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仙境妈祖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妈祖精神摭谈》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544
颗粒名称: 蓬莱仙境妈祖情
分类号: B933
页数: 4
页码: 120-123
摘要: 本文介绍了蓬莱仙境的天后宫。
关键词: 妈祖文化 蓬莱仙境 妈祖情

内容

中国,许多人都知道有个蓬莱仙境,读书人得之于书本,老百姓得之于市井,虽然他们不一定去过,却对电视上关于蓬莱海市蜃楼的报道充满了神奇感,因而到蓬莱一游几乎成为一桩解不开的情结。
  也是缘分到了,丙戌金秋时节,因参加山东长岛第二届妈祖文化节,在主人盛情安排下,有幸步入蓬莱阁,仙境芳姿果然名不虚传。
  蓬莱市是一个县级市,古名登州,现属烟台市,位于山东半岛北端,东连福山,南邻栖霞,西靠龙口,北望长岛。蓬莱阁依山建在丹崖山、田横山双峰竞秀的海滨,在林木掩映烟雾缭绕之中,隐隐约约露出雄奇神秘的身影,从而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
  景区入口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坊上“人间蓬莱”四个横额大字取自北宋大书法家苏东坡的手迹,内柱对联“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峻丹崖山”为现代著名书画家刘海粟所题,其景、其坊、其字确实都达到了壮观雄峻的境界。
  景区之内,蓬莱阁、天后宫、弥陀寺、龙王宫、吕祖殿、三清殿、苏公祠、宾日楼等建筑鳞次栉比,交相辉映,令人目不暇接。
  蓬莱阁始建于宋嘉祐六年(1061),斑驳的建筑见证了沧桑岁月的历史和著名人物的足迹。1085年,一代文豪苏东坡在登州做了五天的知州,在这极短的任期内,他向朝廷上书《乞罢登莱榷盐状》,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好事实事,并为蓬莱阁写下了传唱千古的《海市诗》,其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成为绝唱。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捐巨资重修蓬莱阁,阁未完而人已逝,令人扼腕叹息。1964年,董必武先生视察蓬莱阁题诗: “来游此地恰当时,海日秋风署气吹。没有仙人有仙境,蓬莱阁上好题诗。”阁的底层北墙外壁嵌有“碧海清风” “寰海镜清” “海不扬波”三块刻石,其中“海不扬波”的“不”字在中日甲午战争时被日寇炮弹崩坏,变成了“海扬波”,记录了日寇侵略我国的罪恶行径。而在离此不远的短墙之上,著名爱国抗日将领冯玉祥留下的“碧海丹心”四个大字,却正好表达了中国人民回答日寇炮弹的正义之声。因为蓬莱是八仙过海神话故事的发源地,所以蓬莱阁室内精心设计了一组“八仙醉酒”的彩色蜡像,人物个个醉态憨然、栩栩如生。1984年越南友人黄文欢游览时诗兴大发,即景题联一幅: “八仙过海,传闻如此多奇;万事由人,风景这边独好。”作为来自妈祖故乡的莆田人,最关心的当然还是天后宫,想了解一下天后宫在蓬莱景区所占的分量。转过由董必武手书的“丹崖仙境”坊,迎面就是天后宫的正门“显灵门”,三楹拱门与宫墙联成一体,气势非凡。这里的天后宫始建于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共四十八间,占地三千多平方米,是北方最大的天后宫,沿中轴线由南到北依次为正门、钟鼓楼、戏楼、前殿、垂花门、厅廊、正殿、耳房、后殿,是蓬莱阁景区中最大的庙宇式建筑群。在戏楼后院,由六块赭红色巨石叠成的“三台石”,其排列酷似八卦中的坤卦,正好与女神对应,清代张弓曾作《坤爻石》诗: “宫殿巍峨碧落边,云峰崛起列阶前。象坤瑞合娲皇炼,在地成形未补天。”诗中以女神比女娲,将三台石看成是女娲补天时特意留给海神妈祖的礼物。在前殿有两块相传为道家华山派老祖陈抟的墨迹石刻,一块是花体“福”字,一块是草体“寿”字,可见道仙对妈祖崇敬有加。在“道德神仙”匾额高悬的正殿,3米高的妈祖金身塑像端坐殿上,形态端庄肃穆,四海龙王分列两侧,恭恭敬敬地听从妈祖调度指挥。在东西耳房的屋檐下,装嵌着一组图文并茂、工艺极为精细的砖雕,破读砖雕上的文字,竟然是一首意境深远的五言诗: “直上蓬莱阁,人间第一楼。云山千里目,海岛四时秋。”我想,这首玄机暗藏的诗不放在主建筑蓬莱阁而放在天后宫耳房,是因为有了妈祖娘娘才敢自称“人间第一楼”。
  从天后宫出来,望着临海而建的宾日楼和普照楼,犹如一对历史老人相互偎依在丹崖绝壁之上,其古朴典雅的身姿在清秋的阳光下熠熠发亮。宾日楼亦名望日楼,原是文人雅士观看海上日出和饮酒吟诗的去处。普照楼又名灯楼,历史上起过引路导航的重要作用,那些商贾渔夫,遥望楼上灯光,安全行舟往来,心中充满了对妈祖娘娘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发表于《莆田侨乡时报》2007年1月10日)

知识出处

妈祖精神摭谈

《妈祖精神摭谈》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对妈祖精神的核心内涵、社会基础、文化传承、亲民意识、爱国情怀、崇善观念、人格魅力、神格威力、社会意义等做了论述。

阅读

相关人物

郑世雄
责任者
妈祖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