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附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耕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613
颗粒名称:
附录
分类号:
J211.25
页数:
11
页码:
341-351
关键词:
李耕
莆田市
内容
附录一
李耕国画艺术研讨会综述
1996年新春伊始,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福建省画院协同中共仙游县委、仙游县人民政府为纪念李耕先生110周年诞辰在福建省画院举办“李耕先生作品展览”,展出李耕遗作80幅。李耕先生生前系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省文史馆馆员、仙游县政协副主席。他出身于民间艺人之家,然立志不穷,勤奋好学,在继承闽派人物画宗师李在、吴彬、曾鲸、上官周、华喦、黄慎的基础上博采众长、锐意创新,形成自己劲健挺拔、奇逸洒脱、朴素明朗的画风。
展览期间,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召开了李耕国画艺术研讨会,省内著名画家、评论家、新闻界人士30多人应邀与会。研讨会由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陈一峰主持,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丁仃首先回顾了20世纪60年代初采访李耕先生的经过,赞扬了先生的人品和画品,指出:我们现在纪念李耕,应超越美术的圈圈,就是不光要学习他的艺术,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他的精神。李耕先生之所以成为人民画家,就因为其人品为人民所推崇,题材为人民所喜爱,语言为人民所接受。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杨启舆副教授曾在20世纪60年代初受学校委派专门到李耕国画研究所追随李耕习画,他觉得从师时间虽不长,然而对自己几十年来的教学和创作时有启发,可谓受益无穷。他强烈谴责当前有些人大量假冒李耕老师画作的不法行为,疾呼门徒们要奋起共同来维护老师的形象,唤起了大家的共鸣,博得热烈的掌声。福州市工艺美术学校高级讲师吴东奋祖籍仙游,对家乡前辈来榕展出尤为激动,已在作品前流连多日,在研讨会上他就1986年黄慎艺术研讨会上南京、上海名家誉黄慎为“人民画家”而对李耕的定位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李耕画风与题材跟黄慎最接近,两者在出身、生活经历上又有许多共同点,所以称之为“人民画家”亦无可厚非。与会者一致认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术界、新闻界曾一度将李耕宣传为民间画家,那是特定时期的需要,根据李耕诗、书、画以及儒、道、释等方面的素养和作品的内蕴与气质,现在亟需重新评价。
福建省美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张金鉴先生谈了两点意见,一是由于李耕当时的身份与地位,作品高产是他的显著特点,但高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作品优劣相差很大,建议今后出版或展览都要精选;二是今后宣传李耕,不妨将李耕推出去与外地画家作个比较。例如与海上画派的王一亭,他们是同时代人,都擅长画佛菩萨,将二人的艺术和社会给予的地位相互对照,或许更能说明问题。福建师范大学朱宇南副教授也认为将吕凤子的佛像画、范曾的道释人物与李耕的作品作比较,就会明显看出他们之间的差异,这差异不仅在技法上,更重要是精神上。如李耕画仙画佛,味道不同,各有神采,在表现上不流于概念化和程式化。福州东方书画社社长梁桂元指出李耕画《鲤湖飞瀑》不是简单的对景摹写,而是通过反复观察、理解后凭印象来综合、提取九鲤湖特点与神韵,这一创作方法与他在学梁楷、仇英、上官周、黄慎等先贤中也善于摄取精魂,综合优点为己所用有异曲同工之妙。
福建师范大学俞梦彦副教授认为李耕先生作品比较具有超前的审美意识。表现有二:一、它不是以状物为主,而是以独立的审美意识为主;二、它不是单纯的表现情节,而是以画面本身的冲击力、力度感来打动人。如他的人物造型,线条结构就具有超出以状物为目的的结构美,他用笔的韵律、节奏、力度都有令人慑服的冲击力。而这些,是李耕对佛学、老庄哲学的运用,即在创作中进入物我两忘状态,在主客体融合中抒发出灵魂、情感和思想的结晶。这就是李耕先生的作品具有特殊魅力和勃郁生命力的首要原因。
厦门大学美术系洪惠镇副教授一直从事美术史研究,他客观地分析了福建美术在全国的位置,明确指出:“福建美术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发掘本土画家是头等大事与唯一途径。李耕的古典人物画上与闽籍画家曾鲸(刚才看了李耕祖父和父亲绘的几幅肖像画,很明显是曾鲸手法,可见家学渊源)、上官周、华喦、黄慎一脉相承,同一时代同一地区的又有李霞、黄羲,还有福州的郭梁。‘闽派’的古典人物画具有深厚的传统,一定的阵容和鲜明的地方色彩,这是其他省份所没有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引以为自豪,从而大做这个文章,来提高福建省在全国画坛中的地位。”洪先生又激动地说:“看了这个画展,我觉得,我们福建不是没有大师,没有天才,而是我们自己忽视了自己,加上我们福建理论队伍较薄弱,对李耕的评价和宣传少了点。”“我在浙江美术学院待了八年,浙江号称中国画大省,一般来讲是看不上我们福建的,但对福建的古典人物画是不敢瞧不起的。”最后,他还就李耕中国画艺术的弘扬、学习、研究提出几条建议:①要把弘扬李耕艺术作为全省性事业,不要拘于仙游或李耕的门下;②要有计划、有准备地在近年内再举行一次高层次的、纯粹的李耕中国画艺术研讨会;③精选李耕部分作品到省内各院校展出,让艺术院校师生认识李耕艺术,把李耕的艺术与教学、科研挂上钩;④仙游李耕国画研究所、李耕画院要多做有益于弘扬李耕艺术的实际工作,多多与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福建省画院等兄弟艺术团体和院校联系和合作。这样,就一定能把事业搞上去。
洪教授的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信心。祖籍著名画乡浙江省浦江县的《福建日报》美编黄继葵先生介绍了只有37万人口、经济又很贫困的浦江县近年来创建了吴茀之纪念馆、吴山明美术院、方增先碑刻院,而现在又筹建张书旂、张振铎、张世简等张氏纪念馆,举办书画节,浦江县领导提出以书画引路带动经济建设的一系列举措,反观也有“国画之乡”称誉的、拥有近百万人口的仙游县,至今见不到一座纪念馆,就是整个福建省,为美术家建造的美术馆、纪念馆也寥寥无几,岂不令人感慨!仅半天的研讨会令与会者倍觉机会难再,只言片语皆能切中要害。陈一峰副主席在简短的总结中为与会者激发的热情所鼓舞,为李耕中国画艺术的弘扬、研究工作迈出的第一步而感到欣慰并致以祝贺! 他表示今后省美协将多做组织联系工作,再次举办高品位、高规格的李耕中国画艺术研讨会,充分发挥本土优势,为在“九五”期间把福建的美术事业推向新纪元而不懈努力。
本文发表于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画友快讯》1996年第2期
附录二
首都美术界名家谈李耕
2001年10月底至11月初,“李耕画派暨莆田市书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出李耕作品69幅。并于10月30日上午,在中国美术馆会议厅举行座谈会。下面摘录部分在京名家于展览期间对李耕艺术的评价。(根据现场记录、录音和文章摘录)文怀沙:我有一个画人物画的好朋友蒋兆和,他的画集是由我作序的,他在40年前曾告诉我,中国人物画最优秀的画家是福建仙游的李耕,今天看了画展证明他说的很对。以前我忽略了这位大师,今天算是补了一课。
我快92岁了,感谢莆田市的组织者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有缘识泰山。(采访记录。采访者:方纪龙)欧阳中石(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耕不仅精通人物、山水、花鸟,而且书法诗文也极其精采,可谓集中国传统艺术之大成,李耕作品使我大开眼界,佩服之至。(采访记录。采访者:李柱)刘大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党组书记):李耕是我国近现代传统人物画中非常杰出的一位画家。首先,他在笔墨、章法、构图等有很高的技巧;其次,人物、山水、花鸟的技法也很全面,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他对我国人物画有很大的影响。(采访记录。采访者:朱重兴)杨力舟(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在有不少中国人物画家,只局限于画人物,甚至片面地追求“傻丑黑怪”,不懂得配景,不重视全面修养,这对中国画发展极其不利。李耕作品的展出,应该说对这些人是个有益的启发和正面的答复,因为李耕不但人物画画得好,山水、花鸟、书法也很好。尤其是人物加配景能处理的如此协调,十分难能可贵。
现有的画家很难做到这点。说实话,我也一直在尝试、追求,目前还做不来,因此,很值得我们人物画家去学习。(采访记录。采访者:黄叶)孙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今天,福建的朋友和北京书画界的朋友聚在一起,我们很高兴,我请了北京理论界多位朋友一起来,但很不巧,因为西安举办画展,他们很多都去了。李松和薛永年先生今天有课也来不了,他们很想来,对李耕非常敬仰,因此深表遗憾。
李耕作为20世纪前半世纪的著名人物画画家,在中国画界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曾得到徐悲鸿先生、刘凌沧先生、蒋兆和先生等的高度评价。
他60年代曾在北京开过画展,影响很大。他作为一个民间崛起的画家,非常有个性、有特色,但由于老先生没有离开福建家乡,所以名字也不像有些画家传播很远,又缺少很好的宣传,所以这样的画家实际上是被埋没了。
但他在当地有非常崇高的声望,对他的崇拜是我们外地人难以想象的。在当时环境下,能达到这样的成就,作品内容如此丰富,文化内涵如此深厚,技法这么全面,是很少见的。所以,今天开一个座谈会,大家好好议论一下,研究一下,特别要研究李耕对我国20世纪画坛的影响,并怎样让这个影响继续发扬光大下去,这一点很重要⋯⋯ (座谈会开场白,根据录音整理。)认真研究李耕作品和他的生平,得出的客观结论:李耕是近代出身于民间画师而终于跻身中国画艺术殿堂的出类拔萃的传统人物画家。
⋯⋯李耕的传统佛道人物画,这是他自幼师承家传和观摹寺庙历代壁画学习而来。在他艺术成长过程中,既有汲取古人之长,丰富提高自己的部分,如向黄慎的人物画学习,学习他以狂草入画的流畅恣肆的笔法,又减少黄的“笔过伤韵”的习气之弊。同时,李耕又注意观察生活,从现实人物的不同特征,酝酿组合具有典型性的形象。这方面最突出的是他创造的号称布袋和尚的弥勒佛形象⋯⋯另外,其积多年之功的长卷《五百罗汉图》,较之于历代流传的佛道画粉本,如《八十七神仙卷》《送子天工图》《朝元仙杖图》,以及寺庙石窟中的作品,确是无愧古人的杰作。
⋯⋯李耕的文人类型题材之作,显示他成熟的文人写意人物画家的面貌,如他笔下的苏东坡流露出潇洒超然的风神和旷世的才情,显然他画东坡着木屐戴斗笠是扶醉归来的情趣,形神兼备,在历来画东坡之作中也属绝唱。由于他的人物极为纯熟,画风又泼辣雄肆,不但为晚清以来文人仕女人物画局促软懦的画风无法相比,即使比诸黄慎的人物来,也是得其雄放而去其犷悍,得其流畅而去其习气。因此我们说,李耕的意笔人物在近代独具一格,堪称任伯年后一大家。
⋯⋯李耕的工笔画仍透出其比较工细的特征,但与传统工笔只重细谨阴柔的画风不同。李耕的细笔人物画线描如铁划银勾,在严谨的造型之外,仍具有奔放流畅、收放自如的风格,人与景之间结合极恰当自然。这方面成功之作,我见到的有《十八学士登瀛洲》《昭君出塞图》《春夜宴桃李园》等,画幅并不很大,但功力绝高,技法娴熟,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毫无疏落之处。才华修养功力俱佳如李耕者,确乎难得多见。
⋯⋯纵观历史和美术创作的规律,我们对照李耕的成就,便可知道他在美术史上应该占有的崇高地位。(摘自《画坛奇才,一代宗师——读李耕画作随感》)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李耕先生是中国近现代画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画家。不光是人物,山水泼墨也画得很好。美术馆今天收藏了参加“百年中国画展”的作品《春夜宴桃李园》,我感到非常高兴。一是充实了中国美术馆的收藏,李耕先生在中国美术史上应有他的位置;二是李耕先生是研究现代美术史不能回避的画家,但是过去对他一直没有深入研究,各种各样的机遇都错过了。20世纪80年代,仙游有一个活动(指1984年举行的李耕10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 我因故而没能去,因为在研究蒋兆和时,蒋先生为李耕先生写过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也是我需要研究的一个资料,于是对李耕先生进一步产生兴趣,今天这个画展在北京展出,使我们对李耕先生有进一步了解。李耕先生家乡莆田仙游有这么一个地方性学术阵容,成就也是非常令人惊喜的。这两年美术馆与福建的关系非常好,一是去年在美术馆展出福建老艺术家的作品,使我对福建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加深了,这对中国现代美术史的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一段研究福建文化有一个热潮。福建是有文脉的,我刚才看了,莆田出了11个状元,2400多位进士,不得了。画家也很多,莆田仙游的二李(李耕、李霞),这也是研究近现代画史不能回避的现象。前不久,我拜读了黄叶的一篇文章,对李耕先生加深了认识,他从平民的角度来写李耕先生,这种研究成果和展览成果同时出现,我想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我对李耕先生的人物画一直很感兴趣,李耕艺术在表达人物形态上非常自如、生动。蒋兆和当年就十分推崇他的艺术,称赞李耕的画“挥洒自如”。这些东西你要对人物的结构有细微的观察和认识才能够准确地表现。特别如李耕先生的“四快”之一的《呵欠》画得非常好,蒋兆和先生对《通耳》也很感兴趣,他自己也曾画过一张掏耳朵的画,取名为《一乐也》,应该是受了李耕先生的影响。这次展出作品中还有比较工整的《十八学士》和小册页“十六快”,也画得非常精彩。特别是工笔画,有文人的神秘之处,有历史的文脉。另外一些题材如《苏武牧羊》《木兰辞》《愚公移山》等,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李耕先生出生在民间画师之家,有平民意识,自然而然与当地老百姓结合在一起,又继承了福建的文脉。我刚才看到一张《竹》,里面竹子十分有生命力,题上“凌霜月待良朋友,过雨时添好子孙”。
用经雨后竹子生长昌盛来寓意“子孙满堂”,就是联系了民间审美情趣和美好愿望,这样就与一般文人画家的竹就不同。而那张《夜泊》图画得就很有文人意趣,当然老百姓也欣赏,因为老百姓很多地方和文人的心是相通的。中国古代有乐山乐水,就是从山水之间获得审美趣味。还有一点从李耕先生的艺术风格中我想到福建人的直爽、刚强个性,和一般的江南才子那种以柔克刚的个性不同,我想这与福建地处东南沿海,长期海风吹拂有关。另外,李耕先生对色彩的运用也很独特,有变化。我受黄叶文章启发,仙游的寺庙宫观有很多壁画,这也是一种文脉。当地宗教信仰和民风民俗对李耕及其整个画派的影响都非常深远。现今人物画已转向画现代人物为主了,但不能忽视古典人物;古装人物画和现代的人物都蕴含着丰富人文精神,都是值得画的。还有,对地域文化的弘扬和研究,是现代美术史研究的需要,不断发掘和发现新素材、新资料,对整个中国美术的研究可以更深入一步,对面的把握也会更宽一些。在学术层面上,我认为莆田做得比较好,有书画册,有这么多文章,这是不得了的,以后还需要继续深入下去并和历史文脉结合起来,即为什么会出现李耕、李霞、黄羲? 他们有哪些艺术特色和历史渊源?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和生长环境有什么关系? 对全国有什么影响? 这些都可以作为课题。仙游有一个李耕国画研究所,并筹划建画派纪念馆,把前辈画家的作品和资料收藏起来、集中起来,传给子孙后代,供研究者研究,这很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座谈会发言,根据录音整理。)刘龙庭(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李耕先生的大名早就听说了,但我在北方无缘见面。这次“百年中国画展”,我们把他列入百年画家。这次看了画展,第一感觉是仙游人杰地灵,是个出神仙的地方,一个地区能出文化名人,会起火车头作用。仙游出了个李耕,与我们山东出孔、孟一样,非常光荣。李耕先生的画有一股仙气、神气、灵气。人物画讲造型,像任伯年、钱慧安,他们人体比例不一定很严谨,但有一种气。古人说作画气韵第一,笔墨第二。李耕的用笔就是在神气方面,比华喦的硬,比黄慎的潇洒。
李耕在当今画坛上很值得大书特书。例如他画的那套《木兰辞》,中学课本中有,讲的是古代一个女英雄。今天要表现她,若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古典文学的修养,没有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要画出这种感觉和气势来,那是很不容易的。与我们同时间在这里展览的那个巴西现代艺术,要他搞一个《木兰辞》肯定是不行的。因此,我们树李耕就是为了不妄自菲薄,当然也不能搞了一下传统的东西就看不惯外来东西,艺术都要保持和显示自己的特色。李耕的画最关键的一点是生动,从他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有一股生动的气,细看他的画的确大有回味余地。所以蔡若虹说:“李耕是首屈一指的大师。”今天古典人物这一块比较薄弱。因此,李耕的许多作品如《五百罗汉》《十八学士》等确实是中国画创作的一个宝库,是地方文化的根,在此我对这次画展表示祝贺。(座谈会发言,根据录音整理。)李树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我来讲讲自己对这次画展的感触:当今我们大城市里的画家容易接受西方传进来的东西,但面临的是要怎样解决艺术在群众中扎根,群众到底是喜闻乐见什么的问题。我想齐白石进北京前和到北京之后,还有上海任伯年,他们画得题材跟莆田这些画一样,不是脱离群众的,说明中国书画在民间才有生命力。群众喜欢什么呢? 群众对历史人物故事画从来都是喜欢的,像岳飞、花木兰、苏武牧羊、关公(中国到处都有关公庙),因为它表现了群众的理想、心愿和所爱的一些东西。像你拿隔壁的巴西那个艺术展览,硬往群众那边塞,老百姓也喜闻乐见不了。当然巴西现代艺术展有他们自己的特点,我们认我们的。李耕的画很有个性,我已看了两次李耕画展,留下最深的印象是那些仙佛人物非常生龙活现,画得很深入,造型也有自己的特点,有一定的夸张和变形。再就是线条跟别人很不一样,挺硬朗的,这个硬我看用笔不完全是中锋成分很灵活,很洒脱,还有他画的那个雪景底色染成灰色的,这些都是他的特色。(座谈会发言,根据录音整理。)李起敏(中央音乐学院美学教授):说句实在话,二十几年了,在北方很少看到这种画,现在看的东西太多了,能看到李耕、李霞、黄羲先生这样有着浓郁民族色彩,所表现出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把几千年的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这些丰富多彩的历史材料放在一个地方画派表现出来,让你能够面对面的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对话,和中国的众多历史人物、历史精英相对话,和具有永恒生命力的民间艺术对话,的的确确这种画派很少见,我感受到莆田是中国画的一支劲旅。以前很少认识到,我也想起20年前有一个香港人让我临摹仙游画家的《妈祖》《千手佛》,我说:我不临摹别人的作品,可以给你介绍到莆田去。这是我第一次对莆田的画家有所认识,让我非常感动。今天第一幅画使我震惊的是《公输班驾木鹊图》,这是个传说,中国历史记载上也有这个故事,这幅画的笔墨不是文人画的笔墨,但他有自己的特点,那种强烈的科技感是文人画家所难以达到的。看了画中那种飞机,已不仅仅传述历史传说,而是在表明自己的认识和艺术想象力,这样的一个题材他用这种笔墨画出来就可以感人,有一种艺术的震撼力。他通过大胆的创造,用一种情、一种趣,来提高艺术感染力,那种产生于民间中的情和趣在文人画家里是很难表现出来的。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来自民间的画家,像齐白石这样的大家也来自民间,他之所以成为大画家是因为有坚实的民间基础,然后向文人靠拢以提高自己的艺术和文化素养,从一个普通画匠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在全国、全世界都有影响的大画家,然后他又反过来改变中国画清代以来的面貌,这是一个循环过程。我想莆田、福建之所以出了李耕这样一个人物,形成了一个地方画派,与当地悠久的历史传统是分不开的,这一地方的人文、历史决定了画派有很强的生命力,决定了他的艺术内涵的深刻性。(座谈会发言,根据录音整理。)温瑛(北京画院画家):我是头一次见到李耕先生的作品。他的人物、山水、花鸟都画得很好,再一个就是工笔画或者写意画都很好。因此,他的一些作品,很难具体来区分是人物画还是山水画,问题是他没有受到题材和体裁的一些限制,而是想反映他想表现的那些。除了传统的东西,他也吸收了一些现代的那种自然主义表现手法,就是来自直接感受,表现也很直接。例如表现夜景他就用很强烈的墨色把天空一大块染成黑色,烘托出白色的月亮,给人感觉很自然,很真实,很好!我觉得李耕艺术渊源很深,面很宽,感情非常充沛,表现手法很多很完整,特点很明显,是一个很全面的画家。我们北京画院前一段也搞了好几次20世纪50年代和画院初创期老画家的作品研讨、观赏,这次展览,也是告诉我们在新世纪开始时要返回来,重新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文化历史,不崇洋媚外,对李耕这些我们自己的代表人物画家,要好好向他们学习,把他们的艺术传承下去,发扬开来。(座谈会发言,根据录音整理。)石齐(北京画院画家):首先,我希望今天这些在座的理论家每人能用书面写出一段对李耕的评论,留下历史的一笔,很有必要。
画人物画几十年,我石齐很狂,但我确实感到李耕很伟大。我本身从福建出来,对家乡的画家,最佩服的就两个,一个就是李耕,他的写意人物画有古韵,我的画就没有;福建清代还有一个华嵒,他值得推崇。因此,前不久福建莆田来的朋友向我说起李耕作品要上北京展览,十分高兴,当他们请我写点什么时,我就简单地写上一句:“李耕大师可谓中国历来写意古韵人物画第一人。”这是出自本人内心的崇敬之情。(座谈会发言,根据录音整理。)
知识出处
《李耕研究》
出版者:人民美术出版社
本书的主旨是研究李耕古典人物画艺术,分为“关于‘李耕体’工笔画”“李耕写意人物画综论”“仙游现存李耕壁画调查”“李耕古典人物画题材分析”以及“专题、散论”“画作赏析”六个部分。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