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莆田江梅妃确有其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走进梅妃故里》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748
颗粒名称: 唐代莆田江梅妃确有其人
分类号: K828.5=42
页数: 6
页码: 105-1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莆田唐代历史上有无江梅妃(江采蘋)其人?下面引录自唐代至今的有关资料等来说明江梅妃是位真实可信的历史人物,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有江梅妃。
关键词: 江梅妃 唐代 林青松

内容

莆田唐代历史上有无江梅妃(江采蘋)其人?有的学者说有,有的学者说无,认为她是虚构的人物。究竟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还是编造虚构的人物?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最近,江国兴先生已在《莆田史志研究》《湄洲日报》《人民政协报》上撰文,明确提出“江梅妃确有其人”。笔者认为江梅妃也是一位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下面引录自唐代至今的有关资料等来说明江梅妃是位真实可信的历史人物。
  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有江梅妃。宋代莆田人刘克庄读后作《读开元天宝遗事》诗:“环子受兵火涴,梅姬如玉冰清;二妃未免遗恨,三郎可煞无情。”
  五代时成书的《遗事》为王仁裕所撰,王仁裕(880—956),字德辇。《遗事》比成书于宋嘉定年间的《莆阳比事》要早300年左右。
  宋代著名地方史学家、莆田人李俊甫在《莆阳比事·卷二》“梅妃入侍”条记载:“梅妃姓江氏,莆田人,九岁能诵《二南》诗,语父仲逊曰:‘我女子,期以此为志。’父奇之,名曰采蘋。开元中,高力士使闽,以选入侍,大见宠幸。妃能属文,自比谢女,常淡妆雅服,姿态明秀,性喜梅,所居栏槛悉植之,榜曰‘梅亭’。梅开赋赏,夜分尚顾花下不能去,上戏名曰梅妃。有兰、箫、梨园、梅花、凤笛、玻璃杯、剪刀、绮窗等赋。上尝与妃斗茶,顾诸王戏曰:‘此梅精,吹玉笛,作惊鸿舞,一一光辉,今斗茶又胜我矣。’妃应声曰:‘草木之戏,误胜陛下,设使调和四海,烹饪鼎鼐,万乘自有宪度,贱妾何能较胜负耶?’上悦,会杨妃有宠,迁于上阳东宫,作《楼东赋》自寓。一日,上在花萼楼,命封真珠赐妃,妃不受,以诗谢曰:‘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上得诗怅然,令乐府度为新声,名曰《一斛珠》。后安禄山犯阙,妃死于乱。乘舆东还,得其尸于温泉池侧梅树下,葬以妃礼,上自制文诔之。后题妃画像云:‘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今世图画美人把梅者曰梅妃,泛言明皇时人,即此也。”
  福建省第一部省志、明莆田人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之八十六及省志《闽书》卷之二十四所记载与《莆阳比事》基本相同。
  商务印书馆民国三十二年(1943)版《中国人名大辞典》“江采蘋”条记:“唐莆田人。开元中高力士使闽,选归侍明皇,大见宠幸,帝以性喜梅,名曰‘梅妃’。后杨太真擅宠,迁之上阳宫,帝念之,适夷使贡珍珠,帝以一斛赐之,妃不受,赋诗以谢,帝命乐府度以新声,名《一斛珠》”。
  中华书局民国二十九年(1940)版《中外人名辞典》“江采蘋”条记:“唐玄宗妃,开元初,高力士选入朝,侍明皇,大见宠幸,属文自比谢女,所居悉植梅花,帝因其所好,戏名梅妃,后失宠,为杨贵妃逼迁上阳宫,明皇于花萼念之,会夷使贡珠,命封一斛赐妃,妃谢以诗云:‘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明皇以新声度曲,名曰《一斛珠》,安禄山反,乱兵入京师,遇害。”
  1995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福建名人词典》“江采蘋”条记:“(?—756)唐玄宗妃。小名阿珍。莆田人。世代业医。自幼善文。玄宗为之取名‘梅妃’。后因杨贵妃擅宠而迁上阳宫。玄宗思念,赐珍珠一斛,她不受,赋诗以谢,有句云:“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又曾作《楼东赋》以悲身世。安禄山之乱,她留长安,死于乱兵之手。所作箫、兰、梨园、梅亭、凤笛、玻杯、剪刀、绮窗八赋(一作七赋),为当时文人所传诵。”
  198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梅妃”条记:“唐明皇(玄宗)之妃。莆田人。姓江名采蘋。开元初,高力士选归侍明皇。善属文,自比谢道蕴。性喜梅,居所均植梅花,明皇戏名之为‘梅妃’。明皇后宠杨贵妃,逼迁上阳宫,帝每念之,曾封珍珠一斛密赐梅妃,不受。也称江妃。见旧题唐曹邺《梅妃传》”。又《辞源》“一斛珠”条记:“曲名。唐玄宗把外国所进的宝珠,送一斛给梅妃,并命乐府宫用新声谱曲,名‘一斛珠’。”
  1986年黄山书社出版的《中国名胜楹联大观》第450页“兴化会署联”条记:“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并加注解:“梅妃,姓江名采蘋,为唐玄宗宠妃,敏慧能文,因杨贵妃所妒而失宠,最后死于安禄山之乱。”
  1989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吴山主编的《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梅妃”条记:“唐福建莆田人,姓江,名采蘋。婉丽能文,为太监高力士自闽选归,进于玄宗为妃,因其爱梅,赐名‘梅妃’。后杨贵妃得宠,逼其迁居上阳宫,帝念之,赐以外国人贡之珍珠一斛,梅妃不受,谢以诗,词意凄惋,帝命乐府谱入管弦,名《一斛珠》。安禄山乱,死于兵。”
  1989年明天出版社出版老铁主编的《中国帝王辞典》“梅妃”条记:“即江采蘋,莆田人。生卒年月未详。开元中,高力士使闽,见其少丽,选而载归,献给唐玄宗,备受宠幸。当时长安大内、大明、兴庆三宫,东都洛阳大内、上阳两宫数万宫妃,自玄宗得到梅妃后,皆遭冷落。梅妃善文学,自比谢女??”
  宋代莆田人、大诗(词)人刘克庄咏梅妃诗,《梅妃》:“箫能妻弄玉,琴可挑文君。吹彻宁哥笛,梅妃未必闻。”《冬夜读几案间杂书得六言二十首〈录其一〉》:“李妹玉臞肤色,梅妃淡妆素衣。大主嗔老奴爱,三郎怕肥婢知”。《唐二妃像(其二梅妃)》:“素艳羞妆额,红膏妒雪肤。宁临白刃死,不受赤眉污。”
  明《唐五十家诗集》收有唐明皇《题梅妃画真》诗;清《全唐诗》不但收有唐明皇《题梅妃画真》诗,还收有江梅妃《谢赐珍珠》诗;《全唐文》收有江梅妃《楼东赋》:“玉槛尘生,凤奁香殓。懒暗鬓之巧梳,闲楼衣之轻缘,苦寂寞于蕙宫,但凝思乎兰殿。信飘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况乃花心扬恨,柳眼弄愁,暖风习习,春鸟啾啾。楼上黄昏兮,听凤吹而回首,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温泉不到,忆拾翠之旧游;长门深闭,嗟青鸾之信修。忆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宴,陪从宸旒,奏舞鸾之妙曲,乘画鹢之仙舟。君情缱绻,深叙绸缪。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无休。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乎幽宫。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欲相如之奏赋,奈世才之不工;属愁吟未之尽,已响动乎疏钟。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
  唐明皇《题梅亭》诗:“亭名梅矣雪霏霏,傲骨清香百卉希。卓卓不群如玉状,从今呼尔为梅妃。”
  清郭尚先《江妃村》诗:“曾传戚里此江干,遗事开天已渺漫;赋买千金心不转,珠擎一斛泪空弹;秋风团扇班妃怨,夜雨淋铃蜀道难;犹胜仓徨端正树,一钩罗袜与人看。”
  清陈池养《江梅妃》诗:“一例明妃尚有村,凭谁踪迹到柴门;梅花绰约添新韵,兰水潆洄认旧痕;未必珍珠能破寂,只余团扇解衔恩;驿旁罗袜犹存否,付与词人仔细论。”
  清林翰《题梅妃村》诗:“一乡轶事唐天宝,千载齐名越苧罗;故老相传鹅脰冢,当年竟殉马嵬坡;野梅树树精魂在,江水澌澌怨恨多;隔岸犹听村女唱,斛珠一阕当山歌。”
  清林朝阳《江梅妃思莆》诗:“金盒金钗久已灰,春光独占锦江隈;美人终有荒村在,莫向咸阳吊马嵬”。
  清王士禛《减字木兰花·咏梅妃》诗:“天然姿媚,比拟梅花应不异。一斛珍珠,得似鲛人泪点无。文园老去,恨煞无人能解赋。我见应怜,不索长门买赋钱。”
  清林宾王《江梅妃》诗:“千里春江濯锦新,娥眉一进六宫颦;宁知梅畔承恩日,翻作楼东失意人;玉笛犹怀歌舞地,珍珠莫慰寂寥身;赋成空拟长门咏,惆怅难回辇舆尖。”
  清郑王臣《过江妃村》诗五首:“(其一)南国佳人住水村,春潮寒碧浸扆根。蘼芜犹作裙腰色,一道青青直到门。(其二)舞罢惊鸿逸态生,红绡衫子称身轻。可怜不及霓裳序,能使青骡万里行。(其三)寂寞长门敛翠眉,珍珠一曲擅清辞。不堪更问南来使,道是涪州贡荔枝。(其四)一幅霜绡态尚新,空从画里唤真真。如何宛转歌长恨,不记楼东作赋人。(其五)金枣银蚕葬故乡,梅花犹绕墓门香。马嵬原上生秋草,红粉成灰剩锦囊。”
  唐江梅妃《和唐明皇梅亭诗》:“天恩浩荡布霏霏,梅洁冰清举世希。秀实和羹花结子,兰香王者愧称妃。”
  江梅妃《在花萼楼》诗:“庭院梅花发,金闺罢晓妆。自怜倾国貌,只是伴寒香”。
  1935年(第十七期)《福建文化》上发表《唐代福建女诗人——江妃》的诗赋。
  1982年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出版的《福建工艺美术》(第一期)里有一篇介绍江采蘋的文章,标题为《梅妃江采蘋》。
  1985年福建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福建青年》(第五期)其中有篇《八闽古今人物·梅妃纪事》文中介绍了江采蘋的事迹。
  从以上有关资料、省志、人名辞(词)典、辞源、楹联、诗赋等等,可以看出自五代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始,历代相沿记载莆田唐代江梅妃直至当代,前后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多年。假如有人要否定唐代莆田江梅妃“无其人”,是虚构人物,此说是没有说服力的。原因是在封建社会里,“文字狱”极为森严,谁敢去假造唐明皇皇帝的御诗《题梅亭》《题梅妃画真》以及梅妃《和唐明皇梅亭诗》等,难道假造者不怕人头落地呢?假造皇帝的御诗就是假造圣旨,就要受斩。这是封建社会里一条不可抗拒的朝廷法律,历代朝廷法律都是如此。假设梅妃无其人的话,那么,唐曹邺的《梅妃传》怎么没被列入“历代禁书”
  呢?反而《梅妃传》传到全国,并传到国外,如德国著名诗人歌德还把江梅妃《一斛珠》诗译成德文介绍给德国人民,译诗为:“承君相爱赠珠翠,奈我妆台久未复临。自去君旁久不相见,你曾知怎样梳妆斗艳辉。”
  清代著名篆刻家吴让之,原名廷飏,字熙载,他篆刻有江梅妃的《一斛珠》诗,如诗的最后一句“何必珍珠慰寂寥”篆印见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书法》(总第三十五期)。清代康熙年间的刊本《芥子园画传》里收有江梅妃的画像。
  福建第一部省志《八闽通志·水利·兴化府·莆田县》“国清塘”条记:“在县东南景德里。唐贞观元年(627)置。塘有三十六股,周回三十里。溉田五百顷。”又《八闽通志·地理·兴化府·莆田县》“文赋里”条记:“以朱处士邺能赋名。旧传唐先辈徐寅作《雷出地奋赋》,破题未成,邺应声云:‘阴复阳回,地中出雷。’邺之居,今为五云寺”。
  福建省志《闽书·方域志,兴化府·莆田县》“文赋里”条记:“唐朱邺以能赋名,故以名里。”
  唐朝时的文赋里、景德里均属黄石或黄石临近,文赋里有唐处士善赋者朱邺,景德里有唐贞观元年(627)所建的国清塘。而江梅妃死于唐天宝十五年(756)的安史之乱。江梅妃死之前一百年左右国清塘已建成。这说明唐时黄石境内有人类居住,“民以食为天”,人活着是要吃饭的,因此他们要建塘蓄水,发展粮食生产,江东村也不例外。假如黄石在唐时还没有人居住的话,还是海,那么,国清塘是谁建造的?因此,唐时江东村落已建成,唐代莆田江梅妃确有其人!
  (原载《莆田史志研究》,作者为莆田市文史研究学者)

知识出处

走进梅妃故里

《走进梅妃故里》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走进梅妃故里》一书分为江东名片、乡土文史、艺文选萃、名贤惠珍和附录(浦口馨香)五个部分,从不同角度表现梅妃故里那些真人真事,以古鉴今,弘扬时代精神,并为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弥足珍贵,该书为“莆田市文艺精品工程扶持项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林青松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