、诚、俭、明,其官德传承是成功的。为诗文,敏感的诗心、过人的才华、傲世的气骨、富赡的文字修养、源远流长的环境熏陶所形成的个性气质无不渗透到他们,特别是刘克庄的诗词中。
  因此,也成为传世之作。
  三
  南宋中后期,以黄庭坚为领袖的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已经衰落,代表南宋诗歌创作最高水平的高产诗人陆游和爱国词人辛弃疾以及杨万里、范成大等也已经谢世。“四灵”即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也陆续去世。宋诗逐渐走向衰颓。由此,“江湖诗派”应运而生,跃然崛起。在“江湖诗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刘克庄因官声和诗名,被拥戴为“江湖诗派”主要代表人物和领袖。
  江湖诗派前期是以戴复古以及刘过、姜夔等一批江湖诗人为主的,他们的活动十分活跃。之后,诗人刘克庄,从兴化军莆田县走出去,一路走,一路诗歌唱和,诗友越来越多。特别是,他35岁时,即嘉定十四年(1221年)应聘为广西经略安抚使幕僚,约三年时间,与安抚使和文友唱酬,并将前所作诗结集为《南岳诗稿》刊行。《南岳诗稿》问世,前辈真德秀、陈孔硕、叶适、赵汝谈等大加赞赏。叶适评刘克庄诗:“是当建大将旗鼓者”。刘克庄声名大振。
  宝庆元年(1225年),刘克庄任宣教郎时,认识临安书商兼诗人陈起。陈起关注社会状况,关注文学现状,了解刘克庄诗名颇大,刊刻《江湖集》时,收入他诗作《南岳诗稿》,也收入戴复古等江湖诗人的作品。这样,经过陈起联络、组织,以《江湖集》刊行为标志,江湖诗派初步形成了。刘克庄曾作《赠陈起》诗:“陈侯生长纷华地,却以芸香自沐薰。炼句岂非林处士,鬻书莫是穆参军。雨檐兀坐忘春去,雪案清淡至夜分。何日我闲君闭肆,扁舟同泛北云。”表示了感激之情。
  宝庆元年(1225年),刘克庄到福建建阳任知县。第三年,即宝庆三年(1227年),权相史弥远制造了江湖“诗祸”文字狱,矛头直指刘克庄。史弥远等指责刘克庄“黄巢战场”诗中“不是朱三能跋扈,只缘郑五欠经纶”和“落梅”诗中“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毁谤朝政。史弥远等构陷刘克庄,由于同窗郑清之施救,刘克庄免职回家。而陈起、敖陶孙、周文璞坐罪,都被流放。
  对此,元方回评说:“何等淫辞潘《南岳稿》,不祥妖谶晚唐诗。”刘克庄诗词,流传更广,影响更大。
  绍定三年(1230年),刘克庄被重新启用,被派到广东潮州任通判。后来,他的足迹遍及南宋统治区域,他先后到过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广西、广东、江苏、山东等地,在多处地方为官,又在京城为官。他每到一地,交游甚广,上至朝廷高官,下至江湖布衣诗人,甚至诗僧,以诗词会友,留下数以千计的诗、词、文。当时,刘克庄先后与地方和京城一百六十多位诗人交往。
  他们在一起游览各地名山胜水,吟诗作词,唱和。他还与临安书商兼诗人陈起往来,关系密切。《江湖诗集》刊刻,把他们紧紧联在一起,形成了全国性的诗歌流派。
  当时与刘克庄交往的数以百计的诗人,有着共同的文学主张,且具有大致相同的诗歌风格。他们学习晚唐诗风,主要是学习姚合和贾岛的风格,主张作诗要尽可能用白描手法,“穷而后工”。这批诗人虽然经历与感受不同,诗作也有差异,但是又都是以爱国与田园为吟咏的基本题材。因此,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诗派。期间,他们创作了大量的诗篇,正如刘克庄在《跋毛震龙诗稿》中所说,“诗料满天下,诗人满江湖,人人为诗,人人有集”。
  自宝庆元年(1225年),临安书商、诗人陈起把以上这些江湖诗派诗人创作的部分诗作汇集一起,又先后汇编、刊印为《江湖集》、《续江湖集》和《江湖后集》。从此,江湖诗派正式形成。
  江湖诗派这一诗人群体成员大多数是布衣,只有少数人做了官。可以说,这些为官的人除身为高官、又是高产诗人刘克庄外,都是小官小吏,诗歌创作成就也远不如刘克庄,与当时的朝廷命官相比,算是江湖中人。当时的江湖诗派规模相当大,“几有掩盖江西诗派之势”。最终,它和北宋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一起成为两宋闻名全国的两大诗派。
  江湖诗派以兴化军莆田县人刘克庄为领袖,以刘克庄和戴复古为主要代表人物。这一诗派诗人遍布南宋统治区域,其中闽籍人有刘克庄、敖陶孙、叶绍翁、严粲、林希逸等人。历史上,江湖诗派中留下个人诗集的大约有60多人。
  从现在的史料分析,刘克庄被拥戴为江湖诗派领袖并不是偶然的,它有着主观因素和客观原因。
  首先是刘克庄诗、词、散文成就最大,最为高产。他诗名特别显著,是南宋中后期文坛上大家。他为人刚正不阿,面对权奸史嵩之,敢于极言直谏,揭露他的“无父之罪四,无君之罪五,乞坐下罪名”。刘克庄道德诗文兼优,因而受人们景仰、拥护。
  其次是刘克庄广为交游。刘克庄出身于官宦世家,本人又跻身于官场,可以说有着极其广泛的社会关系。加上他心胸广阔,为人又正派,不肯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并且很低调,乐于助人,热心提携后进,因此诗人们都积极追随他。他曾在福建、江苏、广西、浙江、广东、湖南等地为官,也在京城为官,每到一地,都以诗会友,因此,他的周围汇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诗友,这些散布全国各地的诗人,拥戴刘克庄为领袖。
  第三是刘克庄在江湖诗派中官职最高,官至工部尚书,是为官最高的一人,影响最大,也是最为高寿的文人。刘克庄一生仕途坎坷,曾几起几落,但他意志弥坚,创作热情愈挫愈勇。
  第四是他有比较丰厚的诗歌创作理论。他既有丰富的诗、词、文创作实践,又努力在自己的创作上拓宽境界。他的诗词,自然简淡、浑融,具有大家气度。他还不断总结经验,提出自己的诗歌创作理论。
  江湖诗派主要代表人物除了刘克庄外,另一重要代表人物就是戴复古。刘克庄三十一岁时于嘉定十年在真州录事参军任上认识戴复古,之后,俩人唱和诗词,往来密切。他在《寄刘潜夫》诗中赞誉刘克庄说,“八斗文章用有余,数车声誉满江湖。”刘克庄对这位江湖诗人的为人,为诗,也很欣赏,说他“能诗”,“精丽不减昆体”,“佳句”也多。
  戴复古(1167—1248),字式之,浙江天台黄岩人。他住在南塘石屏山,因此别号石屏。少孤,“负奇尚气,慷慨不羁”,“笃志于诗”。他曾拜陆游为师,又跟随林宪、徐似道俩人,四出游历,南游瓯闽,北窥吴越。他浪迹江湖五十年,以诗为乐。可以说,他一生为布衣,仅于绍定五年(1232年)为邵武军学教授。后来流落镇江,年近80岁。他的儿子戴琦到镇江迎请父亲还回家乡,数年后病逝。戴复古曾作诗赞颂刘克庄:“难兄与难弟,能政更能诗。”可见,他对刘克庄钦佩和俩人关系之密切。
  戴复古写了怀念北宋的诗篇,如《江阴浮远堂》:“诗横冈下瞰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他还写过《织妇叹》、《庚子荐饥》等具有现实内容的诗篇。
  他著有《石屏诗集》10卷、《石屏词》1卷。真德秀评论他的“诗词高处不减孟浩然”。也有人评价说,他“敏才独能,以诗自适,号东臯子。不肯作举子业,终穷而不悔”。《四库全书提要》说他是陆游门人,“以诗鸣江湖间。”近人评论他的诗词“能自辟新境,明风格与辛、陆二家相仿佛”。其著名的词作有《满江红·赤壁怀古》等。他的《谢赵景贤送荔枝》诗曾提到了莆田:“荔子固多种,色香俱不同。新来尝小绿,又胜擘轻红。大嚼思千树,分甘仅一笼。
  尝观蔡公谱,梦想到莆中。”在江湖诗派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书商兼诗人陈起,交游甚广,又编辑、刊刻《江湖集》,对诗人集聚,作品刊刻、宣传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陈起,字宗之,号芸居,人们称“陈道人”。浙江临安人。他是位书贾、刻书家,也是位诗人。陈起在临安睦亲坊,开设书肆,刊刻唐、宋以来诸家诗词。他是位商人,关心文化事业,广交文人,结交江湖诗人,与江湖诗人密切往来。嘉定十三年,刘克庄从广西到临安任职。陈起认识诗名甚大的刘克庄、刘克逊兄弟后,过从甚为密切。陈起还结交其他江湖诗人。“江湖诗人俱与之善”。宝庆元年(1225年),他开始收集、编辑、刊刻《江湖集》出售。此集也收进刘克庄的《南岳稿》、戴复古的《石屏诗集》4卷。“南渡以后诗家姓氏多赖以传”。之后,又刊刻《江湖后集》24卷,《中兴江湖集》3本诗集。他所刊诗集,内有66位作者。宝庆三年(1227年)刘克庄因《南岳稿》中有《黄巢战场》和《落梅》诗而罢官,陈起也因刊《江湖集》坐罪。他由于“诗祸”,入狱。尽管如此,他对刘克庄仍然很崇拜,仍坚持往来。刘克庄病了,还写诗问候。
  绍定六年(1233年),陈起又收录刘克庄部分诗,又收集其他江湖诗人部分作品,继续组织一批刻工,先后刻印成集,并命名诗集为《江湖后集》。陈起是南宋诗坛上一位颇有特殊的人物,也著有《芸居乙稿》。陈起刊行《江湖前、中、续集》刊行,对宣传推介江湖诗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清《四库全书总目》录有陈起编的《江湖小集》95卷,《江湖后集》24卷。
  江湖诗派是一个人数众多的诗人群体,除刘克庄、戴复古和陈起外,同一时代诗派的其他主要成员中还有姜夔、周文璞、岳珂、刘过等人。
  姜夔(约1155—1221)是出生于江西、文学成就较大的江湖诗人,字尧章,“早岁孤贫,奔走川陆”。他所居住的地方与白石洞为邻,因而自号“白石道人”。姜夔很早就开始游士生涯,并结识刘克庄。他工诗词,善书法,又精通音律,22岁时漫游江淮间,作《扬州慢》词。庆元三年,上书论雅乐,进《大乐议》1卷、《琴瑟考古图》1卷。有关官员不向上报告。不久,他又进《圣宋饶歌大吹》12章。皇帝因之曾指令吏部对他考核,“诏试吏部,不中。”于是他抛弃了仕进的念头,自此一生为布衣,过着清贫的生活。他曾与当时著名的诗词大家范成大、杨万里、陆游交往甚密。他关心民族危亡,关注人民的悲惨生活,因而与刘克庄政治倾向相近。他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很高,著有《白石道人诗集》1卷以及诗论《诗说》等。
  周文璞,字晋仙,号方泉,又号山楹,山东阳谷人,江湖诗人。他与刘克庄相识于临安,文友。“长安酒楼上,犹记昔相寻”。俩人诗文往来,过从甚密。他一生著有《方泉先生诗集》3卷。陈起刻印《江湖诗集》时也收入他的诗。他也因“江湖诗祸”坐罪。他的儿子周弼也是位江湖诗人,有诗声,名震江湖。
  岳珂是民族英雄岳飞的儿子,字肃之,号亦斋,又号东几,晚号倦翁,河南汤阴人。岳飞和长子岳云以及张宪被害后,他与家人被流放到岭南。岳飞平反后,岳珂的处境发生变化,举进士不第,出守嘉兴,官至权户部尚书,宝文阁直学士,封邺侯。但是,岳珂作为江湖诗人,身份始终不变。陈起刻印《江湖诗集》收进他的诗。他著有《棠湖诗稿》1卷传世,还著有《玉楮集》一书。
  刘过,字改之,与陆游相互往来,能诗词。他流落江湖,酒酣耳热,出语豪纵,自谓晋宋间人物。他推崇辛弃疾,所写的《沁园春》词,名重一时。后人刘熙载评说,刘改之词,狂逸之中自饶俊致。他虽是下层知识分子,但他一生不忘恢复中原大业,敢于抨击统治集团的投降政策,希望自己能够投笔从戎,投身爱国行列。他的诗享有盛名,在江湖诗派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此外,江湖诗派代表人物还有:周弼,山东汶阳人,著有《汶阳诗隽》4卷、《浩然斋雅谈》、《癸辛杂识》、《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等书。
  王同祖,浙江金华人,任过幕僚、奉议郎、建康府通判,著有《学诗初稿》1卷。
  朱南杰,江苏丹徒人,进士出身,历官海盐监税官、市舶官、溧水县令、清流知县,著有《学吟》1卷。
  刘翰,湖南长沙人,久居临安,著有《小山集》1卷。
  上文提到,江湖诗派中的闽籍诗人除刘克庄外,还有林希逸、敖陶孙、陈鉴之、叶绍翁、严粲、朱继芳、陈梦庚等。其中,林希逸文学成就也很高。
  林希逸(1193一?),字肃翁,号竹溪,又号鬳斋,福建福清人。他曾在莆田县红泉书院读书,是陈藻的门生。端平二年(1235年)考中进士。历官翰林权直兼崇政殿说书、直秘阁、知兴化军、司农少卿、中书舍人。他德才兼备,善书画,工诗,著述丰厚,有《易讲》、《春秋传》、《考工记解》、《竹溪前集》60卷、《竹溪续集》30卷及《竹溪诗》1卷等传世。他还为林光朝、林亦之、陈藻三先生编辑刊印文集,传于后世。
  四《辞海》说:“在一定历史时期里,文学见解和艺术风格近似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的结合,叫做文学流派。”在南宋,江湖诗派不仅有领袖人物,有共同的诗学创作主张,而且成员众多,前后有160多人,活动地域广大,几乎遍及南宋全境,活动时间持续近百年。他们的文学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很特别,因此很有生命力,对后代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自南宋以来,对刘克庄和江湖诗派评价,褒贬不一。宝庆元年(1227年),《江湖集》刊刻发行。宝庆三年(1227年),江湖诗派列为“江湖诗案”,或称“江湖诗祸”,遭到朝廷严重的打击,成为严重的文字狱。诗案祸及刘克庄、陈起、曾极、周文璞、敖陶孙、赵师秀。六人锒铛入狱。《宋史》不为刘克庄立传。宋元之际的方回,至清代官修的《四库提要》,都对江湖诗人持尖刻的批评、讥讽的态度,甚至辱骂他们,说什么”江湖诸人纤琐粗犷之习”“江湖末流寒酸纤琐”“江湖一派以纤佻为雅秀”“油腔腐语,编凑成集”等等。
  直到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大陆和台湾学者才掀起一个研究江湖诗派、重评刘克庄的小热潮。1987年,莆田县文化馆和林洪国组织、召开纪念刘克庄诞辰八百周年座谈会。1992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李国庭《刘克庄简谱》。1993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程章灿的《刘克庄年谱》,年谱包括时事、事迹、编年诗、编年词、编年文、附考六个部分,内容丰富,资料翔实。
  1995年,中华书局出版张宏生的专著《江湖诗派研究》。张宏生长期研究后,做了客观公正的评价。他认为:“南宋中后期出现的江湖诗派,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而且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一百多名诗人“组成一个流派,而前后活动期又在半个世纪以上,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即使算不上绝无仅有,也是极为少见的”。在宋代众多诗歌流派中,“江湖诗派是一个比较独特的流派”,并“成为笼罩南宋中后期诗坛的主要力量”“对国事的忧虑和对农民的悲悯,是他们诗中的重要的政治内涵。”在诗歌艺术上,“他们的诗,追求纤巧之美,重视真率之情。或文风近俗,或句意求清,有着比较丰富的审美内涵。”1995年,巴蜀书社发表向以鲜的专论“超越江湖的诗人一后村研究”。2001年,中国书店出版欧阳代发、王兆鹏《刘克庄词新释辑评》。
  2004年,巴蜀书社出版刘崇德专著《刘克庄与中国诗学》。2007年,黄山书社出版王锡九《刘克庄诗学研究》。同年,中华书局出版王宇专著《刘克庄与南宋学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景红录专著《刘克庄诗歌研究》。翌年,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王述尧《刘克庄与南宋后期文学研究》。2013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侯体健专著《刘克庄的文学世界》。2017年,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詹淑海《刘克庄评传》。此外,还有其他研究成果。当前,刘克庄与江湖诗派正在引起文学界和学界关注。一个研究刘克庄与江湖诗派的热潮正在莆田市和全国悄然兴起。
  宋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高峰时期,也是福建文学发展的顶峰时代。以福建为例,宋代福建产生了一批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全国影响的文学家,如杨亿、柳永、蔡襄、张元干、朱熹、刘克庄等。而其中刘克庄和杨亿、柳永三人文学成就最大,对后来影响也最大。
  刘克庄之所以会异军突起,从兴化走向全国,成为全国一流的文学家,这是与宋代兴化教育发达、学术氛围浓厚、文学创作繁荣,以及刘家几代家学渊源,还有刘克庄个人努力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1.(明)周瑛、黄仲昭纂:弘治《兴化府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
  2.程章灿:《刘克庄年谱》,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
  3.张宏生:《江湖诗派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
  4.金文亨、金立敏:《人物春秋》,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

附注

参考文献 1.(明)周瑛、黄仲昭纂:弘治《兴化府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 2.程章灿:《刘克庄年谱》,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 3.张宏生:《江湖诗派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 4.金文亨、金立敏:《人物春秋》,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

知识出处

刘克庄文化研究

《刘克庄文化研究》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门社

本书从刘克庄生平、业绩、思想、刘克庄诗词文、刘克庄与地域文化、刘克庄研究、当代作家眼中的刘克庄等方面介绍刘克庄人生道路和艺术创作道路,以此介绍刘克庄爱国爱乡的精神、关心百姓的民本思想、勤奋坚韧的创作态度、以诚待人广交朋友的品格。

阅读

相关人物

金文亨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莆田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