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莆田县黄氏十一解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壶山门第第二集》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711
颗粒名称: 明代莆田县黄氏十一解元
分类号: K827
页数: 12
页码: 486-489
摘要: 本文记录了明代莆田县黄氏十一解元人物介绍。
关键词: 明代 黄氏 十一解元

内容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通过严格考试逐段选拔和使用人才的制度。自隋文帝杨坚开皇年间(581—604)至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1905),前后长达一千三百多年,其间:隋唐为科举制度的初创和确立时期;宋代,科举制度通过改革,为得到发展和完善时期;到了明代、清代,科举制度更加完备,为臻于发展的高峰时期。科举制度中的“科举”一词,意谓“分科举人”,即“分科取士”。“举”则指选拔与使用。“科举”,就是通过考试,按不同级别选拔和使用人才。
  “地瘠栽松柏,家贫子读书。”读书人最向往和心仪的是最辉煌和最塔尖的一级考试——殿试。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也叫殿元)。士子如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称为“连中三元”,这是登等者夺得最显赫的殊荣,连独占鳌头的金科状元也没有“连中三元”荣耀,如明代第一位“连中三元”者黄观。(按:明代连中三元者仅二人:首为黄观,次为商辂。)明代科举取士制的核心是实行三级考试制,即南北直隶和各省举行的乡试、礼部举行的会试和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亦称廷试)。三级考试的目的在于考选出合格的举人、进士,并授予官职,为官家和朝廷效力。
  明代的乡试都是在各直省举行,并以一省为范围来进行考选,由中央以皇帝名义委派的主考官组成的临时考试机构主持的“国家”考试,是国家正式科举考试的最低一级考试。《明史》载:“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见《明史》卷七十·《选举志》)乡试又称秋试、秋闱、观场、大比、乡荐、省试等。一般由各县的秀才、贡生、监生参加本省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八月在省城举行。乡试中式者称举人,又称孝廉、乙科、乙榜、发解、乡荐、一第、一命、贡士、经魁等。
  明太祖建立大明朝,于洪武三年(1370)下诏实行科举考试。洪武六年(1373),太祖决定停罢科举,敕谕吏部察举各邑人才,以礼遣送京师,除授官职。到了洪武十五年(1382),太祖方下诏恢复科举取士。洪武十七年(1384),礼部颁布了科举成式。规定“三年一大比”,即每隔三年举行一次自下而上的考试,每逢丑、辰、未、戌年春季举行会试,也称“省闱”或“春闱”。自洪武三年(1370)起,至崇祯十五年(1642)迄,历时二百七十二年,凡八十九举(按:《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三十五·杂事载:“明代九十科,莆发解者三十人,占全闽三分之一,尤邑中盛事也。”据笔者查证,仅八十九科。)莆田县士子参加乡试夺元者三十人,由乡试中举人一千六百八十九人。科举取士,其来尚矣!莆人读书,自陈郑露始,科目出身自唐始,历宋、元至明,为益盛焉!“地不大曹滕,俗已几邹鲁。”昔人所称,谅非溢美!
  先开列莆田县士子参加明代乡试中式第一人(解元)姓名如下,以飨读者:
  一、永乐元年(1403)癸未,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陈用(字时显)。
  二、永乐六年(1408)戊子,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杨慈(字则惠,一曰字惠叔)。
  三、永乐六年(1408)戊子,由应天乡试中式第一人为黄寿生(字行中)。
  四、永乐十八年(1420)庚子,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吴观(字彦宾)。
  五、宣德元年(1426)丙午,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林时望(字以望)。
  六、宣德七年(1432)壬子,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林同(字志大)。
  七、宣德七年(1432)壬子,由顺天乡试中式第一人为宋雍(字和叔)。
  八、正统六年(1441)辛酉,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方玭(字体珩)。
  九、正统九年(1444)甲子,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黄誉(字廷永)。
  十、正统十二年(1447)丁卯,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陈俊(字时莫)。
  十一、景泰四年(1453)癸酉,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许评(字尚衡)。
  十二、天顺三年(1458)已卯,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杨琅(字朝重)。
  十三、天顺六年(1462)壬午,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黄初(字明复)。
  十四、成化四年(1468)戊子,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黄文琳(字闰玉)。
  十五、成化十年(1474)甲午,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黄乾亨(字汝亨)。
  十六、成化十六年(1480)庚子,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吴稜(字士矜)。
  十七、成化十九年(1483)癸卯,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陈仁(字子居)。
  十八、弘治八年(1495)乙卯,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宋元翰(字良翰)。
  十九、弘治十七年(1504)甲子,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黄如金(字希武)。
  二十、正德二年(1507)丁卯,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林文俊(字汝英)。
  二十一、正德五年(1510)庚午,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黄廷宣(字汝为)。
  二十二、正德十一年(1516)丙子,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朱淛(字必东)。
  二十三、嘉靖元年(1522)壬午,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丘愈(字守韩)。
  二十四、嘉靖四年(1525)乙酉,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林东海(字世观)。
  二十五、嘉靖二十二年(1543)癸卯,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黄继周(字学孔)。
  二十六、嘉靖二十八年(1549)已酉,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黄士观。
  二十七、嘉靖三十一年(1552)壬子,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黄星耀(字耀字)。
  二十八、嘉靖三十四年(1555)乙卯,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黄懋冲(字象谦)。
  二十九、嘉靖四十三年(1564)甲子,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王大道(字经邦)。
  三十、万历三十七年(1609)已酉,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周迪(字仲□)。
  上述莆田县三十位乡试中式第一人(解元),其中黄氏十一人,林氏四人、陈氏三人、杨氏二人、宋氏二人、吴氏二人、方氏一人、朱氏一人、许氏一人、王氏一人、丘氏一人、周氏一人。莆田黄氏参加乡试中式第一人者居榜首,堪称八闽之冠;同时也位居莆阳望族榜首,实属罕见。现将这十一位解元传略逐一介绍如下:
  先说黄氏先贤黄观,他不愧为八闽黄氏士子学习的楷模。黄观,字澜伯,一字尚宾,直隶贵池(今安徽贵池)人。观自幼颖敏过人,洪武二十四年(1391)以乡试解元夺会试第一(会元)。殿试《御戎策》举“天道、福善、祸淫之机,人事、练兵、讲武之法”为言,太祖朱元璋阅卷龙颜大悦,遂擢为状元,时年二十八。黄观为明代第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官尚宝卿,礼部右侍郎。后来燕王朱棣举兵篡位,黄观草诏,极陈大义,辞多指斥,并奉惠帝之诏募兵,率诸郡入援,至安庆,燕王已渡江入京师,观知建文帝已逊去,燕使将至,不屈投入罗刹矶湍流之中殉国。朱棣削其籍,福王时,谥文贞,县尹龚某在其故址立祠祀之。论学居官为人,莆田士子总以黄观为楷模:“居官清介,刚直有声传遍朝野;秉公办事,不事权贵名垂青史。”
  明代莆田县黄氏第一位解元黄寿生,字行中,号东里,唐御史滔十五世孙,莆田城关前埭东里巷人。其自幼庄重,笃孝友,敦行义,勤问学,经史百氏多所通贯,尤邃《诗经》,一时从游之士多取高第,如陈会元中、徐进士资用,皆其门下士也。为时闻人,而莆之业是经者,寿生实其初祖也。学者因其所居称为“东里先生”。建文已卯(1399),寿生与兄和中同举乡荐,求归侍养,亲终,入太学。永乐六年(1408)戊子,以太学生应试应天府中式第一人(解元)。永乐九年(1411),寿生擢萧时中榜进士,为三甲八十五名,选翰林庶吉士,预修五经、四书、《性理大全》,书成,授检讨。如其撰《桥门听雨分得知字同杨石崖赋》:“原野秋光合,桥门喜雨迟。阴阴云似幕,寂寂雨如丝。入夜声逾急,随风势不支。萧涤来竹坞,滴沥度荷□。灯暗花初落,樗疏榻屡移。飞簷银竹立,溅叶露珠垂。书罢还欹枕,吟余独下帷。庭空棲雀起,门揜候虫飞。气袭青氊冷,凉生碧簟滋。依依丹阙梦,戚戚放乡思。冠佩怜先达,金兰愧所知,每怀苏老兴,漫说杜陵诗。甦旱惭无术,从龙幸有期。寄声同调者,莫叹未逢时。”诗中表达了寿生激励后学要对科举充满信心,在科名未第时,更应自强不息,“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才能“从龙幸有期”。九载秩满,考试礼闱,寿生得疾卒,葬莆田罗汉峰。寿生著有《东里文集》十卷存世。子遁,字子嘉,号三无,以明经荐官,历河北束鹿知县,授六品俸,都御史陈泰上其治行,赐敕旌异,寿生以子子嘉赠文林郎。景泰二年(1451),知府张澜为永乐戊子应天乡试第一人黄寿生及孙正统辛酉福建布政司乡试第二人黄深,在东里巷立“世魁坊”。成化十年(1474),御史□类为黄氏礼曹郎中庆、检讨寿生、知县子嘉、御史深、评事仲昭,在东里巷立“济美坊”。
  黄誉,字廷永,唐御史滔十七世孙。其先自莆田仁德里(今西天尾镇)徙居拱辰门内,至誉,迁城关方巷。誉为已之侄,少有志操。英宗正统九年(1444)甲子,福建布政司乡试第一人为黄誉,邑人在后埭街为黄誉立“解元坊”、“桂林坊”。正统十三年(1448)戊辰,誉擢彭时榜进士,授南京监察御史,(按:南京云南道监察御史)正统中(1436—1449),“科场文体散缓,誉独变为新奇,简净一时,翕然宗之。”所至摧奸去暴,虽中贵从人,无所避,郡邑贪墨吏望风改组者七十余人。人号“括地黄”,喻除草尽绝也!其材高气烈,刚果自立,人敬惮之。景泰改元(1450),迁浙江按察司佥事,时有内官陈姓者,至宁波市舶,纵其义儿为暴,百姓莫敢谁何?闻誉至,士民皆来诉,誉捕讯如法,暴徒立毙杖下。天顺四年(1460),擢浙江布政司使参政。其时英宗锐意太平,以威明御下,时有中贵人按事浙省,人心危惧,莫知所为,誉独从容询其来之故,且周旋其间,委曲规讽,俾不得纵欲以逞,一时上下咸倚赖之。丁内艰,归莆田守孝,其撰《玉簪花》诗云:“莹洁真无比,玲珑类削成。兰田分玉屑,玄圃簇琼英。色借犀文巧,香含麝气清。风流王叔宝,散帻一枝横。”服除,成化二年(1466),改除湖广,卒于任上,年五十三。父宣,以子誉赠御史。誉传子三:穆、秀、秩,皆举乡荐。成化二十三年(1487),穆擢费宏榜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为人侃侃有父风,一门科第甚盛,其事迹载《选举志》。后誉以子穆进阶大中大夫、资治少君。
  黄初,字明复,莆田莆田里塘下人,初自幼博闻强记,落笔多奇,家贫力学,为诸生,有行。天顺六年(1462)壬午,福建布政司乡试第一人为黄初,其从弟铜、锌、钢亦同榜举人。授黄岩县学教谕,迁台州府学校教授,初秉性刚直,雅重教化,礼遇诸生,好接贤士,从学者众,盖欲以文章行谊自见于后。
  黄文琳,字闰玉,号拙庵,唐小校书蟾十九世孙,袁州府检校文璩从侄,莆田延寿里前黄人。文琳操行不苟,怿然后语,确不可易,揆然后动,端无所苟。成化四年(1468)戊子,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黄文琳。邑人在城关后街为戊子解元黄文琳等三十人立“从龙坊”,在涵江为解元黄文琳立“解元坊”。成化十四年(1478),文琳擢曾彦榜进士,授通正司观正。其时,京师一富翁,仅一女,招文琳宿其家,文琳坚辞不宿,或问之曰:“瓜田不纳履也!”其慎行如此。文琳工诗,尝撰《见梅花有怀》诗云:“梅花初破腊,千里忆同心。欲寄怜花远,将攀愁雪深。烟生极浦晚,日落半溪阴。倚阁情无限,凄然望碧岑。”邑人刑部尚书林俊(字待用)云:“拙庵长身玉立,声若洪钟,未及授官而卒,士论惜之。其诗亦浏漓顿挫,充之未可量也!”
  黄乾亨,字汝亨,号偶轩,唐御史滔十九世孙,莆田城关东里巷人。乾亨生父深(字仲渊),官云南道监察御史,卒官。深弟仲昭(名潜,以字行,号未轩),理学名臣,江西提学佥事。乾亨幼即聪慧异常,秉承父辈教诲,“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其未冠之年已通晓《孝经》、《论语》,洞悉其义,深得叔父仲昭赏识。成化十年(1474)甲午,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黄乾亨。是年,巡按御史郑昱为永乐戊子解元黄寿生、并曾孙成化甲子解元黄乾亨,在城关东里巷立“解元绳武坊”。又在西市街为解元乾亨等三十七人立“彚英坊”。成化十一年(1475),乾亨擢谢迁榜进士,为三甲三十三名,奉旨安置鞑靼降人于岭南。其撰《送蔡曰睿之任裕州》诗云:“九重天上迓恩来,百里师儒属俊才。洙泗铎声寒已久,行看道脉自君□。”岭南归,授行人司行人。其时,副给事中林荣使满刺加国,册封其国王,乾亨奉命为副使,朝廷赐一品服。行前,乾亨取道归别母,瞻恋泣下,谓叔父仲昭曰:“兹行天涯万里,不可无骨肉相依。”仲昭闻其言而悲之,即命子乾刚偕行,乾刚亦无难色。及事竣还朝,至羊屿孤山,飓风大作,舟坏羊屿,乾刚则漂且登矣,顾乾亨急,不忍去,遂同罹祸。天伦大义,颠沛弗离,海内尤称乾刚孝友云。事闻,上悯之,遣官谕祭,赠行人司副,后加赠御史,晋奉直大夫。朝廷录其子如金胄监。自寿生至乾亨,居官立身,皆廉约恭慎,学问文章,世济其美!
  黄如金,字希武,唐御史滔二十世孙,莆田城关东里巷人。如金之父乾亨出使为国殉难,朝廷录其入胄监,刻苦勤学,“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弘治十七年(1504)甲子,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黄如金。弘治十八年(1505),如金与从弟希英(乾刚之子)同擢顾鼎臣榜进士。如金选遮吉士,授南京监察御史,其持身严而敷教宽,终广西提学副使,邑人在东里为太史黄寿生、黄仲昭、黄如金立“世史坊”。如金胞弟希雍,正德二年(1507)举乡荐,守绵州,同知苏州,清慈勤慎如其兄,所至有声,累官长芦运使。寿生、乾亨、如金祖孙三解元,堪称东里黄一门盛事,后如金以子懋允赠中宪大夫。
  黄廷宣,字汝为,号东村,唐御史滔十九世孙,莆田城关东里巷人。廷宣与邑人刑部尚书林俊(字待用)同居前埭东里巷与赤柱巷之间,宅紧相邻,廷宣幼年端谨纯笃,博学多才,尚书林俊期以大器。正统五年(1510)庚午,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黄廷宣,邑人在城关后街为庚午解元黄廷宣等二十八人立“应宿坊”。正德九年(1514)甲戌,廷宣擢唐皋榜进士,守太仓,尝捕三足鳖析出疑狱,太仓人祠之。贰建昌,有惠政。邑人在大度为辛未进士余瓒、甲戌进士黄廷宣等二十三人立“龙虎齐登坊”。廷宣累官广东按察司佥事,而太仓,建昌旧民久犹致起居。晚年致仕居家,教读子孙不辍,与邑人结东山诗社,品茗赋诗,如其撰《游东山和西谷韵》云:“胜地三年隔,何缘此又过。嫩云穿石径,残日照松萝。丹壑观无始,黄庭辨太和。旧游人不在,搔首漫婆娑。”《兰陔诗话》云:“余季芦称‘其诗漫厚和柔,有正始之音’。”著有《东村遗稿》二卷。廷宣之弟廷用(字汝行,号少村),累官工部右侍郎,尝撰《东村兄观灯赏莲酌月种麦四时吟惠教漫兴次答》。(见黄廷用《少村漫稿》)
  黄继周,字学孔,唐司徒碣二十世孙,莆田城关大度人。继周之兄继宗(字允肖),嘉靖十六年(1537)丁酉乡试举人,教谕乐安,擢令安仁,抚民捕盗,刚果有为。继宗居家孝友,兄弟五人更衣共被,捐俸葬族属十余丧。起复赴阳县,未赴卒,祀名宦。继周幼随兄学,清慎自守,人莫之知。嘉靖二十二年(1543)癸卯,五月十八日,五色云见壶山之上。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黄继周,乡试第三人为林仰成(字集英),乡试第四人为黄谦(字享夫),乡试第五人为江从春(字观卿),而林文宾(字国华)以训导中广西乡试第二人,适完莆田人癸卯科乡试五魁之数,邑人传为佳话,且在城关南门街为黄继周解元及林仰成、林文宾、黄谦、江从春五人立“五魁坊”。
  黄士观,唐司徒碣二十三世孙,正珠子,莆田城关衙后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已酉,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黄士观。嘉靖二十九年(1550),士观与从兄谦一起赴京应试,同擢唐汝楫榜进士。谦官刑科给事中,累官监察御史。士观初授礼部郎中,累官河南学政,按察司佥事。邑人在城关南门街为黄继周、黄士观立“解元坊”。
  黄星耀,字耀字,唐小校书蟾二十四世孙,两淮都转运使日敬侄,莆田城关仓前人。星耀其叔日敬,字时简,号壶淙,正德十一年(1516)丙子举人,为崇仁令水蘖,自励清介有声,历官户部郎中,出守常德府,多善政,终两淮都转运使,钦奖孝廉,祀名宦,著有《壶淙漫稿》存世。侄儿星耀幼随其学。深受影响,对父母讲求孝道。嘉靖三十一年(1552)壬子,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黄星耀,其从兄休泰(字启大)亦中该科举人。
  黄懋冲,字象谦,号楼峰,唐御史滔二十一世孙,洪武十年(1377)丁巳举孝廉,殿试天下第一、官翰林院应奉知制诰赐章服致仕麟七世孙,莆田城关驿前人。嘉靖三十四年(1555)乙卯,福建布政司乡试中式第一人为黄懋冲,邑人在城关驿前为黄懋冲立“解元坊”。从侄鸣春(字启元)亦中举人。懋冲好聚书,能古文,工诗,喜吟咏,善奕棋,擅琴画,精绘事,山水似小李将军,书法亦佳。(见《莆田历代书画选集》)。
  “明时公道还堪信,莫遣锥锋久在囊。”莆田县黄氏诸贤生平事迹可见《八闽通志》卷之五十四、卷之五十五、卷之五十七、卷之七十一、《重刊兴化府志》卷十八、《莆阳文献》列传六十六、《闽书》卷之一百八、卷之一百十、《莆风清籁集》卷九至卷十六、《兴化府莆田县志》卷十三、卷十四、卷十八、卷二十、卷二十一、卷二十四、卷三十五、《福建通志》卷四十八、《续莆阳比事》卷六、《闽小记》上卷、《莆阳黄巷黄氏族谱》、《莆阳黄氏通书》、《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二集

《壶山门第第二集》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文记录了福建壶山门第唐明宋名人为官经历、个人著述进行了详细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