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耕体”工笔人物画的主要作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耕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574
颗粒名称: “李耕体”工笔人物画的主要作品
分类号: J211.25
页数: 4
页码: 47-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莆田市李耕画家“李耕体”工笔人物画的主要作品多为表现人物众多的大场景的详细介绍。
关键词: 李耕体 工笔画 莆田市

内容

与水墨写意画一样,李耕工笔人物所涉及的题材,几乎涵盖了古典人物各个门类,而且他的工笔代表作多为表现人物众多的大场景,足见他在这方面倾注心力之多。一个人物画家,除了大量的水墨写意作品传世,还留给后人如此之多的工笔画鸿篇巨制,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其间尽管曾因题材的不合时宜,许多作品在“文化大革命”中付之一炬,但现有资料或现存实物依然可以佐证他是一位极其高产的画家。笔者亲眼所见工笔《十八学士登瀛洲》通景屏就有7套,同一题材的还有单幅立轴、横披等,且每一套、每一幅皆不雷同,各呈新意。诸如此类描写历史人物活动大场面的作品还有《开科取士》《铜雀台》《唐明皇游华清池》《春夜宴桃李园》《竹林七贤》《青鸟传书》等等,至于画面较为简单的《天台采药》《风尘三侠》等表现历史上人和事的一般作品更是不胜枚举。李耕还用工笔创作连环画、组画,如《木兰辞》(本人见过的有两套,一为李耕后人藏,一为仙游县博物馆藏)、《廿四孝》(有多套散落民间)、《朱子家训》《诗经〈豳风·七月〉》等。这些小幅或册页,挥写极为随意,但衣纹以细线勾成,笔笔严实到位,可视同“李耕体”工笔画。
  李耕最常画的宗教道释题材,有各种各样的《八仙》《十八罗汉》和《瑶池赴会》等。而最具震撼力的要数《五百罗汉长卷》(图31)。该画卷纵25.5cm,横715cm,画面空白处用浓墨均匀渲染来烘托神态各异的罗汉,效果浑若碑版拓片,古朴而醒目,非常奇特,1996年福建美术出版社作为单行本出版。另外,据李耕学生周秀廷回忆,其老师还创作过工笔巨幛《群仙祝寿图》和《千佛图卷》,惜这些作品都不知下落,使我等无缘一饱眼福。
  倒是本人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在周秀廷先生莆田华亭镇老家,亲眼目睹这位李耕高足在丈余见方的白布上绘制工笔画《群仙祝寿图》,据称该画就是凭记忆拟其师图法重制,画面上各路神仙或蹈海乘槎,或腾云跨鹤,或拥立于山巅,或出没于林间。上方祥云缭绕处,西王母驾青鸾在众多天女伎乐拥簇下接受万方朝觐与祝贺,场面十分壮观。作为李耕高足,周秀廷继承并发扬了李耕工笔画技法和精神,且体会真切,见解精深。当时他还出示自己勾摹的李耕《十八罗汉渡江图》供我复制学习,该图的衣纹全部用行云流水描法,云腾浪翻,极卷舒飘拂之势,与江面波涛浑然一体(图32)。
  如今秀廷先生遽归道山多年,忆及此番因缘,殊为感念,言不由衷,聊为本章添一实例吧。
  寺庙壁画上的连环画,为适应观众的审美要求,李耕也运用过较为工谨的画法。如仙游县榜头镇云山书院墙壁上保存的《林子本行实录》(三十幅,现已部分脱落,难窥全貌),因白灰墙壁颜色易风化变质,故勾线后以水墨渲染为主,后略敷些许矿物质颜料,属工笔淡彩连环画。
  李耕仕女题材画得不多,但也偶有涉足。本人见过他的工笔作品有《八美图》(图33,四条屏之一)、《古诗词画意》四屏条各一套,乃李耕前期作品,工细清雅,明清仕女画之遗韵尚存。
  除此之外,李耕早前还画过水陆画、肖像画。水陆画供道场法事用,务求工整庄严、艳丽华美,注重写真传神,肖像画也不例外,此两类画人物脸部刻画细腻,取曾鲸凸凹法,乃得栩栩如生,令人敬畏尊崇。衣饰勾画工细,色彩浓艳,还加以描金沥粉。仙游县大济镇龙坂郑氏宗祠至今保存多幅旧时祖宗肖像挂轴,《南湖三先生》即出自李耕之手。奈因此画法古老繁缛,李耕之后已无人传续,于是愈显珍贵。(图34)

知识出处

李耕研究

《李耕研究》

出版者:人民美术出版社

本书的主旨是研究李耕古典人物画艺术,分为“关于‘李耕体’工笔画”“李耕写意人物画综论”“仙游现存李耕壁画调查”“李耕古典人物画题材分析”以及“专题、散论”“画作赏析”六个部分。

阅读

相关人物

周秀廷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仙游县博物馆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