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雨留田”说戏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626
颗粒名称: “去雨留田”说戏神
分类号: J825 .27
页数: 4
页码: 58-61
摘要: 本文记叙莆仙地区民间传统信仰尤为特殊,万物皆有其神,诸如山有“山神”,树有“树神”,门有“门神”,窗有“窗神”,田有“田头神”,桥有“桥头神”而戏剧也有戏神。莆仙戏所有戏班一律奉祀唐明皇时的乐师雷海青为戏神。
关键词: 莆仙戏 莆田市 戏神

内容

“去雨留田”说戏神我国古代民间传统观念, 各种行业几乎都信奉一尊独特的神祗, 作为本行业的保护神, 故称行业神。
  莆仙地区民间传统信仰尤为特殊, 万物皆有其神, 诸如山有“山神”,树有“树神”, 门有“门神”, 窗有“窗神”, 田有“田头神”, 桥有“桥头神”…而戏剧安能无神?莆仙戏所有戏班一律奉祀唐明皇时的乐师雷海青为戏神, 但其“雷”字却是去了“雨”头而为“田”姓,号称“田公元帅”。既然尊奉他为戏神,为什么又要改姓?这要从雷海青其人其事说起。
  雷海青确有其人。他是唐玄宗年间的宫廷教坊乐工。据唐郑处诲《明皇杂录》记载, 天宝十四年(755)冬, 安禄山与史思明以诛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次年攻入长安,捉拿文武朝臣及宫嫔、乐师等,送至洛阳。安禄山在凝碧池设宴,持刀威迫众乐师奏乐,宫嫔歌舞。雷海青不从,举起琵琶痛击安禄山不中,被安禄山下令肢解示众。当时雷海青的忠烈事迹传播天下,莆仙民间普遍对他无比崇仰。相传在未正式奉祀其为戏神之前,民间艺人已经将他塑像纪念。
  根据前辈老艺人传说, 莆仙戏班最早奉祀盘古帝王为戏神, 但在各戏班中也安奉雷海青的神位。
  有一次,某戏班出海演出,船上奉祀盘古与雷海青两尊神像。突然间风浪滔天,戏船将有倾沉之危,全班艺人呼天唤地喊救不迭??众人声嘶力竭之时,忽然间风浪顿失,戏班得救。当时船中有人仰望高空,看见云端许多天兵簇拥一员天将, 帅旗上“雷”字的上半截“雨”头被云雾遮住, 只见下面的“田”字。
  起初, 艺人们认为是玉帝派遣田姓天将前来拯救海难, 跪在船上向天叩谢“田大帅”。倒是一位聪明的船夫高声道:“子弟们, 我刚才也看见云头的天兵天将, 那帅旗上像是一个‘雷’字, 上面半字被云彩遮住, 因此只现出下面的‘田’字。”
  全班艺人如梦初醒, 悟出一定是戏船上随班奉祀的唐明皇追封为梨园总管的雷海青显灵救难。然而, 艺人们又都认为“去雨留田”, 神意高深莫测,不可妄自更改。后来, 各戏班就相沿雕塑“田公元帅”神像, 取代盘古为戏神, 随班巡回保护演出。
  古代兴化艺人缘于对雷海青的高超乐技和忠烈精神的深厚崇仰, 而将其“神化”,这是顺理成章的。
  自古以来,莆仙戏每一个戏班都有一个小神龛,供奉武身立式的木雕田公神像,俗称“相公公”。田公身穿红袍,头上扎两条辫子,红脸,嘴边画一只螃蟹,右脚站着,左脚悬起,右手食指、中指举起指天,两旁站立两尊缚着红兜肚的孩儿,叫“风、火”二童(因此戏班也叫“风火院”),下方站立一尊狗头人身、手持令旗的“灵牙将军”。
  戏班下乡演出,小神龛固定安放在“五色统”(五色龙袍)的戏笼中,笼面画着“八卦”图案,任何人都不得坐在那一只戏笼上。运输时还必须把该笼摆在最上面。每到演出地后,把神龛端出,安奉在化装室的桌上,由管理服装的“正笼爷”负责香火, 日夜上香。
  但是,每一个戏班的戏神木像又是怎么来的呢?按过去莆仙戏班的传统惯例,新建立的戏班“董督”(班主)在“乞子弟”——买小艺人和招聘编剧、导演、吹鼓手时,都要到戏神庙(莆田头亭瑞云祖庙、仙游龙井相公府)去请田公元帅的“香火”回新戏班奉祀。
  新艺人开始学戏时, 应向雕神店买一尊木头金身的田公神像,还要购买一尊木孩儿,打一只石头刻造的狮子, 制一顶观音菩萨的帽子,并举行“落棚”礼,仪式是在更深夜静之时举行:正生捧着相公公神龛,正旦抱着孩儿,老旦捧着观音菩萨的帽子,丑脚端着石头狮子,由道士前引带路,到附近山上或僻静的旷野之间,用鸡血在上列神像和“神物”上“点眼”, 然后捧回,设醮供奉。回来路上, 由靓妆扮作开路将军, 大放烟雾,散发纸钱, 在戏台上“彩棚”。彩棚过后由扮生、旦者上台一进一出, 各唱一曲【锦庭芳】, 然后对坐谈心, 亲切会晤, 以示吉祥如意。
  木孩儿是演戏用的,等于道具,需要跟戏神一起“点眼”的原因,是为了人家结婚演出“土地送子”时,才有“灵验”。而石头狮子,一方面是用于调节牛皮大鼓的声响,另一方面也借以抵御邪气,保护全班平安,所以也要“点眼”。到了戏班解散之时,班主把样样东西卖得干干净净,唯有上列“神物”不能转卖。
  在莆仙戏传统演出习俗中,民间新戏棚开台或演出《目连戏》和其他谢神戏等,都要加演《田公蹈棚》:由正生扮田公,丑角扮灵牙将军,贴生和贴旦分扮风、火二童,靓妆和末脚分扮左右铁板将军。田公的脸谱是画红脸,额头正中画一黑色的倒“春”字, 嘴边画蟹足。
  按规矩,田相公面谱画完后,该演员就不能说话了,必须严肃地端坐在戏箱上等待演出。演出时,灵牙将军先出场开路,继而田公左脚悬起,由灵牙将军蹲在田公身前,托着田公的左脚跳着出场,风火二童、左右铁板也相继出场。后台帮腔连奏【上啰】【中啰】【下啰】(“啰”一称“词”)曲牌,接下锣鼓打“魃鼓”,再由灵牙将军开路, 表演六段蹈棚舞蹈, 最后在吹奏【大开门】的音乐中, 田公等台上所有人物相继下场。
  在莆仙两县民间,田公元帅既是戏神,又是人们祈保平安之神。两县各有多所供奉田公元帅的庙宇,有的还“度僮”为百姓问卜求医, 诸如仙游的园庄半岭宫、莆田江东村浦口宫旁的飞云庙等。
  但是,戏班与民间所信奉的田公元帅,都是雷海青“去雨存田”显灵变姓而来,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仙游县志》卷十二说:“元帅庙,在宝幢山,祀田公。神司音乐,即雷海青也。今世人不曰雷,而曰田,其言颇幻。幢山之神,能显威御寇,乡人感之,至今香火不断。”今莆田荔城区头亭瑞云祖庙,素被遐迩田公信众和戏班尊为“祖庙”,大门一副联语云:“琵琶声里风霜厉,姓字云头日月光。”短短14个字,道尽了雷海青的忠烈精神和变姓灵迹。
  (选自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莆仙戏曲》)

知识出处

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

《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

出版者:文化艺术出版社

本书设戏史探究、戏海钩沉、戏人传奇和戏册弁序四个栏目,收录了《莆仙戏剧种探源》《试论莆仙戏与梨园戏的源流关系》《两个<张协状元>剧本渊源关系谫探》《解放后莆仙戏名老艺人述略》《<莆仙十音八乐>序》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杨美煊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