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庄在建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刘克庄文化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798
颗粒名称: 刘克庄在建阳
分类号: K825.6
页数: 6
页码: 97
摘要: 本文描述了刘克庄诗文中的地狱印记及其精神归宿刘克庄长期里居家乡莆田,其文学具有极强的地域印记。 莆田作为实存空间,其本身隐性的人文传统与地域色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刘克庄的文学创作,他的作品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称作“莆体”。作为象征空间,刘克庄又不断地赋予莆田以意义,也不断地向莆田索求意义,自然山水中的“乌石山”和“徐潭”象征意义的变化即反映出刘克庄心态转变的轨迹,是其精神之映射。而地域物产荔枝,也在刘克庄笔下成为一个独特的意象。刘克庄文学中的故乡、青春、放逐、归隐等主题在莆田不断地演绎,这影响到其诗文的题材选择、意象塑造、主题表达和风格形成。
关键词: 福建 莆田 人物研究

内容

刘通刘克庄(1187—1269),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福建莆田人。他出生在一个世宦之家,祖父刘夙登进士第,知温州。父亲刘弥正,登进士第,官至吏部侍郎。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年)他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秋知建阳县,政绩卓著。本文从初辟朱子祠、宋慈史料存、吾民留饭碗、交游众贤士、宰县书判明、落梅诗案起、父老重情谊等方面予以简要阐述,以缅怀先贤业绩,重温刘克庄与建阳人民的深情厚谊。
  一、代拟文公谥 初辟朱子祠
  刘克庄来建阳上任时,庆元党禁虽然解除,但其阴魂尚未散尽,邑人还不敢公开祭祀朱子。刘克庄到任后,前往瞻仰考亭朱熹故居,目睹败落的庭院,感叹一代名儒身后如此冷落,随即筹款率先把朱子当年讲学的“沧洲精舍”辟为“朱子祠”。刘克庄赴任三百天,新祠落成,栋宇焕然一新。他召集地方官员与名流雅士前往祭拜,并亲自书写祝文如下:巍巍文公,宋之夫子。翼翼考亭,建之阙里。竹林萧萧,下有精庐。
  祝文中的“阙里”,原指孔子讲学之地——山东曲阜阙里街。刘克庄认为,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夫子,而朱子是宋代的夫子。为此他把考亭比作阙里,建阳被后人称之为“南闽阙里”即源于此。
  刘克庄认为,朱子之所以成为先贤,是因为其“父兄师友厚之至也”。因此,他在建阳除了初辟朱子祠之外,还于县坊儒学兴建了“四君子祠”,表彰朱松、刘勉之、范如圭和魏掞之四位君子的业绩。①其实,上述祝文中“文公”称号的来历,与刘克庄更是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宁宗皇帝以南宋理学家朱熹所倡导的理学“有德于朝”,要给朱熹特赐谥号,并令太常寺研究拟定谥号。当初,太常寺议定给朱熹的谥号为复谥“文忠”。而当时刚刚步入仕途的刘克庄认为,给朱熹定复谥“文忠”似是而非,不符合他生前的行为实际,应当重新予以复议。于是,他就为他时任高官的父亲代拟了一份奏章《侍讲朱公复谥议》上奏给朝廷,建议只要给朱熹定谥号“文”就可以了。
  最终,宋宁宗皇帝力排众议采纳了刘克庄的意见,于宁宗嘉定二年(1209年)特赐朱熹谥号为“文”,世称朱熹为“文公”即由此而来。刘克庄这位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立刻引起朝野的轰动。②
  二、真门师兄弟 宋慈史料存
  刘克庄在建阳任职期间,与后来成为世界法医学鼻祖的建阳人宋慈(字惠父,号自牧)友情甚笃。并成为浦城真德秀(西山先生)门下的师兄弟。
  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冬,真德秀奉祠里居,正值刘克庄宰建阳,他特地去邻县浦城登门拜访,并以师事之,故此成为真门弟子。“讲学问政,一变至道。崇风教,表儒先,如古循吏”③。其时,刘克庄还派遣一位小吏王堪为西山先生服务。刘克庄于数年后赠予王堪一组七绝诗,其诗前小序足以为证:余为建阳令,遣小吏王堪为西山翁之役,翁留之仙游山房招鹤亭之上,令抄道书,久之若有所悟,弃家不归。后六七年访余田间,敝裘跣足,真为道人矣!自言欲谒翁于桐城,作五诗送之。
  宋慈则于早年读太学时,恰逢真德秀任太学博士,所以早就师事西山先①刘建:《大潭书》,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第230页。
  ②詹淑海:《刘克庄评传》,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7年,第29~32页。
  ③洪天赐:《后村先生墓志铭》,引自詹淑海:《刘克庄评传》,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7年,第399页。
  生了。真德秀还盛赞宋慈的文章有源流,情感都是从心灵肺腑深处发出来的。①因此,刘克庄与宋慈同为真门弟子。
  宝庆三年(1227年),当宋慈受命前往江西剿匪时,刘克庄以建阳县令身份为宋慈置酒饯行,并作《满江红·送宋惠父入江西幕》二首,其一为:满腹诗书,余事到、穰苴兵法。新受了、乌公书币,着鞭垂发。黄纸红旗喧道路,黑风青草空巢穴。向幼安、宣子顶头行,方奇特。
  溪峒事,听侬说。龚遂外,无长策。便献俘非勇,纳降非怯。帐下健儿休尽锐,草间赤子俱求活。到崆峒、快寄凯歌来,宽离别。
  诗人在词中表现出一种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不仅希望宋慈尽快平定叛乱。同时也奉劝宋兄“帐下健儿休尽锐,草间赤子俱求活”,不要残酷镇压起义的峒民,应采取招安纳降的措施,妥善处理好这件事,以表达对贫民境遇的同情和理解。
  淳祐九年(1249年),宋慈病逝于广东任上,次年归葬建阳。宋理宗特赠朝议大夫,誉他为“中外分忧之臣”,并亲书墓门“慈字惠父,宋公之墓”。刘克庄于十年后应宋慈儿子之邀,根据自己掌握的宋氏情况和宋慈原部下李昴英所作的《自牧先生宋公行状》撰写了《宋经略墓志铭》,盛赞宋慈为官清廉、雪冤禁暴等丰功伟绩。他所撰写的这篇墓志铭,成为后世了解宋慈生平的最重要史料。②
  三、吾民留饭碗 来者续心灯
  刘克庄在建阳做的最得人心的一件事是重修并充实建阳义仓。他筹得资金3000余缗,在所存粮食不及原库容五分之一的状况下,增籴赈粜仓至4000余斛,解决了当地老百姓遭遇饥饿的难题。他同时在义仓大门两边亲笔书写了一副对联:聊为吾民留饭碗,岂无来者续心灯。
  刘克庄的老师浦城真西山德秀先生撰写了《建阳县复赈粜仓记》,并称赞他此副对联包含“父母之心,仁人之言”。同时还写道:“后之君子必有以①刘通:《宋慈与洗冤集录研究》,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6年,第3页。
  ②刘通:《宋慈与洗冤集录研究》,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6年,第121~126页。
  侯之心为心者,以似以续,虽至于无穷可也。”①呼吁后来为官者要真正担当起“续心灯”的责任与义务。
  戴复古的《访古田刘无竞》中有“前说建阳宰,古田今似之”诗句,并小记道:“潜夫宰建阳有声,人言自有建阳无此宰”。看来此言一点不虚。
  四、交游众贤士 山水赋诗文
  刘克庄到任建阳后,立即遍访当地名贤诸老,深入了解本地的社情民意,虚心请教施政经验。刘克庄先后拜访过陈敬叟、刘子寰,并分别为他们的诗集写过序。刘克庄还与游九功交游,并多次去他的书斋“似山堂”考德问政。②刘克庄宰建阳期间,还与建阳马氏、杨椿老、宋景高等人交往,留有诗作如《寄题建阳马氏晚香堂》《次韵寄题建阳马氏亦乐园》《赠建阳医士杨椿老二首》《寄题建阳宋景高友于堂》等。建阳蔡氏九儒之一的蔡久轩曾为宋景高作过《友于堂记》,可以互为印证。
  刘克庄在建阳时,还与邑外的陈宓、刘相士等友人保持联系,有诗为证如《谢建阳宰刘潜夫寄酒(陈宓)》《赠崇安刘相士》。
  刘克庄知建阳,多次去过下辖的麻沙和崇化(现称书坊乡)。他曾写了一首《崇化麻沙道中》七律诗,对崇化和麻沙两坊的山水风光倍加赞赏,并流露出打算在此归隐的想法。诗文如下:经行爱此人烟好,面俯清溪背负山。
  半艇何妨呼渡去,小桥不碍负薪还。
  远闻清磬来林杪,忽有朱栏出竹间。
  深处安知无隐者,卜邻容我设柴关。
  2012年夏末,笔者思念故乡麻沙时,曾步刘克庄诗韵,赋有拙诗一首——《七律·咏麻沙,用刘克庄〈崇化麻沙道中)韵》:麻阳流域发祥地,今古传奇山外山。
  建本飘香随市去,淮山似玉聚财还。
  ①真德秀:《建阳县复赈粜仓记》,引自(清》道光《建阳县志》,校注本,第601~602页。
  ②詹淑海:《刘克庄评传》,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7年,第68~69页。
  定夫立雪二程处,元定吟诗八景间。
  于此吾身非异客,依依幽梦恋乡关。①
  五、施政重教化 宰县书判明
  刘克庄具备深厚的法律实践经验和儒家传统的民本精神。其相关司法活动表现出保障法意与人情相统一,惩恶护民与抑强扶弱相结合,维护和睦与保家息讼兼顾等原则,不仅是南宋时期优秀官员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亦是中国传统法文化中的精华体现,其中的可贵之处对今日法治文明的建设依然可资借鉴。②刘克庄知建阳期间,虽然主要以优秀的儒家传统文化教化民众,但遇到诉讼案例时,依然严肃对待,书判清明。《名公书判清明集》一书共收录刘克庄书判22篇,其中《争山妄指界至》一案发生在建阳县。③此案为建阳人俞行父、俞定国兄弟与傅三七争山之讼,县衙祖主簿出面干扰司法公证。刘克庄做出了“行父、定国恃豪富压小民,挟寄居抗官府,各勘杖一百,拘契入案....干人责戒厉状”的严厉惩处。
  六、落梅诗案起 爱妻赴黄泉
  南宋时,一部由杭州书商陈起编刻的,反映早期江湖诗派创作成就的大型诗歌总集《江湖集》问世。这部集子中收有刘克庄的《黄巢战场》《落梅》两首诗,还有曾极《春》诗等,其中《落梅》诗如下: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①刘通:《似梦似真——麻阳斋诗词续集》,香港:华夏文化出版社,2016年,第47页。
  ②项磊、杨丽英:《论名公刘克庄与南宋司法文化》,《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名公书判清明集》,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157~159页。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黏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这首诗为刘克庄惹来了麻烦。其中“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两句,被谏官李知孝等人指控为“讪谤当国”,逐级递交弹劾状。结果曾极、陈起等人或被流配,或被贬斥。刘克庄正值建阳县令任上,本来也难以逃脱被贬,只是因为福建同乡、签书枢密院事郑清之从中说情,才使他幸免于“押归听读”的命运,但仍于绍定元年(1228年)建阳令秩满时,被解任归莆田老家闲居。①就在同年农历七月初六,刘克庄离任之前,他的爱妻林节在建阳病逝,终年39岁。他在《亡室墓志铭》中说:余调建阳令,君已胃弱恶食,抵官,且愈矣,复感风痹,神色逾好,不类病人。余垂满,君若脾浅,饵岁丹黄芽百粒,不止。既亟,父老芗炬环匝县门,膜拜所谓佛者,为君祈安。既逝,邑人相吊如丧亲戚。既讣卜,乡之贤大夫皆言余曰:“孝敬慈顺,可为内则者,今亡矣。”林氏孝敬慈顺,贤淑俭约,克庄为官,远近必俱。②从林节病逝时,“邑人相吊如丧亲戚”来看,刘庄克与建阳人民的感情非同一般。
  总之,刘克庄知建阳三年时间里,从初辟朱子祠、宋慈史料存、吾民留饭碗、宰县书判明等来看,委实为建阳人民做了许多大好事;但从落梅诗案起、爱妻赴黄泉方面来看,建阳又是他的伤心之地。刘克庄之后多次途经建阳,留下多首《过建阳》诗,每次都受到邑中父老乡亲的热情款待,得到“携扶伛偻拜车前”的礼遇。他曾说:“余去官久,每出其境,城廓村落,父老子弟必幡华迎饯,追随不至。晚罹艰棘,耆宿有赍粮行千里相吊者。”《过建阳》中有“愚公老矣痴如故,长把心灯望后贤”这样的诗句。由此可见,刘克庄一生都与建阳人民结下深厚的情谊。
  ①林祖泉:《刘克庄与“江湖诗祸”》,《莆田文史》,莆田文化网,2017—12—1217997A十A。
  ②程章灿:《刘克庄年谱》,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08~109页。

知识出处

刘克庄文化研究

《刘克庄文化研究》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门社

本书从刘克庄生平、业绩、思想、刘克庄诗词文、刘克庄与地域文化、刘克庄研究、当代作家眼中的刘克庄等方面介绍刘克庄人生道路和艺术创作道路,以此介绍刘克庄爱国爱乡的精神、关心百姓的民本思想、勤奋坚韧的创作态度、以诚待人广交朋友的品格。

阅读

相关人物

刘通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莆田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