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短句中窥探刘后村的忧国潜意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刘克庄文化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794
颗粒名称: 从长短句中窥探刘后村的忧国潜意识
分类号: K825.6
页数: 13
页码: 54-66
摘要: 本文描述了刘克庄的从长短句中窥探刘后村的忧国潜意识的爱国精神,在后村长短句中经常表现为忧国基调。本文从六个方面来多角度地分析刘后村词作的主要内容,稍带点及词作的艺术表现手法。根据他的词作题材分析,结合写作背景,梳理出后村长短句的六个点:一、忧国愁己的强烈意识;二、感时伤世的愤懑情绪;三、吟风咏物的情感寄托;四、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五、愤世嫉俗的高洁气节;六、沉郁苍凉的雄浑风格。每节重点评析一两首词作,以点带面地展示刘后村词作的思想内容之忧国情怀。
关键词: 福建 莆田 人物研究

内容

刘克庄的爱国精神,在后村长短句中经常表现为忧国基调。本文从六个方面来多角度地分析刘后村词作的主要内容,稍带点及词作的艺术表现手法。根据他的词作题材分析,结合写作背景,梳理出后村长短句的六个点:一、忧国愁己的强烈意识;二、感时伤世的愤懑情绪;三、吟风咏物的情感寄托;四、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五、愤世嫉俗的高洁气节;六、沉郁苍凉的雄浑风格。每节重点评析一两首词作,以点带面地展示刘后村词作的思想内容之忧国情怀。
  刘克庄(1187—1269),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在南宋后期,刘后村是创作数量最多的诗人之一,也是豪放派中最有成就的一位词人。在南宋词坛上,他被称为是与陆游、辛弃疾“三足鼎立”的爱国诗人,他和刘过、刘辰翁并称“三刘”。于是,他在南宋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有重要影响的文学家。《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八七至一九一的长短句,共存258首,另有《全宋词存词目》6首。词集有毛晋汲古阁本《宋六十名家词》《后村别调》1卷、《后村居士诗余》、朱孝臧《村丛书》本《后村长短句》5卷等。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等的钱仲联笺注的《后村词笺注》4卷共选300首。
  刘后村的词作,有意识继承效法辛弃疾。他的词作中最有特色和成就的是那些忧国伤时、愤世嫉俗的词章。如在《贺新郎·九日》中,他流着“白发书生神州泪”,希望神州早日光复,禹甸重新一统;在《六州歌头·有客赠牡丹》中,“一直京华隔,问姚魏,竟何如?多应是。彩云散,劫灰余”,看到牡丹初开,就立刻想到洛阳故国;在《忆秦娥·梅谢了》中,“鸿早归,凭伊问讯大梁遗老”,梅花谢了,他又想到沦陷区的故人;在《摸鱼儿·怪新年倚楼看镜》中,“凝望久,怆故国,百年陵阙谁回首”,对镜凝眸,看到的不仅自己衰颜,更有不堪回首的故国;在《贺新郎·席上闻歌有感》中,他对当时词坛上征歌逐酒的绮靡词风公开表示不满,表示“粗识国风关雎乱,羞学流莺百啭,总不涉闺情春怨”。他的《玉楼春》,更是为人称道之作: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庐宵不寐。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词中的裘马轻狂既是词人早年生活的写照,更是今日梦醒时分的惕然自励。词人以“卒章显其志”的手法将爱国之情显露出来。
  刘后村所写的长短句最突出的主题是忧国情怀。如抒发光复神州的豪情壮志和忧患意识,尤其是在一些酬唱送别之作中,能尽情显露这种爱国思想。如在《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就是鼓励友人投笔从戎,挽救国难的慷慨之作。词的最后写道:“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他的代表作《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更是慷慨激昂、警顽起懦之作: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
  谈笑里,定齐鲁。两河萧瑟惟狐兔。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算事业须由人做,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空目送,塞鸿去。
  词中对中原陆沉痛心疾首,希望程子华此番上任能团结京东一代忠勇义兵,平定齐鲁。全词意气风发,杨慎在《词品》中认为,此词“壮语可以起懦”。由于时代和人事的错迕,刘后村的恢复之志根本无法实现,因此词中常有怀才不遇、光阴虚度的人生感慨,这种情绪在《沁园春·梦孚若》《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中也有体现。虽然他的词作风格豪迈奔放,雄健疏宕,但在粗犷中也清切婉丽。如咏海棠的《卜算子》、咏舞女的《清平乐》等词。
  他的词作既大量用典,也多用议论,且以文为词,显露才气。
  他经常用同一词牌连续写了很多首,有“和”的,如《汉宫春》四和、《念奴娇》六和,《沁园春》十和等,有更多“又”,如《满江红》《贺新郎》《鹧鸪天》《水龙吟》《解连环》等等。从2012年版的《后村词笺注》中可以统计出,写最多的词牌有《贺新郎》43首,《满江红》30首,《沁园春》25首,《念奴娇》19首,《水龙吟》16首,《鹊桥仙1》12首等等,其他词牌都是10首以下的。刘后村的词作虽然不比诗作多,有记载填词的年份每年不及10首,词作也是晚年比中年多,根据1993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程章灿的《刘克庄年谱》记载,最多的一年是他80岁的1266年,有17首词作。但是他的词句里蕴含着忧国的潜在意识,譬如运用典故、选择字眼、巧取意象、凭借唱和、迎送友人等,艺术地表现他的词作意境,深刻地寄托了他的忧国情怀。
  一、忧国愁己的强烈意识刘后村词作爱国思想表现得很鲜明,如他的代表作之一《满江红》之“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金甲琱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天无级?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这首词,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渲染爱国的忧患意识。上片写过去,正面着笔,豪迈雄健;下片写现在,纯用反笔,掩抑沉郁。全词意境开阔,风格雄浑,结构严密而变化莫测,脉络分明而错综交织,慷慨而不消沉,悲壮而不衰颓,充满积极的爱国之情。
  词一开头就鲜明突兀地展现出自己初参军幕时的兴奋神情,以及种种激动人心的场面。“金甲琱戈,记当日辕门初立”。此句可以这样理解:“记当日金甲琱戈,初立辕门。”词作是为了突出“金甲琱戈”的雄姿而放在句首。
  辕门初开,铁甲琱戈,多么精神抖擞,气宇轩昂!“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在盾牌鼻纽上磨墨,显示出其时紧急的军情和他的纵横才气,起草军事文书运笔如飞,挥洒之间,千纸立就,且如龙蛇走势的字迹,形象地刻画出守护国家疆土的军营生活情景。接着又生动地描绘出金兵南犯和宋军抗御的惊心动魄场景:“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寒气侵人的黎明,披着铁甲的战马已嘶鸣起来,奔赴战场;狂风呼啸的黑夜,怒涛奔腾,高大战船正在抢渡。上片的最后用反诘句,激愤之气,溢于言表:“有谁怜,独臂故将军,无功绩?”金兵退后,非但没有功赏反遭诽谤,被迫去职。他以李广自况,悲愤地质问:有谁对这种不平之事表示同情呢?词中的“独臂故将军”,用汉将李广的典故。《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汉代李广猿臂善射,参加过七十多次抗击匈奴的战斗,被匈奴人称为“汉之飞将军”,然而始终不得论功封侯。上片从“金甲琱戈”到“楼船夜渡风涛急”,回忆昔日军营生活,壮怀激烈,酣畅淋漓。却从“有谁怜猿臂故将军”开始,突然一个大转折,写壮士凄凉苦闷,抑郁忧患。
  词作的下片用一系列反笔倾诉了报国无门、英雄闲老的郁闷情怀。不管是“平戎策”还是“从军什”,既然已被削职,留着又有何用?只好任它散失殆尽,懒得收拾了。国难仍在,自己却无事可做,只得将《茶经》《天香传》之类的读物,拿来“时时温习”,消磨岁月。为什么“生怕客谈榆塞事”呢?因为当时南宋边防形势越来越严重,而统治者仍然醉生梦死,爱国之士请缨无路,谈论及此,徒生悲切。只好拿《花间集》词来教下一代。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词人悲观到了极点。尤其是末句:“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借古人之言以说己心,更是满腹牢骚,一腔激愤。下片故意用牢骚语,以嬉笑写愤激,故作旷达,字里行间充溢不平之气。词人写自己抛开“武略”,只读闲书,与客不谈边防事,教儿但诵吟风赏月的《花间集》,似乎甘愿将生命的热力消磨殆尽,其实是表现内心痛苦之情。词的下片虽闲淡委婉,却更深刻地揭示那时英雄报国无门的一腔悲愤。
  表达忧国愁己的词作在刘后村的长短句作品里占很大比例。如《贺新郎·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这首词字里行间洋溢着济世救国的激情和宏伟志向,却潜藏着忧国和愁己的情怀。“忧国”的词句:“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国脉微如缕”,说明国家的命脉,实在已经衰微不堪。于是发一声问: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方首领擒缚!当时蒙古贵族屡屡攻宋,南宋王朝危在旦夕,但统治者却不思进取,麻木不仁。这三句尽情表达了作者的铮铮有声的爱国热忱。该词作下片头三句却表现出“愁己”来:“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联系到自己的遭遇,表达报国从军的夙愿。登楼远望,揽镜自照,伤感一事无成,痛心国势日非,怎能不愁肠百转、感慨万千!一声长叹,将那长期以来怀才不遇、屡屡丧失杀敌报国之机的心情,尽数进发了出来。诸如此类既借典妙用又能抒发忧国的词句甚多。如《沁园春·维扬作》:“辽鹤重来,不见繁华,只见凋残。”“君记取,向中州差乐,塞地无欢。”等等。
  二、感时伤世的愤懑情绪感时伤世的愤懑情绪也在刘后村长短句中常常表露。如《忆秦娥》: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北宋灭亡,中原沦丧,人民生活在异族的铁蹄之下。这对生活在南北宋之交和南宋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心灵造成了巨大震撼,并成为他们在诗词中反复吟咏的主题。刘后村这首词就是这样,他通过鸿雁北归,问候北方人民,遥想中原的残破景象,表达出渴望统一的强烈愿望和感时伤世的愤懑情绪。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江南梅花凋谢了,万物逐渐复苏。北方边塞地区也应该冰融冻解。南来过冬的鸿雁正及早地归去。词句别开生面,委托北去的鸿雁,带口讯向长期处于金人统治下的宋遗民进行慰问。“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大梁,是指北宋首都汴京。遗老,年老的遗民。
  词人托鸿雁向他们问候,是表示对他们处境的关心,是对他们抗争的声援,同时也表达了南方爱国志士对北方骨肉同胞的思念之情。然而,何时才能完成统一大业呢?这就是有愤懑情绪却无言可说的词句留白。
  词的下片,想象翅膀随着鸿雁的北去而飞翔,展现出大好山河的祖国如今残破冷落、人民流散、田园宫室荒芜的景象。“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浙河西面,指浙江西路,包括镇江一带即当时接近宋、金分界(淮河)的前线之地。地处边防,却悄寂无声,反映南宋当局的苟且偷安,防务废弛,当然更谈不上恢复的准备。淮河以北,是金人占领的地区。炊烟少,指在战争破坏和被金人奴役掠夺之下,人烟稀少,一片荒凉。既揭示民众的苦难生活,更是对时世的感伤。最后两句,感情浓烈而深沉:“宣和宫殿,冷烟衰草。”北宋末年统治者大兴宫殿,穷奢极欲,导致金人的入犯无力抵御,结局是身为俘虏,生灵涂炭,而逃到南方的赵宋统治集团,则又在西子湖畔营造起安乐窝,在那里醉生梦死,将祖宗故国抛在脑后。刘后村借鸿雁为题展示了北宋宫殿的凄凉景色,抒发出故宫黍离、国家衰亡的悲愤,也是对南宋当局的强烈指责。既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也抒发是物也非、人也非的更为深沉的情绪慨叹。
  刘后村还有两首同调同题的词作:《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都是借“玩月”来抒发伤世感时的情绪。表面上看只是写月亮,其实潜藏着忧患意识。如“消得几多风露,变教人世清凉”。还需花费多少风露,才能驱散炎暑,换得人间的清凉呢?联系南宋后期统治者偏安江左,沉湎声色,置人民于水深火热而不顾的社会现实,表现出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素有拯世济民之志,其寄希望于人间的,当不只是自然界季节的代序,而应该是一个理想的清平世界的出现。全词由天上想到人间,对比之中似寓感慨。另一首的末句是“醉里偶摇桂树,人间唤作凉风”。所描写的只是醉中偶然摇动月中的桂树,便对人间产生意外的好影响。该词写身到月宫远离人间的时候,还是忘不了人间的炎热,希望为他们起一阵凉风。表达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也寄托对时世感伤的情绪,并不只是描写遨游月宫的幻想。
  诸如这样感时伤世的忧愁词句还有《六州歌头·客赠牡丹》中“多应是,彩云散,劫灰余。野鹿衔将花去,休回首、河洛丘墟。漫伤春吊古,梦绕汉唐都。歌罢欷歔”。《水调歌头·客散循堤步月而作》句“落日几呼渡,佳夕每留关。有时来照清浅,鬓雪似潘安”。《水调歌头·解印有期戏作》中的“梦里偶然得意,醒后才堪发笑,蚁穴驾车还”,等等。
  刘后村还经常选用一些能直接表现自己心情的字眼嵌在词句中。如用“寒冷”表示对时世的感受,如《浪淘沙》中“早岁类寒蛩,晚节遭逢”句,“且留晚节伴寒香”“木老瀑泉寒”“满腹贮清寒”“面汗背芒寒”“露冷玉箫寒”“洞闭白云寒”“风露夜深寒”“衰病不禁寒”“领客上高寒”等;还有用“凄凉”表现感时惆怅,如《沁园春·梦中作梅词》中末句“宁淡杀,不敢凭羌笛,告诉凄凉”、《水调歌头·寿胡详定》“云间笙鹤来下,人世变凄凉”、《祝英台近》首句“雨凄迷,风料峭,情绪被花恼”,另有“凄凉鼓缶情怀”“满目凄清”等词句。
  三吟风咏物的情感寄托、、的不管是直接表露或是字眼暗示,刘后村都能把自己的忧国情怀抒发出来。但他有更多的词作是借着吟风咏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的。如《摸鱼儿·海棠》: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妹娇困。霜点鬓,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年光去迅。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这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词作,借写海棠花而暗指自身经历。刘后村作为南宋后期的爱国志士,一向耿介刚直,却不为当政者所容,屡被罢官。仕途冷暖,于风雨如晦之时,感受更深。因此他眼中的海棠也就不纯然是海棠而融入词人的精魂,“似花还似非花”,他似乎与海棠花在情感深进行沟通。因为所咏的是海棠花,所以就用了与之有关的典故。由于苏轼和范成大这两位文豪都酷爱海棠并题写过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玉局”谓苏轼,“石湖”则是范成大的自号,“潘令”是自况。刘后村自比潘令,扣合海棠特征,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那一腔炽热的爱花、惜花之情。
  此词先写天天翘首掐指相盼计日海棠花开而未得之焦虑,接着又把词人懊恼托出:海棠花也和那些薄命丽姝一样,空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却遇不着爱赏卫护的人。词人感慨万端:名葩易萎。其中“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对于行将凋零之花的伤感,则不啻是向韶华转逝的空闺少妇一掬同情之泪了,暗喻忧国之情怀。有关海棠的词作他还有《满江红·海棠》的词句:“时易过,春难占。欢事薄,才情欠。....更那堪,几阵夜来风,吹千点。”甚至在《卜算子·惜海棠》连续写了三首,其中有“风雨于花有底雠”“做冷催教谢”“暮见枝头少....雨洗风吹了”“愁欲来无路”等词句。
  又如《长相思·惜梅》:“寒相催。暖相催。催了开时催谢时。丁宁花放迟。角声吹。笛声吹。吹了南枝吹北枝。明朝成雪飞。”写到花飞春去,就感伤不已,真是惜花兼又伤春。他从惜梅引申到伤时。说角声、笛声吹落了南枝梅花,又吹落了北枝。这里隐指危机存在于偏安江南之小朝廷。边境告急,城危如卵,谁又能承担起恢复中原的重任呢?再如《昭君怨·牡丹》:“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若比广陵花,太亏他。旧日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刘后村写牡丹,不赞其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却独辟蹊径,写牡丹的不幸命运,发之所未发,从而寄托词人忧国伤时之情。因北宋末年,徽钦二帝被虏北行,诸后妃相随,沦落金邦,词人念及此辱,无不愤慨感伤,他又痛感朝廷腐败,国势衰颓,报国无门,故托牡丹以发愤,抒其黍离之哀。这是对牡丹的同情,也是对朝廷当政者的怨愤。“1日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句,描绘了国破家亡后中州的惨象,同时,也形象地表明了牡丹的处境。山河破碎中的一片焦土,牡丹也就只剩下与荒烟衰草,荆榛狐兔相伴的命运了。“君莫说中州,怕花愁”蕴含着词人极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怕人说中州的惨境,并非怯懦,却是更翻进一层,说明爱中州之深,言明光复中州之心的迫切,也说明未能渡江驱敌的惭恨心情。在堂堂男子汉空怀壮志、报国无门的南宋末年,作者那种不平静的心潮是不言而喻的。结句说“怕花愁”,实则是自己愁不堪忍。
  而词人采用曲折写法,不仅能表现出惜花的深厚情意,而且也能引读者进入境界,仿佛与牡丹相对,见其愁态,而不能无动于衷。
  咏花寄托情感,在刘后村的词作中甚多。诸如《长相思·惜梅》《昭君怨·牡丹》《满江红·丹桂》等等。另有《卜算子·茉莉》句“相对炎官火伞中,便有清凉意”;《贺新郎·琼花》句“白发愧无渡江曲......新旧恨,两交错”等。咏物的词句也很多,如《念奴娇·木犀》中的“残英剩馥,明朝犹可同醉”。《八声甘州·雁》中的“未得云中消息,登望乡台了又登楼。江天阔,几行草字,字字含愁”。
  四、怀才不遇的人生感慨刘后村的忧国之心,离黍之哀,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情绪常常通过他的词作中形象的描写,得到充分的表现。透彻抒发胸中的感慨的词作,如《贺新郎·九日》: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入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此词题作“九日”,是重阳节登高抒怀之作。词中“白发书生神州泪”,直接慨叹自己的老迈和中原的沦陷,感情深厚,是典型的豪放与悲壮融合的词作。
  上片写重阳节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感喟。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用夸张的笔法表述心情的沉重,充满低沉的情调,烘托出胸中块垒。满天密布深黑的乌云,再加上阵阵斜风细雨,真是“满城风雨近重阳”,使人心乱如麻,愁思似织。接着四句是登高楼后触目伤怀。重阳本来是登高之佳节,由于风雨凄凄,只能登上高楼,放眼遥望千山万壑,浩荡秋色。由“浩荡”转为“凄凉”,并用齐景公牛山滴泪的典故,反衬自己由于感慨神州陆沉而滴下的忧国之泪,自己本是一介书生,如今垂垂老矣,但忧国之心尚在。个人受谤废黜并不介意,只有恢复神州,是他最大心愿。
  下片承“白发书生”进行发挥,从今昔对比中发出了深沉的叹息,抒写自己少年时的豪情才气,并进一步突出如今的满怀家国之恨。词句之中仍然隐含着悲凉的情调。先说少年时代自负有下笔千言的才华,颇思有所作为,又叹息如今已是才华消尽,只余暮年萧瑟之感。“常恨”三句,结合九日登高题意,慨恨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名士风流,遇到重阳节,总爱提东晋孟嘉落帽故事。“若对”两句,指包括自己在内的忧国志士,他们并不追慕魏晋风度,而是对“时事祇今堪痛哭”的现状感到忧心如焚而又无能为力。
  词意至此急转直下,在感愤之余,觉得自己既不能改变这种局面,际此佳节也只能赏黄花以遣怀。北上恢复神州的大业遥无实现之日,眼看白日西下,象征阒国势危殆,令人痛心;自己老眼平生,壮志难伸,亦只能长歌当哭,借酒浇愁。
  有关“九日”登高的词写了好几首,还有对时节的敏感也很多首,仅仅写端午的词就有《满江红·端午》《贺新郎·端午》等。其中“有累臣泽畔,感时惆怅。纵使菖蒲生九节,争如白发长千丈。但浩然一笑独醒人,空悲壮”。
  这样的词句更是与屈原的情怀有过之而无不及。
  刘后村的怀才不遇常常选择表现无奈的意象。如用“泪”字把悲伤宣泄:在《汉宫春·呈张别驾》中有“回首龙髯何在,漫共谈前事,泪洒桥山”、“对局含嚬,闻筝堕泪,围在愁城里”句,《水调歌头·和西外判宗湖楼韵》中的“绝唱新词寡和,堕泪旧碑无恙”句,另有“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不管州人堕泪”“应笑杀离筵粉泪啼”“太傅石碑堕泪”“洒泪西州”“暮年垂泪”“投老泪”等;用“暮”字或“衰”字表露年老无力而失望的心迹:如《摸鱼儿》“暮云千里伤心处,那更乱蝉疏柳”“而今衰飒,形骸百丑,情怀十拗”“朝过瑶台暮群玉”“翁道暮年惟只眼”“感慨桑榆暮景”“风色恶,海天暮”“暮年垂泪”“暮年怕杀”“吾衰矣”“叹暮年”“对暮云”“衰飒同蒲柳”等等。还有对“落日”“夕阳”“衰老”等来表达,但总会从悲凉中淡然。
  五、愤世嫉俗的高洁气节刘后村是一个心怀天下、渴望为国立功的人。但在当时那个腐朽的时代里,他的仕途却充满了曲折。于是,他在词作中也经常表露出愤世嫉俗的情绪和高风亮节的品格。先看《一剪梅·袁州解印》:陌上行人怪府公,还是诗穷,还是文穷?下车上马太匆匆,来是春风,去是秋风。
  阶衔免得带兵农,嬉到昏钟,睡到斋钟。不消提岳与知宫,唤作山翁,唤作溪翁。
  嘉熙元年(1237年)春,词人出使袁州,数月后即因火灾被劾罢官。他大为不服,写下这首词以示申说。词篇一开始即通过陌上行人对词人“下车上马太匆匆”的惊怪,使我们看出这次被解职是毫无道理的。“下车”“上马”其间相距不过数月,故云“太匆匆”。“诗穷”、“文穷”是诗使人穷、文使人穷的意思。行人们这样发问正说明城中父老对他革职的不解与不平,这从侧面肯定了作者在袁州并无失职,失火不是他的过错。既然人们对他这次解官只当是因为诗穷,因为文穷之故,换言之即非为政有失,则作者被排挤的真相不是昭然若揭了吗?作者借行人之口,巧妙地为自己的罢官做了申诉。
  “春风”、“秋风”两句点出时间,表明清白,暗指仕途沉浮无常。下半阕从作者方面立言,是对“行人”关切的回答。那意思是说:不要有什么奇怪,我自己倒落得个清闲。宋时,一般情况下知州兼任本州兵马铃辖和劝农使。知州的实职被夺,也就没有带兵、农的虚衔了,这是一种幽默的说法。“阶衔免得带兵农,嬉到昏钟,睡到斋钟。不消提岳与知宫,唤作山翁、唤作溪翁”这几句说既然当权者不给事干,那就只好从早玩到黑,从天黑睡到吃饭,作一个名副其实的“山翁”“溪翁”。不能跻身仕途就作浪迹山林的打算,这在封建时代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要忘了作者其实是用反语发泄牢骚。刘克庄绝不是一个甘心作山翁、溪翁的角色,作者在词中寓愤懑不平之气于谐谑闲适之中,一问一答,轻松而不流于浅露,亦客亦主,活泼而不失之含蓄,可以说在豪放粗犷的词风中较为独特。
  再看他的《玉楼春·戏呈林节推乡兄》: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有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南宋国运衰颓,时势艰危,作者对此保持着清醒的认识,早已对饮酒狎妓没有心思,而林姓友人却在饮酒狎妓,所以作者为规劝林姓友人而写了这首词,希望能挽救自甘堕落的友人。他在其他词作中也提到过这位林姓朋友的狎妓纵欲生活,结末“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热情而严肃地呼唤林某从偎红倚翠中解脱出来,立志为收复中原建立一番功业。
  这首词的情感格调是非常高的。词中充满着一种高扬的爱国主义激情,对声色犬马的糜烂生活极其不屑,让人读后击节佩赏。其艺术风格上的特色是:气劲辞婉,中刚外柔。作者对他这位朋友的荒于狎妓是非常惋惜的,从篇末二句一扬一抑的情感落差来看,甚至颇有点愠怒。但用来表达此种惋惜和愠怒的言语却十分委婉,心中激昂慷慨,笔下温厚和平,摧刚为柔达炉火纯青的地步。此词章法亦甚精巧,上片写人,下片致意,既各有所重,又相得益彰。作者从国家情势出发,对友人进行劝导:国家正处于战事不断的危难之时,大丈夫要心系国家,为平定战事出一份力。结尾一句顺势而出,呼唤友人从依红偎翠的生活中解脱出来,大丈夫要将志向放在收复中原、为国效力的事业上。
  他的《木兰花慢·慢渔父词》咏“渔父”是借题发挥,以漫画式的笔法,小品文式的笔调,对社会现实进行政治讽刺。词中从头到尾都是在嘲弄一位妄想做姜太公第二的海滨钓叟,“世间久无是事”,分明是冲着当代乃至前世不知多少代以来一切高高在上、不思求贤的封建统治者们来的。以积极的浪漫主义的形式表现一定批判性的现实主义的内容。
  六苍的浑格、沉郁凉雄风刘后村也经常以慷慨悲歌,气若贯虹的笔调,将少年的意气与老年的悲慨结合起来,表现他沉郁苍凉的雄浑风格。如《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更术花騘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牛角书生,虬鬚豪客,谈笑皆堪折简招。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怅燕然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老去胸中,有些磊块,歌罢犹须著酒浇。休休也,但帽鬓改,镜里颜凋。
  叶贤良与作者为同乡,居莆田九华山。词作先描写自己年少时精通韬略,且武艺高强,并借喻所与交游者若非饱读诗书之士,便为行侠仗义之人。
  反映出主人公不仅仅是一介武夫,而是一个带有儒将风度的英雄。在南宋备受北方民族压迫之际,写出这样庄重之中饶有豪迈气概的雄壮词句,真有一股振聋发聩、警动人心的力量。“当年目视云霄”,表现了傲岸不羁的性格;“谁信道、凄凉今折腰”,慷慨悲怆,如闻叹息。“折腰”,反用陶渊明作彭泽令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事,暗指今日之不得志。上句回忆当年,下句慨叹今日,给人以强烈的对比感。后一句的前面冠以“谁信道”三字,更加强了愤懑不平的感情色彩。他以苍凉深沉的笔调抒写壮志未酬、英雄暮年的悲慨。
  既有华发苍颜的形象,又有满腔忧愤的形象,更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形象。词之上片,慷慨而多气;词之下片,深邃而含悲。其中穿插多个典故,将其强烈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撞击着读者的心扉。
  同样写同乡挚友的还有《沁园春·梦孚若》: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馀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这首词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以梦境写思念的友人,将那种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方孚若名信孺,是作者的同乡,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在韩侂胄伐金失败以后,曾奉命使金,谈判媾和条件,驳回金人的苛刻要求,金帅以囚或杀相威胁,他始终不屈,置生死于度外。此词应系刘后村悼念之作。词的上片写的是梦境,词的下片写梦醒之后的现实景象。晨鸡无情地唤醒美梦,使作者不得不面对现实。梦境值得留恋,但实际生活的境遇却如此残酷无情:“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这是作者与方孚若共有的无奈叹息,但绝不是绝望悲鸣。作者还怀有强烈的愿望,幻想能像李广那样在国家多事之秋建功立业。挚友已乘鹤西归,恢复国家统一的大业更难以实现,感旧日生哀,一腔凄凉悲愤的感情发泄无遗,伤时忧国的思想就是这样被充分地表现出来。
  作者巧妙地引用历史典故,做到虚实相彰,使主题思想表达得更加充分、深刻。这首词充分体现了作者“拳拳君国”和“志在有为”的气概,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
  刘后村与同乡好友的唱和词作很多,尤其是与王迈有关的词,在他的长短句里占有一定数量。如《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是一首别具一格的告别词,描写了两位饱受压抑而又不甘屈服的狂士的离别,其饯别场面,表达了词人傲视世俗的耿介个性,是他主动向社会发动“攻击”的狂放表现。刘克庄与王实之在志士受压、报国无门的时代,将心头的积郁,化为激烈的言辞、不平常的“疏狂”行动。全词忧愤深沉、豪情激越,词句含蓄地暗示他们对时事的评论、理想的抒发,以及对忧愤的倾泻,豪爽、超迈,淋漓酣畅。还有如《贺新郎·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临江仙·己酉和实之灯夕》《满江红·送王实之》《木兰花慢·寿王实之》等等,都能在词中借唱酬之作表达处于风雨飘摇的末世文人的凄凉悲哀的心态和沉郁苍凉的雄浑风格。
  结语刘后村作为一个关心祖国命运而又在政治上屡受打击的词人,他只有通过诗词来表达他的忧国情怀。他妙用典故来“夜窗和泪看舆图”,巧用意象来感慨“书生空抱闻鸡志”。他有不少长短句抒发忧时的孤愤,尤其是直接选用能表达自己悲壮的敏感字眼来抒发“忧时原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他痛心国土沦陷,悼惜大好河山遭受践踏破坏,同情遗民的悲伤,关怀战士的疾苦而向往于祖国的统一。对于南宋王朝依靠“岁币”换取苟安的妥协投降路线,他极为愤慨;对于文恬武嬉的腐败现象,他也做了深刻的揭露。
  值得注意的是他有几个系列的同词牌的词作,虽借用迎送唱和的形式,却反映了人民的痛苦辛酸与统治者的奢侈骄横,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他晚年的不少长短句更有苍凉悲壮感,他的很多词作虽然是应酬叠和之作,率尔成章,却能从中窥探出他的爱国潜意识。

知识出处

刘克庄文化研究

《刘克庄文化研究》

出版者:厦门大学出门社

本书从刘克庄生平、业绩、思想、刘克庄诗词文、刘克庄与地域文化、刘克庄研究、当代作家眼中的刘克庄等方面介绍刘克庄人生道路和艺术创作道路,以此介绍刘克庄爱国爱乡的精神、关心百姓的民本思想、勤奋坚韧的创作态度、以诚待人广交朋友的品格。

阅读

相关人物

潘真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莆田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