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精神之文化传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妈祖精神摭谈》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10000524
颗粒名称: 妈祖精神之文化传承
分类号: B933
页数: 6
页码: 010-015
摘要: 妈祖的崇高品质和济世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突出代表。妈祖光辉的思想道德,从文化来源角度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熏陶。二是宋代初期太平盛世主流文化的浸染。三是莆田文献名邦地域文化的陶冶。四是名门望族家学文化的哺育。
关键词: 妈祖精神 妈祖文化 平安女神 海洋女神

内容

作为平安女神、海洋女神、和平女神的妈祖,一生慈爱为怀,布德行善,恩施四海,泽惠千秋。她生性仁善、侠肝义胆,从小就知书明理,助人为乐,能治病、能济困、能救灾、能除恶,时时帮人所需,最后不惜舍身救难,以壮烈的举动写下了光辉的生命篇章。妈祖作为集大仁大爱大勇大智于一身的伟大女性,品格完美、世所罕见、万民敬仰、千古流芳。妈祖的崇高品质和济世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突出代表。
  作为妈祖故乡的后人,对妈祖的思想道德脉络进行溯本探源,寻求其光辉人生的思想轨迹,这是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这方面,已经有不少人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笔者以为,作为人类精神层面的道德,属于历史的范畴,既有抽象的理论属性,又有具体的实践属性,还有鲜明的时代属性和族群属性,任何道德,无不打上深深的历史文化烙印。妈祖光辉的思想道德,从文化来源角度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熏陶。中华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又吸收各少数民族和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去粗取精,形成既高度独立又开放包融,既极具特色又博大精深,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永久生命力的文化体系。这个体系如同耀眼的银河系一样,包含了无数圣哲先贤繁星闪烁的思想火花。先秦异常活跃的诸子百家争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育期,以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标志进入了中华主流文化的筛选期,之后魏晋南北朝的战乱纷争证明,百家难以罢黜,儒术无法独尊。
  到了大唐盛世,形成了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治国模式,成为后来历代封建王朝奉行不变的圭臬。
  有人认为妈祖文化是儒家文化,妈祖精神是儒家思想,其实这个看法有失偏颇。如上所述,儒家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虽然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不能说儒家文化就是中华文化。以爱的观念来说,历史上各家学说对爱的理解和阐述都是不一样的。孔子“仁者爱人”倡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以人的尊卑地位为前提的,可是儒家的另一个重量级人物亚圣孟子却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与儒家“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小人”针锋相对,法家提倡“礼下小人,刑上大夫”,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墨家推行“兼相爱、交相利”的理念,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主张任人唯贤。道家从无为而治的角度,倡导人性的自由与解放。释家依据佛教经典,推行慈悲为怀。妈祖聪慧无比,悟性极高,从小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她的崇高道德精神,并不是单纯继承哪一家的学说,而是取各家之所长,综合提取最圣洁、最纯真的爱的精义,铸就了大爱无疆的伟大精神。妈祖之大爱,超越时空,惠及全人类,哪一家的学说都无法涵盖和代表妈祖的大爱精神。
  二是宋代初期太平盛世主流文化的浸染。妈祖诞生在宋太祖赵匡胤称帝的建隆元年。宋朝建立之前的五代十国,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
  大宋王朝的建立,使社会步入了由乱到治、由分裂到统一的轨道,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宋太祖、太宗两朝确立完备的法治制度,对于整饬吏治、端正民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赵匡胤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开国皇帝,他讲究孝道,淳厚诚信,戏剧千里送京娘虽是文学作品,也可以从中窥视一斑。他的母亲杜太后吸取自家从后周幼主恭帝手里夺得政权的教训,临终前立下“金匮盟书”,交代太祖日后必须传位给弟弟赵光义。在封建帝王父传子的制度下,太祖能谨遵母训,把帝位传给弟弟,这在中国历史上确是鲜见的一段佳话。在处理君臣权力分配方面,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比起汉高祖刘邦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也要人性和高明得多。宋太宗继位后,推行“宽容”政治,对臣下宽佑相待,立约不杀大臣。他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实行严格的科举取才制度,建立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为三馆,组织编纂《太平广记》和《太平御览》一千五百多卷,太宗每日阅读三卷,他的格言“开卷有益”至今仍是天下读书人的座右铭。他还体恤民情,有人献独角兽说是麒麟降瑞,他认为珍禽异兽没有什么用,国家安宁民风淳朴才是祥瑞。妈祖生在宋太祖、太宗两朝,励精图治的两代皇帝所开创的太平盛世带来的清风正气,使其从小接受浸染,对其世界观的形成和道德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是莆田文献名邦地域文化的陶冶。妈祖故乡莆田,是闻名遐迩的文献名邦,自陈光大二年(622)立县至今已有1388年历史。凭借壶山兰水之灵光,莆田人民在代代繁衍生息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乡音语言和淳厚的民情风俗,养成了勤劳勇敢、坚忍不拔、诚实守信、热情大方、乐善好施、尊师重教、诗书传家的优良传统。妈祖所处的宋代,莆田的科举达到历史高峰,两宋期间共开进士科118科,取进士42000余人,莆田所在的兴化军近1000人,平均每42人中就有一个是莆仙人,其中状元5人、榜眼6人、探花1人,出现了“科名甲天下”的奇观。“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风气造就了“海滨邹鲁”的盛誉,在《宋史》中,莆仙人物列入正传的有33人,附传的8人,官居相位3人,列副相级的执政者10人,六都尚书16人,侍郎22人,郡守97人。
  在著书立说方面,宋代共有251位莆田籍作者出书2632部。宋代莆田彪炳史册的人物,有为官清正,倡修泉州洛阳桥,撰写第一部果树栽培技术《荔枝谱》的书法家蔡襄;有深居草庐30年著述不下山,写出鸿篇巨制《通志》的史学家郑樵;有与陆游、辛弃疾齐名的爱国诗人刘克庄;有与岳飞、文天祥比肩的民族英雄陈文龙;有朱熹曾拜在其门下的理学耆宿林光朝。在这样一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在这样一种好学上进、励志成才、奋发向上、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氛围中,妈祖天生的兰心惠质如金矿石投入烘炉,炼成了闪闪发光的金子,从而达到道德精神的光辉顶点,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莆田的荣耀和骄傲。
  四是名门望族家学文化的哺育。妈祖之林氏世系,乃华夏著名的名门望族,得姓始祖为殷商王族比干,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比干是纣王伯父,官少师,大忠大贤,为中华民族第一忠言谏臣。时纣王荒淫无道,大臣箕子、微子屡谏不听,比干叹曰: “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因而冒死苦谏,结果被剖腹挖心而死。比干夫人陈氏带孕逃入深山,在长林石室生子名坚,周武王感其忠义,以“长林石室”赐为林姓。西晋“永嘉之乱”,中原板荡,八姓南迁,林姓的入闽始祖为林坚的八十一世孙林颖,林颖次子林禄被晋明帝封为晋安郡王,成为最著名的“闽林晋安世系”,其中一支传入莆田,这就是唐代誉满天下、忠孝双全的“九牧林”,即妈祖的先祖。至宋代,全国林姓人口76万人,福建占58%。妈祖之父林愿,继承先祖优良传统和家学深厚渊源,忠孝为本,清正为官,谦恭为人,谨慎为言,仁善为行,严慈为父,对子女言传身教,形成了良好的家风。聪颖敏慧的妈祖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一点一滴地接受教育灌输,不仅继承了祖德,而且极大地弘扬了家风,立志献身社会,为民造福,成就了可歌可泣的伟大人生,在成为海洋女神的同时,也成为林姓引为自豪的巾帼英雄。
  (发表于《中华妈祖》2011年6月总第36期)

知识出处

妈祖精神摭谈

《妈祖精神摭谈》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对妈祖精神的核心内涵、社会基础、文化传承、亲民意识、爱国情怀、崇善观念、人格魅力、神格威力、社会意义等做了论述。

阅读

相关人物

郑世雄
责任者
妈祖
相关人物