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黄氏寻根谒祖光州固始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壶山门第第一集》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701
颗粒名称: 中华黄氏寻根谒祖光州固始行
分类号: K921.61
页数: 5
页码: 477-4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华黄氏根源谒祖光州固始县之行。固始县,古辖于光州,春秋时为弦、黄、蒋三国地,战国并于楚,梁置光州,今河南省潢川县地。
关键词: 中华 黄氏 固始

内容

2006年9月15日,全国十一省市、台港澳及海外黄氏恳亲团一行111人,在世纪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福建省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会长、海内外黄氏宗亲赴固始恳亲团总团团长黄如论的带领下,乘坐北上列车,奔赴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寻根谒祖、恳亲参访,受到了中共固始县委、固始县人民政府和固始人民的热烈欢迎。笔者与走进固始的海内外黄氏宗亲一样,对祖籍地固始感慨颇多,急欲了解固始的这批黄氏游子,情不自禁地对固始发出许多由衷的感叹:固始位于豫皖鄂三省交界处,南依大别山与安徽金寨县接壤,北临淮河与安徽阜南县隔河相望,东部与安徽霍丘县毗邻,西部与本省潢川、淮滨、商城三县相连,县城面积3000平方公里,辖32个乡镇,总人口160万,为河南省第一大县。
  固始县,古辖于光州,春秋时为弦、黄、蒋三国地,战国并于楚,梁置光州,今河南省潢川县地。固始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东汉建武二年(26)光武帝刘秀取“事欲善其终,必先固其始”之意封开国元勋,大司空李通为“固始侯”,遂得名固始,沿袭至今。其西部灌河流域以西,春河流域乃古黄国地。明代嘉靖间《固始县志·沿革》载:高阳氏(黄帝系颛顼)曾孙陆终封于黄城,是为黄国。时至春秋中期,黄国灭于楚,黄国族庶以“黄”为氏,散行于大别山地区。
  固始得山之灵气,受水之润泽,民风淳朴,英才辈出。居光州固始的重要一派始祖为黄侃,系江夏始祖黄香的第五世孙、汉阳泉侯黄琬之子,因平关东乱有功,官至骑都尉,举家由江夏(安陆)迁居固始,所以固始黄氏多为侃之后裔。如聚族居住在固始城东泉河镇乡(即古阳泉城)黄侃旧居,侃乃名门望族、仕宦之家,宅倚安山,户纳泉河,沃野无垠,绿水环绕,规模宏伟,称甲一方。
  千百年来,战乱纷争,王朝更迭,士民南迁。晋怀帝永嘉元年(308),衣冠之族借水运之便入闽者八姓,所谓林、黄、陈、郑、詹、邱、何、胡是也。莆明大理寺少卿黄巩撰莆阳《黄巷黄氏族谱序》云:“吾黄氏之先,光州固始人也。来徙侯官数世矣!自唐桂州刺史岸公始迁莆之黄巷,分为前黄、后黄、东黄、■溪之黄。”唐高宗二年(669),陈元光随父陈政率府兵赴泉、潮二州镇抚啸乱,得胜后八十七姓氏近万人就地安家落户闽南。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固始县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率兵5000人入闽创建闽国,义军中有五十八姓将士徙福建建州,军谋祭酒黄国也是其中之一员。黄氏发祥于固始,振兴于闽台及东南亚,历史上固始黄氏四次南迁入闽,固始黄氏与福建黄氏同宗共祖,血脉相连,有着源远流长的血缘、地缘、史缘关系。
  9月17日上午,中共固始县委、固始县人民政府等五套班子,在县委大礼堂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后,立即由县委书记郭永昌、县长方波亲自陪同黄氏恳亲团一行,参观县城建设、黄氏文化研究会、泉河黄堰村黄氏故里、陈集陈元光将军祠、分水亭乡王堂村王审知故居等地。据固始文史研究院院长陈学文、固始县史志办主任戴吉强等人介绍,明代《固始县志》“形胜”中记载:“固始县古番国。”固始县早在西汉初年即被称为“凤凰城”,当时城池新建,“垣围六里,门辟三关”。恳亲团一行沿东门参观开漳圣王陈元光广场,然后拾级登上秀水公园八角亭,凭栏远眺,高甍崔嵬,璀璨绚丽,环视县城,飞宇承霓,翩若翔凤。伟哉固始,此地独县特色:人物擅南北之美,男子粗犷豪迈,女子精明秀美,阳刚阴柔,兼容并包。地域文化,积淀深厚,钟灵毓秀,人才荟萃,贤达辈出。正所谓:“山川钟秀,汇产英才,世运迭兴,悉崇贤辅。故招旌屡及,怀宝同升,代不乏人,籍有可据。”主人言之侃侃,游子听之动容。笔者思忖,自春秋以来,固始无数名流学士光耀中华,名垂青史,人文固始,大象固始,一代代英才秀出,灿若繁星!景物依稀在,固始轶事多。尽管黄氏故宅昔时胜景已废,但南迁黄氏枝繁闽台,叶茂海外,事业隆昌,豪贤辈出,似可告慰故里,耀祖荣宗者矣! 在参观时笔者身临其境,目视而今固始县泉河乡黄堰村境内,有黄堰(水利工程)遗址,黄大围子遗址和黄家礼堂遗址。特别是黄大围子,据考,阳泉侯黄琬,骑都尉黄侃父子之裔聚居于此,庐宅设于一水围子之内,出口有门楼,呈豪华气派。围外东南是一大片黄氏公坟,相传旧时坟茔不修自增,坟地整日云雾缭绕。围外西北方向有一座黄家公祠,为黄氏族人祭拜祖先之所,黄氏子孙遍布固始的32个乡镇,有黄岗村、黄庄村等80多个自然村的200个村庄,人口达6万多人。
  9月18日早晨,风和日丽,鼓乐喧天,彩旗飘扬。黄大围子遗址,固始乡亲,聚集四野,万头攒动,水泄不通,热闹非凡。黄如论率领恳亲团全体成员,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参加在黄大围子遗址举行“江夏黄氏宗亲寻根祭祖大典”,人人净脸沐手,面对先祖黄香、黄琬、黄侃三公巨幅遗像,三拜九叩,敬献馨香一炷。先祖遗像两旁高悬长联书云:“族史煌煌,金炉不断千年火;瓜瓞绵绵,五盏长明万岁灯。”“明心见性,故园厚土葬宗骨;垂教后嗣,黄氏江夏光祖德。”总之,黄氏发祥早,是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直系子孙,以国得姓,而光州固始乃黄国故地,故固始乃天下黄氏公认的祖籍地之一。
  寻根,是为了达到更深的自我认识。培护深根,是为了开出更美的花,结出更丰硕的果。为了报答固始人民的亲情厚意,黄如论会长慷慨解囊,决定在固始县捐建“寻根谒祖博物馆”和“黄氏大宗祠”各一座。座谈会上,恳亲团与固始县人民政府互赠礼品,各位代表自由发言,畅叙情谊,海内外黄氏宗亲主动为固始的长远发展出谋献策,招商引资,架设金桥,编织纽带,此举也赢得了固始县委、县政府的衷心感谢!9月19日早晨,依依惜别之情,紧扣着人们的心弦,一双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久久不愿意分开。那叙不完的话,吐不尽的情,此时竟相对无言,分别的时刻终于到了,相送相望,“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相见时难别亦难,惜别固始,泪洒 “凤凰城”的感人场面,将永远定格在笔者的心中。
  别了,固始! 火车在合九线上飞弛,笔者思绪翻滚:想起中国青年作家,年轻有为的方波县长与笔者互赠拙作 《大象固始》和《绶水书香》、《黄滔学术研究论文集》,那难忘的一幕,仍浮现在眼前。笔者在拜读《大象固始》 一书,从中了解到固始县名中蕴含着绵嗣吉祥美意,其善始善终的精神,让我想起了河南省的美称 “豫”,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古中原为其一,称豫州,居天下中,“中州”之说由此始。作家方波在《大象固始》开篇写道:“固始人勤劳朴实,守法诚信,团结友善,豪爽侠义,大气磅礴,为国弃家舍命献身,取义宁可杀身成仁;为官者廉明治政,治学者严谨修身,尚武者精忠报国,研文者博大精深,垦田者勤奋躬耕,经商者诚实守信;单处时智慧、坚毅,合作时凝聚,团结;固始人无处不彰显出自我的傲慢、恢宏和霸气,但在细节处又让人感受心智的聪颖,灵动与敏锐,气质上兼具了北方中原文化的特色,更表现出南方吴楚文化的浪漫精神,如此,便形成了固始这种天然无华的世风民俗,锻造出固始人独有的性格特质,传承着坚韧不拔、勤劳智慧、积极向上的固始民风。”我想,这才是全体黄氏恳亲团赴固始寻根谒祖的最大收获!古人云: “不览古今,论事不实。学不贵博,贵于正而已!”

知识出处

壶山门第第一集

《壶山门第第一集》

出版者:作家出版社

本书作者从先祖唐代桂州刺史黄岸开篇,叙述莆阳黄氏这支名门望族的族史,唐代还写了才女贤妃江采苹、书法家林藻、衡州剌史许稷、高僧本寂、状元徐寅与开闽武肃王王审邽、御史大夫翁承赞等。宋代莆阳更是俊秀星驰、英才辈出,璨若星河。如书中所描述的身居宰相的陈俊卿、龚茂良、黄镛,历官尚书如刘克庄、名臣蔡襄,巾帼名士林默娘、钱四娘,名史学家郑樵等。明清时代,莆阳历史名人依然层出不穷,如书中所写的明代户部、兵部、吏部尚书陈俊、户部尚书郑纪、刑部尚书林俊、礼部尚书陈经邦、廉史孝子陈茂烈、兵部尚书林兰友;清代礼部右侍郎郭尚先、御史江春霖等。此外,作者还综述了莆阳黄氏历代书画、雕刻家,列举从唐代黄滔及至当代画家黄羡,《壶山门第》即广叙众多名人雅士、乡贤儒者,堪称一部莆阳人物传记。构出“书香门第”一词,传出莆仙这块神奇土地的人杰地灵、俊造如林、光辉烂灿的文化颂歌。

阅读

相关人物

黄祖绪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固始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