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李耕体”工笔人物画的构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李耕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572
颗粒名称:
“李耕体”工笔人物画的构图
分类号:
J211.25
页数:
4
页码:
43-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莆田市李耕画家“李耕体”工笔人物画的构图,他打破传统装饰性构图,在构图环节,利用前实后虚、近大远小等透视关系,拓深了画面的层次,使人的活动场景呈现出更为广阔深远的空间和迂回曲折的幽趣,显示出美妙的真境和引人入胜的魅力,工笔画的叙事功能也因得益于情景的真实描写而获得很大提升的详细介绍。
关键词:
李耕体
工笔人物画
莆田市
内容
装饰性是构成工笔画形式美感的一个重要因素,由装饰性分解出构图、线描、设色、人物形象设计等都带有平面感。古代许多名作如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宋代李公麟《维摩演教图》,宋徽宗《听琴图》,佚名《却坐图》《朱云折槛图》,明代仇英《蓬莱仙景图》、丁云鹏《十六尊者》、吴彬《五百罗汉图》,清代任伯年《群仙祝寿图》,洞窟、寺庙宫观宗教壁画都有平面化倾向。
到了李耕笔下,这一装饰性的平面化格局被其追求物象的真实美感所打破。例如在构图环节,他利用前实后虚、近大远小等透视关系,拓深了画面的层次,使人的活动场景呈现出更为广阔深远的空间和迂回曲折的幽趣,显示出美妙的真境和引人入胜的魅力,工笔画的叙事功能也因得益于情景的真实描写而获得很大提升。诸如此类借山水景物来开发人物画画面立体空间的图式,一般适用于立轴构图形式。李耕还经常以横幅乃至长卷画人物群像,该类图式大都没有配置任何背景,自然也就显示不出或无须显示纵深感,但他能借墨色浓淡间以运墨运笔的方向产生地平面,其空间效果也十分显著,又能使人物显得实,画面不致单薄而见沉稳厚重(图27)。
然而李耕亦并非为叙事而一味追求配景的真实,他的真实更多的是服从于画面的审美需要,例如《东山丝竹》图中(图28) 画面不但通过3个人物姿势的不同来处理衣纹的各自走向,使人物间不会因线条的同质而界限不清(当然也考虑到整体线条间的交错变化),而尤能夺人眼球的是背景设置的别出心裁。图中平坦如砥、横踞中间的盘石后面,一高耸入云、一势若虬龙的两棵古松所构成拱门状的虬干,下面衬以浓郁苍翠的双勾夹叶,再往后是巍然屹立着的两块山石,使得整个画面于简约中既不空疏,又极富奇趣和生机。这一招式,比通常的望文生义,费力打造“东山”作为人物背景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不知要高出多少。再如《开科取士图》(图29),照理说画面所描述的古代科第应试场地是位居朝市、端严整肃的贡院,而李耕却把场景置于高山流泉、林木掩映、散发野趣的园林中,使得众士子本该紧张的情绪一下子放松起来,由之也引发了观赏者心情的轻松愉悦。这应是李耕以游戏人生的心态将工笔画艺术游戏化的生动例证。
当然,在构图上,李耕的形式也是多方位的,其装饰意味有时也会表现得十分突出。例如同样是立轴配景图式的《十八罗汉》(图30),其人物与山水全都取之以实,且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图中短线交织成层叠的山石和树木、飞瀑的穿凿与人物衣纹的排列组合,便有着较为明显的装饰性和平面化倾向。十八尊罗汉呈S形自下而上排列,用灰暗色山石为背景来反衬亮色人物,也颇具装饰效果。李耕构图的不拘一格,于此可见一斑。
知识出处
《李耕研究》
出版者:人民美术出版社
本书的主旨是研究李耕古典人物画艺术,分为“关于‘李耕体’工笔画”“李耕写意人物画综论”“仙游现存李耕壁画调查”“李耕古典人物画题材分析”以及“专题、散论”“画作赏析”六个部分。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